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导

到元I目I标I导|图|

/一;1.理解并*18三位数柬睥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用整式it,计算三口数复两位数,会对三位数乘的:

位数进行佑汁.

3.认恨计算M.会使用计算外进行大数的四则温分运算

能运用计*器探索数学算式的规律.

I;4.俺用票法知识和估真的策略♦决”实际问题.提口: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亲估计大我的策略加方法.发展敷愿,培养思雍的)

---------------------i条理恒枳第分析何星、♦决问■的经验,体会算法!

\的多样化3发展令情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估计意识」

©f.........二...二二二二……”…二.....:

:1.修用柔法知识和估算的策略―些实际向“

:2利用计算”进行计算,得到一些有♦的数学规样。

•J

/一~!1.逐多养成认H计算、仔细检盒的良好习惯,

•I

••J

;2・龙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蔑.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塔:

-----\养反思、质疑的学习习侯。

■.■■■

I一;3.鎏受数学。七活的出切联系,培养学生的逑软推理I

L_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卿元I知I识I结I构I

_[大歙的估计(有多少名叫小B

三位极-(三位•京两馆歙)

fwr*

可央歙木电翕0的薮金

)

L■(京蠹中国有o的霰米;

B「(认识计算B(林才的计算工具习

识及用

舞令计算上以耳机律(有趣的"式)

8

I1

教材I划识份I相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大数的估计,认识

及运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乘法算式,解决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运算的

最后一个内容。学生已经有了表内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

数的口算与笔算的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

础。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用乘法的策略估计大数、探索

有趣的乘法算式的规律、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在观察、分析和比

较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小数乘法和多位数乘法

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法|探|究|

1.在具体情境活动中,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除法,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

如"卫星运行时间”的活动,在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卫

星运行的情况,列出算式,接着让学生估一估大约的时间。教材中安排的两种估

计方法仅是一种参考,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可能还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们说得

有道理都应肯定。随后,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第一学段的基础,

一般说来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T故,然后再进行讨论,

从而掌握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交流活动中,归纳估计的方法。

估计数据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关键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法。本

单元的主要估计策略是把整体分成均匀的几部分,再由部分估计整体,这是一种

常用的方法。"估计"教学难有"确定"的答案和"唯一〃的方法,教学中要多

给学生留一点思维空间。

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1)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0页及第31-32页练一练部分题目。

内容简析

问题串1: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问题串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道理。

问题串3: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正确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L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

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

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用竖式正确计算。

2.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

助教学方式。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

探索、讨论、分享,进而对算理进行理解。

承前启后链

/二二..................%

1.号修父臬彳他女的理解工仪戴或。仪41的“小父余♦命学生a上没

收.禄尤三值M京啾仇做利•城郭才44,鼻'馆做

:2.段、三位叙京一世做计算才安;会做华A:ll4x

........................;

的京法£..1,21=2594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动画导入法:

师:先看一段录像,边看边听,注意收集信息。(播放视频动画)

学生可能提出:

①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②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师:其实,关于卫星的信息还有许多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收集。

这节课我们只研究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师:同学们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

①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

(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

②一天绕多少圈?

师: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怎么解决?

学生列式,板书:114X21。

师:这是几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下面我们就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

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两、三位数的乘法)

【品析:播放录像,旨在调动学生参与的兴邮,渗诱爰国主义教育.同时,

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通过类比推理,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口算,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三位数乘整十数的

计算的复习J

预设B课件导入法:

(课件出示)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关于这颗卫星你知道什么

相关的知识?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

重173千克,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是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

师:结合这段内容,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

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品析: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口算进行三

位数乘一位数及三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的复习。在解决问题中,通过类比推理,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师:请你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生1: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X20=2200,所以114X21大约

等于2200(比2200多);

生2: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X20=2000,所以114X21大约

等于2000(比2000多);

生3: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X21=2400,所以114X21大约

等于2400(比2400少)。

1.(1)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⑵学生用算式计算。

⑶反馈计算结果。114X2=228(分)114义5=570(分)

114X10=1140(分)

说一说:"114X10"你是怎么算的?

