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u:64C:1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63。0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钢铁腐蚀的负极反应为:Fe—3e—=Fe3+
B。Mg—Al及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为Mg
C。无隔膜电解饱和NaCl溶液所得产物之一是“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NaClO
D。H2-O2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H2SO4,则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mol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s)]<S[H2O(g)]
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C。CaCO3(s)⇌CaO(s)+CO2(g)△H>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3。如图,下列各情况,在其中Fe片腐蚀由慢到快的顺序是()
A。⑤②①③④
B.⑤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⑤
D。④③①②⑤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CO(g)+12O2(g)═CO2(g);△H=—283。0kJ/mol
B.C(s)+12O2(g)═CO(g);△H=-110.5kJ/mol
C.H2(g)+12O2(g)═H2O(g);△H=—241。8kJ/mol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5。如图为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和O2(g)反应生成H2O(g),这是吸热反应
B。2molH2和1molO2转化为4molH、2molO原子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C。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g),共放出484kJ能量
D。4molH、2molO生成2molH2O(g),共放出484kJ能量6。实验室中的试纸种类很多、用途也比较广泛.下列试纸使用时不需要对试纸预先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A.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气体
B。用KI淀粉试纸检验氯气的存在
C.收集氨气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D.用pH试纸检测稀盐酸溶液的pH7.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
mol•L-1.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该溶液中c(H+)可能等于10-5mol•L—1
C.该溶液的p8。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HCN易溶于水
B。1mol/L氢氰酸溶液的pH约为3
C。10mL1mol/LHCN恰好与10m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
D。HCN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9.用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操作中会使盐酸测定的浓度偏大的是()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②锥形瓶中盛有少量蒸馏水,再加待测液③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盐酸润洗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⑤滴定后观察碱式滴定管读数时,俯视刻度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④⑤10.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某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反应是:X极:O2(g)+2H2O(l)+4e-=4OH—,Y极:2H2(g)-4e-+4OH-=4H2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酸性
B。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
C.X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11。可逆反应A(g)+4B(g)⇌C(g)+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15mol/(L•min)
B.vB=0。6mol/(L•min)
C.vC=0.4mol/(L•min)
D。vD=0.005mol/(L•s)12.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可逆反应xA(g)+B(g)⇌2C(g),反应曲线(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
表示C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试判断对图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x=2
C。P3<P4,y轴可表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P3>P4,y轴可表示C物质在平衡体积中的百分含量13。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有CO(g)+H2O(g)⇌CO2(g)+H2(g),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的CO和0。2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H=a
kJ/mol,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CO):c(CO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04aKJ
B.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40%
C.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1L,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CO、H2O、CO2、H21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Y(g)⇌2Z(g)+W(s),己知反应中X、Y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X为0。05mol•L-1
B。Y为0。1mol•L—1
C.Z为0。2mol•L-1
D。W为0。1mol•L15。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通入1mol
PCl5(g)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PCl5(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PCl5的体积分数()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16。为了探索外界条件对反应aX(g)+bY(g)⇌cZ(g)的影响,以X和Y物质的量之比为a:b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0a+b>c
B。△H<0a+b<c
C.△H<0a+b>c
D。△H>0a+b<c17。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与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2479n(Y)∕mol0.120。110.100.10
A.反应前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υ(Z)=0.0125mol•L—1•min-1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υ(逆)>υ(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达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18.现有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L,其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强酸或比B强的弱酸,B是弱酸
②稀释后,A溶液的酸性比B溶液强
③若A、B均为弱酸,则2<a<5
④若A、B均为强酸,则A、B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9。向0。1mol•L—1的H2SO4溶液中滴入0.1mol•L—1过量的Ba(OH)2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20.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H2SH3PO41.8×10—5K1=4.3×10-7
K2=5。6×10K1=9.1×10—8
K2=1。1×10K1=7.5×10-3
K2=6。2×10—8
K3=2。2×1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B。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c(CH3CO21。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平衡体系中加入水,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
B。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c(H+)c(OH-)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7。0分)22。(1)已知:①CO(g)+12O2(g)=CO2(g)△H=-283.0kJ•mol-1
②CH3OH(l)+32O2(g)=CO2(g)+2H2O(l)△H=-726。5kJ•mol请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93kJ热量,断裂1molN≡N键吸收941kJ热量,则1molN4气体转化为2molN2时的△H=______.23。(1)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
A.C(s)+H2O(g)═CO(g)+H2(g)△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H<0
C.2H2(g)+O2(g)═2H2O(1)△H<0
(2)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所选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右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均为惰性电极,则:
①若a为CuSO4溶液,则电解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通过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CuO粉末,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24.已知
Fe2O3(s)+3CO(g)⇌2Fe(s)+3CO2(g)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表:温度/℃100011501300平衡常数42.950。764。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______,△H__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300℃时加入
Fe、Fe2O3、CO、CO2各1mol,反应经过10min
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2)=______,CO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A.增加Fe2O3的量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25.(1)常温下,0。1mol/L
的CH3COOH溶液中有1%的CH3COOH分子发生电离,则溶液的pH=______;可以使0.10mol•L-1
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______。
a.加入少量0。10mol•L-1的稀盐酸
b.加热CH3COOH溶液
c.加水稀释至0。010mol•L—1
d.加入少量冰醋酸
e.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
f.加入少量0。10mol•L—1的NaOH溶液
(2)将等质量的锌投入等体积且pH均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经过充分反应后,发现只在一种溶液中有锌粉剩余,则生成氢气的体积:V(盐酸)______V(醋酸)(填“>"、“<”或“=”).
