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传统文化知识拓展题库)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传统文化知识拓展题库)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传统文化知识拓展题库)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传统文化知识拓展题库)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传统文化知识拓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传统文化知识拓展题库)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阅读理解题要求: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短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全文分为孝悌、谨信、泛爱、亲仁、余力学文五个部分。下面请阅读以下关于《弟子规》的描述,回答问题。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A.朱熹B.王阳明C.李时中D.李毓秀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弟子规》的内容?A.孝悌B.谨信C.诗词歌赋D.泛爱4.《弟子规》的目的是什么?A.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B.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C.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D.培养孩子的体育精神5.下列哪一项是《弟子规》中的名句?A.父母呼,应勿缓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6.下列哪一项是《弟子规》中关于孝悌的内容?A.父母呼,应勿缓B.弟子规,圣人训C.谨言慎行,勿失德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下列哪一项是《弟子规》中关于谨信的内容?A.父母呼,应勿缓B.弟子规,圣人训C.谨言慎行,勿失德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下列哪一项是《弟子规》中关于泛爱的内容?A.父母呼,应勿缓B.弟子规,圣人训C.谨言慎行,勿失德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下列哪一项是《弟子规》中关于亲仁的内容?A.父母呼,应勿缓B.弟子规,圣人训C.谨言慎行,勿失德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0.下列哪一项是《弟子规》中关于余力学文的内容?A.父母呼,应勿缓B.弟子规,圣人训C.谨言慎行,勿失德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选择题要求: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传统的春节?A.正月初一B.正月初五C.正月初七D.正月初十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哪些?A.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B.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C.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D.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3.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中秋节?A.八月十五B.九月十五C.十月十五D.十一月十五4.中国古代的“五常”是指什么?A.仁、义、礼、智、信B.仁、义、礼、智、法C.仁、义、礼、智、德D.仁、义、礼、智、孝5.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A.五月初五B.五月初七C.五月初八D.五月初九6.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A.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德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法D.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孝7.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A.三月初三B.四月初四C.五月初五D.七月初七8.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是哪个?A.立春B.雨水C.惊蛰D.春分9.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A.九月初九B.九月初十C.九月十一D.九月十二10.中国古代的“五行”是指什么?A.金、木、水、火、土B.木、火、土、金、水C.水、火、土、金、木D.火、水、土、金、木四、填空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弟子规》中提到:“______,勿失德。”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传统的春节又称______,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4.中秋节是农历的______月______日,是团圆的象征。5.中国古代的“五常”是指仁、义、______、______、______。6.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7.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是农历的______月______日,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8.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______,标志着春天的开始。9.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是农历的______月______日,有登高、赏菊等习俗。10.中国古代的“五行”包括金、木、水、火、______。五、判断题要求: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写“√”,错误的写“×”。1.《弟子规》是朱熹所著的儿童启蒙读物。()2.中国的春节又称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3.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4.中国古代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5.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6.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7.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8.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等习俗。()9.中国古代的“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10.中国古代的“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简答题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弟子规》的主要内容。2.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简述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4.简述中国古代的“五常”和“三纲五常”。5.简述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6.简述中国古代的“五行”。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阅读理解题答案及解析:1.D解析:根据《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相关知识,可以确定选项D为正确答案。2.C解析:根据《弟子规》的结构,全文分为孝悌、谨信、泛爱、亲仁、余力学文五个部分,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3.C解析:《弟子规》主要涉及道德教育,与诗词歌赋无关,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4.A解析:《弟子规》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5.A解析:“父母呼,应勿缓”是《弟子规》中的名句,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6.A解析:“父母呼,应勿缓”是《弟子规》中关于孝悌的内容,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7.A解析:“父母呼,应勿缓”是《弟子规》中关于谨信的内容,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8.D解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弟子规》中关于泛爱的内容,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9.D解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弟子规》中关于亲仁的内容,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10.D解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弟子规》中关于余力学文的内容,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二、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A解析: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正月初一,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2.A解析:四大发明是指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3.A解析: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4.A解析: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5.A解析: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6.A解析: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7.A解析: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8.A解析:清明节是农历四月初四,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9.B解析: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10.A解析: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11.A解析: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12.A解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三、填空题答案及解析:1.谨言慎行2.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3.春节4.八、十五5.礼、智、信6.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7.五、五8.立春9.九、九10.土四、判断题答案及解析:1.×解析:《弟子规》是李毓秀所著。2.×解析:春节又称元旦节。3.√解析: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4.√解析: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5.√解析: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6.√解析: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7.×解析: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8.√解析: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等习俗。9.√解析: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10.√解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儿童教育的道德规范,分为孝悌、谨信、泛爱、亲仁、余力学文五个部分,旨在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3.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包括: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庆祝方式多样、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4.中国古代的“五常”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