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湖北四调)_第1页
湖北省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湖北四调)_第2页
湖北省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湖北四调)_第3页
湖北省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湖北四调)_第4页
湖北省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湖北四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命题单位:黄冈市教科院审题单位:宜昌市教科院襄阳市教科院2025.4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左传》记载,鲁国大夫众仲提醒鲁隐公“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随国大夫季梁劝谏随侯“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A.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B.提倡崇德尚贤厚植家国情怀C.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2.东汉时期,民间立碑之风大盛,故吏和门生各自为府主或业师立碑,地方豪族则参加长吏的立碑活动,所立碑刻包括纪事碑、功德碑、墓碑等。魏晋时期,国家推行碑禁政策,禁止A.传统社会秩序遭到破环B.统治者意图加强集权C.士族专权态势日益显现D.地方豪强势力已消解3.唐代宗(726-779年)中后期,朝廷下令要求在当地住满一年以上且拥有土地的人必须落籍,并将赋税标准划分为九等,“其诸色浮客及权时寄住户等,无问有官无官,各所在为两等收税。”这一政策的出台主要基于A.财政收入受时局影响B.商品经济持续发展C.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高三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4.北宋朝廷规定,地方诸州听狱之限为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有“不须追捕而易决者”,不得超过三日;监司官员被命差出,必须严格按照时限启程,“辄推避及为申者,并科杖一百罪”“无故不亲往,辄委官者,徒二年,不以失减”。这些规定的推行旨在A.优化司法程序B.减少决策失误C.完善考核制度D.提升行政效率5.清代理学家陆陇其在主政嘉定县期间,劝诫当地民众要“择业养生”,特别强调“若晓得大演算法,人亦有用吾处”“男女要学算法,账目须记明白,如视诸掌,宛然如昨,此亦成A.重建了基层教化体系B.强化了传统的义利观C.蕴含经世致用的理念D.冲破了程朱理学桎梏6.19世纪下半叶,葛士浚所辑《皇朝经世文续编》将朝廷六政之外的所有事项均归于洋项,诸多实政出现脱洋务而入时务的变动。据此可知A.社会形势变迁影响时人认知B.早期现代化道路具有多元性C.政治变革动摇传统的华夷观D.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7.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对传统家族制度进行法律层面的改造,如“惯行之族规与成文之族规不容歧视”,但违背法规、有害公序良俗之家法族规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为人妻者,得有私财”。这些规定A.解决了发展经济与移风易俗的难题B.注重司法体系与家族制度的调整C.宣扬了民主共和与自由平等的观念D.兼顾稳定秩序与法治改革的需要8.20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指示,要求在根据地周围设置税卡及贸易局,实行贸易统制。特别规定,进口贸易要大量输入必需品,禁止奢侈品进口。根据中央指令,北方局设置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晋察冀边区成立贸易管理局。这些做法A.战胜了根据地经济的困难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C.配合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D.推动了贸易体系的形成9.1949年8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召开华东青年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华东区开始在农村有重点地建团。1950年,西南局、中南局也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大量发展农村青年团。各省及部分地、县、区相继建立了团工委。农村青年团的发展A.得益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C.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创造条件D.有助于增强民众政治认同感高三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10.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通过地方电视台与高校合作,推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等理论课程的电视讲座,服务于成人教育或干部培训。这些讲座的开展A.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B.破除了人们对计划的迷信C.重塑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D.契合了经济转型时代要求11.下图是尼布甲时期巴比伦城平面图。这可反映古巴比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13世纪末,公共请愿在英国兴起。英国臣民以共同体的名义向议会呈递请愿,以希在更广阔的范围寻求司法公正和祈求君主恩惠。其主要内容包括:遵守《大宪章》与《森林宪章》、巡视勘界(专指王室森林)和惩治不法的王室臣仆与王国官僚等。这些请愿活动A.源于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B.推动了等级君主制的建立C.有助于提升公共治理能力D.冲击了传统封君封臣体制13.17-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这一时期,法学家普芬道夫认为中国按照军功而非血统确定阶层的方式比欧洲贵族统治更明智;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中国已接近“理性化国家”,沃尔夫则认为中国具有治理国家的“特殊才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思想解放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B.理性与科学开阔了民众国际视野C.文化的多元碰撞丰富启蒙思想内涵D.哲学的进步充实了人文主义思想高三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14.1928年,土耳其凯末尔政府成立了语言委员会,推出以拉丁字母为蓝本的“新土耳其字母”,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字母教育运动。随后,凯末尔政府禁止公众使用阿拉伯字母。凯末尔政府旨在A.创造民族振兴的有利条件B.推行教育改革提升国民素养C.传承奥斯曼帝国文化遗产D.配合亚洲开展民族解放运动15.