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上对世界影响力最大、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朝代

汉朝(前202年—220年)

影响力核心:奠定中华文明的基本框架,开启丝绸之路,首次大规模连接东西方。政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体制和儒家治国思想,成为东亚政治文明的模板(如日本、朝鲜、越南效仿)。对外交流: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往的大动脉,中国丝绸、铁器、技术(如造纸术雏形)传入中亚、西亚乃至罗马。军事与文化辐射:汉朝击败匈奴,间接推动欧亚民族大迁徙,影响了欧洲历史进程。唐朝(618年—907年)影响力巅峰: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王朝之一,长安成为世界级都会。经济与贸易: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海上贸易兴起,中国瓷器、茶叶、丝绸远销波斯、阿拉伯、东非。文化输出:制度文化:律令制、科举制被日本(大化改新)、朝鲜半岛全面借鉴。宗教艺术:佛教中国化后反哺东亚,唐风建筑、诗歌、书法深刻影响周边国家。国际地位:包容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如日本遣唐使),形成“万国来朝”的盛况。你要写大唐,就不能只写大唐。要写万国来朝,不夜长安,观长街繁华琳琅,细酌美酒佳肴。写贞观平天下,开元人繁荣,青瓷陶瓷似冰如玉,盛唐天光普四方。写诗坛万千,字字珠玑,谪仙一饮酩酊,醉卧挥就潇洒诗篇。写胡旋琵琶,歌舞升平,霓裳羽衣庆宫宴,过后笑梦惊鸿艳影。写富沃春风,看尽长安花,抚江枫,赏渔火,泱泱山河策马奔腾。“摊开历史长卷,唯大唐盛世醉人心弦。”

没人不热爱这盛大的王朝,正如没人不热爱伟大的长安,一切祥和明媚,繁华如梦。铸就这样一个朝代需要什么?

圣君一位

李世民房玄龄帮李世民谋定天下,其功劳自然不容小觑。但在李世民心中,自己登基之后,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是魏征。因为魏征时刻都在注视着李世民,对李世民的言行举止提出各种谏言,甚至有些“吹毛求疵”,在魏征帮助下,李世民成为一位近乎完美的君王。贤臣

一群大唐第一“直男”责任担当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主讲人名片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诤臣”魏征从政十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主讲人名片举例:贞观六年,李世民对钟爱的长乐公主李丽质给予数倍嫁妆,魏征直言此违反礼制;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直谏李世民被指为毁谤,魏征称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激切,应关心对与不对;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东巡洛阳谴责当地供奉不好,魏征又以隋炀帝杨广铺张浪费警戒之。不可皇上,你这么干可不行,你得这么着!哦哦哦,我记下了,老哥!魏征前后上谏两百多事,不是在劝谏,就是在劝谏的路上,李世民全然接纳。可见李世民心胸颇为宽广。-12-唐太宗和魏征,一个爱才惜才,善于纳谏,是历史上的“明君”;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是历史上的“诤臣”。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文体常识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逻辑性强。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议论文)《出师表》《陈情表》“疏”通称“奏疏”。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也就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类文体的通称。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知识补充(3)——课文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第一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比喻排比正反对比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增强说服力。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中的常识进行比喻,从而说明积德安国这抽象的道理,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且易懂。第一段中作者运的论证方法什么作用?作者认为人君为什么要思?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第二段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对比论证对比论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用论证比喻论证怎么做?“十思”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是魏征对帝王执政要领的系统规训,每一条都直指权力运行的致命弱点,兼具哲学深度与实践智慧。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遏制物欲膨胀。

唐玄宗与荔枝贡:杨贵妃嗜荔枝,玄宗命岭南“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快马运送,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统治者以公权满足私欲的腐败逻辑。

明代严嵩贪污:严嵩任首辅期间,借“青词宰相”身份敛财,“富可敌国,珍宝充栋”,其子严世蕃甚至用金丝编成溺器,最终被抄家问斩,印证“欲不可纵”的铁律。

物欲是权力腐化的第一推动力,唯有知足以自戒,才能避免公权私用。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控制政策规模,避免过度动员

隋炀帝开运河:大运河客观上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但炀帝在6年内征发民夫543万人次(据《隋书》),平均每户需服役1.5人,远超社会承受极限,导致“黄河以北,千里无烟”。

法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凡尔赛宫耗资1.5亿锂(占国家年收入1/4),最终引发大革命。

当动员强度超过社会承载力60%,系统将陷入崩溃。一、二思------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戒奢侈,要节俭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消解权力傲慢

《周易》有云:“高危莫大乎居位”,身居高位者易被权力、名誉裹挟,若不自省,便可能因傲慢而失德、因专断而失政。“谦冲自牧”即通过谦虚低调的态度自我约束,本质是儒家“修身”思想的延伸——以虚怀若谷的心态正视自身局限,避免因“高位”滋生骄纵。

