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自考《文艺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哲人庄子讲的“身与物化”是指?A、反刍B、“忘我”C、“诗意”D、“意蕴”答案:B2.颠狂状态往往是A、无意识创作的突发B、酒精刺激的结果。C、精神失常的结果。D、病态答案:A3.《性欲三论》(1905年)的作者是?A、荣格B、弗洛伊德C、阿德勒D、拉康答案:B4.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极致状态时出现的奇异的创作现象是?A、灵感B、癫狂C、激情D、狂躁答案:B5.《词源》中明确出“本色语”要求:“句法中有字面,盖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颂妥溜,方为本色语”的是宋代文论家?A、苏轼B、黄庭坚C、张炎D、李清照答案:C6.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信仰治疗”中,首先得到特别重视的是A、绘画的功效。B、音乐的功效。C、文学的功效D、历史的功效。答案:B7.拉开人类艺术史序幕的是A、模仿B、游戏C、巫术D、宗教答案:A8.带有欢乐悦成分的相对优雅的平和的体验是?A、优美体验B、超越体验C、孤独体验D、崇高体验答案:A9.“……艺术品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种有利的‘格式塔’”的提出者是?A、惠太海默B、柯勒C、考夫卡D、马斯洛答案:C10.批评家的心理特征是攻击性气质、想象力和?A、哲学思考B、强化和简化C、理解力D、情感与认识答案:B11.从知觉上寻找审美心理机制问题的原因的是?A、阿恩海姆B、托尔斯泰C、克罗齐D、弗洛伊德答案:A12.“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描述的是艺术体验中的?A、缺失性体验B、丰富性体验C、优美体验D、超越体验答案:A13.艺术家保留赤子之心所属的体验类型是?A、爱心体验B、童年经验C、皈依体验D、崇高体验答案:C1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最高级的需要是?A、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C、心理需要D、审美需要答案:A15.“《伊利亚特》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史诗,是由于它的诗的形式,而它的内容是遵照这形式塑造或陶铸出来的。”出自于?A、黑格尔B、莎士比亚C、康德D、海德格尔答案:A16.皮亚杰所谓的人的认识活动S→AT→R的连续过程中AT指?A、刺激B、反映C、图式D、主题答案:C17.马斯洛所说的人的需要的最低层次是?A、自我实现的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需要D、认识需要答案:B18.被尊为实验艺术心理学鼻祖的是?A、费希纳B、吉布森C、贝里尼D、弗洛伊德答案:A19.完成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文艺心理学》的是()A、王国维B、鲁迅C、朱光潜D、胡风答案:C20.“在涵养深的人那里,一切经历物是长久延续着的”出自?A、弗洛伊德B、伽达默尔C、尼采D、海德格尔答案:C21.“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出自于?A、柏拉图B、苏格拉底C、贺拉斯D、亚里士多德答案:A22.审美人格作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心理机制和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不包括?A、审美需要B、审美偏好C、审美理想D、审美兴趣答案:B23.对象的线性结构方式是?A、属相范式B、结构范式C、图型范式D、内部范式答案:C24.格式塔的意思是?A、用标准格式修建的塔。B、不同质料建筑的塔C、指“完形”D、指心物同构答案:C2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布森闻名于世是因为创立了?A、认知发现理论B、唤醒理论C、唤起理论。D、生态光学理论答案:D26.西方最早注意到艺术创作中的癫狂状态的是?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模特利特D、贺拉斯答案:B27.歌德的“下意识酝酿”能解释潜意识的内在机制的环节是?A、直觉、表象B、解构,重构C、外在机缘D、情绪情感答案:B28.“任何作品的形式都应当在主题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这是一个正确的艺术原则。”中的“艺术原则”指的是?A、简化原则B、综合原则C、陌生化原则D、变形原则答案:A29.“当一个人住在西伯利亚苔原地带或者伏尔加河上游的干燥地带的时候,他也许梦想神奇的花园。内有非凡的树木,长着珊瑚的枝,翠玉的叶,红宝石的果。”旨在说明?A、缺失性体验B、孤独体验C、超越体验D、崇高体验答案:A30.母题与主题的根本区别是A、母题具有意象B、母题离不开语言的操作C、母题是一种程式化、惯例化的文学传统D、母题就是最初的主题答案:C31.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维果茨基B、弗洛伊德C、鲁利亚D、列昂节夫答案:B32.叔本华指出“溪水的本质是透明的液体”,这一说法表明了对象的?A、属相范式B、结构范式C、图型范式D、形象范式答案:C33.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作为叙事六大要素之首的是A、性格B、形象C、言词D、情节答案:D34.“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失真”的诗意语言,提现了文学语言组织的?A、内指性B、音乐性C、夸张性D、陌生化答案:A35.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A、审美主体B、艺术作品C、审美体验D、艺术接受答案:C36.庄子说的“游”实际上是艺术家的?A、孤独体验B、崇高体验C、皈依体验D、神秘体验答案:C37.