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_第1页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_第2页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_第3页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_第4页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项目列表

成绩

指导教师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预习实验

结果签章

报告报告

网络办议分析工具Wireshark

14

的使用

登录交换机与网络设备操作

24

系统Comwarc的使用

交换机端口配置与生成树协

34

议配置

4交换机VLAN配置4

5登录路由器与路由协议配置4

6广域网协议配置4

7防火墙配置与NAT配置4

8路由综合实验与故障诊断4

9

1()

11

12

13

14

15

16

总计学分:

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时I可:实验室:实验台:

注:预习题必须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许手写,在上实验课前交;否则,将不允许做

实验。填写实验报告题头部分时,实验台号参照实险室实验台上数字标识。

实验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使用

1、从课程网站下载Wireshark的安装文件,把Wireshark安装在自己宿舍中的计算机上。

没有计算机的同学请和有计算机的同学一起来做这个工作。

(1)请回答Wireshark的安装步骤;

(2)根据本课程的PPT中讲解来回答Wireshark的简要使用方法;

(3)尝试使用显示过滤器和捕获过滤器,思考并回答二者的区别和优缺点。

2、查询相关书籍,复习ARP协议。

(1)请简要回答ARP协议的工作过程。

(2)请简要回答Windows命令行模式下“arp”命令的用法

(3)请回答ARP协议的报文格式,并解释每个字段。

3、查询相关书籍,复习ICMP协议。

(1)请回答ICMP协议的通用报文格式,并解释每个字段。

(2)请举出二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ICMP消息。

4、请简要回答“ping”命令的工作原理。

5、Linux操作系统下面跟踪到达目标主机路径的命令是“traceroute",而Windows操作系

统下的对应命令是“tracert”。请阅读课程资料中的两篇文章“Traccroute-from-Linux.doc”

和“Tracert-from-Microsoft.doc”(查询其他资料亦可),以此指出这两个命令在工作原

理上的细微差别。

6、请简要回答TCP三次握手的连接建立步骤和TCP四步的连接终止步骤。

7、请简要回答使用DNS来进行域名解析的工作过程c

请简要回答使用“nslookup”命令来分别查询A记录和MX记录的过程,并说明A记录

和MX记录的区别。

问题回答部分:

问题回答部分(续页):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实验一: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方法,并用它来分析一些协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相关重要协议原理

2.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规则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冬

计算机、双绞线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备注:截图可另附页)

1.用Wireshark观察ARP协议以及ping命令的工作过程:

(1)用“ipconfig”命令获得本机的MAC地址和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

(2)用“arp”命令清空本机的缓存;

(3)运行Wireshark,开始捕获所有属于ARP协议或ICMP协议的,并且源或目的MAC

地址是本机的包(提示:在设置过滤规则时需要使用(1)中获得的本机的MAC地

址);

(4)执行命令:“ping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

写出(1),(2)中所执行的完整命令(包含命令行参数),(3)中需要设置的Wireshark

的CaptureFilter过滤规则,以及解释用Wireshark所观察到的执行(4)时网络上出

现的现象。

2.用Wireshark观察tracert命令的工作过程:

(1)运行Wireshark,开始捕获tracert命令中用到的消息;

(2)执行wtracert-d”

根据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并解释tracert的工作原理。

3.用Wireshark观察TCP连接的建立过程和终止过程:

(1)启动Wireshark,配置过滤规则为捕获所有源或目的是本机的Telnet协议中的包(提

示:Telnet使用的传输层协议是TCP,它使用TCP端口号23);

(2)在Windows命令行窗口中执行命令"telnctbbs.ncwsmth.net",登录后再退出。

请在实验报告中:

a.写出步骤(1)中需要设置的Wireshark的CaptureFilter过滤规则;

b.根据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解释TCP三次握手的连接建立过程;

c.根据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解释TCP的连接终止过程;

d.根据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是哪一方首先发起连接关闭;

4.用Wireshark观察使用DNS来进行域名解析的过程:

(1)在Windows命令窗口中执行命令"nslookup/",进入该命令的交互模式;

