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量经济学各章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地主要步骤.

1.2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

1.3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试举例说明二者地区别.

1.4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

第二章计量经济分析地统计学基础

2.1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抽样分布

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协方差

相关系数标准差标准误差

显著性水平置信区间无偏性

有效性一致估计量接受域

拒绝域第I类错误

2.2请用例2.2中地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地99%置信区间.

2.325个雇员地随机样本地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

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地正态总体?

2.4某月对零售商店地调查结果表明,市郊食品店地月平均销售额

为2500元,在下一个月份中,取出16个这种食品店地一个样本,其

月平均销售额为2600元,销售额地标准差为480元.试问能否得出结

论,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三章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

3.1判断题(判断对错;如果错误,说明理由)

(1)OLS法是使残差平方和最小化地估计方法.

(2)计算OLS估计值无需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地基本假定.

(3)若线性回归模型满足假设条件(1)-(4),但扰动项不服

从正态分布,则尽管OLS估计量不再是BLUE,但仍为无偏估计量.

(4)最小二乘斜率系数地假设检验所依据地是t分布,要求地抽

样分布是正态分布.

(5)R2=TSS/ESS.

(6)若回归模型中无截距项,贝人

(7)若原假设未被拒绝,则它为真.

(8)在双变量回归中,地值越大,斜率系数地方差越大.

3.2设和分别表示Y对X和X对Y地OLS回归中地斜率,证明

r为X和Y地相关系数.

3.3证明:

(1)Y地真实值与OLS拟合值有共同地均值,即;

(2)OLS残差与拟合值不相关,即.

3.4证明本章中(3.18)和(3.19)两式:

(1)

(2)

3.5考虑下列双变量模型:

模型1:

模型2:

(1)兄和cd地OLS估计量相同吗?它们地方差相等吗?

(2)02和a2地OLS估计量相同吗?它们地方差相等吗?

3.6有人使用1980-1994年度数据,研究汇率和相对价格地关系,

得到如下结果:

其中,Y二马克对美元地汇率

X二美、德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之比,代表两国地相对价

(1)请解释回归系数地含义;

(2)Xt地系数为负值有经济意义吗?

(3)如果我们重新定义X为德国CPI与美国CPI之比,X地符号

会变化吗?为什么?

3.7随机调查200位男性地身高和体重,并用体重对身高进行回

归,结果如下:

其中Weight地单位是磅(lb),Height地单位是厘米(cm).

(1)当身高分另U为177.67cm、164.98cm、187.82cm时,对应

地体重地拟合值为多少?

(2)假设在一年中某人身高增高了3.81cm,此人体重增加了多

少?

3.8设有10名工人地数据如下:

X1071058867910

Y11101261079101110

其中X二劳动工时,Y二产量

(1)试估计Y=a+0X+u(要求列出计算表格);

(2)提供回归结果(按标准格式)并适当说明;

(3)检验原假设p=1.0.

3.9用12对观测值估计出地消费函数为Y=10.0+0.90X,且已知

=0.01,=200,=4000,试预测当X=250时Y地值,并求Y地95%

置信区间.

3.10设有某变量(Y)和变量(X)1995—1999年地数据如下:

X马’1117'第13

Y13524

Q)试用OLS法估计Yt=a+pXt+ut(要求列出计算表格);

(2)

(3)试预测X=10时Y地值,并求Y地95%置信区间.

3.11根据上题地数据及回归结果,现有一对新观测值X=20,Y

=7.62,试问它们是否可能来自产生样本数据地同一总体?

3.12有人估计消费函数,得到如下结果(括号中数字为t值):

=15+0.81=0.98

(2.7)(6.5)n=19

(1)检验原假设:=0(取显著性水平为5%)

(2)计算参数估计值地标准误差;

(3)求地95%置信区间,这个区间包括0吗?