(3)0。1mol/L的某酸H2A的pH=4,则H2A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
(4)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盐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6,则N26。温州某学生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B.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C.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D.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E.用酸式滴定管取稀盐酸20.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G.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完成以下填空:
(1)操作F中应该选择图中______滴定管(填标号).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若指示剂改为甲基橙则颜色的变化是______.
(3)滴定结果如表所示: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1201.0221。032202.0025。003200.6020.59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______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2~3次
B.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未发现气泡
C.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没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发现尖嘴部分有气泡
D.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溶液凹液面最低点读数
E.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以致有些液滴飞溅出来
(4)该盐酸的浓度为______mol/L.
答案和解析【答案】
1。C
2。B
3.D
4。A
5.C
6。D
7。C
8。B
9.A
10。B
11.C
12。D
13。B
14。A
15.A
16.C
17。C
18.B
19.A
20。C
21。C
22。CH3OH(l)+O2(g)═CO(g)+2H2O(l)△H=-443。5kJ•mol—1;—724kJmol-1
23。C;H2+2OH——2e-=2H2O;2CuSO4+2H2O2Cu+O2↑+2H2SO4;0。4mol;
24。c3(CO2)c3(CO);>;0。006mol/(L•min);60%;CD
25.3;bcf;<;H2A⇌H++HA—,HA—⇌H++A2—;9:126.乙;B;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红色变橙色;2;ABD;0。1000
【解析】
1。解:A.钢铁吸氧腐蚀负极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则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A错误;
B.Al与NaOH溶液反应失电子,Al作负极,Mg作正极,故B错误;
C.电解饱和NaCl溶液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故C正确;
D.酸性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水,则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D错误.
故选C.
A.钢铁吸氧腐蚀负极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
B.原电池中失电子的一极为负极;
C.电解饱和NaCl溶液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D.酸性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水.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注意把握正负极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解:A.混合度越大,熵值越大,则1mol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s)]<S[H2O(g)],故A正确;
B.△H-T△S<0反应自发进行,吸热、放热的反应均可能自发进行,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钡为常温下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故B错误;
C.CaCO3(s)⇌CaO(s)+CO2(g)△H>0、△S>0,由△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知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
D.△H-T△S<0反应自发进行,该反应的△S>0,常温不能自发进行,可知△H—T△S>0,则该反应的△H>0,故D正确;
故选B.
同种物质的混合度越大,熵值越大,气态>液态>固态,结合△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来解答.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熵与混合度的关系、反应进行方向的综合判据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焓变、熵变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解:根据图知,②③装置是原电池,在②中,金属铁做负极,③中金属铁作正极,做负极的腐蚀速率快,并且两个电极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负极金属腐蚀速率越快,正极被保护,并且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所以②>③,
④⑤装置是电解池,④中金属铁为阴极,⑤中金属铁为阳极,阳极金属被腐蚀速率快,阴极被保护,即⑤>④,
根据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腐蚀措施的腐蚀,并且原电池的正极金属腐蚀速率快于电解池的阴极金属腐蚀速率,
所以铁腐蚀由慢到快的顺序为:④③①②⑤,故选D.
先判断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原电池正负极腐蚀的快慢比较,作原电池负极和电解池阳极的金属易被腐蚀,作原电池正极或电解池阴极的金属易被保护,金属腐蚀快慢顺序是: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腐蚀措施的腐蚀.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作原电池负极或电解池阳极的金属易被腐蚀,难度不大.