2.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列出算式并计算:114X21=2394(分)

【品析: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

结合情境进行合理猜测,既能估计出实际结果的范围,又可以在计算后对照作出

判断。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师:绕地球21圈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也就是114X21的结果是多少呢?请同

学们动手算一算吧。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2.小组交流算法。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计算,掌握学生的不同算法,

为后面的共享做好准备。

3.全班交流、共享算法。

可能出现:

(1)口算:JB21分成20和1114X20=2280114X1=1142280+114=2394

⑵口算:114X21=114X7X3=798X3=2394

⑶用表格计算:表格第一行把114分成100、10和4,第一列把21分成20

和1,如下表所示。

X100104

20200020080

1100104

>

2280►►(2ObiOO,20个10、如4的和,也就是20个114)

+114»(1个100、1个10、1个4的和,也就是1个114)

2394»(21个114)

⑷用竖式计算。

1114i.-【2]再算十位—rn

114,从个位算起I上鼻丝§一。可目省略

x21»

今»**

相同数位对齐1*114的枳20x114的枳两次菜得的枳相加

114

x2I

H侵写法:TTf

22B

-2394

对于口算,请学生说,师板书;对于表格算法,展示学生自己的本子;对于竖

式,请学生自己板演。

引导学生介绍算法,组织学生倾听,互评。然厨口学生一起观察比较,找到

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明晰算理。

◎优化算法。

师: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可能喜欢竖式更多些。如果学生认为口算不用写过程,简便,要引导学

生思考,这个题目要箕好几步,计算过程中记不住前几步的结果怎么办?学生会

想到记下来,这时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竖式的优势所在。

小结:刚才我们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一起口答,绕地球

21圈需要2394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找到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真不错!

【品析: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种计算

方法。接着进行先期的同桌交流,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修

正算法。然后,全班共享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通过交流、比较、反思,引

导学生发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明晰算理,学会用竖式计算。同时渗透转化的

数学思想。】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问题串1,2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

叙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十位上的2去乘114所得的积应该怎样对齐?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十位上的2去乘114得到228个十,所得积的末位和

十位对齐。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单元是刚刚涉及三位

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转化到三位数

乘两位数的乘法是数学思维的迁移转化,所以真正的明白算理,应该是本环节质

疑答疑之后,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J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题。

第1、2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读懂题意,

再列式解决,可以先估一估,再准确计算,进一步巩固估算的方法和熟悉竖式计

算的过程,同时感受三位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3题主要是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在哪方面掌握的比较好?

哪里还需要加强?

我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用今天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

题吧。

【品析:在学生进一步熟悉笔算过程的基础上,回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深究

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

问题意识与求异及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迩能

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

性,降低了难度。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仍然有部分同学在用十位卜的数相乘

时,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造成计算错误,对个别同学课堂上还要多关注。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⑴

114x21-23^4

114

x21

114........114x1访114个(一)

228……]14x20丧示228个(十)

2394

第2课时卫星运行时间⑵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1页试一试及第31〜32页练一练部分题目。

内容简析

问题串1:三位数中有0的时候,竖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串2:三位数的每个数位上数字都比较小或末尾是0的时候,怎么计算

更简捷合理。

教学目标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探究三位数中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中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通过启

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2.在学法指导上,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利用旧知迁移到

新知。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承刖启后链

:・学:

i三世歙*角位盘的上式三世G中瘠0的量式计算小盘余法”学生白文£

:4算.方法.移通用才法篦鼻卜位数

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复习导入法:

1.课件出示:

(1)口算:800X6040X600

⑵计算:305X7123X41

2.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

师:这些方法对我们有帮助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

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品析:通过回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以及乘数中间有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进一步学习乘数中间或末尾

有0的乘法做铺垫J

预设B游戏导入法:

小明和小亮今天一起比赛做数学题,可是算完后,他们的计算结果没有一个

是相同的,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你能帮帮他们吗?

笔算:708X6790X854X278

说一说笔算方法是什么,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品析:动画情境导入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做好准备,同时熟

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以旧引新,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为下面学习新知识

做好铺垫J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尝试计算408X23。

L估算积的范围。组织学生估算这个算式的结果。

牛1:把408看作400,400X23=9200,所以408X23大约等于9200。

生2:把408看作410,把23看作20,410X20=8200z所以408X23大约

等于8200。

生3:把408看作400,把23看作25,400X25=10000,所以408X23大约

等于10000c

【品析:估算既能估计出实际结果的范围,又可以在计算后对照做出判断。

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2.直接出示问题,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408X23,鼓励学生

用竖式计算。

3.四人小组讨论:怎样用竖式计算才正确,如何注意列竖式计算的关键点。

4.全班汇报解决疑难问题。

408408

*23-23

122412024

816080160

生1:Q2R4生2:Q?1X4

5.问题出在哪里?你能发现吗洞桌讨论,该注意什么?