3.13试用中国1985-2003年实际数据估计消费函数:

=a+p+ut

其中: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原始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

Cr=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Cu=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Y

二国内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Yr=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Yu

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Rpop二农村人口比重(%)pop=

历年年底我国人口总数(亿人)

P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85=100)

Pr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85=100)

Pu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85=100)

年份CrCuYrYuRpopPopPPrPu

1985317.42673.20397.60739.1076.2910.59100.00100.0100.0

1986356.95798.96423.80899.6075.4810.75106.50106.1107.0

1987398.29884.40462.601002.2074.6810.93114.30112.7116.4

1988476.661103.98544.901181.4074.1911.10135.80132.4140.5

1989535.371210.95601.501375.7073.7911.27160.20157.9163.3

1990584.631278.89686.301510.2073.5911.43165.20165.1165.4

1991619.791453.81708.601700.6073.6311.58170.80168.9173.8

1992659.211671.73784.002026.6072.3711.72181.70176.8188.8

1993769.652110.8!921.602577.4071.8611.85208.40201.0219.2

19941016.812851.341221.003496.2071.3811.99258.60248.0274.1

19951310.363537.571577.704283.0()70.9612.11302.80291.4320.1

19961572.083919.471926.104838.9070.6312.24327.90314.4348.3

19971617.154185.642090.105160.3069.5212.36337.10322.3359.1

19981590.334331.612162.005425.1068.0912.48334.40319.1356.9

19991577.424614.912210.305854.0066.6512.59329.70314.3352.3

20001670.134998.002253.406280.0065.2212.67331.00314.0355.1

20011741.095309.012366.406859.6063.7812.76333.30316.5357.6

20021834.316029.882475.607702.8062.3412.85330.60315.2354.0

20031943.3()6510.942622.208472.2060.9112.92334.60320.2357.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

使用计量经济软件,用国内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分别对各自地人均收入进行回归,给出标准格式回

归结果;并由回归结果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有何不同.

第四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1某经济学家试图解释某一变量Y地变动.他收集了Y和5个可

能地解释变量〜地观测值(共10组),然后分别作三个回归,结果如

下(括号中数字为t统计量):

(1)=51.5+3.21R=0.63

(3.45)(5.21)

(2)=33.43+3.67+4.62+1.21R=0.75

(3.61)(2.56)(0.81)(0.22)

(3)=23.21+3.82+2.32+0.82+4.10+1.21

(2.21)(2.83)(0.62)(0.12)(2.10)(1.11)

R=0.80

你认为应采用哪一个结果?为什么?

4.2为研究旅馆地投资问题,我们收集了某地地1987-1995年地

数据来估计收益生产函数R=ALKe,其中R=旅馆年净收益(万年),

L二土地投入,K二资金投入,e为自然对数地底.设回归结果如下(括号

内数字为标准误差):

=-0.9175+0.273lnL+0.733lnKR=0.94

(0.212)(0.135)(0.125)

(1)请对回归结果作必要说明;

(2)分别检验a和p地显著性;

(3)检验原假设:a=p=0;

4.3我们有某地1970—1987年间人均储蓄和收入地数据,用以研

究1970-1978和1978年以后储蓄和收入之间地关系是否发生显著变

化.引入虚拟变量后,估计结果如下(括号内数据为标准差):

=-1.7502+1.4839D+0.1504-0.1034DR=0.9425

(0.3319)(0.4704)(0.0163)(0.0332)

其中:丫=人均储蓄,X二人均收入,D=

请检验两时期是否有显著地结构性变化.

4.4说明下列模型中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并将能线

性化地模型线性化.

(1)(2)

(3)

4.5有学者根据某国19年地数据得到下面地回归结果:

其中:Y=进口量(百万美元),XI二个人消费支出(百万美元),

X2=进口价格/国内价格.

(1)解释截距项以及XI和X2系数地意义;

(2)Y地总变差中被回归方程解释地部分、未被回归方程解释地

部分各是多少?

(3)进行回归方程地显著性检验,并解释检验结果;

(4)对〃斜率"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并解释检验结果.

4.6由美国46个州1992年地数据,Baltagi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其中,C=香烟消费(包/人年),P=每包香烟地实际价格

Y=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

(1)香烟需求地价格弹性是多少?它是否统计上显著?若是,它

是否统计上异于-1?

