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氮及其化合物(建议用时:35分钟)A级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①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干脆生成NO2②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③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改变④试验室采纳加热氯化铵固体,用碱石灰除去氯化氢的方法制备氨气A.①③④ B.①③C.①④ D.①②③④D[在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①错误;硝酸铵加强热时猛烈分解发生爆炸生成氮气、二氧化氮和水,②错误;向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成一氧化氮,③错误;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冷却时又生成氯化铵,所以得不到氨气,④错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固体,铜粉仍不溶解B.某气体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肯定显碱性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eq\o\al(-,3)=3Cu2++2NO↑+4H2OD.HNO3→NO→NO2,以上各步改变均能通过一步试验完成A[稀硫酸中加入KNO3,就相当于有HNO3,就可以与Cu反应。]3.“封管试验”具有简易、便利、节约、绿色等优点。视察下列四个“封管试验”(夹持装置已略去),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B.加热时,发觉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B[A项,NH4Cl受热易分解,遇冷又生成NH4Cl;B项,I2易升华;C项,加热含NH3的酚酞溶液,NH3逸出,红色变浅;D项,NO2存在:2NO2(红棕色)N2O4(无色)ΔH<0,加热上述平衡左移,d内颜色加深。]4.氮及其化合物的改变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路途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途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反应③中,NO2作氧化剂,H2O作还原剂D.液氨可用作制冷剂,硝酸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C[氨经一系列反应得硝酸,A正确;雷电固氮是N2→NO→NO2→HNO3,B正确;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N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错误;D正确。]5.硝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化学上有许多方法可以制取硝酸铜:①将铜溶于硝酸中;②先将铜与O2反应生成CuO,再溶于硝酸中;③将铜溶于N2O4的乙酸乙酯(溶剂,不参与反应)溶液中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下列相识或推断错误的是()A.方法③是最经济和环保的B.方法①中,若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考虑,用稀硝酸比用浓硝酸好C.方法②须要消耗能源,对环境不产生污染D.方法③中N2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方法①和③均有NO污染,不环保;方法②需消耗能源,但无污染,环保。]6.(2024·南通调研)下列装置适用于试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D.用装置丁汲取尾气C[A项,用装置甲制取氨气须要加热,错误。B项,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错误。C项,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2、水和铜,可以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正确。D项,用装置丁汲取尾气简洁引起倒吸,错误。]7.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溢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溢烧瓶,则a和b分别是()选项a(干燥气体)b(液体)ANO2水BCO2饱和NaHCO3溶液CCl2饱和NaCl溶液DNH31mol·L-1盐酸D[NO2溶于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NO,不能充溢烧瓶,A项错误;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均很小,不产生喷泉,B、C项错误;NH3易溶于酸中,D项正确。]8.(2024·邯郸月考)向50mL稀硫酸与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先时产生的气体为H2B.AB段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C.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0.5mol·L-1D.参与反应的铁粉的总质量m2=5.6gD[向混合溶液中渐渐加入铁粉,铁首先和H+、NOeq\o\al(-,3)反应生成Fe3+和NO;当溶液中NOeq\o\al(-,3)完全被消耗之后,过量的铁能和Fe3+反应生成Fe2+;当Fe3+完全反应之后,过量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由以上分析可知,起先生成的气体是NO,A错误;AB段的反应是铁和Fe3+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B错误;A点对应的气体是NO,物质的量是0.05mol,依据氮原子守恒可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eq\f(0.05mol,0.05L)=1.0mol·L-1,C错误;生成氢气的体积是0.56L,物质的量为0.025mol,所以反应中共转移电子0.05mol×3+0.025mol×2=0.2mol,参与反应的铁最终在溶液中以Fe2+的形式存在,因此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0.1mol,质量是5.6g,D正确。]9.(2024·南宁模拟)某探讨小组通过以下试验探究氨气的性质。(1)如图1所示,A中气体入口通空气,分液漏斗内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加NaOH固体,C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B→C→D装置依次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缘由有多个,如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你认为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试验证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图1(2)如图2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列试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图2甲针筒内有15mLCl2,乙针筒内有40mLNH3,发生反应3Cl2+2NH3=N2+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改变为________,最终针筒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mL。解析:(1)①除了题述缘由外,还有的缘由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上升,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也会促使氨气放出。②氨的催化氧化试验证明氨具有还原性。(2)依据所给的数据和化学方程式可推断,NH3过量,Cl2完全反应,所以甲针筒中气体颜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5mLCl2消耗10mLNH3,剩余30mLNH3未反应,产生5mLN2和30mLHCl,未反应的30mLNH3与生成的30mL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白烟),最终剩余气体为5mLN2。答案:(1)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上升,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②还原性(2)黄绿色变为无色510.(2024·烟台模拟)某课题组同学查阅文献知,3(NH4)2SO4(s)4NH3↑+3SO2↑+N2↑+6H2O。