(2)启动Wireshark,配置过滤规则为捕获所有源或目的是本机的DNS协议中的包(提示:

DNS使用的传输层协议是UDP,它使用UDP端口号53);

(3)在提示符a)”下直接键入域名WWW.dlut.edu.cn,解析它所对应的IP地址;

(4)在提示符“〉”下键入命令"settype二nix",设置查询类型为MX记录;

(5)在提示符a),,下键入域名“tom.com",解析它所对应的MX记录;

(6)在提示符“〉”下键入命令"settype=a命恢复查询类型为A记录;

(7)在提示符“〉”下键入MX记录的查询结果,从而查出“”邮件服务器的IP

地址;

(8)在提示符a),,下键入“exit",退出nslookup的交互模式。

请在实验报告中回答:

a.写出步骤(2)中需要设置的Wireshark的CaptureFilter过滤规则;

b.根据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解释解析域名“www.dlut.edu.cn”所对应I?地址的过

程。

c.根据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解释解析域名“tom.com”所对应MX记录的这程。

d."tom.com”域有几个邮件服务器?它们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

五、讨论、建议、质疑(写不下可另附页)

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注:预习题必须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许手写,在上实验课前交;否则,将不允许做

实验。填写实验报告题头部分时,实验台号参照实验室实验台上数字标识。

实验名称:登录交换机与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的使用

1.请学习交换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然后简要回答如下问题:

(1)交换机转发帧的算法是什么?

(2)交换机是如何建立起它的MAC地址表的?

2.简述通过Console口登录交换机的步骤。

3.简述通过Teinet和SSH方式登录交换机的步骤。

4.本实验室中实验台两边配线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什么是Comware、VRP、IOS?

6.列出一些Comware常用的配置视图。

7.列出一些Comware常用的命令及其所属视图,并说明它们的功能。

8.至少说出三个Comware的命令行技巧。

问题回答部分:

问题回答部分(续页):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实验至:实验台:

实验二:登录交换机与网络设备操作系统Comware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Console口和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的方法;学习网络设备操作系统

Comware基本命令的用法和Comware的命令行技巧。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登录方式

2.Comware的基本原理及常用命令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交换机、PC机、双绞线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1.使用Console口登录交换机:

(1)在你们的实验平台中任选一台PC机与交换机,使用双绞线在配线架上将该PC

机的COM口与该交换机的Console口连接起来。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述你在配线

架上是怎样接线的。

(2)在该PC机上使用WindowsXP下的“超级终端”(Win7或者更高版本的操作系

统可自行安装使用类似超级终端的软件,如PUTTY等)登录交换机,检查是否

能成功登录。请在实验报告中回答:超级终端串口属性对话框中的配置参数都

是什么?

2.在上题成功登录后,请在超级终端窗口练习使用下列Comware命令:

[任意视图]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

[任意视图]displaysaved-configuralion〃需在执行“save”命令过后才有显示

[任意视图]displayversion

[任意视图]displayinterfaceEthernet0/1

(注意:每台交换机以太网接口标识按具体设备去查看,显示全部接口命令是display

interface)

[任意视图]return

[任意视图]quit

<H3C>save

<H3C>resetsaved-configuration

<H3C>reboot

请在实验报告中回答下列问题:

(1)执行的每条命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执行每条命令后所显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择要文字解释即可,每条命令不要

超过3项信息)

3.试用你所能发现的其它交换机命令,例如用“sysname”命令来修改交换机的名字等。

(不要求写实验报告)

4.试用Comware的命令行技巧,请在实验报告中至少描述三种你所试用的命令行技巧。

(1)使用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在交换机上做出必须的预先配置,例如配置交换

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配置登录交换机的用户密码,配置登录用户的权限级

别等。请把你为完成这些预先配置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2)在你们的平台中任选一台PC机(记为PCA),并把它的以太网卡接口与上面交

换机的任意一个以太网端口相连。

(3)配置PCA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注意要把PCA的IP地址与交换机的IP地址

