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得体表达与诗歌鉴赏试题册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得体表达与诗歌鉴赏试题册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得体表达与诗歌鉴赏试题册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得体表达与诗歌鉴赏试题册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得体表达与诗歌鉴赏试题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得体表达与诗歌鉴赏试题册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得体表达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根据语言表达的得体要求,选择最恰当的答案。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对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B.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关心备至,深受大家喜爱。C.这种做法不仅对学校、教师,对学生也有利。D.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恰当的谦敬词的一句是:A.这件事多亏了您的帮助,谢谢!B.我已经尽力了,实在没有办法。C.您的看法很有见地,我非常赞同。D.这事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3.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恰当的俗语的一句是:A.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他这个人非常粗心,经常是“马大哈”。C.他对工作非常负责,可以说是“一丝不苟”。D.他这个人非常自私,总是“独占鳌头”。4.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恰当的成语的一句是:A.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可以说是“一枝独秀”。B.她的工作能力很强,可以说是“才貌双全”。C.他的为人正直,可以说是“光明磊落”。D.他的性格非常固执,可以说是“一意孤行”。5.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恰当的书面语的一句是:A.请问您贵姓?B.这件事请您帮忙看看。C.他的为人很正直,值得信赖。D.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6.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恰当的口语的一句是:A.你好,请问这是哪里?B.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C.您好,请问您贵姓?D.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7.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恰当的语气词的一句是:A.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B.你好,请问这是哪里?C.请问您贵姓?D.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8.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恰当的标点符号的一句是:A.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你好,请问这是哪里?C.请问您贵姓?D.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9.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你好,请问这是哪里?C.请问您贵姓?D.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10.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恰当的句式的一句是:A.他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你好,请问这是哪里?C.请问您贵姓?D.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二、诗歌鉴赏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根据诗歌内容,选择最恰当的答案。11.下列各句中,对《登高》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作者登高远眺,抒发了豪情壮志。B.描写作者登高远眺,抒发了思乡之情。C.描写作者登高远眺,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D.描写作者登高远眺,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2.下列各句中,对《静夜思》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了月光的美丽。B.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玉盘。C.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D.运用了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13.下列各句中,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境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绘了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B.描绘了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C.描绘了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D.描绘了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14.下列各句中,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的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B.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明月比作圆镜。C.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明月象征团圆。D.运用了夸张手法,描绘了明月的美丽。15.下列各句中,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意象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江城子出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壮志凌云的向往。B.描写了江城子出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C.描写了江城子出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D.描写了江城子出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16.下列各句中,对《望岳》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诗人登高望岳的景象,抒发了豪情壮志。B.描写了诗人登高望岳的景象,抒发了思乡之情。C.描写了诗人登高望岳的景象,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D.描写了诗人登高望岳的景象,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7.下列各句中,对《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的意境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绘了牛渚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B.描绘了牛渚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C.描绘了牛渚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D.描绘了牛渚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18.下列各句中,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意象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登飞来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壮志凌云的向往。B.描写了登飞来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C.描写了登飞来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D.描写了登飞来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19.下列各句中,对《静夜思》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了月光的美丽。B.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玉盘。C.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D.运用了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20.下列各句中,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境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绘了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B.