4。解:A、该反应的焓变是完全燃烧1mol碳单质生成最稳定的产物二氧化碳的反应热,符合燃烧热的内涵,故A正确;
B、该反应的焓变不是完全燃烧1mol碳单质生成最稳定的产物二氧化碳的反应热,此焓变不是燃烧热,故B错误;
C、氢气燃烧的最稳定产物是液态的水,不能是气态的水,此焓变不是燃烧热,故C错误;
D、该反应的焓变不是完全燃烧1mol辛烷的反应热,此焓变不是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A.
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一般C→CO2,H→H2O(l),S→SO2.燃烧热是物质的性质,与量的多少无关.
考查燃烧热的概念,难度较小,注意把握燃烧热的含义可燃物为1mol,一般C→CO2,H→H2O(l),S→SO2.
5。解:A、从图上可见氢气与氧气的能量比水的能量高,反应放热,故A错误;
B、从图上可见4molH、2molO原子能量高,断键吸热,故B错误;
C、从图上可知,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g),共放出484kJ能量,故C正确;
D、从图上可知,4molH、2molO生成2molH2O(g),共放出1852KJ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图象可知氢气与氧气的能量比水的能量高;
B、断键需要吸收能量;
C、据图分析即可;
D、从图上可以分析出来.
本题考查对图象的分析能力,分子形成原子吸热,原子组成分子放热,题目难度不大.
6。解:A.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气体,试纸才变红,所以蓝色石蕊试纸使用前的第一步操作是用蒸馏水润湿,故A错误;
B.用KI淀粉试纸与氯气不反应,需在溶液中才能反应,生成单质碘,从而使淀粉变蓝,所以KI淀粉试纸在使用时预先能用蒸馏水润湿,故B错误;
C.氨气不显碱性,用湿润pH试纸检验氨气,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溶液呈碱性,试纸变蓝,收集氨气时,用湿润pH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故C错误;
D.溶液中含有水,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溶液是否为碱性,无需用蒸馏水润湿,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必须用蒸馏水润湿,而检验溶液时则没有必要;本题考查试纸的使用,对掌握检验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
7.解: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
mol•L-1<10—7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酸或碱抑制水电离,所以该溶液中溶质为酸或碱,
A.根据以上分析知,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故A错误;
B.如果该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c(H+)=10-1410-10mol/L=10—4
mol•L—1,故B错误;
C.如果该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c(H+)=10-1410-10mol/L=10—4
mol•L-1,溶液pH=4,如果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c(H+)=10—10mol•L—1,则溶液的pH=10,故C正确;
D.因为水的电离被抑制,所以溶质可能为酸或碱,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不可能为中性,故D错误;
故选C.
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
mol•L-1<10-7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酸或碱抑制水电离,所以该溶液中溶质为酸或碱,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探究溶液酸碱性,为高频考点,明确水的电离被抑制还是促进是解本题关键,根据水的电离程度确定溶质成分,很多同学往往漏掉溶质可能为酸而导致错误,难点是溶液pH的计算,易错选项是C.
8.解:A.不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来判断是否为弱电解质,即溶解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故A错误;
B.氢氰酸为一元酸,1mol/L氢氰酸溶液的pH=0时该酸为强酸,但pH约为3,说明电离生成的氢离子约为10—3mol/L<1mol/L,电离不完全,故B正确;
C.10mL1mol/LHCN恰好与10m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只能说明HCN为一元酸,不能说明其电离的程度,故C错误.
D.只有等浓度、等条件下HCN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才能说明HCN是弱酸,故D错误;
故选B.
氢氰酸为弱电解质,则利用其电离不完全来分析,一般测定溶液的pH或测定相同条件下与强酸的导电性比较来判断.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明确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不完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归纳判断弱电解质的方法,难度不大.
9.解: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标准溶液浓度减小,导致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偏大,故①正确;
②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则V(标准)不变,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不变,故②错误;
③取未知浓度盐酸的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偏小,故③错误;
④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导致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偏大,故④正确;
⑤滴定后观察碱试滴定管读数时,视线高于刻度线,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可知,c(待测)偏小,故⑤错误;
故选A.
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本题考查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利用公式来分析解答,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误差,都可以归结为对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其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小;其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大.
10。解:A、根据燃料电池中,X极:O2(g)+2H2O(l)+4e—=4OH-,则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故A错误;
B、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则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故B正确;
C、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Y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又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生成水,稀释了碱,则溶液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规律: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本题考查学生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知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1。解: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
A.vA1=0.15mol/(L•min);
B.vB4=0.15mol/(L•min);
C。vC1=0.4mol/(L•min);
D.vD=0。005mol/(L•s)=0.3mol/(L•min),vD1=0.3mol/(L•min),
故反应速率vc>vD>vA=vB,
故选C.