设在同一网段。请把你所做的配置写到实验报告中。

(4)在WindowsXP(或版本更高的操作系统)命令行窗口用telnet命令登录交换机,

检查是否能够登录成功。(注意:登录时键入的密码并不显示)若登录成功,请

随意试用一些Comware命令,不必写实验报告。(注意:在课后使用模拟器练习

时,PC机不支持telnet功能,可以另用另一台交换机代替PC)

(5)通过配置,使用SSH方式登录交换机(选做)

5.理解交换机的即插即用:

(1)在你们的实验平台中任选一台交换机,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isavcd-conflguration”

命令和“reboot”命令将它的配置清空;(2)使用该交换机按下图组建一个小型的局

域网(两台PC机的IP地址必须在同一网段),并测试2台PC机之间是否能够ping

得通,在PC机上启用Wireshark抓包分析工(注意:请关闭PC机上的防火墙,以确

保能够ping通)

请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查看交换机MAC地址表的命令。并结合图表实例用文字描述两

PC通信全过程当中,PC机ARP缓存和交换机MAC地址表的变化,及交换机的工作

原理。

图1

做本实验时请注意:

(1)要求每位组员都独立完成上述实验题目1、2、3、4、5o

(2)在修改计算机IP地址时,请先在“网上邻居”的“网络连接”中将网卡停用,然后

修改IP,改后再启用网卡,以确保新的IP地址生效。

五、讨论、建议、质疑

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时I可:实验室:实验台:

注:预习题必须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许手写,在上实验课前交;否则,将不允许做

实验。填写实验报告题头部分时,实验台号参照实验室实验台上数字标识。

实验名称:交换机端口配置与生成树协议配置

1.预习本课PPT关于端口配置命令的主要内容,然后简要回答如下问题:

(1)配置端口速率命令的名称及其用法?

(2)配置端口类型命令的名称及其用法?

(3)配置端口工作模式命令的名称及其用法?

(4)端口流量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5)配置端口聚合命令的名称及其用法?(注:每组设备型号不同,具体配置命令请

参考PPT课件)

2.预习本课PPT关于生成树协议的介绍,并请阅读下面书籍中关于生成树协议的有关章

节:

RadiaPerlman,Interconnections:BridgesandRouters,2ndEd.

(英文原版和中文翻译版在软件学院图竹馆都可找到)

然后简要回答如下问题:

(1)选择RootBridge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RootPort,DesignatedPort,DesignatedBridge?

(3)什么是RootPathCosl?

(4)STP,RSTP,MSTP的关系是什么?

(5)启动/关闭生成树协议的命令及其视图分别是什么?

(6)设定交换机优先级的命令及其视图分别是什么?

(7)设定端口优先级的命令及其视图分别是什么?

(8)设定端口开销的命令及其视图分别是什么?

3.预习实验三中的题目4,然后请根据STP协议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步骤(6)后那一台交换机将是根交换机(RootBridge)?为什么?

(2)经过步骤(8)后SwilchA上哪一个端口是根端口(RooiPort)?为什么?

问题回答部分: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实验三:交换机端口配置与生成树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H3c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端口常见配置命令的使用方法、重点掌握端口聚合

的配置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STP协议基本配置,通过改变交换机参数来改变生成

树结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STP协议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交换机端口技术原理

2.交换机端口的配置方法和命令

3.STP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条

环境一:2台交换机、2台PC机、双绞线若干

环境二:4台交换机、2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1.在作实验前,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reboot”命令分

别将2台交换机的配置都清空,以免前一个班的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次实验产生影响)。

2.请任选一台交换机,练习使用如下端口配置或显示命令,请把它们的语法和功能写到

实验报告中。

(1)description

(2)duplex

(3)speed

(4)flow-control

(5)displayinterface

3.链路聚合配置:

SWAEl/0/1E1/0/1SWB

图1:链路聚合配置

(1)请采用2台交换机组网,交换机之间通过3条双绞线互连,网络环境如图1

所示(注;EO/1/1等只是示意端口标识符,具体端口请用displaycurrent­

configuration查看)。请分别在两台交换机上输入必要的命令,实现三条链

路的聚合。请把你所输入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两台交换机上的命令都

要写)