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位提到在审美心理时空中神游的是?A、老子B、孔子C、荀子D、庄子答案:A38.审美相似律包括因果相似律和?A、形象相似律B、结构相似律C、形式相似律D、意境相似律答案:B39.科学实验表明,人的模仿对象最初始于?A、视觉形象B、听觉形象C、语言形象D、触觉形象答案:A40.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即文学语言组织的?A、内指性B、陌生化C、本色化D、音乐性答案:A41.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称为?A、潜动机B、创作欲望C、内驱力D、原型答案:A42.阿恩海姆在研究绘画时提出了著名的?A、镜像阶段论B、表现性C、简化原则D、格式塔制答案:C43.批评意识这一心理活动的主导特征是?A、理性认识B、细读文本C、哲学思考D、知性分析答案:D44.“原始——儿童”意识最突出的特征是?A、拟人B、幻想C、直观D、联想答案:A45.左拉的“不是我写小说,而是让小说自己成熟”描述的是作为艺术创作潜动机的?A、直觉B、情绪C、外在机缘D、解构与重构答案:D46.“遮蔽性记忆”的提出者是?A、弗洛伊德B、马斯洛C、詹姆斯D、考夫卡答案:A47.艺术家被自然的或社会的外在触媒所刺激,唤醒了压抑在内心既带有痛楚成分,又带有狂喜成分的一种混合的激情体验,这种体验即是A、癫狂体验B、超越体验C、愧疚体验D、崇高体验答案:D48.提出“出入说”的是?A、庄子B、李贽C、王国维D、郭沫若答案:C49.“诗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法庭怎样判案,议会怎么工作,国王怎么加冕,如果要写这类题材而不愿违背真理,他就必须向经验或文化遗产请教。”出自?A、歌德B、泰戈尔C、普希金D、托尔斯泰答案:A50.“对立原理”提出者是?A、达尔文B、普列汉诺夫C、维果茨基D、席勒答案:A51.20世纪初,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学艺术创造现象,并以叔本华的观点来说明《红楼梦》的悲剧性的是?A、朱光潜B、郭沫若C、王国维D、鲁迅答案:C52.“心理卫生”是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次运动,发起者有美国医生()A、阿道尔夫·梅耶B、巴甫洛夫C、贾米森D、荣格答案:A53.以下不属于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的是?A、列昂节夫B、梅拉赫C、维果茨基D、鲁利亚答案:B54.提出了审美阀原则,审美加强原则,审美序列原则等,至今仍对文艺心理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是?A、《心理物理学的基础》B、《美学导论》C、《对可视世界的知觉》D、《美学和心理生物学》答案:B55.“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的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突出了语言这种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的本质性特点:语言是人类创造的旨在表达意义(观念、情绪和欲望)的符号系统。这观点出自于?A、索绪尔B、拉康C、荣格D、萨丕尔答案:D56.“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精神造就了歌德”出自?A、弗洛伊德B、荣格C、莎士比亚D、托尔斯泰答案:B57.马斯洛认为与高峰理论相对的理论是?A、低潮理论B、平原理论C、高原理论D、山地理论答案:C58.提出“镜像阶段论”的是?A、拉康B、阿德勒C、鲁利亚D、克罗齐答案:A59.“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学语言的?A、陌生化B、内指性C、外指性D、音乐性答案:A60.“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强调了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此语出自?A、《人间词话》B、《沧浪诗话》C、《诗薮》D、《论语》答案:A61.尼采称瓦格纳为“史无前例的最狂热戏子”,显示了批评家的?A、攻击性气质B、想象力C、哲学思考D、理解力答案:A62.白居易对农民夏日劳动的艰辛充满同情与感动,体会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景况,这是一种?A、体验B、经验C、回味D、经历答案:A63.认为艺术都有自身的惯例,它是“由戏剧,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各种艺术门类系统而构成,而每个艺术门类都具有那种能授予客体以鉴赏资格的惯例的背景”的人是?A、维特根斯坦B、G·迪基C、贡布里希D、克罗齐答案:B64.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描述的是审美体验的?A、“移情”B、反刍C、“诗意”D、“意蕴”答案:A65.形式与内容的中介环节是?A、主题B、语言C、手法D、题材答案:D66.形成了“美人迟暮”母题的是A、庄子B、屈原C、孟子D、老子答案:B67.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A、意识,前意识,潜意识B、意识,下意识,潜意识C、意识,前意识,下意识D、下意识,意识,潜意识答案:A68.“原始人周围的实在本身就是神秘的。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每个存在物,每件东西,每种自然现象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这句话出自A、列维一布留尔B、弗雷泽C、维柯D、皮亚杰答案:A69.以下不属于批评家心理特征的是?A、攻击性气质B、强化与简化C、直觉敏锐D、判断力答案:D70.使原始人具有与现代人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存在于原始人心理上的“集体表现”,这一研究成果是通过剖析大量事实而证明的,进行这一研究的是A、列维·斯特劳斯B、弗雷泽C、列维·布留尔D、福柯答案:C71.《原始思维》的作者是?A、列维·布留尔B、费希纳C、弗洛伊德D、拉康答案:A72.