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2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2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2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2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2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第2课)实践、认识、真理(第4课)联系、发展、矛盾、创新辩证否定(第3课)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社会规律、人民群众(第5课)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第6课)Speakernameandtitle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学习目标1.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客观性。2.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4.树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观念,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真理——人类不懈的追求何为真理?PARTONE01夏秋季到了,一些具有“招蚊体质”的朋友简直苦不堪言。那么到底哪些人特别受蚊子“青睐”呢?A.“血甜说”:蚊子爱叮血甜的人B.“血型说”:蚊子爱叮O型血、B型血的人”C.“性别说”:蚊子更喜欢叮女生D.“皮肤说”:蚊子喜欢叮皮肤白嫩的人E.“体型说”:更喜欢叮胖的人思考:哪种认识是正确的?何为真理?

通过研究发现蚊子具有趋暗性和趋味性,这是蚊子这一客观事物具有的固有属性。那应该如何判断上面的认识正确与否呢?当我们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如根据蚊子的趋味性,胖人比瘦人更加容易出汗有体味更招蚊子。这就是正确的认识即真理。

所以说,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反之,当我们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时,如血型说就是毫无依据的,这就是错误的认识即谬误。从这里我们也看到真理与谬误时相对应的,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谬误是错误的认识。这两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何为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理的含义认识相符合客观对象不符合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真理谬误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性质认识真理谬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真理是客观的92.真理的特点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方法论(1)客观性【最基本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人的认识具有差异性。认识是多元的,真理是一元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的特点(具体的有条件的)PARTTWO实验:竹签穿气球实验实验名称:竹签穿气球实验实验目的:竹签在什么条件下穿过气球,才不会使气球爆炸实验器材:气球、竹签、油实验助手:2人气球

竹签

实验助手实验:竹签穿气球实验实验原理揭秘:1.竹签穿过气球时,竹签与气球产生的摩擦力容易使气球爆炸;此外,刺穿点会使气球内外不同压力的空气相互流通,也容易导致气球爆炸。2.在竹签上抹上油,可以使竹签穿过气球时更加顺滑,减少阻力,同时油还能密封穿刺点,防止气球内外空气流通,所以气球不易爆炸。二.真理的特点知

理2.条件性--强调横向变化【某一领域/层面】(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

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没抹油的竹签会扎爆气球抹了油的竹签会扎爆气球真

理谬

误二.真理的特点知

理2.具体性--强调纵向变化【某一特定历史阶段】(1)真理都是具体的(2)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出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具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历史的: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在凹曲面中,三角形内角之和<180°在凸曲面中,三角形内角之和>180°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知

理1.原理2.方法论(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同一。(1)要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知识总结:真理的含义及其特征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特征客观性【最基本属性】①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都是客观的②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知

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对立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统一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辨析: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ARTTHREE材料:李佳琦,一开始被誉为“口红一哥”,再到后面的“带货一哥”,却在一场直播中因关于“79”的眉笔的不当言论跌下神坛,一夜掉粉超60万......长期处于数字消费的人们已经开始慢慢对金钱的多少失去了概念,而许多网络红人与明星也因膨胀逐渐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生活。79元,不仅仅可以买一只眉笔,更可以买2箱牛奶、2大桶粮油、30~40斤大米......03为什么关于李佳琦的评论会发生如此大的反转?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03(1)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原因)①认识的主体

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的限制(立场、观点、方法、知

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②认识的客体:复杂、变化,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03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认识主体:人类原因认识基础:实践无限变化世代延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认识发展的无限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03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方法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为什么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级的程度。——毛泽东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27同步精练1.关于真理有许多名言,不同人对其解读不完全--致。下列关于真理的名言解读正确的有(

)①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真理是客观实在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追求真理是个曲折的过程③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追求真理永无止境④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真理属于认识的范畴,不是客观实在,排除①。②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曲折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检验发展真理,②③正确。④:真理和谬误界限分明,不是相互渗透的,排除④。故本题选C。C同步精练2.一天,唐代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即兴吟出这样一首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随后其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经过反复思考后仍没有定下来,便继续吟诵并伸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后来偶遇韩愈说及此事,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最后才确定用“敲”。这告诉人们(

)①真理与谬误相伴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

②对同一个事物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认识③对一事物的认识受到自身素质的影响

④认识是包含着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材料中诗人贾岛在“推”字与“敲”字的使用上,并不涉及“谬误”,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不涉及对同一个事物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认识,②排除。③④:“经过反复思考后仍没有定下来”、“思考了好一会,最后才确定用“敲””表明认识是包含着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对一事物的认识受到自身素质的影响,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D3.1945年,在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关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在改革开放大潮兴起之时,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国共产党重视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是因为(

)①认识具有上升性,新的认识取代旧的认识是认识发展的规律②真理是具体的,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③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4.“天琴一号”是我国“天琴”引力波探测计划首颗技术验证卫星,目前已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科研团队在反复分析和论证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了在轨测试总结评估:此次重力场测量的精度不算高,但原定的技术验证任务全部完成且超出预期。这表明(

)①认识的发展永远处于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②确定重力场的精确数据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无限性④任何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5.科学家们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各样的鱼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鱼鳃上都有一种能排除盐分的特殊细胞,叫“氯化物分泌细胞”。正是这种细胞,使得海鱼长期生活在海水中而肉却不咸。这是对很多海鱼进行研究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这一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上述事例说明(

)①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②思维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③很多海鱼生活在海水中而肉却不咸的普遍性结论是通过完全归纳法得出的④对复杂问题的研究常常需要反复地“发散一聚合一发散一聚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6.下列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C、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D7.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A.真理最基本的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