(2)请在其中的一台交换机上用“displaylink-aggregationsummary”命令显示链

路聚合的信息,并将显示的结果写到实验报告中。

(3)请把两台PC机分别连接到两台交换机的以太网端口上,并配置它们的IP

地址和子网掩码如图1所示。配置完成后,两台PC机之间应该能够ping

通。(注:请关闭PC机.上的防火墙)

注意:请在链路聚合配置好之后再把PC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否则网络风暴(因

为链路上有环)可能会使PC机死机。

4.生成树协议配置:

SwitchA

192.168.0.10/24192.168.0.20/24

图2生成树协议配置

注:使用交换机做STP实验时,为使各交换机使用统一的sip标准,请首先在其系统

视图下执行以下命令:

stpmoderstp

stppathcost-standardlegacy

(1)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saved-configuraticn”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别将四台

交换机的配置清空,以免上面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题目产生影响(Reboot时注意按

照提示输入yes和no)。

(2)用"displaystp”命令分别察看4台交换机的MAC地址,把它们按MAC地址由小

到大的顺印排序,然后用“sysname”命令把它们依次命名为SwitchA,SwitchB,

SwitchC,和SwilchD。请把这4台交换机的MAC地址写到实验报告中。

(3)按图2组建网络环境,4台交换机环型互连,2台PC分别连接到SwitchB和SwitchC

1.0连接完成后,在PCA上pingPCB,则会看到交换机端口的指示灯快速的不停

闪烁,说明帧被不停的转发。请在实验报告中解释其原因。

(4)请在四台交换机上都启动STP协议,即执行如下命令:

[SwitchA]stpenable

[SwitchB]stpenable

[SwitchCJstpenable

[SwitchD]stpenable

执行上述命令后,将发现交换机的指示灯不再快速闪烁。请在实验报告中解释其原因。

(5)请使用“displaystp”命令来发现当前哪一台交换机是根交换机,并把所得结果及

其原因写到实验报告中。

(6)请在SwitchD上执行如下命令:

[SwitchD]stppriority4096

经过大约4秒钟后,请使用“displaystp”命令来再次发现哪一台交换机是根交换机,

并把所得结果及其原因写到实验报告中。

(7)请在SwitchA上执行如下两条命令:

ISwitchA]displaystpinterfaceethernetO/i

[SwitchA]displaystpinterfaceethernetO/3

根据上述命令的输出结果回答:在SwitchA上的端口1和3中,哪一个端口是根端

口?请把你的答案和解释写到实验报告中。

(8)请在SwitchA上执行如下命令:

[SwitchA-EthernetO/3]stpcost20

经过大约4秒钟后,请再次发现SwitchA上哪一个端口是根端口,并把你的答案和

解释写到实验报告中。(注意:课后使用模拟器练习时,此处命令是stpcost2)

(9)画出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树拓扑图(变化前和变化后,),并在图上标识出开销。

五、讨论、建议、质疑

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时I可:实验室:实验台:

注:预习题必须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许手写,在上实验课前交;否则,将不允许做

实验。填写实验报告题头部分时,实验台号参照实验室实验台上数字标识。

1.简述IEEE802.1Q帧格式。

2.复习本课课件,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创建删除VLAN?

(2)如何向当前VLAN中添加/删除端口?

(3)如何指定端口的链路类型?

(4)建立Trunk链路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5)如何设置Trunk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

(6)Trunk端口的缺省VLANID是什么?

3.请简要回答VLAN之间互通为什么要需要路由?

4.请根据第四讲课件中的幻灯片“校园网剖析”回答:

(1)若使3舍和4舍能够互通,4舍的三层交换机上的路由表应含有哪些表项?