与生活型艺术相对应的心理模式是?A、客观描述模式B、情感宣泄模式C、无意识呈现模式D、经验复现模式答案:D73.一件艺术品是由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上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性质——“格式塔质”。这说法出自?A、惠太海默B、柯勒C、考夫卡D、阿恩海姆答案:C74.提出认知失调的是?A、南丁格尔B、维戈茨基C、费斯汀格D、鲁利亚答案:C75.审美活动中能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事物归为一类的心理现象是?A、审美相似律B、审美意象C、审美体验D、角色意识答案:A76.没有相应惯例经验的接受者称为?A、外行B、自动者C、零度接受者D、学习者答案:C77.最早注意到艺术创作中的癫狂状态的人是?A、庄子B、柏拉图C、歌德D、尼采答案:B78.以费希纳为鼻祖的学派是?A、心理物理学B、实验艺术心理学C、心理生理学D、视知觉生态学研究答案:B79.应认知系统中各个元素的不协调而导致的不适,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叫做?A、情感反应B、认知失调C、心理失衡D、审美失调答案:B80.归纳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是A、恩格斯B、弗洛伊德C、黑格尔D、马克思答案:D8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反应的品性使它的外部反应最容易表现于形体动作,心理学上把它叫做?A、行为趋势B、动作趋势C、形体趋势D、情绪趋势答案:B82.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验?A、完全清晰B、富有诗意C、色彩绚丽D、不完全准确答案:D83.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剖析文本入手的结构的功能单位是?A、心理蕴含B、结构单位C、艺术技巧D、叙事句法答案:D84.“美学理论只有建立在大脑的工作原理之上,才会变得理性而又深刻,没有一种美学理论在缺乏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的情况下而可能显得完整,更谈不上深刻了。”出自于?A、贝里尼B、吉布森C、费希纳D、泽基答案:D85.显动机的第一特点是?A、内驱力B、活跃C、潜动机D、意象答案:D86.情节与故事并举,认为“故事只是关系到时间的顺序,情节反映的是事件的因果关系”的人是?A、卢卡奇B、索绪尔C、福斯特D、萨丕尔答案:C87.“只有内容与形式都表明为彻底的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出自?A、康德B、黑格尔C、伊格尔顿D、马克思答案:B88.“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出自于?A、康德B、叔本华C、马克思D、黑格尔答案:C89.标志着美学发生“自下而上”重要转变,新产生的学科是?A、文艺心理学B、哲学C、心理学D、逻辑学答案:A90.心理学的产生是以()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的出现A、康德B、费希纳C、布洛D、克罗齐答案:B91.“认知失调”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鲁道夫·阿恩海姆C、马斯洛D、费斯汀格答案:D92.“研究社会意识形成,就是要分析社会存在、社会固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体系;研究个体心理,就是要分析个体在其身临的这种社会条件和具体情况下的活动。”出自于?A、列昂节夫B、维果茨基C、马克思D、阿尔诸塞答案:A93.“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法是?A、推理B、演绎C、归纳D、假设答案:C94.巴金说的“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原顺序应是“空变成了很浅很浅的浅蓝色”,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凸显文学语言构成法则的?A、内指性B、音乐性C、陌生化D、本色化答案:B95.“有机体发展到人的水平……那种简单的情绪性兴奋也就被一种持续稳定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情感生活所取代。”出自于?A、列维·斯特劳斯B、列维·布留尔C、恩斯特·卡西尔D、苏珊·朗格答案:D96.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A、深度知觉理论B、唤醒理论C、异质同构理论D、心理距离说答案:B97.能够体现费希纳对审美实验研究全部内容的著作是?A、《美学概论》B、《美学导论》C、《美学原理》D、《艺术心理学》答案:B98.荣格所说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两个原型意象,分别指的是?A、男人心中的女性形象与女人心中的男性形象。B、女人心中的男性形象与男人心中的女性形象。C、女人心中的女性形象与男人心中的男性形象。D、男人心中的男性形象与女人心中的女性形象答案:A99.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A、科学主义B、存在主义C、人本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100.“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体现了艺术家皈依?A、宗教B、童年C、自然D、神秘答案:C101.20世纪初,把诗界定为: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的学者是?A、冯至B、王国维C、郭沫若D、胡风答案:C102.“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的“杨柳”、“雨雪”使用的手法是A、明喻B、象征C、暗喻D、对比答案:B103.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并通常与口语或土语相对的是?A、文学语言B、文学中的语言C、书面语D、文本语言答案:A104.