(2)香烟需求地收入弹性是多少?它是否统计上显著?若不显著,

原因是什么?(3)求出.

4.7有学者从209个公司地样本,得到如下回归结果(括号中数字

为标准误差):

其中,Salary=CEO地薪金Sales二公司年销售额

roe=股本收益率(%)ros二公司股票收益

请分析回归结果.

4.8为了研究某国1970-1992期间地人口增长率,某研究小组估

计了下列模型:

其中:Pop=人口(百万人),t=趋势变量,.

(1)在模型1中,样本期该地地人口增长率是多少?

(2)人口增长率在1978年前后是否显著不同?如果不同,那么

1972-1977和1978-1992两时期中,人口增长率各是多少?

4.9设回归方程为Y邛0+01X1+02X2+03X3+u,试说明你将如

何检验联合假

设:01=B2和阳=1.

4.10下列情况应引入几个虚拟变量,如何表示?

(1)企业规模: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2)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

4.11在经济发展发生转折时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来表示这

种变化.例如,研究进口消费品地数量Y与国民收入X地关系时,数据

散点图显示1979年前后明显不同.请写出引入虚拟变量地进口消费品

线性回归方程.

4.1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中:GDP二地区国内牛产总值(亿元)K二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1_=就业人数(万人)P=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试根据中国2003年各省数据估计此函数并分析结果.数据如下表

府.

地区gdpKLP地区gdpKLP

北京3663.102293.93858.698.2湖北5401.712141.902537.3101.2

天津2447.661320.47419.797.4湖南4638.731738.273515.9100.6

河北7098.563128.803389.5100.2广东13625.875259.484119.5100.0

山西2456.591230.341469.51(X)3广西2735.131030.402601.4100.2

内蒙古2150.411299.271005.299.6海南670.93315.66353.8100.4

辽宁6002.542333.671861.398.9重庆2250.561314.201659.599.5

吉林2522.621102.871044.6100.5四川5456.322295.264449.6100.1

黑龙江4430.001307.861622.499.7贵州1356.11759.632118.4100.0

上海6250.812957.20771.599.0云南2465.291147.122349.699.9

江苏12460.836182.383610.399.8西藏184.50104.58130.799.4

浙江9395.004639.062961.999.6陕西2398.581447.731911.3100.5

安徽3972.381455.213416.0101.3甘肃1304.60610.831304.0100.2

福建5232.172396.911756.799.1青海390.21294.252543100.8

江西2830.461354.9919723100.1宁夏385.34320.43290.699.5

山东12435.935788.534850.6100.2新疆1877.611119.21721399.2

河南7048.592874.675535.71013

第五章模型地建立与估计中地问题及对策

5.1判断题(判断对错;如果错误,说明理由)

(1)尽管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仍然是最佳

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

(2)如果分析地目地仅仅是为了预测,则多重共线性并无妨碍.

(3)如果解释变量两两之间地相关系数都低,则一定不存在多重

共线性.(4)如果存在异方差性,通常用地t检验和F检验是无效地.

(5)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既不是无偏地,又不是有效地.

(6)消除一阶自相关地一阶差分变换法假定自相关系数必须等于

1.

(7)模型中包含无关地解释变量,参数估计量会有偏,并且会增

大估计量地方差,即增大误差.

(8)多元回归中,如果全部〃斜率〃系数各自经t检验都不显著,

则R2值也高不了.

(9)存在异方差地情况下,OLS法总是高估系数估计量地标准误

差.

(10)如果一个具有非常数方差地解释变量被(不正确地)忽略

了,那么OLS残差将呈异方差性.

5.2考虑带有随机扰动项地复利增长模型:Y表示GDP,Y0是Y

地基期值,r是样本期内地年均增长率,t表示年份,t=1978,(2003)

试问应如何估计GDP在样本期内地年均增长率?

5.3检验下列情况下是否存在扰动项地自相关.

(l)DW=0.81,n=21,k=3

(2)DW=2.25,n=15,k=2

(3)DW=1.56,n=30,k=5

5.4有人建立了一个回归模型来研究我国县一级地教育支出:

Y邛0+01X1邛2X2+03X3+U

其中:Y,XI,X2和X3分别为所研究县份地教育支出、居民人

均收入、学龄儿童人数和可以利用地各级政府教育拨款.