(2)假设4舍的三层交换机是H3C产品,请写出添加上述路由表项的配置命令。

5.预习实验四,预先写下该实验中每一步所要执行的配置命令。也就是说,根据你的分

析,这些命令应该是什么?并且请在实验中验证。

问题回答部分:

问题回答部分(续页):

实验报告

实验时I可:实验室:实验台:

实验四:交换机VLAN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掌握VLAN间路由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VLAN的基本工作原理、配置方法和命令

2、VLAN间路由(静态)的原理、配置方法和命令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1.2台交换机、4台Pc机、双绞线若干

2.2台三层交换机、4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注意:

(1)最好在链路聚合配置好之后再把PC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否则网络风暴(因为链路

上有环)可能会使PC机死机。

(2)为了能够伏〃&通,请关闭FC机上的防火墙。

1.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saved-configuralionv命令和"rebool”命令分别将你们平台

上的两台交换机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产生影响。

2.VLAN基本配置:(具体配置时接口可以灵活选用)

trunk

PCA:VLAN2PCB:VLAN3PCC:VLAN2PCD:VLAhB

/24/24/24/24

图1VLAN基本配置

(1)请按照图1组建网络实验环境。

(2)将两台交换机的端口1和2做链路聚合,请把你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每台交换机的具体配置命令请参考PPT课件,端口图标只是示意图。

(3)在两台交换机上做VLAN配置,使得:

(1)聚合的链路被用作trunk链路。

(2)交换机A上的端口3—12属于VLAN2、端口13—24属于VLAN3,其余的

端口属于VLANlo

(3)交换机B上的端口3—12属于VLAN2、端口13—24属于VLAN3,其余的

端口属于VLANL

请把你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4)按图完成对PC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配置。对于本题目,不必配置PC机的缺省

网关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

(5)请问实验中哪些PC机之间能够ping通?请把结果和原因写到实验报告中。

(6)请问实验中哪些PC机之间不能够ping通?请把结果和原因写到实验报告中。

3.VLAN间路由配置:

0/240/240/240/24

图2VLAN间路由配置

(1)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lsaveckconfiguralion”命令和"rebool”命令分别将两台

交换机的配置清空,以免.上面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有影响。

(2)请按照图2组建网络实验环境。

(3)分别将两台交换机的24个端口划分到三个VLAN1,2,3,不用设置Trunk端口。请

把你所执行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注:交换机互联或交换机与PC机互联所使用

的端口只要属于图中所要求的VLAN即可,其具体的端口索引可自行选取。)

(4)使用下面命令设置交换机A的三个VLAN接口的IP地址:

[SwitchA-vlan-interfacel]ipaddress0

[SwitchA-vlan-interface2]ipaddress54

[SwitchA-vlan-interface3]ipaddress54

使用下面命令设置交换机B的三个VLAN接口的IP地址:

[SwitchB-vlan-interfacel]ipaddress0

[SwitchB-vlan-interface2]ipaddress54

[SwitchB-vlan-interface3]ipaddress54255.255.255.()

(5)使用下面命令设置交换机A上的静态路由表:

[SwitchA]iproute-static0

[SwitchA]iproute-static0

使用下面命令设置交换机B上的静态路由表:

[SwitchB]iproute-static0

[SwitchB]iproute-static0

(6)按图中要求设置4台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其缺省网关。请在实验报告中

回答4台PC机的缺省网关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

(7)实验4台PC机之间能够ping通吗?请把结果及其原因写到实验报告中。

(8)在PC“0”上执行命令"trace”-d0”,请在实验报告中

解释观察到的结果。

请在实验报告中回答为什么在上面网络中不需要设置Trunk端口?在两台三层交换

机之间可能有带IEEE802.1Q标签的帧在跑吗?

五、讨论、建议、质疑

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注:预习题必须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许手写,在上实验课前交;否则,将不允许做

实验。填写实验报告题头部分时,实验台号参照实验室实验台上数字标识。

实验名称:登录路由器与路由协议配置

1.简述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与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异同点。

2.在用Telnet方式登录路由器时,需要预先在路由器上做哪些配置?请针对ComwarcV5

版本和V7版本分别回答。

3.请简述下列命令的执行视图及其主要用途:

(I)displayversion

(2)displayinterfaceserial0/0

(3)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

(4)displayiprouting-table

(5)delete

(6)resetsaved-configuration

4.配置静态路由的命令名称及其格式是什么?