贝里尼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A、异质同构理论B、唤醒理论C、深度知觉理论D、心理距离说答案:B105.美国学者阿瑞提对创造力问题有独到的研究,他认为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特殊逻辑思维B、普通逻辑思维C、新逻辑思维D、旧逻辑思维答案:D106.语音、文法、辞格、语体是文学语言的?A、构成法则B、特性C、层面D、风格答案:C107.认为分析作品结构的心理基础是“逆向情感”的学者是?A、梅拉赫B、罗洛·梅C、鲁利亚D、维戈茨基答案:D108.“河流”、“流水”、“江河”、“扁舟”、“孤舟”的意象模式是A、川、舟B、秋C、春D、河答案:A109.思乡、怀古、死亡、隐逸等是中国文学中重大而持久延续的?A、题材B、母题C、内容D、主题答案:B110.潜意识不包括?A、集体潜意识B、本能潜意识C、遗忘或创伤性潜意识D、原始潜意识答案:D111.明代学者李贽强调诗人应该用“赤子之心”去感受世界,这体现了他的?A、性灵说B、真心说C、神韵说D、童心说答案:D112.艺术品外在形式生成的一条基本规律是?A、审美想象律B、审美互补律C、审美主观律D、审美相似律答案:D113.审美心境的形成有赖于“预备情绪”,“预备情绪”提出者是?A、杜夫海纳B、英伽登C、伽达默尔D、海德格尔答案:B11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属于运用了文学语言辞格层面的?A、反讽B、反复C、象征D、比喻答案:B11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构成的效果是?A、叠音B、叠韵C、双声D、押韵答案:B116.弗洛伊德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弑父时指出,“父”既指作家的父亲,又指?A、作家的母亲B、作家的祖父C、制度D、沙皇答案:D117.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最根本原因是?A、模仿B、情感C、节奏D、宗教答案:C118.提出“内觉体验”的是?A、阿瑞提B、美拉赫C、贝里尼D、马斯洛答案:A119.创立个体心理学派的人是?A、弗洛伊德B、阿德勒C、吉布森D、荣格答案:B120.“定型化”的提出者是?A、斯图亚特·霍尔B、布封C、荣格D、弗莱答案:A121.20世纪20年代中国译介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的学者是?A、王国维B、鲁迅C、郭沫若D、胡风答案:B122.科学实验表明,人的模仿对象最初始于?A、视觉形象B、听觉形象C、语言形象D、触觉形象答案:A123.“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全部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的一种精辟概括。出自于?A、马克思B、马斯诺C、尼采D、克尔凯郭尔答案:A124.用“预成图式——修正”的心理公式来解释审美投射机制的是?A、苏珊·格朗B、托尔斯泰C、冈布里奇D、赫根汉答案:C125.“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荣,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人间词话》B、《沧浪诗话》C、《文心雕龙》D、《诗薮》答案:C126.假定并相信一种超越性的终极现实的存在的体验是?A、皈依体验B、崇高体验C、孤独体验D、神秘体验答案:D127.涉及了艺术沉思整个心理过程的著作是?A、《〈抒情歌谣集〉1815年版序言》B、《沉思录》C、《朝花夕拾》D、《创造的秘密》答案:A128.“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这句话出自A、王夫之B、王国维C、姚鼐D、李贽答案:D129.勾勒出人的深层心理——无意识领域的基本轮廓,并提出“内觉”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西尔瓦诺.阿瑞提B、巴普洛夫C、贾米森D、荣格答案:A130.“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这句话出自A、朱光潜B、宗白华C、李泽厚D、胡风答案:A131.以下不属于朱光潜的著作是?A、《悲剧心理学》B、《变态心理学》C、《文艺心理学》D、《论诗三札》答案:D132.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阿恩海姆B、弗洛伊德C、荣格D、马斯洛答案:A多选题1.皈依体验的典型类型包括?A、向宗教的皈依B、向情感的皈依C、向自然的皈依D、向童年的皈依E、向崇高精神的皈依答案:ACD2.文学语言的构成法则是?A、内指性B、音乐性C、形式美D、陌生化E、本色化答案:ABDE3.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理论有?A、决定论原则B、个体冲动原则C、心理在活动中发展原则D、意识与活动统一原则E、集体无意识原则答案:ACD4.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分析文本的入手点通常有?A、结构的功能单位B、情节C、叙事句法D、完美形式E、层面答案:AC5.按构成的基本形式划分,艺术可分为?A、生活型B、幻象型C、象征型D、再显型E、表现型答案:ABC6.批评家独特的心理特征包括?A、攻击性气质B、想象力C、强化与简化D、知觉敏锐E、渊博知识答案:ABCD7.西瓦尔诺·阿瑞提认为人的创造心理可分为?A、初级过程B、原发过程C、继发过程D、第三过程E、高级过程答案:BCD8.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形成的著作有?A、《论诗三札》B、《悲剧心理学》C、《人间词话》D、《变态心理学》E、《文艺心理学》答案:BDE9.属于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层次的有?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友爱需要D、生理需要E、认识需要答案:ABDE10.文学语言辞格层面的要素有?A、比喻B、夸张C、反复D、反讽E、象征答案:ABCDE简答题1.