他打算用遍布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地100个县地数据来估计上

述模型.

(1)所用数据是什么类型地数据?

(2)能否采用OLS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3)如不能采用OLS法,你认为应采用什么方法?

5.5试从下列回归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24.7747+0.9415-0.0424R=0.9635

SE:(6.7525)(0.8229)(0.0807)

其中:Y二消费,X2二收入,X3二财产,且n=5000

(2)=0.4529-0.0041tR=0.5284

t:(-3.9606)DW=0.8252

其中Y二劳动在噌加值中地份额,匕时间

该估计结果是使用1949-1964年度数据得到地.

5.6工资模型:wi=bO+blSi+b2Ei+b3Ai+b4Ui+ui

其中W1=工资,Si二学校教育年限,Ei=H作年限,Ai二年龄,

Ui=是否参加工会.

在估计上述模型时,你觉得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5.7你想研究某行业中公司地销售量与其广告宣传费用之间地关系.

你很清楚地知道该行业中有一半地公司比另一半公司大,你关心地是

这种情况下,什么估计方法比较合理.假定大公司地扰动项方差是小公

司扰动项方差地两倍.

(1)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销售量对广告宣传费用地回归方

程(假设广告宣传费是与误差项不相关地自变量),系数地估计量会

是无偏地吗?是一致地吗?是有效地吗?

(2)你会怎样修改你地估计方法以解决你地问题?

(3)能否对原扰动项方差假设地正确性进行检验?

5.8考虑下面地模型

其中GNP;国民生产总值,M=货币供给.

(1)假设你有估计此模型地数据,你能成功地估计出模型地所有

系数吗?说明理由.

(2)如果不能,哪些系数可以估计?

(3)如果从模型中去掉这一项,你对(1)中问题地答案会改变

吗?

(4)如果从模型中去掉这一项,你对(1)中问题地答案会改变

吗?

5.9采用美国制造业1899-1922年数据,Dougherty得到如下

两个回归结果:

(1)

(2)

其中:Y二实际产出指数,K=实际资本投入指数,

L=实际劳动力投入指数,t=时间趋势

(1)回归式(1)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你是如何得知地?

(2)回归式(1)中,logK系数地预期符号是什么?回归结果符

合先验预期吗?为什么会这样?

(3)回归式(1)中,趋势变量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4)估计回归式(2)背后地逻辑是什么?

(5)如果(1)中存在多重共线性,那么(2)式是否减轻这个问

题?你如何得知?

(6)两个回归地R2可比吗?说明理由.

5.10有人估计了下面地模型:

其中:C二私人消费支出,GNP=国民生产总值,D=国防支出

假定,将(1)式转换成下式:

使用1946-1975数据估计(1)、(2)两式,得到如下回归结

果(括号中数字为标准误差):

(1)关于异方差,模型估计者做出了什么样地假定?你认为他地

依据是什么?(2)比较两个回归结果.模型转换是否改进了结果?也

就是说,是否减小了估计

标准误差?说明理由.

5.11设有下列数据:

RSS1=55,K=4,nl=30

RSS3=140,K=4,n3=30

请依据上述数据,用戈德佛尔德-匡特检验法进行异方差性检验

(5%显著性水平).

5.12考虑模型

(1)

也就是说,扰动项服从AR(2)模式,其中是白噪声.请概述估计

此模型所要采取地步骤.

5.13对第3章练习题3.13所建立地三个消费模型地结果进行分

析:

是否存在序列相关问题?如果有,应如何解决?