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单位保持一致.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比较,难度不大,利用比值法可以迅速判断,也可以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注意根据速率定义式理解速率规律.
12。解:A.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1>T2,升高温度C的含量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P2>P1,增大压强,C的含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x+1>2,则x>1,故B错误;
C.温度相同时,P3<P4,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P3、P4两条曲线位置应该互换,故C错误;
D.温度相同时,P3>P4,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的含量增大,所以曲线符合,故D正确;
故选D.
A.压强相同时,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1>T2,升高温度C的含量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B.温度相同时,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P2>P1,增大压强,C的含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C.温度相同时,P3<P4,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温度相同时,P3>P4,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本题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载体考查图象分析,明确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3.解:设达到平衡时,CO转化xmol,利用三段式法计算,
CO(g)+H2O(g)⇌CO2(g)+H2(g)
起始:0.2mol
0.2mol
0
0转化:xmol
xmol
xmol
xmol
平衡:(0.2—x)mol(0.2—x)molxmol
xmol
则有(0.2—x):x=3:2x=0。08mol,
A.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08akJ,故A错误;
B.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0.08mol0.2mol×100%=40%,故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压强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故C错误;
D.判断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成分难度不变,与四种物质浓度相同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设达到平衡时,CO转化xmol,利用三段式法计算,
CO(g)+H2O(g)⇌CO2(g)+H2(g)
起始:0.2mol
0。2mol
0
0转化:xmol
xmol
xmol
xmol
平衡(0。2-x)mol
(0.2—x)mol
xmol
xmol
则有(0.2-x):x=3:2x=0.08mol,
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浓度关系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注意利用三段式法计算较为直观.
14。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
X(g)+Y(g)⇌2Z(g)+W(s),
开始(mol/L):0。1
0.2
0
0变化(mol/L):0.1
0。1
0.2
0.1平衡(mol/L):0
0。1
0.2
0。1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0。1,0。1<c(Y)<0。2,0<c(Z)<0.2,W<0。1,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关键是利用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运用极限假设法解答,难度不大.
15.解: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达中,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PCl5(g),重新达到平衡后,相当于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逆向移动,PCl5的体积分数变大,故选:A.
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达中,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PCl5(g),重新达到平衡后,相当于压缩容器的体积,各组分浓度都变大,由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建立等,难度中等,关键是设计等效平衡建立的途径.
16。解:由图象可知,降低温度,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则△H<0,
降低压强,Z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有a+b>c,
故选:C.
根据图象判断温度、压强变化Z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以此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反应热以及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关系.
本题考查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分析图象曲线的变化趋势.
17。解:A、由表中数据可求得前4min内生成Z为0.10mol,故v(Z)=0.10mol10L4min=0.025mol/(L•min),故A错误;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7min时,反应到达平衡,Y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此时X的物质的量也为0.10mol,Z的物质的量也为0.12mol,X、Y、Z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1mol•L—1、0。01mol•L—1、0。012mol•L-1,故平衡常数K=[Z]2[X]⋅[Y]=0.01220.01×0.01=1.44,故C正确;
D.因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等效,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A.4min内Y物质的量变化为0。16mol—0。11mol=0。05mol,求出Z的物质的量变化,根据v=△nV△t计算v(Z);
B.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C.由表中数据可知7min时,反应到达平衡,根据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其它组分的物质的量,由于反应气体氢气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D.再通入0。2molZ,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注意C选项中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
18.解:①由图知,稀释相同的倍数,A的变化大,则A的酸性比B的酸性强,如果a=5,则A是强酸,如果a<5,则A是弱酸,如正确;
②稀释后,B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A,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所以A溶液的酸性小于B,故错误;
③若A和B都是弱酸,加水稀释时促进弱酸电离,所以溶液中pH为5>a>2,故正确;
④由图知,稀释相同的倍数后,A和B的pH不相等,且B的pH一定小于5,所以B一定是弱酸,故D错误;
故选B.
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A的变化大,则A的酸性比B的酸性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对于一元强酸来说c(酸)=c(H+),但对于一元弱酸,c(酸)>c(H+),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酸的稀释及图象,明确强酸在稀释时pH变化程度大及酸的浓度与氢离子的浓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9。解: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离子浓度越大其溶液导电能力越大,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向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硫酸和氢氧化钡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硫酸钡是难溶物,水是弱电解质,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则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溶液的导电能力将增大,则整个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是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A.