唤醒理论答案:唤醒理论又称为“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员里尼提出,他发现,随着刺激重复出现和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引中到审美领域,引发审美愉悦的唤醒有两种:一是“渐进性”唤醒,二是“亢奋性”唤醒。2.什么是批评的强化?答案:(1)批评的强化是批评过程中的自发倾向,批评家都倾向于强化对象,强化对象所被称颂的优点,强化对象所被攻击的弱点,把某种现象强化为本质,把某一征状强化为基本特征。(2)批评的强化就是意向行为在批评实践中的表现形态。3.在“昨夜西风凋碧树”中,“西风”这个意向失去了风的种种特性,变成惆怅失落之感的象征符号。答案:对。4.简述中国文学中死亡母题的主要类型。答案:(1)是儒家开创、形成于屈原的“美人迟暮”的母题。(2)是道家开创的“物我同一”模式。(3)文化哲学上从属于杨朱的享乐主义。5.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他倾向于研究人的“初级意识心理”答案:错。应是“高级意识心理”。6.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崇高体验的特征。答案:(1)崇高体验是由衷的、诚挚的高尚体验,它摒绝一切矫饰和虚伪。(2)崇高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3)崇高体验渗透着强烈的献身冲动。7.母题答案: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因素:一个事件,一种模式或一种手法,也指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短语、一段描述或一组复杂的意象。8.惯例答案:第一个门类系统为了使该门类所属的艺术作品能够作为艺术作品来呈现的一种框架结构。9.原型答案: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问,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10.移情说答案: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移情现象发挥的是心理补偿的功能与机制,是与人的孤独状态紧密相关的审美心理现象,在与同类的交往中情感获得了充分的满足。11.试述“自卑情结”在艺术创造中的动力作用。答案:阿德勒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就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艺术家在很多方面和处于自卑或无能状态的儿童一样,心中拥有某种目标,而且是由想象而生的优越性目标。因为艺术家的内心充满了诸如此类的心理冲突:贫乏和富有、附属性和支配性、苦难和幸福、无知和全知以及无能和创造等。想象的目标越优越,艺术家的不安和痛苦可能越深,但也可能意味着可以激发更为惊人的创造力,获得某种真正的自卑的超越。12.潜动机答案: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时内心的一种无意识的具有强制性的驱动力。13.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美学关系。答案:(1)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2)形式对题材的深度加工。(3)题材作为中介概念。(4)题材呼吁形式。(5)形式征服题材。14.自我实现理论答案: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的过程就是人发展或发现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15.简述阿恩海姆关于艺术品形式创造“运动”效果的看法答案:(1)作品的运动性取决于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2)倾斜也能够造成整个形状的运动感。(3)变形、频闪等手段所造成的运动效果。16.简述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答案:(1)早期弗洛伊德倾向于把性本能看做人的本能中最为可行的本能,而人的所有快感均与性有关。(2)性乃是精神疾病的成因,又是人的活动的动机因素。(3)后期弗洛伊德思想中,这种对于性的强调渐与文化的思考结合起来了,譬如有关艺术的升华原则中就有了点社会学的意味。17.审美阀原则答案: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痛苦之前必须到达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阀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18.童年经验答案:即“童年体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志等。19.认知失调答案: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环境(他人或组织)个人以及个人行为的认知、观念和信念等的总和,是一个有结构的认知系统,各个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着相应的特殊联系,它们之间一旦出现不协调,就导致了“认知失调”。20.母题答案: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因素:一个事件,一种模式或一种手法,也指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短语、一段描述或一组复杂的意象。21.同形论答案:答:同形论,又称为异质同构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22.简述文学语言组织法则答案:(1)内指性:指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2)音乐性: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3)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4)本色化:指文学语言组织与人的本来面目(如身份、性格或面貌等)相符的特性。