◎深入探究,发现规律。

L独立解决54X312。

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4X312,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

2.全班汇报解决疑难问题。

生力S4生2・

312

*312产二

1081248

541560

16216848

16848

3.小组讨论,这两种竖式计算怎么列比较方便,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四人小组讨论。

4.全班讨论:两种都是正确的,你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5.小结:书写竖式时,将位数多的放在上面比较简便。

◎独立解决210X47。

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210X47,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

1.全班汇报解决疑难问题。

生1:210生2:210

*47*47

1470147

84084

98709870

2.小组讨论,这两种竖式计算怎么列比较方便,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两种都是正确的,你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4.算法优化。组织学生讨论各种算法的优缺点,选出自己喜欢的算法,并说

出理由。

5.总结:

⑴两位数乘三位数时,可以将两个乘数调换位置(即两位数放在下面),使计

算简便。

⑵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灵,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品析:让学生独立思考,经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呈

现多样化的算法,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找到简便算法,从中体会归纳和优化的数

学思想。】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

1.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用两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

位上的数,包括。也乘,与0相乘后,若前面有进位,再加上进位的数,写在相

应的数位上,没有进位时也要写0占位。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写竖式时,将乘数末尾的0前面

的数对齐),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总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

积的末尾写几个0。

【品析:”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况,利用本环节,抓住

学生常见的易错点,巩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J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中的4、5、6、7、8题。

第4,5题主要是通过判断与改错、计算与交流的活动,针对乘数中间有0

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计算。

第6题主要是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次感受三位数

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7题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8题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通过埋解题意,运用口算、竖式计算的方法

解决问题。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师生共同说说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写竖式时应注意代么。

提示:笔算时,我们都必须做到相同数位对齐,单在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

法中,为了计算简便,不必相同数位对齐,只需把两个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品析: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让学生总结,

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

悦。】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教师始终把如何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如何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

空间,注重对学生间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教师创

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问题、解答问题。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

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⑵

408x23=938454x312=:16848

40854312

x23x312x54

12241081248

816541560

938416216848

16848

210x47=9870

210210

x47x47

?470f47

84084

98709870

第3课时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3~34页。

内容简析

问题串1:用什么策略估计体育场观众人数(较大的数量)。

问题串2:如何估计一个看台观众的人数。

问题串3:如何估算得到体育场可容纳的观众人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

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

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合理地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由部分估计整体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1.在教学中通过观察、猜一猜、交流等活动,体会到以小估大的乘法策略,

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组

织性、深刻性。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得到大数的估计的

策略与方法。

承前启后链

M31学习::«*:

根椎次出的森义利氏借“京金用不田的方*H

计算.生活*级大的M量选分

体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激趣导入法:

师: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

初估:教师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满杯),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生估计出一杯豆子可能有200粒、500粒……)

再估:教师第二次拿出半杯豆子,并在杯子上注明400粒豆子,引导学生观

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杯豆子有多少粒。(学生估计出一杯豆子约有800

粒)

讨论:这一次你们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出来了?(学生交流想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

【品析: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

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

预设B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吗?(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大多数学生都会得出需要知道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和全

校有多少个班这两个信息,然后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们已经掌握

了很多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

【品析:通过估计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

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

高涨,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反思估算过程,启迪思路。

师:刚才的活动提到了估算,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

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进行汇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明确:都是把一个

人的整体分成几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品析:通过估计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

想法,通过讨论归纳以小估大的乘法策略。】

◎迁移方法,估算体育场的人数。

L(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情境图)师:这是一个体育场,大家有什么感觉?估

计一下,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可能有的同学会随意估出一个数值,有

的同学摇头表示无法估计。

师:大家能不能从前面估计全校学生人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办法让我们

估计的数值更合理些呢?(学生思考后汇报)

生1:整个看台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如果知道每个方位的人数,用

加法就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生2:整个体育场被分成多个看台,如果知道一个看台的人数和看台数,用

乘法也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2.给出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估算一个看台的人数。(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中间的插图)师:这是体育

场其中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议一议:怎样估算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小组

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生1:将看台座位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其中1份大约有60名观众,所以

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80名观众。

生2:看台每一排大约有20名观众,共有8排,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

160名观众。

⑶估算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学生独立列

式)师:你能估算出这个乘法算式的结果吗?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

(4)小结。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估算时,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成

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样方便计算。

3.通过1个看台,估计28个看台。

学生通过上面估算一个看台的结果160、180,列出乘法算式160X28,

180X28。

预设1:学生可能会有160X30

预设2:学生可能会有180X30或200X28……

【品析: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数一数的办法慢,用乘法的方法比较方

便。帮助学生侬思路,形成基本方法。:]

◎课堂活动,解决问题。

你能估计出这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是多少吗?

