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6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敏捷运用,临时变更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敏捷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称类型例句名词活用名词作状语吾得兄事之名词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的使动用法徐孺下陈蕃之榻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名词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活用为名词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词的为动用法等死,死国可乎数词活用数词活用为动词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数词的使动用法六王毕,四海一(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训练1.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翻译句子。(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星译文: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浓雾密布一样到处都是,像流星飞奔一样(为国家的政事而奔波)。(2)函封之。(《荆轲刺秦王》)函译文:用匣子装好封上。(3)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译文: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4)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译文: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5)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上译文: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日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规律总结]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如1句的“雾、星”),译时加“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如2句的“函”),译时加“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3句的“廷”),译时加“在”或“从”;表示动作行为的看法(如4句的“兄”),译时加“像对待……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如5句的“上”),译时加“向”或“对”“到”;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如6句的“日”),译时加“每”或“一……比……”。2.名词作动词训练2.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词。(1)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其次个“师”③君子不齿(《师说》)齿[规律总结]名词前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②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刃③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雨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京口北固亭怀古》)饭[规律总结]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3)①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军②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渔樵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质[规律总结]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4)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策④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鼓[规律总结]名词后面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5)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鸿门宴》)衣、怀②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③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王④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规律总结]两个名词连用(或者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则视详细状况而定。(6)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墓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赤壁赋》)梦③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宴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东[规律总结]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活用动词+而+动词(动词短语)。或者: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动词(动词短语)+而+活用动词。区分名词活用为状语和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方法有:①看后面有无动词。有动词则修饰动词,是名词活用为状语;无动词,则表示独立动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②看有无标记。名词前有副词“不、弗、先、后、已”或能愿动词“欲、能、可”,这时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③看理解、翻译起来是否通顺。按名词活用为状语理解,翻译通顺,则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同理亦然。(7)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短歌行》)名词活用为状语,“南”后有动词“飞”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名词活用为动词,“南”后无动词③(成名)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笼子装着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名词活用为状语,“笼”修饰“养”,用笼子3.名词的使动用法训练3.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封译文:已经向东将郑作为自己的边界,又想向西方扩大自己的领土。(2)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利译文: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译文:先战胜秦国进入咸阳城的人我们尊他为王。(4)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序译文:使八州排列座次,使六国诸侯来朝拜。[规律总结]名词的使动用法指的是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宾语,且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为:使+宾语+活用为动词的名词。4.名词的意动用法训练4.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鄙译文:(秦国)要越过别的国家把(郑国)当作东部的边邑。(2)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侣、友译文: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3)孔子师郯子。(《师说》)师译文:孔子拜郯子为师。(4)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襟、带译文: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规律总结]名词的意动用法指的是名词必带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可译为“把……看作(当作)”。(二)动词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训练5.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赐译文:况且您曾经赐予晋君恩惠。(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至译文:也许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生、死译文:这是让老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安葬死了的人,而不感到有缺憾。(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亡、北译文:追击逃走的败兵,(杀得)败军横尸百万,流淌的血水竟能使盾牌浮起来。[规律总结]1.标记: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2.语法分析: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2.动词的为动用法训练6.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1)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名:“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哀:为……哀叹(4)多情自古伤离别。(《雨霖铃》)伤:伤,为…伤感、难过[规律总结]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3.动词的使动用法训练7.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译文: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译文: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担当理屈的后果。(3)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译文:项伯杀了人,我使项伯活了下来。(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舞、泣译文:让深潭中潜藏的蛟龙起舞,让船上被抛弃的妇女哭泣。[规律总结]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原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接受兼语式的形式。(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训练8.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贤译文: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并不如孔子。(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贤、少长译文: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年轻的年老的聚集在了一起。(3)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美、难译文:(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妙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高译文:登上高处招手,并非是你的胳膊变长了。[规律总结]1.形容词用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如(1)句中的“贤”。2.形容词作主、宾语,如(2)、(4)句中的“贤、少长”“高”。3.形容词用在数词后,充当中心语,如(3)句中的“美、难”。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训练9.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敝译文:依靠他人的力气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啊。