描绘了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C.描绘了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D.描绘了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四、现代文阅读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根据所给现代文,选择最恰当的答案。21.下列各句中,对《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变迁。B.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悲剧。C.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探讨了孤独与爱情的关系。D.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22.下列各句中,对《围城》这部小说的写作手法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运用了讽刺手法,揭示了人性的丑恶。B.运用了幽默手法,描绘了人物的日常生活。C.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D.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23.下列各句中,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林黛玉形象代表了才情与美貌的结合。B.贾宝玉形象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C.王熙凤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独立。D.贾母形象代表了封建家庭的权威。24.下列各句中,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情节安排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通过祥子的命运变化,揭示了社会的不公。B.通过祥子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C.通过祥子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D.通过祥子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25.下列各句中,对《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孙少平的成长历程,反映了农村青年的奋斗精神。B.描写了孙少平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C.描写了孙少平的成长历程,探讨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D.描写了孙少平的成长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26.下列各句中,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通过三国时期的战争故事,展现了英雄豪杰的壮丽人生。B.通过三国时期的战争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C.通过三国时期的战争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D.通过三国时期的战争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27.下列各句中,对《水浒传》这部小说的写作手法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梁山好汉的生活。B.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英雄好汉的形象。C.运用了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D.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正义的呼唤。28.下列各句中,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信仰的力量。B.描写了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历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C.描写了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历程,探讨了人生的意义。D.描写了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历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29.下列各句中,对《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B.描写了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C.描写了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呼唤。D.描写了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30.下列各句中,对《悲惨世界》这部小说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主人公让·瓦尔让的一生,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邪恶。B.描写了主人公让·瓦尔让的一生,反映了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C.描写了主人公让·瓦尔让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正义的呼唤。D.描写了主人公让·瓦尔让的一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五、文言文阅读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根据所给文言文,选择最恰当的答案。31.下列各句中,对《孟子·告子下》这篇文章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论述了人性善恶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B.论述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强调了“仁者爱人”的理念。C.论述了治国安邦的策略,提出了“民为邦本”的思想。D.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强调了“教民以德”的原则。32.下列各句中,对《庄子·逍遥游》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运用了寓言手法,描绘了逍遥自在的生活境界。B.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C.运用了对比手法,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D.运用了拟人手法,塑造了庄子这一形象。33.下列各句中,对《史记·项羽本纪》这篇文章的人物形象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项羽形象体现了英雄豪杰的气概,展现了战争的残酷。B.项羽形象代表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反映了人性的复杂。C.项羽形象体现了忠诚与勇敢,展现了英雄的悲剧。D.项羽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英雄的赞美,反映了历史的真实。34.下列各句中,对《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这篇文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记载了晋文公重耳的流亡经历,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B.记载了晋文公重耳的流亡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光辉。C.记载了晋文公重耳的流亡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赞美。D.记载了晋文公重耳的流亡经历,反映了历史的变迁。35.下列各句中,对《论语·学而》这篇文章的哲理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观点。B.论述了仁义道德的实践,提出了“仁者爱人”的理念。C.描写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有教无类”的原则。D.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36.下列各句中,对《战国策·齐策一》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运用了寓言手法,揭示了战争的残酷。B.运用了对比手法,展现了各国之间的争斗。C.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D.运用了拟人手法,塑造了战国时期的名将形象。37.下列各句中,对《史记·屈原列传》这篇文章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屈原的一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B.描写了屈原的一生,展现了忠诚与正直的品质。C.描写了屈原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的赞美。D.描写了屈原的一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38.下列各句中,对《庄子·秋水》这篇文章的意境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描写了秋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B.描写了秋水的景象,反映了人生的无常。C.描写了秋水的景象,探讨了宇宙的奥秘。D.描写了秋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39.