下表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粮食对外出口情况(部分)。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粮食对外出口情况苏联向罗马尼亚、德国、巴基斯坦等国出口大量的小麦和饲料粮署了出口小麦等谷物的贸易协定,粮食出口量增至450万吨A.冲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B.对外贸易兼顾多重目的C.集体农庄推动了农业的转型D.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消息材料一华北地区燃料消耗量变化趋势(战国至民国时期)远古时期,柴薪为主要燃料。华北丛林密布,人们获取燃料极为方便,尚不存在燃料紧缺状况。随着社会的演进以及宋元气候一路走低,燃料问题日趋严重。宋人有“河北难得薪柴”的感慨,沈括曾称:“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随着燃料危机的加深,民众开始大量采伐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桑枣以获取薪柴。高三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材料二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始于宋代。而宋代用煤炭,又以都城开封为最盛。南宋人庄绰有“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的说法,虽过于夸大,但足见当时煤炭使用普遍。据学者研究发现,煤与薪柴的折算比为1:8(1单位煤可替代8单位薪柴),光绪年间宫廷用煤每年可节省薪柴4208万斤。煤作为冶铁燃料,具有资源丰富、火力强、燃烧温度高的优点,所以开采规模越来越大。明清时期,北方的煤窑用工数量从几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北京西山诸煤窑即可为数万人提供劳作岗位,农村贫民或破产者可以通过雇佣劳动从农业之外获得衣食来源。采煤业的兴盛使得雇佣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经营理念与组织管理也逐渐具有了近代化的色彩。(1)根据材料一,简述西汉至两宋时期燃料消耗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燃料问题加剧的原因o(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宋以来北方燃料消耗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o(9分)17.【劳动与时代】(14分)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消息材料一五四时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知识分子探索政治和社会变革视野的演变,劳动问题开始真正成为舆论界广泛关注的核心议题。1919年,李大钊便明确指出,战后世界上新起的劳工问题,也是Democracy(民主)的表现。在五四那个大谈社会改造的时代,劳动问题与“民主”或“平民主义”的结合,无疑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条新的探寻变革的出路。正如马寅初所说,“中国之希望在于劳动者”。充分挖掘劳动者之潜能,以之作为变革的力量,构成了五四知识分子试图改造中国社会的密钥之一。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将“爱劳动”作为新中国全体人民的社会公德来重强调“发扬正确的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提高劳动效率,奖励生产模范”,旨在营造一种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热爱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七年里,国家层面先后召开了四次劳模表彰大会,累计有六千多个单位获得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万多人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时期知识界研究劳动问题的焦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劳动问题开始真正成为舆论界广泛关注的核心议题”的原因o(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培育劳动精神的时代价值o(6分)高三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18.【条约缔结与大国关系】(14分)材料一1794年,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与法国已经进入全面战争状态。英美双方经过艰苦谈判,于同年11月签订友好\商业和航海条约即《杰伊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英国从美国西北地区撤军,并赔偿被其劫掠的美国船只的损失;密西西比河向英美两国开放;美国在英属东印度群岛享受贸易优惠;只准许美国以载重70吨以下的船只同西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且不得进行棉花\可可\食糖等商品的贸易。《杰伊条约》是双方在美国独立后规划彼此关系的一次重要尝试。—摘编自金海《<杰伊条约>与美国建国初期的美英关系》材料二近现代以来英美两国签订的条约(部分)名称主要内容《巴黎条约》承认“美利坚合众国作为自由\自主和独立国家”的地位;确定了英国同美国在北美地区的边界;此外,条约还涉及捕鱼权\财产和战俘的归还等问题《俄勒冈条约》规定现今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的部分地区属于美国;而英国则保留了现今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哥伦比亚河对两国船只开放,确保双方在该河流上的航行自由等等《大西洋宪章》宣布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同时表明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等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现代以来英美关系的认识。(6分)19.【传承与创新】(12分)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消息刘家和先生在《传承和创新与历史和史学》中指出,传承之物,经创新之否定而成新;创新之成果又成为传承之物,再经创新之否定而日新,如是新新不已。传承之物何以能先为传承之物是有限之物。传承之流中的一切传承之物,它们既是前一阶段创新所成之物(即新物),又是后一阶段创新所要突破之物(即旧物)。请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高三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实不符;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地方立碑行要动因。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消息理之处,又对部分族规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兼顾稳定秩序与法治改革的需要,故D项正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