(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直、利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锐利。(3)好游者亦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穷译文:那些喜爱游玩的人也未能走到终点。(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欣译文:过去所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成陈迹了。[规律总结]1.形容词用在“所”后,如(4)句中的“欣”;2.形容词带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如(1)句中的“敝”;3.形容词用在能愿动词后,如(3)句中的“穷”;4.形容词不带宾语,但也表示某种动态,如(2)句中的“直、利”。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训练10.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1)高余冠之岌岌兮。(《离骚》)高译文: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2)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译文:(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谬译文:后世把他传下来的东西弄错并且连名称也说不出来的,哪里能说得完呢!(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利译文:能利用车马的人,不是他有矫捷的足力,而是依靠车马把他送达千里之地。[规律总结]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宾语,且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为:使+宾语+形容词。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训练11.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1)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迟译文: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奇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后译文:把国家的紧急事情放在首位,把自己的私仇放在后面。(4)而耻学于师。(《师说》)耻译文:以向老师学习为羞愧。[规律总结]形容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使动与意动的区分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需紧扣上下文,探讨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念,方能确定其是何种用法,试看以下两组例句:小eq\b\lc\{\rc\(\a\vs4\al\co1(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砍而小之,,则王怒。,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例①中的“小”是“使之小”,即“使它小了”。例②中的“小”是“以之为小”,即“认为鲁地小了”,“认为天下变小了”。由以上两例不难看出,使动侧重于客观行为,而意动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天下并未变小,变小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四)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训练12.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1)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贰,数词作动词译文:而且从属楚国却对其怀有二心。(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劝学》)一,数词作形容词译文: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专心专一啊。(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一,数词的意动用法译文:我原来就知道将死生等同起来是虚诞的做法。(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一,数词作名词译文:吩咐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州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规律总结]1.数词作谓语,又没有其他活用的词语。2.数词作主语,又没有其他活用的词语。二、文言句式命题角度(一)推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文言文推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推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干脆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推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推断:推断句的形式例句“……者……也”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者”“者也”句①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也”字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无标记句①臣本布衣(《出师表》)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推断,用“非”表否定推断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是”字句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eq\x(解题方略)推断句的推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训练13.(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且相如素贱人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为推断句。训练14.(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选自《赠医者汤伯高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角度(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被动句的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见”字句:见+谓语或:见+谓语+于①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为……所”“为所”句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记句(意念被动句)①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eq\x(解题方略)推断被动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训练14.解析(1)“楚俗信巫不信医”是无标记的推断句;“自三代以来为然”是“为”表推断的推断句。(2)“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是用“……也”表推断的推断句。答案(1)楚国的风俗是信任巫术不信任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峻了。(2)用完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参考译文]楚国的风俗是信任巫术不信任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峻了。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马上就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完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所以功劳恒久归于巫师,而失败恒久归于医生。训练15.(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D)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B.帝感其诚C.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解析A项,“被”表被动的被动句;B项,无标记被动句;C项,“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D项,“于”为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不表被动。训练16.(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行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选自《韩非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译文: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译文:弥子瑕的德行和当时一样没有变更,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缘由,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变更。(3)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译文: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慧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解析(1)句中的“见……于”表被动。(2)“前见贤而后获罪者”中的“见”表被动。(3)“故有爱于主”中的“于”表被动,“见憎于主”中的“见……于”表被动。[参考译文]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依据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推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君主的吩咐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处!”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吩咐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时一样没有变更,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缘由,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变更。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慧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看法之后再游说他。命题角度(三)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状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例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用“之”或“是”为标记,强调宾语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②唯利是图(成语)eq\x(解题方略)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困难,推断方式主要是辨清类型,识准标记。训练17.(教材链接)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D)A.eq\b\lc\{\rc\(\a\vs4\al\co1(①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eq\b\lc\{\rc\(\a\vs4\al\co1(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②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eq\b\lc\{\rc\(\a\vs4\al\co1(①沛公安在,②大王来何操))D.eq\b\lc\{\rc\(\a\vs4\al\co1(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解析D项,①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训练18.(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挚友而为之,则挚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挚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害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有官君子,其审择焉。