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导引 第二版 王先霈课件 第十一章学习资料_第1页
文学批评导引 第二版 王先霈课件 第十一章学习资料_第2页
文学批评导引 第二版 王先霈课件 第十一章学习资料_第3页
文学批评导引 第二版 王先霈课件 第十一章学习资料_第4页
文学批评导引 第二版 王先霈课件 第十一章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文学批评写作

本章导航第一节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第二节文学批评的写作技巧本章小结第一节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细读和感受细读和感受作品的准备细读与感受时应注意的问题选题、立意和运思选题要注意的问题立意和运思要注意的问题。

返回本章导航细读和感受作品的准备从批评的准备说,对于一个好的文学批评家,必不可少的是宽泛的审美感受力和精细的审美辨别力的恰当结合。批评家在阅读中,要设法把心灵溶化进去,而后设法在精神上超拔出来,造成一种透视距离。细读和感受作品的准备批评家对作品的判断只能依据作品本身,作家与批评家的个人关系,作家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他的知名度,都不应该是影响判断的因素。细读和感受作品的准备文学批评家在阅读时要反省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调整心态。批评家细读文本时,初读的印象尤为可贵,因为它饱含不可重复的新鲜感;细读和感受时应注意的问题

除了初读之外,批评家对作品往往还须过细咀嚼,反复把玩;批评家的阅读不仅限于所评作品,还应包括相关材料。选题留意选择那些主题和题材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可能将要发生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品为批评对象。选择那些在文学的自身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的、艺术上有开拓创新意义的作品作为批评的对象。

选题还可以选择思想上错误的对社会有害的作品,艺术上拙劣的作品作为对象。还应考虑批评家本人的主观条件,如艺术修养、生活积累、驾驭能力等,以便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弱点。

立意和运思批评家应具有敏锐的思想反应和审美反应的能力,提请大家注意地平线上刚刚冒出的新事物。

示例:罗伯特·潘·沃伦:《威廉·福克纳》(1946)批评家要以慧眼发现有潜力的作家。

示例:艾德蒙·威尔逊慧眼识海明威立意和运思批评家要注意选取批评的角度。

示例:杜勃罗留波夫评冈察洛夫小说、让-伊夫·塔迪埃评普鲁斯特小说、季红评王朔小说。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写作技巧复述描述和论证文字与结构返回本章导航复述复述文学作品要发现和体认文眼诗魂,对感悟力有很高的要求。文学批评中的复述多指对作品情节的复述,复述时首先要在头绪纷繁中抓住贯穿线索。成功的批评作品常常寓评论于复述之中。复述对于抒情类文学作品的复述往往要加入更多的批评家的个人体验和推想。复述的最高境界是传达原作的神韵、风味。根据批评文章的写作意图合理安排复述。

别林斯基:《〈当代英雄〉》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对《红楼梦》的复述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对《安娜·卡列宁娜》的复述罗曼·罗兰优秀批评文本示例优秀批评文本示例荣格:《〈尤利西斯〉:一段独白》宗白华复述《初日》;勃兰兑斯复述《果断与独立》。叶圣陶:《绚烂的文锦》;茅盾评《百合花》。叶圣陶描述鉴赏家类型的批评家较多采用描述方式,分析家类型的批评家较多采用分析的方式。两种批评的区分是相对的,在多数情况下,描述与论证要配合运用,单用一种,容易流入神秘玄奥或拘板枯燥。描述恰当地运用描述,可以使文学批评文章显得亲切、平易、流畅;描述之中也可以包含分析论证,以描述方式指出作品的不足,能够获得单纯客观分析难以达到的效果。

运用描述的方法,要求批评家事先对作品很细致很深入的揣摩。优秀批评文本示例宗白华评汪静之《蕙的风》弗吉尼亚·伍尔芙:《论戴·赫·劳伦斯》,评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伍尔芙宗白华优秀批评文本示例巴金评电影《小街》曾镇南评王蒙《相见亦难》季红真:《忧郁的土地,不屈的精魂》,评莫言小说

论证论证的方式是批评家从所信奉的社会观念和美学观念出发,对作家作品进行解剖,对作品内部的各个方面、外部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论证所依赖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分析和综合,表达形式主要是演绎、归纳和比较。论证论证建立在对作品的理性把握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求处理好全面性同针对性的关系。文学批评文章中的论证,应力求有明晰的层次。优秀文本示例考林斯从神话-原型理论的视角研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车尔尼雪夫斯基评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列宁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福克纳托尔斯泰文字文学批评文章的语言美同文学作品相比需要更明亮的理性的光辉。从新颖的语言表达方式中,自然流溢出批评家对作品敏锐、精细的感受,自然体现着批评家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独到体悟,自然表现着批评家的人格风范。文字分寸感是文学批评文章的语言的另一重要性质。文学批评文章自身也要具有情趣。结构文学批评文章注重文章结构的变化,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与文学创作比较起来,文学批评文章则又更讲章法,不宜太过变幻难测。结构首先要把握文脉;其次,文学批评文章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