23.艺术体验的生成有什么特征?答案:(1)体验生成的互渗性。(2)体验生成的意向性。(3)回忆: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24.审美相似律答案:人的心理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一种独特的转换机制,即审美相似律。25.简述审美人格与非审美人格的区别答案:(1)非审美人格是单向度的,审美人格是多向度的。(2)非审美人格是黏滞的,审美人格是澄明的。(3)非审美人格是他律的,审美人格是自律的。(4)非审美人格倾向具有短暂性,审美人格倾向具有恒久性。(5)非审美人格倾向是过于强烈的,审美人格倾向是中等强烈的。(6)非审美人格倾向是完全失控的,审美人格倾向是间以心理距离的。26.艺术家创作潜动机的内在机制是什么?答案:(1)直觉、表象。任何一种潜意识要想转换为创作谱动机,就必须将驱力转化为艺术的直觉和表象活动。(2)外在机缘。外在机缘又叫触媒、外部诱因、表层动因,它是将无意识转化为通动机的契机或刺激物,常由微不足道的事物、事件所充当。(3)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本身就是动机,具有推动性和方向性。(4)解构、重构。解构指艺术家的混乱状态,重构指某种契机介入后所导致的零教材料被组合起来的状态。27.简述神秘体验的精神结构。答案:(1)关于神秘同一或终极现实直接交流的体验,这一定义包含的两个要点是:①假定并相信一种超越性的终极现实的存在。②这种终极现实是超越日常经验、感官经验与逻辑理性的,它只有通过神秘的直觉、契合、顿悟、启示等才能把握。(2)关于超验之美的设定庄子认为最高的美即是“道”。其特点是超越了智性逻辑与感官经验,艺术作品中的超验之美并不一定通过神灵鬼怪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不一定通过抽象的宗教语言指点出来,而是在与经验对象的妙合无垠的关系中象征或暗示出来的。(3)关于神秘的感受力其一是对普通感官经验的否定,其二是对逻辑理性的否定。28.试述审美心理时空的特征答案:(1)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性。(2)审美心理时空的有机性。(3)审美心理时空的互渗性。29.母题答案: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因素:一个事件,一种模式或一种手法,也指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短语、一段描述或一组复杂的意象。30.简述艺术家皈依体验的类型答案:(1)向宗教皈依。(2)向自然皈依。(3)向童年皈依31.试述批评家心理特征中的“强化与简化”答案:(1)批评的强化是批评过程中的自发倾向,批评家都倾向于强化对象,强化对象所被称颂的优点,强化对象所被攻击的弱点,把某种现象强化为本质,把某一征状强化为基本特征。(2)没有简化就没有强化,简化对于现代批评家更重要。批评家如果一味追求多知未必是聪明举动,知识的繁衍,艺术作品的铺天盖地涌来,面对这种情况,批评家要善于简化和淘汰,否则就会被人类自己制造的文化所淹没。简化并不就是淘汰掉最拙劣的、品质最差的,而是把人类文明中,艺术中最精华的部分选留下来。32.简述弗洛伊德对梦的论述。答案:1900出版《梦的解析》,是用前所未有的思路,别出心裁地开创了一种研九心灵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新领域。譬如:(1)梦总是有巨大的压缩作用。如果把梦的内容记下来只有半张纸的话,那么可做的精神分析却是6到12倍。(2)梦总是呈现视觉的形象,绝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总是与记忆相关的情绪性表象,具有很强的可再现性。(3)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也就是说,与生活中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4)梦具有相当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性的意义。梦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有所指涉,有所意味。33.简述经验与体验的区别。答案:(1)经验是作为人的生物的与社会阅历的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则是在经验中实践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2)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世界;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他指向的是价值世界。34.简述艺术创作的沉思状态。答案:艺术沉思是由生活经验变为审美体验的转换过程,是变自然情感为艺术情感的必经之途。艺术沉思消解了情感储备所携带的情感能量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沉重压力,并通过赋予情感以新的特质使之给人以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35.简述崇高体验的特征。答案:(1)崇高体验是由衷的、诚挚的高尚体验,它摒绝一切矫饰和虚伪。(2)崇高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3)崇高体验渗透着强烈的献身冲动。36.批评意识答案:批评意识是批评家持特定的态度实现其还原欲望的心理现象。37.陌生化答案: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38.陌生化答案: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39.简述艺术家神秘体验与宗教体验的区别。答案:艺术家的神秘体验仅仅指它具有超普通感官和逻辑理性的特点,但它是对本质正确的反映;而宗教的不可知论是对人感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否定。艺术家的神秘体验只表明美感经验的特殊性,并不否定美感经验正确反映世界的可能性。40.