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离子浓度越大其溶液导电能力越大,向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硫酸钡是难溶性物质,水是弱电解质,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溶液导电能力大小.
本题考查了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判断,明确物质间的反应、物质的性质、离子浓度大小与溶液导电能力的关系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20。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碳酸的K1>氢硫酸的K1,则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故A正确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则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故B正确;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c(CH3COO-)c(CHCOOH)⋅c(OH-)=KaKw,则c(CH3COO-)c(CHCOOH)⋅c(OH-)不变,故C错误;
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则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常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A.由表格数据可知,碳酸的K1>氢硫酸的K1;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
C。c(CH3COO-)c(CHCOOH)⋅c(OH-)=KaKw,Ka、Kw均只与温度有关;
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酸性比较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21.解:A.向平衡体系中加入水,温度不变,加入的水与原水的电离平衡一样,c(H+)、c(OH—)都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水的电离△H>0,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降低,故B错误;
C.由于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加入水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虽向逆向移动,但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因硫酸氢钠的电离增大,温度不变KW=c(H+)×c(OH—)不变,c(OH—)减小,所以c(H+)c(OH-)增大,故C正确;
D.NaOH电离的氢氧根重力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A.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如改变溶液中c(H+)或c(OH-),平衡可发生移动;
B.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
C.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D.氢氧化钠是强碱,加入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注意加入酸、碱,平衡逆向移动,但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或者氢氧根浓度反而增大,本题难度中等.
22.解:(1)已知:①C3H8(g)+5O2(g)═3CO2(g)+4H2O(l)△H=-2220.0kJ•mol-1
②H2O(l)═H2O(g)△H=+44。0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反应为:C3H8(g)+5O2(g)═3CO2(g)+4H2O(g),△H=-2220.0kJ•mol-1+4×44。0kJ•mol-1=2044kJ•mol—1,
所以0。5mol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时释放的热量为:2044kJ/mol×0.5mol=1022kJ,
故答案为:1022;
(2)①CO(g)+12O2(g)=CO2(g)△H=-283。0kJ•mol-1
②CH3OH(l)+32O2(g)=CO2(g)+2H2O(l)△H=-726。5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②—①得到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g)+2H2O(l)△H=-443。5kJ•mol—1;
故答案为:CH3OH(l)+O2(g)═CO(g)+2H2O(l)△H=—443.5kJ•mol—1;
(3)从结构图中可看出,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生成物的总键能,则N4(g)=2N2(g)△H,有△H=6×193kJ•mol—1—2×941kJ•mol—1=—724kJ•mol-1,
故答案为:-724kJmol-1.
(1)已知:①C3H8(g)+5O2(g)═3CO2(g)+4H2O(l)△H=-2220。0kJ•mol-1、②H2O(l)═H2O(g)△H=+44。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反应为:C3H8(g)+5O2(g)═3CO2(g)+4H2O(g),据此计算该反应的△H,然后可计算出0。5mol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时释放的热量;(2)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3)从结构图中可看出,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生成物的总键能计算.本题考查了反应热与焓变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正确书写相关热化学方程式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盖斯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为易错点.
23。解:(1)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且必须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不选;
B.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不选;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选;
故选C;
(2)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故答案为:H2+2OH--2e-=2H2O;
(3)①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上生成氧气,阴极上生成铜,同时溶液中生成硫酸,所以电池反应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根据铜原子守恒知,氧化铜和铜的比是1:1,所以0。2molCuO能生成0。2mol铜,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2mol×2=0。4mol,
故答案为:2CuSO4+2H2O2Cu+O2↑+2H2SO4;0.4mol;
②电解含有0.04molCuSO4和0。04molNaCl的混合溶液400ml,阳极上先生成氯气后生成氧气,阴极上先生成铜,后生成氢气,阳极上氯气完全析出时,氯气的体积=0.04mol2×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矿节能知识课件
- 临沧2024年云南临沧永德县农业农村局招聘特聘动物防疫专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明星代言协议书
- 办公楼办公室租赁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房屋居间合同书范文集合
- 品管圈医疗QC提高孕妇从穿刺到分娩后留置针的完好率6
- 技术聘用合同书范例二零二五年
- 签订施工合同书必须应当具备的条件
- 税收基础知识课件
-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 中国近代三种建国方案
- 数学奥秘揭秘-揭开数学背后的奥秘
- 温度传感器Pt100-阻值-温度对照表(方便实用)
- 《幽门螺杆菌检测》课件
- 《云南土壤类型》课件
- 小儿肝脏间叶错构瘤课件
- 2022智慧园区设计、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
- 30道智能驾驶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护林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技术标)
- 住院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