(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译文:假如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解析句中的“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则子孙不能救我也”。[参考译文]唉,假如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假如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假如为了挚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挚友是救不了我的。妻妾、子孙、挚友都不能救我,哪比得上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廉洁勤政,并自己做自己喜爱的更好呢?自己做自己喜爱的,虽然关门闭户许久淡泊,却能够使子孙安康荣耀;做人虽然快乐无比,但是祸害就会发生在身边。(对于)这两种状况,不是真实地知道,深刻地体悟的人,不简单与之沟通。做官的君子,应当细致思索选择啊。命题角度(四)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文言文语句中依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略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省略句的类型例句省略主语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省略谓语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承前省略谓语)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愿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省略宾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省略兼语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eq\x(解题方略)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此外,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识别省略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eq\a\vs4\al()训练19.(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C)A.拔剑撞而破之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解析A项,“撞”后省略动词宾语“之”,“之”代指“玉斗”;B项,“使”后省略兼语“之”,“之”代指“蔺相如”;C项,没有省略现象;D项,“为”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之”代指“赵王”。训练20.(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擅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出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选自《汉书·仲长统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旁边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别出心裁。(2)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译文:仲长统探望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3)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译文: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解析(1)该句省略了主语“仲长统”,“游学”后省略介词“于”以及省略了“与(之)交友者多异之”的“之”。(2)句中“干善待遇(之),(高干)访(之)以当时之事”省略了宾语、主语及动词宾语。(3)“每州郡命召(之),(仲长统)辄称疾不就”省略了宾语及主语。[参考译文]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爱好学习,广博涉猎书记,擅长言辞。20多岁时,(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旁边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别出心裁。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始终喜爱名士,招揽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仲长统探望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长统对高干说:“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能,喜爱招揽士人却不擅长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特别戒备的事情。”高干始终自视很高,没有接受他说的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没过多久,高干因为并州叛乱,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士人因此都认为仲长统奇异。仲长统生性潇洒,敢于直言,不拘小节,不大说话,与常人不同,因此当时有人称他为“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常常认为凡是追求帝王业绩,想以此来立身扬名的人,他们的名声不行能许久存在,人的一生简单消亡,闲情逸致,与世俗沉浮,可以自娱,想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来使自己感到快乐。命题角度(五)定语后置句——分清中心语,抓住标记词推断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别的文言句式。翻译时需察看标记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例句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作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定语放在中心语后,中间用“之”作为标记词,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马之千里者。(《马说》)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值得留意的是,并非全部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eq\x(解题方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且有肯定的语言标记,如“……之……”“……之……者”“……者……”。辨析时,只要抓住这些标记性词语,再加上语意理解即可。训练21.(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D)A.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解析A、B、C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训练22.(课外延长)(2024·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行,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节选自《宋史·许将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译文: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靠近代州,派遣使者索求代州的土地,每年派遣的使者不敢去,就把这件事交给许将。(2)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行,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译文:许将说:“这件事情,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解析(1)关键点:以、遣、聘;定语后置句式。(2)“申饬”译为“饬令”或“指示”;“岂”译为“莫非”或“还”;“何以……为”是固定句式,译为“为何还要……呢”;“对”译为“回答”。[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地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见让他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后,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时,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机构名)核实,接着是按肯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综合考核没有准则,官吏得以凭借文章随意改动,被选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废除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有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靠近代州边疆,派遣使者索求(划分)代州的土地,每年派遣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上,朝廷的重要确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驳斥他们的理由,就会损害国家体统。”于是朝廷让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箭靶。契丹派萧禧接待来宾,萧禧果真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限没有定下来,不过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命题角度(六)状语后置句——找准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置于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常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翻译句子时需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状语后置句的形式一般有三种:类型例句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eq\x(解题方略)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的句型。其突出标记是动词后的介词“于”“以”,“于”字通常省略。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状况而定其成分。训练23.(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C)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解析C项,“于”应译为“到”。训练24.(课外延长)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敬重。(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译文: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敬重。解析(1)推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事”应为“侍奉”。(2)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诎”通“屈”,屈辱;“信”通“伸”,敬重。[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敬重。他担当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听从吩咐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吩咐,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著名。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致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敬重。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命题角度(七)主谓倒装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依据现代汉语的语序规则,主语和谓语的次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是,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就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来加强感叹或疑问的程度。