汉文帝“罪己诏”,(前179年):汉文帝因日食下诏:“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将天象异变归咎于自身过失,开创帝王公开自我批评的先例。魏征要求唐太宗通过“谦冲自牧”,主动打破权力神话,实现从“天之子”到“民之牧”的身份降维。

谦逊不仅是道德姿态,也是降低统治冲突系数的政治技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保持政治包容

“满溢”象征自满自足、拒绝接纳的状态。江海地势低洼却能容纳万流,同理,人若想成就大业,需像江海一样“下百川”:既能包容他人的优点,也能接纳不同的意见,甚至包容他人的不足。唯有“不自满”,才能持续成长;唯有“能处下”,才能凝聚人心。

刘邦“善用三杰”:以包容成大业刘邦曾坦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他因“江海下百川”的胸怀,将天下英才纳入麾下,最终战胜刚愎自用的项羽。谦冲是清醒,处下是格局,巅峰时的“向下看”与“向外看”,才是抵御坠落的最佳姿态。真正的强大,从不是睥睨众生的高度,而是俯身接纳的广度。三、四思------在个人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戒骄傲,要谦虚。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节制”“适度”“平衡”的智慧。

劝诫李世民不要过度沉迷享乐,要懂得节制,遵循适度原则,兼顾生态保护和民生。任何享乐或追求(即使是正当的)若过度,都会走向反面。如帝王沉迷游猎可能荒废政务、耗费民力。“三驱”的本质是不贪婪、不极端——打猎时留一条生路给猎物,既是对自然的敬畏(避免生态破坏),也是对民生的考虑(不夺百姓生存资源)。节制是智慧,适度方长久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守护初心与恒心

这句话的核心是强调“坚持”与“专注”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警惕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敬终”要求对过程的每一步保持敬畏,不因临近终点而放松。

《诗经》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无论是治国、创业还是修身,唯有以“慎始”的清醒筑牢根基,以“敬终”的执着抵御诱惑,才能在漫长征途中避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遗憾。

万历皇帝罢朝:明神宗亲政初期励精图治(万历三大征),后来连续28年不上朝,导致中枢决策瘫痪,最后六部仅剩1人在职,埋下明亡隐患。

五、六思------在娱乐处事上,戒放任,要坚持。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打破信息茧房,构建多元反馈。

下属或基层出于敬畏、迎合、自保等心理,容易报喜不报忧、隐瞒真相或揣摩上意,导致“真话”被过滤,最终形成“信息茧房”。统治者既要听取正面建议,也要接纳逆耳批评;既要关注多数人的共识,也要重视少数人的合理诉求,必须以谦逊的心态接纳下方的意见和声音,避免因权力、地位或主观偏见导致的认知局限。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客皆美于徐公”的亲身经历,劝谏齐威王警惕身边人的阿谀奉承。齐威王遂下令:“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此令一出,“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齐国因真实民意的上达而国力大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净化政治生态“惧谗邪”的原因:谗邪之人往往为了个人私利,会用花言巧语、歪曲事实等手段来误导他人,破坏人际关系,扰乱正常的秩序。如果领导者听信谗言,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伤害忠良,导致社会或组织的混乱。

“正身”的重要性:自身行为端正,才能树立起榜样,让他人信服。同时,正身也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定力,能够使自己在面对谗邪之人的蛊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其迷惑。

“黜恶”的必要性:只有将邪恶的人排斥在权力核心或自己的身边之外,才能保证周围环境的清正,防止他们继续为非作歹,危害社会或组织的利益。而且黜恶的行为本身也向外界传递了一种明确的信号,即正义和公正得到维护,从而起到净化风气的作用。七、八思------在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戒傲物,要兼听。“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司法公正“谬赏”与“滥刑”的核心危害:破坏规则公信力

谬赏”:若奖赏源于个人偏爱,而非功绩或德行,会导致“贤者不劝,不肖者觊觎”——真正有能力的人寒心,投机者滋生侥幸心理。

“滥刑”:若惩罚因愤怒而失控,会背离“罚当其罪”的原则,导致“刑赏不当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商鞅在《商君书》中强调“刑赏不滥,则奸佞不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云:“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些指出情绪化刑罚会破坏法律的威慑力与公正性。除十思外,还要:宏九德选拔任用人才听从善言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权力的重量,不在于随心所欲的挥洒,而在于如履薄冰的克制。自律是自由的前提。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提出问题比喻论证分析问题总结历史引出警告克终盖寡善始实繁对比论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解决问题提出十思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反面正面理清思路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收到奏疏后“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