5.请简述下列命令的执行视图及其主要功能:

(1)rip

(2)networknetwork-address

(3)ripversion1

(4)ripversion2[broadcast|multicast]

(5)undoripsplit-horizon

(6)displayrip

问题回答部分:

问题回答部分(续页):

实验报告

实验五:登录路由器与路由协议配置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一、实验目的

使用Console口登录路由器;使用Telnet方式登录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RIP路由协

议配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配置方法和命令

2.RIP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异步串口(即S口)连接电缆时,无论插拔操作,必须在路由器

电源关闭情况卜进行;严禁在路由器开机状态卜浦拔同/异步串口电缆,否则容易引起

设备及端口的损坏。}

1、请选用本端路由器,首先确定路由器型号,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依次做下列三个实

验。

(1)通过Console口登录路由器

使用Console线将该PC机的COM口与该路由器的Console口连接起来。本实

验环境中请使用双绞线在配线架上将该PC机的COM口与该路由器的Console口连

接起来。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述你在配线架上是怎样接线的。在该PC机上使用

WindowsXP下的“超级终端”登录路山器,检查是否能成功登录。

(2)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练习下列命令:

a)显示Coinware软件版本及路由器硬件版本

[任意视图]displayversion

b)更改路由器标识

[系统视图]sysnamename

c)擦除配置信息、保存配置信息、重启路由器

[系统视图]resetsaved-configuration

[系统视图]save

[系统视图]reboot

d)查看配置信息

[系统视图]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

e)查看接口的名称、序号、当前状态

[任意视图]displayinterfaceEthernet

[任意视图]displayinterfaceserial

f)查看路由表

[系统视图]displayiprouting-table

g)显示历史命令

[任意视图]displayhistory(使用Ctrl+E和Ctrl+R来翻动历史命令,或者使用t

和I也可,从而完成快捷输入)

2、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uresetsaved-configuration0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别将两台路由

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以下的实验产生影响。

RTA

/24

图1路由配置

路由器各接口IP地址设置如下:(设备端口表示只是示意图,具体请按照实际设备配置)。

RTARTB

E0/24/24

S0/24/24

PC机的IP地址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如下:

PCAPCB

IPAddress/24/24

Gateway

(1)实验“静态路由配置”:

在确保路由器电源关闭情况下,参照图1联线搭建实验环境。为了标识路由器,

修改路由器名称为RTA,RTB,并按照上述表格中的要求配置路由器各接口和主机的

IP地址。

用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命令显示配置信息;并用displayiprouting-table命令显

示路由表信息。路由表信息如下:

[RTA]displayiprouting-table

RoutingTables:

Destination/MaskProtoPrefMetricNexthopInterface

/8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LoopBackO

/24Direct00SerialO

/32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SerialO

/24Direct00EthernetO

/32Direct00LoopBackO

RTB的相关信息类似RTA,请自己在实验中比较。

注意;同异步串口的配置需要在接口视图下完成shutdown和undoshutdown命令之后

才会生效。

完成上述命令后,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会发现两个以太网段不能互通°你知道为

什么吗?仔细观察路由表,会发现路由器还没有相关的路由。这里我们采用配置静态

路由的方法来添加路由。分别在RTA和RTB上配置到对端以太网段的静态路由。

使用命令displaycurrent-configuration和displayiprouting-table检杳配置信息和路由

表信息。路由表信息显示如下:

[RTA]disiprouting-table

RoutingTables:

Destination/MaskProtoPrefMetricNexthopInterface

/8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LoopBackO

/24Direct00SerialO

/32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SerialO

/24Direct00EthernetO

/32Direct00LoopBackO

/24Static600SerialO

再次测试网络连通性,可以ping通了吗?

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要回答在路由器RTB上执行的命令。

(2)通过Telnet方式登录路由器

在静态路由的实验完成后,继续使用Console口配置路由渊,参照课件完成使用telnet

方式登录前的必要配置,然后按照图1的环境组网,进行telnet登录,要求PCA登录RTB,

PCB登录RTAo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a)你所配置的PC机的IP地址是什么?路由器以太网口的IP地址是什么?

b)你是如何在路由器上设置登录用户和密码的?