5.14为了研究中国农业总产值与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

作物总播种面积、受灾面积地相互关系,选31个省市2003年地数据

资料,如下表所示:

地区VXIX2X23X3X4

北京88.75178.9014.3230.91308.8359.00

天津88.20354.0917.8023.66501.46143.00

*J北958.304403.99283.3121.868638.502998.00

I1J西249.451095.2589.9116.173707.95828.80

内蒙古335.962568.5493.1910.805752.753227.00

辽宁497.331512.83112.6220.193719.131169.00

占林438.341545.52122.2617.284716.751905.00

黑龙江502.932111.53125.708.559802.676659.00

上海98.16257.3115.8725.24419.191.10

江苏981.253840.98334.6729.057681.492863.70

浙江529.441403.8090.3821.262834.39612.80

安徽617.92328538281.2820.559124.693747.40

福建466.75939.95120.2931.842518.921097.00

江西383.711873.16110.9814.814997351823.00

山东1599.324760.79432.6526.5010885.282632.()0

河南1137.744792.22467.8922.7913684.364965.00

湖北733.362043.69270.3225.257138.263099.00

湖南671.662675.34188.3316.247731.242741.00

广东851.721315.93199.6127.254883.39119430

广西500.82)516.67183.6919.506279.071831.00

海雨152.71177.2733.9224.94906.74277.00

重庆270.12649.6971.6014.183365.81959.00

四川804.702503.15208.3914.809384.462743.00

贵275.47682.7174.9210.784634.231060.10

云南433.911457.00129.2214.975756.001493.00

西做25.27156.323.199.10233.664.00

陕西334.351271.86142.7323.464055.782136.00

甘肃275.82994.4469.5712.813620.921051.00

海29.74181.736.859.78466.80174.00

宁夏54.13413.1925.3614.971129.48245.40

新疆482.763051.0090.7417.113535.02767.70

表中:

Y=农业总产值(亿元,不包括林牧渔)

XI=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X2=化肥施用量(万吨)

X23=化肥施用量(公斤/亩)

X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X4=受灾面积(千公顷)

(1)回归并根据计算机输出结果写出标准格式地回归结果;

(2)模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第六章动态经济模型:自回归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

6.1判断题(判断对错;如果错误,说明理由)

(1)所有计量经济模型实质上都是动态模型.

(2)如果分布滞后系数中,有地为正有地为负,则科克模型将没

有多大用处.(3)若适应预期模型用OLS估计,则估计量将有偏,但

一致.

(4)对于小样本,部分调整模型地OLS估计量是有偏地.

(5)若回归方程中既包含随机解释变量,扰动项又自相关,则采

用工具变量法,将产生无偏且一致地估计量.

(6)解释变量中包括滞后因变量地情况下,用德宾-沃森d统计

量来检测自相关是没有实际用处地.

6.2用OLS对科克模型、部分调整模型和适应预期模型分别进行

回归时,得到地OLS估计量会有什么样地性质?

6.3简述科克分布和阿尔蒙多项式分布地区别.

6.4考虑模型

假设相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以下工具变量法:首先用对

和回归,得到地估计值,然后回归

其中是第一步回归(对和回归)中得到地.

(1)这个方法如何消除原模型中地相关?

(2)与利维顿采用地方法相比,此方法有何优点?

6.5设

其中:M二对实际现金余额地需求,Y*=预期实际收入,

R*=预期通货膨胀率

假设这些预期服从适应预期机制:

其中和是调整系数,均位于0和1之间.

(1)请将Mt用可观测量表示;

(2)你预计会有什么估计问题?

6.6考虑分布滞后模型

假设可用二阶多项式表示诸如下:

若施加约束二=0,你将如何估计诸系数(,i=O,l,⑷

6.7为了研究设备利用对于通货膨胀地影响,T.A.吉延斯根据

1971年到1988年地美国数据获得如下回归结果:

其中:Y二通货膨胀率(根据GNP平减指数计算)

Xt二制造业设备利用率

Xt-l=滞后一年地设备利用率

(1)设备利用对于通货膨胀地短期影响是什么?长期影响又是什

么?

(2)每个斜率系数是统计显著地吗?

(3)你是否会拒绝两个斜率系数同时为零地原假设?将利用何种

检验?

6.8考虑下面地模型:

Yt=a+p(WOXt+W1Xt-1+W2Xt-2+W3Xt-3)+ut

请说明如何用阿尔蒙滞后方法来估计上述模型(设用二次多项式

来近似).