他们拟选择下列装置检验硫酸铵分解的产物(各装置中药品足量):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2)甲组同学设计方案:C→G→B→D→E。①能证明有水生成的试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验中,视察到D装置产生白色沉淀。试验完毕后,过滤D装置中混合物得白色沉淀。欲验证白色沉淀是BaSO4还是BaSO3,请你设计简洁的试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与硝酸钡的量有关,若硝酸钡足量,则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该试验方案能证明硫酸铵的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乙组同学选择上述装置证明产物中是否有NH3。①气体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依次为C→________→F。②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硫酸铵分解的产物有NH3和SO2,NH3和SO2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检验NH3之前必需除去SO2,检验SO2之前必需除去NH3。(1)仪器A为球形干燥管。(2)①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为蓝色;浓硫酸只汲取NH3,不汲取SO2。②亚硫酸钡能溶于盐酸,而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故取少量白色沉淀于干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盐酸,若白色沉淀溶解,则是BaSO3,否则是BaSO4。③若硝酸钡过量,SO2完全转化成B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为3Ba(NO3)2+3SO2+2H2O=3BaSO4↓+2NO+4HNO3;若SO2过量,则硝酸钡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NO3)2+3SO2+2H2O=BaSO4↓+2NO+2H2SO4。④G装置可检验H2O,D装置可检验SO2(同时生成NO),E装置可收集NO或NO和N2。故该方案只能证明硫酸铵分解的产物中是否有H2O和SO2,不能证明是否有NH3和N2。(3)选择A装置汲取SO2和H2O,用F装置来检验NH3,F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倒吸。答案:(1)球形干燥管(2)①G中白色粉末变蓝色汲取氨气②取少量白色沉淀于干净的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盐酸,若白色沉淀溶解,则是BaSO3,否则是BaSO4③3Ba2++2NOeq\o\al(-,3)+3SO2+2H2O=3BaSO4↓+2NO+4H+④H2O、SO2(3)①A②检验NH3B级实力提升11.(2024·日照模拟)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已知:室温下,2NO+Na2O2=2NaNO2,以木炭、浓硝酸、Na2O2为主要原料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及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ABCD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3)充分反应后,C中生成的固体除NaNO2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_(填化学式),为避开杂质的生成,应在B、C之间加一个装置,该装置和所盛放试剂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4)D装置用于尾气处理,写出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A装置中浓硝酸与木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2)将A装置中产生的NO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3)B中出来的NO气体中可能会混有CO2、水蒸气,分别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NaOH,所以C中生成的固体除NaNO2外,还可能生成Na2CO3、NaOH;为避开杂质的生成,可以在B、C之间加一个干燥管(或U形管),所盛放的试剂应当为碱石灰,用于汲取混合气体中的CO2和水蒸气。(4)D装置中盛放的是酸性KMnO4溶液,用于尾气处理,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D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O+3MnOeq\o\al(-,4)+4H+=5NOeq\o\al(-,3)+3Mn2++2H2O。答案:(1)C+4HNO3(浓)CO2↑+4NO2↑+2H2O(2)将NO2转化为NO(3)Na2CO3、NaOH干燥管、碱石灰(4)5NO+3MnOeq\o\al(-,4)+4H+=5NOeq\o\al(-,3)+3Mn2++2H2O12.(2024·郑州模拟)某学习小组用凯氏定氮法(Kjeldahlmethod)来测定农产品中氮的含量,测定过程如下:Ⅰ.用热浓硫酸处理0.25g谷物样品,把有机氮转化为铵盐。Ⅱ.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上述铵盐(夹持装置略去)。1.H2O2.玻璃管3.足量浓NaOH溶液4.铵盐样品5.25.00mL0.10mol·L-1H2SO4溶液6.回答下列问题:(1)试验前要检验B装置的气密性,详细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盛放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玻璃管2的作用是__________;圆底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谷物处理后所得的铵盐”加入三颈烧瓶中,打开玻璃塞、旋开K2,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关闭K2,打开K1,点燃酒精灯使水蒸气进入B装置。①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装置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滴定、计算氮的含量。(4)取下锥形瓶,加入指示剂,用0.1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重复滴定3次,平均消耗19.30mLNaOH溶液。①该滴定的指示剂应选择________。a.甲基橙b.酚酞c.石蕊②该谷物样品中氮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保留2位小数)。解析:(1)用微热法检验装置B的气密性,试验操作为:关闭K1、K2,向锥形瓶中加水浸没导管口,微热三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洋石油修井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蔬菜大棚反光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窗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人造纤维(纤维素纤维)合作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特色农业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煅烧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消毒鞋垫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浇水计时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泰乐菌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油气钻采设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课件
- 产品追溯记录表
- 高三二轮复习:产业转移以富士康的企业转移为例课件
-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 中小微企业划型证明
- 西南交大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2018
- 《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测试题试题含答案
- Q∕GDW 12154-2021 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检测中心建设规范
- 初中文言文专项训练十篇(含答案)
-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1)
- 漏电保护器试跳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