(3)实验“RIP协议配置”:

在上一实验的基础上,删除静态路由的配置之后再启动RIP协议。

启动RIP。

查看RTA的路由表,其显示如下:

[RTA-rip]disiprouting-table

RoutingTables:

Destination/MaskProtoPrefMetricNexthopInterface

/8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LoopBackO

/24Direct00SerialO

/32Direct00LoopBackO

/32Direct00SerialO

/24Direct00EthernetO

/32Direct00LoopBackO

/24RIP1001SerialO

然后,请在RTB上完成类似操作。请把你在RTB上执行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注

意:此时,测试网络连通性,应该是全网互通的。

接下来,请进行以下操作:

a)参照课件中有关命令打开RIP协议调试开关,观察并保存debugging信息。

b)在接口视图下用ripversion2multicast命令改变协议版本(注意:需要在每个路由

器的两端接口都执行该命令),再观察并保存debugging信息、。

c)使用ripversion2broadcast命令改变协议报文的发送形式为广播方式,并再次观察

及保存debugging信息。

d)H3c路由器的默认状态启动了水平分割功能,在以上配置基础上,在两个路由器

的SO接口都关闭水平分割(undoripsplit-horizon),再观察debugging信息有什么变

化。

e)最后,请执行命令undodebuggingrippacket关闭rip报文调试。

请在实验报告中回答:

a)请问对于MSR路由器,在所有接口(网段)上运行RIP协议的命令是什么?

b)执行"ripversion2multicastv后的debugging信息与它之前的debugging信息有何

不同?

c)执行“ripversion2broadcast”后的debugging信息与它之前的debugging信息有何

不同?

d)执行“undoripsplit-horizonv后的debugging信息与它之前的debugging信息有何

不同?

e)在三层交换机上怎样实现RIP协议的配置?

做本实验时请注意:

(1)请关闭PC机上的防火墙。

(2)除了在路由器上用debugging命令来观察RIPPackets之外,还可以在PC机上启动

wireshark来观察,而且wireshark对RIPPackets的分析将更加清楚。但请注意的是,

wireshark观察不到两台路由器之间的Packet交换。

五、讨论、建议、质疑

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注:预习题必须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许手写,在上实验课前交;否则,将不允许做

实验。填写实验报告题头部分时,实验台号参照实验室实验台上数字标识。

实验名称:广域网协议配置

1.简述广域网协议的用途。

2.简述PPP协议PAP验证的过程。

3.简述PPP协议CHAP验证的过程。

4.简述VirtualCircuitPacketSwitching的工作原理。

5.简述HDLC的主要特点。

6.在HDLC中,存在地址字段吗?

7.预习实验六,其中用到的在路由器上清空PPP验证方式、用户名和密码的命令分别是

什么?(请查阅PPT课件来获取答案)

问题回答部分:

问题回答部分(续页):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实验六:广域网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两台路由器之间的PPP和HDLC协议配置(选做)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广域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PPP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3.HDLC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异步串口(即S口)连接电缆时,无论插拔操作,必须在路由器电

源关闭情况下进行;严禁在路由器开机状态下插拔同/异步串口电缆,否则容易引起设备

及端口的损坏。}

1、在确保路由器电源关比情况下,按照下图联线组建实验环境。(设备端口表示只是示意

图,具体请按照实际设备配置)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savcd-configuration"命令

和“reboot”命令分别将两台路由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产

生影响。

2、配置IP地址,以及配置PC的缺省网关为,PC的缺省网

关为o

/24/24

/24/24

724/24

3、在两台路由器上都启动RIP,目标是使两台PC机之间能够ping通。请将为达到此目标

而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启动RIP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你们的两台PC机之间ping

通了吗?在缺省情况下,两台路由器的串口之间使用的是哪种广域网协议?