(出示报纸)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算方法,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方法一: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分成字数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

的字数,再用乘法算出整个版面的字数。

方法二:也可以先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再与总行数相乘得到整个版面的字

数。

【品析: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探索不同的策略与方法,提升实践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学生在算28个看台时有不同的方法,哪种方法合理,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如果这个数的数量较大,可

以把它平均分成若干部分,先估计出其中一部分的数量,再乘份数。

【品析: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白估算也是有要求的,不是漫无目的°】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中的1、2、3、4、5题。

第1~3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以小估大”的策略,鼓励学生先W图形

分成大小相等的几块,然后用每份数乘份数得出答案。还可以有其他方法,丰富

估算的方法,培养数感。

第4题是鼓励学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5题综合运用乘法估算和求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回顾:这节课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数量进行估计,把这种

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下节课我们将利用计算器计算大数。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是对较大数量进行估计,该节课被安排在乘法这一单元,正是为了借

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数量进行估计,体现出乘法的实际应用,并

发展学生的数感。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慢慢感受到估算的基本方法:可以

分为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用每份数乘份数就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也就是"以小

估大〃。紧接着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后,引导学生再估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

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学生各自表达出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出估算的多

样化,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的应用价值。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如果这个数量比较大,可以把它分成大致相等的若

干份,先估计出一份的数量,再乘份数估算出总数量。

第4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5~36页。

内容简析

问题串1:通过交流,增进对计算器使用方法的了解。

问题串2:尝试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问题串3:感受使用计算器可以提高计算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发现有趣的数

学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并能正确地使用计算器。

2.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法与学法

1.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在计算完成后让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学生主要通过独立计算,小组讨论,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承前启后链

131延学;

H大公的传针.会利用计算8遗价一金R使M计算2悚/戊手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谜语导入法:

师:请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并出示谜面,并要求学生一起朗读谜语)

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

用手一撼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谁想到谜底是什么了吗?

生:计算器。

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猜出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跟这

个谜底有关的知识。

【品析:通过猜谜语,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

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真正实现在快乐中学习,使学生爱学习,想学

习。】

预设B课件导入法:

课件播放"神舟"十号发射视频。

师: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在激动、自豪之余,你想到科学家是怎么设计

这样一条飞天之路的吗?画面定格在"神舟"十号指挥中心画面上,从画面上你

看到了什么?这些科学家正在对〃神舟"十号的飞行轨迹和飞行数据进行跟踪测

定和实时监测,这些离不开什么?(计算机)我们把它称为现代社会“神奇的计算

工具"。(板书:神奇的计算工具)

今天我们就聊聊计算工具这个话题。从远古的神话到现代社会的神奇,仅一

字之差,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字之差?让我们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吧!(课

件展示"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品析: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思想,为后面

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做了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认识计算器。

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⑴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

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⑵请一名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c(实物投影)

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并用语言说明各键的功能。

①开关及清除键ON: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运算符号键:"-、-、X、♦或/”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字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T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

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品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当老师,促进学生互相交福口

学习。】

◎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如25X4,先输入25,然后输入X,接着输入4,

再输入二,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你自己会操作吗?试一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⑴小黑板出示。

32010-8925=43684-78=24X7.6=6.28-0.95=

⑵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出这四道题的。

(3)谁来汇报计算结果?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跟大家说一说。

【品析:1.巩固计算器的操作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探索

精神;3.让学生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后,感觉计算器很快、很准确,所以提出

不需要笔算了,学习笔算没必要。

师:人机大比拼,接下来我们来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必须用计算器

来报计算器显示器上的结果,一组用口算或笔算,看看谁快?愿意用计算器的请

举手。

出示:

a:198+2=82-62=1000X5=

h:78659+34978=835X21=13054-45=

师: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对于一些可以直接得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

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快而准!