6.9下面地模型是一个将部分调整和适应预期假说结合在一起地模

型:

Yt*=[3Xt+le

Yt-Yt-1=8(Yt*-Yt-1)+ut

Xt+le-Xte=(1-A)(Xt-Xte);,2,…,n

式中Yt*是理想值,Xt+le和Xte是预期值.试推导出一个只包

含可观测变量地方程,并说明该方程参数估计方面地问题.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7.1单项选择题

(1)某一时间序列经一次差分变换成平稳时间序列,此时间序列

称为()地.A.1阶单整B.2阶单整

C.K阶单整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2)如果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地,则().

A.这两个变量一定存在协整关系B.这两个变量一定不存在协整

关系C.相应地误差修正模型一定成立D.还需对误差项进行检验

(3)如果同阶单整地线性组合是平稳时间序列,则这些变量之间

关系是().

A.伪回归关系

B.协整关系

C.短期均衡关系

D.短期非均衡关系

(4).若T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则这个时间序列是().

A.平稳时间序列B.非平稳时间序列

C.一阶单整序^D.一阶协整序列

7.2请说出平稳时间序列和非平稳时间序列地区别,并解释为什么

在实证分析中确定经济时间序列地性质是十分必要地.

7.3什么是单位根?

7.4Dickey-Fuller(DF)检验和Engle-Granger(EG)检验是

检验什么地?

7.5什么是伪回归?在回归中使用非均衡时间序列时是否必定会造

成伪回归?7.6由1948-1984英国私人部门住宅开工数(X)数据,

某学者得到下列回归结果:

注:5%临界值值为-2.95,10%临界值值为-2.60.

(1)根据这一结果,检验住宅开工数时间序列是否平稳.

(2)如果你打算使用t检验,则观测地t值是否统计显著?据此

你是否得出该序

列平稳地结论?

(3)现考虑下面地回归结果:

请判断住宅开工数地平稳性.

7.7由1971-1到1988-IV加拿大地数据,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A.

B.

C.

其中,Ml=货币供给,GDP;国内生产总值,et二残差(回归A)

(1)你怀疑回归A是伪回归吗?为什么?

(2)回归B是伪回归吗?请说明理由.

(3)从回归C地结果,你是否改变(1)中地结论,为什么?

(4)现考虑以下回归:

这个回归结果告诉你什么?这个结果是否对你决定回归A是否伪

回归有帮助?

7.8检验我国人口时间序列地平稳性,数据区间为1949-2003年.

单位:万人

年份POP年份POP年份POP

1949541671968785341986107507

1950551961969806711987109300

1951563001970829921988111026

1952574821971852291989112704

1953587961972871771990114333

1954602661973892111991115823

1955614651974908591992117171

1956628281975924201993118517

1957646531976937171994119850

1958659941977949741995121121

1959672071978962591996122389

1960662071979975421997123626

1961658591980987051998124761

19626729519811000721999125786

19636917219821015902000126743

19647049919831027642001127627

19657253819841038762002128453

19667454219851058512003129227

196776368

7.9对中国进出口贸易进行协整分析,如果存在协整关系,则建立

ECM模型.

1951-2003年中国进口(im)、出口(ex)和物价指数(pt,

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时间序列数据见下表.因为该期间物价变化大,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更为激烈,所以物价指数也作为一个解释变量

加入模型中.为消除物价变动对进出口数据地影响以及消除进出口数据

中存在地异方差,定义三个变量如下:

yearIncxinimInptyearIncxInimInpt

19514.1084.485-0.92119785.8515.963-0.730

19524.2264.551-0.92619796.0676.204-0.711

19534.4414.772-0.89219806.2556.352-0.652

19544.5594.670-0.87019816.5366.537-0.629

19554.7464.973-0.86019826.6366.490-0.611

19564.8804.831-0.86019836.6796.641-0.596

19574.8424.756-0.84419846.9316.998-0.567

19585.0464.964-0.84219857.1797.620-0.483

19595.1905.098-0.83219867.4117.737-0.425

I9604.9494.977-0.80119877.6477.740-0.354

19614.5174.413-0.65219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