癫狂状态答案:指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状态时,出现的一种奇异的创作现象。41.试述批评家具有的心理特征。答案:(1)攻击型气质。优秀的批评家首先是一个不安分的挑剔者,一个读者日后是否能成长为批评家,其初始与其说取决于他鉴赏力的高低,毋宁说取决于他是否是一个富有挑剔个性的人物,是否是一个攻击性很强的人物,举凡大批评家,没有几个不以挑剔性批评、攻击性批评为能事。(2)概念想象力。优秀的批评家同优秀的艺术家一样,依靠其超人一筹的想象力征服别人。不过想象力的方向和体现,在不同的情况下并不一致。(3)强化和简化。面对庞杂纷繁的艺术现象,批评家总是在不断地进行选择、留取或淘汰、阐释或缄口不言,批评总要指到一些有趣的、有价值的话题来发挥。(4)知觉敏锐。批评家是理性精神极强的人。42.皈依体验答案:是艺术家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达到的神圣的境界,一种结束无意义的生活以后重新获得生活意义的充实感、安适感与幸福感。这种精神家园往往是饱经风霜,饱受焦虑、失落的痛苦以后才能找到,只有怀抱虔敬之心执着追求的人,才能最终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43.简述体验的生成性特征。答案:(1)体验生成的互渗性。(2)体验生成的意向性。(3)回忆: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4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派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念有哪些?答案:(1)潜意识: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2)泛性论(3)本能说:只由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是人内部的需求和冲动,分为自我本能与性本能。(4)人格结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5)论梦:梦是愿望的满足的观点。梦有巨大的压缩作用;呈现视觉形象;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联系。45.试具体描绘批评家的心理特征。答案:(1)攻击型气质(2)想象力(3)强化与简化(4)知觉敏锐46.文法答案:一词借自中国古典诗学,指的不是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法”,而是指“作文”和作诗”之“法”,即文学创作的法则,这里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47.什么是作品的格式塔质?答案:(1)艺术品必然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2)艺术作品的“格式塔质”就是表现性,是作品各组成部分的联系呈现的总体性质,或可见的艺术品表现出来的不可见的意蕴。48.形式征服题材答案:艺术创作最终达到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是形式消极适应题材的结果,相反,是形式与题材对立、冲突,最终形式征服题材的结果。49.母题答案: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可以是一个事件、一种模式、一种手法、一种叙述程式或某个惯用语。关键是母题必须是一种程式化,惯例化的文学传统。50.联系作品,试述文学的语言层面和心理蕴含。答案:(1)语音层面与心理蕴含。a.节奏;b.音律(基本类型包括:双声、叠音、叠韵、押韵。(2)文法层面与心理蕴含。a.词法(炼字);b.句法;c.篇法。(3)辞格层面与心理蕴含。(比喻、夸张、反复、反讽、象征。)(4)语体层面与心理蕴含。51.高原体验答案:指的是对于感受到的敬畏与神奇作出平静的、稳重的积极反应,是一种平和而又持续的欢乐心境。52.简述母题同民族文化心理的联系。答案:特定民族文学中的母题是该民族文化审美心理(包括人生观念、价值取向、情感模式、审美体验方式等)的集中体现,它以审美的方式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成员对于人与世界的独特态度和把握方式。53.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家体验生成的特征。答案:(1)体验生成的互渗性:虽然艺术家的作品有对以前的追思回忆,但绝不是复制,而是被重塑了有所创造,有所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先前的体验对经验生成的方式不是单向的、线性的,而是可逆的、模糊的、互渗的。(2)体验生成的意向性:艺术家所写的并不是原样的生活,而是有自己体验的。意向是-个人所具有的固定的心理图式,它使一个人在某种场合容易做出某种事情或得到某种感受.(3)回忆: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艺术家的体验是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心理之流。54.潜意识答案: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然而,意识的抑制和压迫作用强迫它们留在潜意识深处。55.创作显动机答案:是从事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力,在社会生活中,艺术家因各种物象、事件的触发,常发生心理波动,造成失衡,并引发适当强度的情感。由此,宣泄情感以恢复心理平衡,便是显动机的主要内容。56.自卑情结答案:是阿德勒动机理论的重要概念。原指来源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兼职种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只有附加的器质性缺陷和社会性的挫伤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情结。57.惯例经验对艺术接受反映的正负面影响是什么?答案:在艺术接受中主体的惯例经验既有不可否认的意义,也可能潜伏着导向非“具体化”或非审美化的因素。(1)任何一种惯例经验都具有独特殊的历史性质。