这种句式我们把它称为主谓倒装句,也叫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主要用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翻译时要依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须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依次。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形式:主谓倒装句的形式例句表感叹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②渺渺兮予怀。(《赤壁赋》)表疑问①谁可使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eq\x(解题方略)一般状况下谓语是放在主语后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慧了!”主谓倒装句一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多是疑问句或感叹句,二是谓语动词后多有语助词“乎”“哉”“矣”“兮”等字。训练25.(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D)A.渺渺兮予怀!(《赤壁赋》)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C.谁可使者?(《廉颇蔺相如列传》)D.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解析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主谓倒装句。A项应为“予怀渺渺”,B项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C项应为“可使者谁?”训练26.(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节选自《韩非子·难二》)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译文:文王真慈爱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恳求废除炮烙的刑罚。文王真聪慧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参考译文]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三件事后,引起了纣王的厌恶。文王于是很胆怯 ,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地方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恳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人都很兴奋。孔子听到后说:“文王真慈爱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恳求废除炮烙的刑罚。文王真聪慧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命题角度(八)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聚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娴熟地驾驭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特别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合如下: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记翻译格式奈何?奈……何?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依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所……的是什么?如……何?对(把)……怎么办?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什么缘由?为什么?怎么?训练27.(教材链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沛公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_(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讽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_(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_(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凭你的力气,尚且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记翻译格式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莫非……吗?怎么……呢?庸……乎?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不亦……乎?不也是……吗?……非……欤?……不是……吗?顾……哉?莫非……吗?岂独……耶(乎、哉)?莫非……吗?训练28.(教材链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人宰割的鱼和肉,还要告辞什么呢?(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译文:假如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_(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译文:我是学习道理的,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译文:你是个受雇而为别人耕作的,怎么能够富贵呢?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句式标记翻译格式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惟……耳只是……罢了训练29.(教材链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曰:“不行,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译文:到了断发向天为誓,痛哭流涕沾满衣襟的地步,多么衰败啊!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句式标记翻译格式无乃……乎(与)?唯恐……吧?只怕……吧?得无……耶?得无……乎?也许……吧?唯恐……吧?该不是……吧?能……吗?其……欤?岂不是……么?……庶几……与(欤)?……或许……吧?训练30.(教材链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译文:他们欣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_(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译文: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君子们的聪慧才智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令人感到惊奇么?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句式标记翻译格式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是……呢,还是……呢?训练31.(教材链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终点呢?(2)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译文: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6.表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句式标记翻译格式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方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方法,不能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缘由,有……的方法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方法……,没有条件……比及等到……的时候训练32.(教材链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译文:祝酒毕,(项庄)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作为消遣的,请允许我舞剑(助兴)!”(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望。(《陈情表》)译文:如今我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的愿望呢。7.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记翻译格式诚……则……假如……那么(就)……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假如这样,那么训练33.(教材链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假如开口恳求如姬,如姬肯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队……(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意,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8.表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记翻译格式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训练34.(教材链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2)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译文: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句式标记翻译格式何乃怎么这样既……又……又……又……且夫再说,而且是故所以,因此是以所以,因此,因而所谓所说的,所认为的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为什么呢?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所以……的缘由,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以故,以……故所以,因为……的原因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之谓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至于到了,始终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训练35.(教材链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译文: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怎么这样愚拙!”_(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号转让协议书
- 车展场地出租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个人或公司间借款协议
- 二零二五版房屋买卖贷款合同范文
- 二零二五借款抵押股权合同书
- 二零二五医疗器械质量申报协议书
- 二零二五车辆质押协议书
- 2025至2030年PVC外墙挂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家具制造机械合作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玫瑰精油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广东省能源集团西北(甘肃)有限公司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MOOC】隧道工程-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铁路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单选、多选、判断)
- 卷烟厂电气专业笔试题
- 消防维保方案 (详细完整版)
- “两票三制”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含检查表)
- 烯烃分离装置操作规程
- 停电作业工作票配电填写模板
-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课堂PPT)
- 投标法人代表授权书
- 海天注塑机日常点检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