4、PPP协议PAP验证配置:

(1)配置RTA为验证方,RTB为被验证方,然后测试两台PC机之间是否能够ping

通。请将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2)在上面配置的基础上,实现双向验证,即增加配置RTB为验证方,RTA为被验

证方,注意用户名及密码与步骤1不可相同,然后测试两台PC机之间是否能够

ping通。请将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3)分别清空两台路由器上的验证方式、用户名和密码。清空后(即在没有启动任

何验证方式的情况下),两台PC机之间应该能够ping通。请将用于清空的命令

写到实验报告中。

5、PPP协议CHAP验证配置:

(1)配置RTA为验证方,RTB为被验证方,然后测试两台PC机之间是否能够ping

通。请将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2)清空路由器RTA上的验证方式、用户名和密码,清空路由器RTB上的用户名

和密码。清空后(即在没有启动任何验证方式的情况下),两台PC机之间应该

能够ping通。请将用于清空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注:若用户名不能被清空并且报告错误"accessnumberisnotzero,则请进入同异步串

口视图,执行""shutdown"和"'undoshutdown命令,问题便可解决。

6、HDLC协议配置(选做):

(1)在两台路由器之间的串口链路上封装HDLC,然后测试两台PC机之间是否能够

ping通。请将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做本实验时请注意:

(1)关闭PC机上的防火墙。

(2)同异步串口配置完成后,一定要执行“shutdown”和“undoshutdownv命令,从

而使之生效。

五、讨论、建议、质疑

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注:预习题必须每人做一份,回答部分只允许手写,在上实验课前交;否则,将不允许做

实验。填写实验报告题头部分时,实验台号参照实验室实验台上数字标识。

实验名称:防火墙配置与NAT配置

1.简述在H3c路由器上创建一个ACL的步骤。

2.简述包过滤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3.简述NAT的工作原理。

4.预习实验七,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实验步骤4所执行的命令是什么?

(2)完成实验步骤6所执行的命令是什么?

请在答案中包含命令视图和完整命令,留待真正做实验时验证。

5.如何配置Windows操作系统,使能远程桌面登录?请先在自己宿舍中的PC机上实验。

问题回答部分:

问题回答部分(续页):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实验七:防火墙配置与NAT配置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路由器上配置包过滤防火墙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防火墙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2.NAT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冬

2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4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警告:路由器高速同异步串口(即S口)连接电缆时,无论插拔操作,必须在路由器电

源关闭情况下进行;严禁在路由器开机状态下插拔同/异步串口电缆,否则容易引起设备

及端口的损坏。}

1.在确保路由器电源关I于情况下,按图1联线组建实验环境。(设备端口表示只是示意图,

具体请按照实际设备配置)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

“reboot”命令分别将两台路由器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产生

影响。

2.配置IP地址,以及配置PCA和B的缺省网关为,PCC的缺省网关为

,PCD的缺省网关为。

RTARTB

/24

zuz.u.u.

图1防火墙配置

3.根据图示名称给路由器命名。在两台路由器上都启动RIP,目标是使所有PC机之间能

够ping通。请将为达到此目标而在两台路由器上执行的启动RIP的命令写到实验报告

中。

4.在RTA和/或RTB上完成防火墙配置,使满足下述要求:

(1)只有PC机A和B、A和C、B和D之间能通信,其他PC机彼此之间都不能通

信。(注:对于不能通信,要求只要能禁止其中一个方向就可以了。)

(2)防火墙的ACL列表只能作用于两台路由器的以太网接口上,即RTA的E0、RTB

的E0和E1,不允许在两台路由器的SO口上关联ACLo

请将你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注:配置方法并不唯一,写出其中任何

一种即可)

5.请在用户视图卜使用uresetsavcd-configurationM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别将两台路由

器的配置清空,以免前面实验留下的配置对下面的NAT配置实验产生影响。

6.请将图1中IP地址的配置改为图2中的IP地址,即我们将用IP网段/24

作为一个私网,RTA作为连接私网与公网的NAT路由器,RTB作为公网上的一个路由

器。具体的,请按下述步骤完成NAT配置实验:

(1)配置RTA为NAT路由器,它将私有IP网段/24中的IP地址转换为

接口S0的公网IP地址c请将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2)我们在每一台PC上都安装了Web服务器US,它运行在TCP端口80o请把PC

A的Web服务映射到公网IP地址和公网端口80,把PCB的Web服

务映射到公网IP地址和公网端口8080,并把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

实验报告中。

(3)我们在每一台PC上都允许了远程桌面服务,该服务使用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