在漫长、复杂的流变中,各种惯例都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从而能够制约和概括相应的接受反应、诱发特定的接受氛围。(2)心理学的视野里,经验也时常表现出不可靠的一面。当个体对于经验的依从到了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状态时,盲目性就产生了。58.审美意象。答案:审美意象是指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以及其他审美活动中主体脑海里活跃着的包含丰富意蕴的形象。59.简述审美人格模式的结构与层次。答案:审美人格模式的结构与层次分为:审美需要、审美兴趣、审美理想,由低到高组成-个有序化的多层面的审美心理结构。60.反讽答案:又称倒反、反语、或说反话。是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意义相反的语言方式。61.试述童年经验与艺术家的体验生成的关系。答案: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要受其童年的“基本选择”的影响,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童年,一个由童年经验所构造的内在世界,虽然人的一生在进行着不断地选择,改变着自己的观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这些并不是随机的,无迹可寻的,而是都要受到他童年时“基本选择”的影响,童年经验对人一生的影响总是或显或隐地存在着。一方面,童年时的某种经验被纳入整个人生经验的长河中,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被不断地变换、生成。另一方面,这种经验融入生命运动和心理结构的整体后,参与了心理结构对于新的人生经验和行为方式的规范与建构。62.试举例说明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对创作的影响。答案:(1)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首先是对自身缺失状态的体验。(2)艺术家通过自身的缺失进而感悟到更为普遍的缺头。63.简述审美意象的含义及类型。答案:含义:指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以及其他审美活动中主体脑海里活跃着的包含丰富想象意蕴的形象。类型:审美意象可分为“思想的图解”与“象征性图式”两大类。64.艺术作品应该包括哪些形式要素?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素包括(1)结构,即艺术作品中各个局部间,题材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组织的样式。结构的目的性与功能性是统一的,即在于把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因素组织成一个既和谐统一又多样变化的有机整体。(2)艺术语言,即任何一门艺术都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其具有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3)艺术技巧:艺术都有自己的专门技巧。如电视剧的推拉,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书法的运笔等等。65.“谁为河广,一苇杭之”(《诗经·河广》)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至深至鱼情。答案:错。应是“夸张”。66.审美心理时空答案:审美心理时空是艺术主体心理结构的一个层面,是整合主体内在审美人格模式和外在对象的审美表象,使之融合为艺术意象,并进而升华为艺术意境的审美心理、心理构架和心理形式67.结合作品,分析体验的生成性特征。答案:(1)体验生成的互渗性。(2)体验生成的意向性。(3)回忆: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68.试述文学语言层面与心理蕴含的关系。答案:(1)语音层面与心理蕴含。a节奏;b音律(双声、叠韵、叠音和押韵等)(2)文法层面与心理蕴含。a词法(炼字);b句法;c篇法。(3)辞格层面与心理蕴含。(越夸张,反复,反讽,象征)(4)语体层面与心理蕴含。69.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案: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7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识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看作是人的最高需要。70.文学语言组织的法则主要有哪些?答案:(1)内指性:指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2)音乐性: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3)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4)本色化:指文学语言组织与人的本来面目(如身份、性格或面貌等)相符的特性。71.试述艺术接受中的异态表现。答案:(1)是由情感引发的幻觉效果。任何艺术都程度不同地创造着各色各样的幻觉效果,一个正常的接受者能够在意识到这类幻觉的同时实现对这类幻觉的参考再认和情感体验。然而,在特殊的触因作用下,幻觉和现实的界限的合一却是屡见不鲜的。通常,接受主体的认识结构越是不完善,其过分趋向偏离于现实参照的幻想反应就愈可能产生。(2)明显的认知失调。明显的突发的认知失调与情绪反应的关联,也是接受艺术中的异态的一个重要表现。出现“认知失调”后,主体会因而产生不适、不悦、紧张、焦虑和忧郁等情绪反应,有的可能由此产生一种“保护自我”的文饰倾向,而文饰作为一种心理的防御机制,本身是诱发变态心理的一种可能性。72.简述人格的内涵。答案:人格是一个人不断生成着的、相对稳定的、多层次的、富有张力的组织模式和有序化白心理定向,这种组织模式和心理定向由主体的全部生理一一心理一—文化功能整合而成,反过来对他的各种生理——心理——文化功能加以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