下列各句中,对《史记·孔子世家》这篇文章的人物形象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孔子形象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展现了道德的伟大。B.孔子形象代表了春秋时期的文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C.孔子形象展现了智慧与仁爱,表达了作者对圣人的敬仰。D.孔子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春秋时期的风貌。40.下列各句中,对《孟子·离娄上》这篇文章的哲理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B.论述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强调了“仁者爱人”的理念。C.描写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有教无类”的原则。D.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六、作文要求: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请根据下列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41.题目:以“时间”为话题,谈谈你对时间的看法和感悟。要求:立意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有文采。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得体表达1.B解析思路:选项A中,“提高教学质量”与“进行培训”之间缺少逻辑联系;选项C中,“不仅对学校、教师,对学生也有利”表达不准确,应改为“不仅对学校、教师有利,对学生也有利”;选项D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表达过于绝对。2.A解析思路:选项B中,“已经尽力了”表达过于绝对;选项C中,“您的看法很有见地”表达过于主观;选项D中,“全力以赴”表达过于夸张。3.B解析思路:选项A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过于夸张;选项C中,“一丝不苟”表达过于绝对;选项D中,“独占鳌头”表达过于主观。4.C解析思路:选项A中,“一枝独秀”表达过于主观;选项B中,“才貌双全”表达过于绝对;选项D中,“一意孤行”表达过于负面。5.D解析思路:选项A中,“请问您贵姓?”表达过于正式;选项B中,“这件事请您帮忙看看”表达不够礼貌;选项C中,“他的为人很正直,值得信赖”表达不够直接。6.A解析思路:选项B中,“请问这是哪里?”表达过于正式;选项C中,“请问您贵姓?”表达不够直接;选项D中,“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表达不够礼貌。7.A解析思路:选项B中,“你好,请问这是哪里?”表达不够礼貌;选项C中,“请问您贵姓?”表达不够直接;选项D中,“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表达不够礼貌。8.A解析思路:选项B中,“你好,请问这是哪里?”表达不够礼貌;选项C中,“请问您贵姓?”表达不够直接;选项D中,“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表达不够礼貌。9.A解析思路:选项B中,“你好,请问这是哪里?”表达不够礼貌;选项C中,“请问您贵姓?”表达不够直接;选项D中,“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表达不够礼貌。10.A解析思路:选项B中,“你好,请问这是哪里?”表达不够礼貌;选项C中,“请问您贵姓?”表达不够直接;选项D中,“这个问题您能帮忙解答一下吗?”表达不够礼貌。二、诗歌鉴赏11.C解析思路:选项A中,“抒发了豪情壮志”与《登高》的主题不符;选项B中,“抒发了思乡之情”与《登高》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登高》的主题不符。12.B解析思路:选项A中,“拟人手法”与《静夜思》的表现手法不符;选项C中,“对比手法”与《静夜思》的表现手法不符;选项D中,“夸张手法”与《静夜思》的表现手法不符。13.A解析思路:选项B中,“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抒发了对友人的祝福之情”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不符。14.C解析思路:选项A中,“拟人手法”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修辞手法不符;选项B中,“比喻手法”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修辞手法不符;选项D中,“夸张手法”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修辞手法不符。15.A解析思路:选项B中,“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主题不符。16.A解析思路:选项B中,“抒发了思乡之情”与《望岳》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与《望岳》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望岳》的主题不符。17.A解析思路:选项B中,“抒发了对友情的思念”与《夜泊牛渚怀古》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夜泊牛渚怀古》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夜泊牛渚怀古》的主题不符。18.A解析思路:选项B中,“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登飞来峰》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与《登飞来峰》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登飞来峰》的主题不符。19.B解析思路:选项A中,“拟人手法”与《静夜思》的表现手法不符;选项C中,“对比手法”与《静夜思》的表现手法不符;选项D中,“夸张手法”与《静夜思》的表现手法不符。20.A解析思路:选项B中,“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抒发了对友人的祝福之情”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不符。三、现代文阅读21.B解析思路:选项A中,“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变迁”与《百年孤独》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探讨了孤独与爱情的关系”与《百年孤独》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与《百年孤独》的主题不符。22.A解析思路:选项B中,“幽默手法”与《围城》的写作手法不符;选项C中,“现实主义手法”与《围城》的写作手法不符;选项D中,“象征手法”与《围城》的写作手法不符。23.C解析思路:选项A中,“林黛玉形象代表了才情与美貌的结合”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不符;选项B中,“贾宝玉形象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不符;选项D中,“贾母形象代表了封建家庭的权威”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不符。24.A解析思路:选项B中,“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骆驼祥子》的情节安排不符;选项C中,“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骆驼祥子》的情节安排不符;选项D中,“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与《骆驼祥子》的情节安排不符。25.C解析思路:选项A中,“反映了农村青年的奋斗精神”与《平凡的世界》的主题不符;选项B中,“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平凡的世界》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平凡的世界》的主题不符。26.A解析思路:选项B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与《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不符;选项C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与《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不符;选项D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不符。27.B解析思路:选项A中,“现实主义手法”与《水浒传》的写作手法不符;选项C中,“讽刺手法”与《水浒传》的写作手法不符;选项D中,“象征手法”与《水浒传》的写作手法不符。28.A解析思路:选项B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与《西游记》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西游记》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西游记》的主题不符。29.B解析思路:选项A中,“展现了英雄豪杰的壮丽人生”与《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呼唤”与《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与《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不符。30.B解析思路:选项A中,“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邪恶”与《悲惨世界》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表达了作者对正义的呼唤”与《悲惨世界》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与《悲惨世界》的主题不符。四、文言文阅读31.B解析思路:选项A中,“性善论”的观点与《孟子·告子下》的主题不符;选项C中,“民为邦本”的思想与《孟子·告子下》的主题不符;选项D中,“教民以德”的原则与《孟子·告子下》的主题不符。32.A解析思路:选项B中,“象征手法”与《庄子·逍遥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