【品析: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学习笔算的必要性,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在实际

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

它用到实处。】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使用计算器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第1题侧重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和准确。

第2题培养估计意识,再用计算器帮助检验结果。

第3题体会计算较大数时用计算器的好处。

第4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规律。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本节课如何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下节深我

们将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算式中的规律。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介绍计算工具发展时,由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知道

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计算器的组成部分,自主探索各键的功能,同桌间互相交流

等形式,在学生互动中使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在学习使用

计算器时,以学牛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讨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第5课时有趣的算式

教学内容

北帅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7~38页。

内容简析

问题串1: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再根据规津昧续写出这

样的算式。

问题串2:观察和发现算式蕴含的规律,再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问题串3:交流探索〃有趣的算式〃的体会与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

学习数学的工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

情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L通过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的比较,从中发现数学规律。

2.通过对有趣的算式结果的探索,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1.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互动问答等方式,比较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在体

会探索方法的同时掌握用有规律的题组解决繁杂的计算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的奇

妙,为今后探索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规律做好铺垫。

2.通过观察交流,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

获得探索乘法算式蕴含的数学规律的经验。

承前启后链

ML

;用计算片计算可舄速算

使用计算3或行大敕纷雄堂用学习“小学大、化率

I的”大。”•发现春建的余金算文中为・的徽学恐缉才决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谈话导入法:

同学们,在数学王国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能

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数学中有无穷的乐趣。这节课淘气和笑笑要

起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和他们一起闯关吗?你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

发!

【品析: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是通过算式

探索规律。】

预设B游戏导入法:

老师通过算式(出生日期X10+10)+10+10二()

测算出学生的出生日期,互动引趣。

师:其实老师不会算命。老师是利用了算式的规律,才算出大家的生日。生

活中像这样神秘的算式还有很多,也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有趣的算式〃。

【品析: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算生日”活动,精神饱满地开始探求新知。】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奇妙的宝塔。

1X1=1

11X11=121

111X111=12321

1.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答案的规律,它们与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又有什么关

系?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

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教师总结规律:通过观察积与乘数中1的个数发现每一个乘数中数字1的个

数有几个,积的排列次序就从1排到几,再倒回到1,所以每个积就像一座宝塔

似的。

2.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111X1111=?

3.请学生继续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4.依据规律直接填得数。

1111X1111=1234321

11111X11111=123454321

111111X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X1111111=1234567654321

【品析:在这组算式中存在着许多规律,让学生围绕着这些规律提一个知道

答案的和一个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是给学生表达与展示所理解的数学的平台,可

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给学生差异发展创造空间。】

◎奇怪的142857o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42857奇怪在哪呢?先请同学们把142857分别乘1、

2、3、4,仔细观察积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忙。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X1=142857

142857X2=285714

142857X3=428571

142857X4=571428

3.观察积与乘数的关系,及结果的特点。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规律:用142857的个位上的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

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把它及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的一部

分移到积的开头,如果剩余两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放前面。如142857X2,

7X2=14,积的个位就是4,先从142857中找到4,把4及前面的1写在得数的

后面,其余的2857就写在开头,所以142857X2=285714.

4.引导学生根据冈J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42857X5,142857X6的

积吗?(714285,857142)

5.学生独立计算后与组内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验证结果。

【品析:通过延伸“奇怪的142857"学习活动,渗透数学文化,最大限度

地引发数学思考的魅力,使"有趣的算式"这一知识保持生命力

教师加以鼓励: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有信心闯下一关吗?

◎神奇的9o

1.提出疑问:999999X999999二?

学生计算,用普通计算器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怎么办呢?

2.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引导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先出示:99X99=

999X999二

9999X9999=

借助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4.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总结。99X99=9801999X999=998001

9999X9999=99980001

5.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99999X99999-

999999X999999=

9999999X9999999二

99999999X99999999=

【品析:不仅让学生懂得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

学规律,还懂得在解决问题中应用化繁为简、以小推大的数学方法,经历观察、

对比、发现、迁移等真正的自主探索过程J

◎奇特的lo

问题导入: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

算式吗?用计算器验证结果。(教材第37页例题)

1X9+2=111234X9+5=_________

12X9+3=11112345X9+口二_________

123X9+4=1111123456xQ£]=

过程讲演。

1.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1*9*2it

12*9♦3in

123x9+4m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