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2025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物理试题试卷_第1页
辽宁省盘锦市2025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物理试题试卷_第2页
辽宁省盘锦市2025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物理试题试卷_第3页
辽宁省盘锦市2025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物理试题试卷_第4页
辽宁省盘锦市2025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物理试题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盘锦市2025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物理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距布置三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就可以让地球赤道上任意两位置间实现无线电通讯,现在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1倍。假设将来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但仍要仅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的最小周期约为A.5小时 B.4小时 C.1小时 D.3小时2、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相同斜面紧靠在一起,固定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它们的竖直边长都是底边长的一半。现有三个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顶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向右平抛,最后落在斜面上,其落点分别是a、b、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球落在斜面上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B.三小球比较,落在c点的小球飞行时间最长C.三小球比较,落在b点的小球飞行过程速度变化最快D.无论小球抛出时初速度多大,落到斜面上的瞬时速度都不可能与斜面垂直3、“天津之眼”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是天津市的地标之一.摩天轮悬挂透明座舱,乘客随座舱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在最高点,乘客重力大于座椅对他的支持力C.摩天轮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乘客重力的冲量为零D.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重力的瞬时功率保持不变4、英国知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文章,展望了2020年可能会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其中包括中国的嫦娥五号任务。若嫦娥五号经过若干次轨道调整后,先在距离月球表面h的高度处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开启反冲发动机,嫦娥五号着陆器暂时处于悬停状态,最后实现软着陆,自动完成月球表面样品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月球的半径为R且小于地球的半径,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且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月球的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五号的发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B.嫦娥五号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可能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由题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D.嫦娥五号探测器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5、空间存在一静电场,x轴上各点电势随x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若在-x0处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的粒子,该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x0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带电粒子的a-t图线,v-t图线,Ek-t图线,Ep-t图线正确的是()A. B. C. D.6、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视为质点)从H=12m高处,由静止开始通过光滑弧形轨道AB,进入半径R=4m的竖直圆环,且与圆环间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当到达环顶C时,刚好对轨道压力为零;沿CB圆弧滑下后,进入光滑弧形轨道BD,且到达高度为h的D点时的速度为零,则h之值可能为(取g=10m/s2,所有高度均相对B点而言)()A.12m B.10m C.8.5m D.7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所示,边长为L、匝数为N、电阻不计的正方形线圈abcd,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转轴O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轴OO′'垂直于磁感线,制成一台交流发电机,它与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2,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从正方形线圈处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交流发电机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NBωL2cosωtB.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为2∶1C.电压表V示数为NBωL2D.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均变小8、在天文观察中发现,一颗行星绕一颗恒星按固定轨道运行,轨道近似为圆周。若测得行星的绕行周期T,轨道半径r,结合引力常量G,可以计算出的物理量有()A.恒星的质量 B.行星的质量 C.行星运动的线速度 D.行星运动的加速度9、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光滑导轨上接入一定值电阻,Ⅰ和Ⅱ是边长都为L的两正方形磁场区域,其区域内的磁场方向都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区域Ⅰ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1,恒定不变,区域Ⅱ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B2=kt(k>0)变化,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穿过区域Ⅰ垂直地跨放在两导轨上,并恰能保持静止,不计导轨电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金属杆的电流大小为mgB.通过金属杆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bC.定值电阻的阻值为kD.定值电阻的阻值为k10、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电压表、电流表为理想电表。L1、L2、L3、L4为四只规格均为“220V,60W”的灯泡。如果副线圈电压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的示数约为1244.32VB.电流表的示数约为0.82AC.a、b两端的电压是1045VD.a、b两端的电压是1100V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6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测量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素,设计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弹簧左侧固定在挡板A上,处于原长的弹簧右端位于C,弹簧与滑块接触但不拴接,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遮光板,轨道B处装有光电门。(1)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如图(b)所示,d=______cm;②将滑块向左压缩弹簧,由静止释放滑块,同时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③测量并记录光电门与滑块停止运动位置之间的距离x;④改变弹簧压缩量,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2)实验手机的数据并处理如下。①实验小组根据上表数据在图中已描绘出五个点,请描绘出余下的点并作出图像__________。②根据所作图像,可得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12分)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不考虑B反弹对系统的影响。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A由静止释放,最终滑到Q点。测出PO、OQ的长度分别为h、s。(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适当________(“增大”或“减小”)重物的质量。(2)滑块A在PO段和OQ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比值为__________。(3)实验得A、B的质量分别为m、M,可得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m、M、h、s表示)。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0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状态B到达状态C,已知气体在状态C时的压强为,该理气体的内能与温度关系满足U=kT.求:(i)气体在A点的压强大小;(ii)气体从A变化到B再变化到C吸收的热量.14.(16分)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与半径R=0.5m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在B点相切,D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点的右侧连接一粗糙的水平面,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压缩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的质量m1=4kg,乙的质量m1=5kg,甲、乙均静止.若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经过B点进入半圆轨道,过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取g=10m/s1.甲、乙两物体可看做质点,求:(1)甲离开弹簧后经过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vB;(1)烧断细线吋弹簧的弹性势能EP;(3)若固定甲,将乙物体换为质量为m的物体丙,烧断细线,丙物体离开弹簧后从A点进入动摩擦因数μ=0.5的粗糙水平面,AF是长度为4l的水平轨道,F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FCH相切,半圆的直径FH竖直,如图所示.设丙物体离开弹簧时的动能为6mgl,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丙物体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水平面BAF上的位置与F点之间的距离s;(4)在满足第(3)问的条件下,若丙物体能滑上圆轨道,且能从GH间离开圆轨道滑落(G点为半圆轨道中点),求丙物体的质量的取值范围15.(12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甲所示,其中处于x=12m处的质点c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求:①质点a的运动状态传到质点d所用的时间;②从t=0时刻开始,5.5s内质点b运动的路程和t=5.5s时质点b的位移。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设地球的半径为R,则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1R,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T=24h,地球同步卫星的转动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一致,若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则同步卫星的转动周期变小。由公式可知,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小,则运动周期越小。由于需要三颗卫星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所以由几何关系可知三颗同步卫星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并且三边与地球相切,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2R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D【解析】

A.根据平抛运动的推论可知,设a球落在斜面上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对应处位置位移与水平方向偏转角为α,即,根据题意,所以θ=45°,不可能与斜面平行,选项A错误。B.根据平抛运动规律,a球竖直方向下落距离最大,所以a球飞行时间最长,选项B错误;C.三个球都做平抛运动,即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均相同,选项C错误。D.通过A的分析可知,a球不可能与斜面垂直。对于b、c点而言,竖直方向分速度gt,水平速度v0,假设能与斜面垂直,则对应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为水平方向的距离为显然这是不可能满足的,因此选项D正确。3、B【解析】摩天轮运动过程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乘客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动能不变,但高度变化,所以机械能在变化,选项A错误;圆周运动过程中,在最高点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所以重力大于支持力,选项B正确;转动一周,重力的冲量为I=mgT,不为零,C错误;运动过程中,乘客的重力大小不变,速度大小不变,但是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根据P=mgvcosθ可知重力的瞬时功率在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B.4、C【解析】

A.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就能脱离太阳束缚,飞到太阳系外进入银河系,而嫦娥五号还是在地月系内运动,故其发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故A错误;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可得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因,,则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而嫦娥五号的运行速度小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嫦娥五号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一定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C.对月表的物体,有联立解得故C正确;D.对嫦娥五号做匀速圆周运动,有联立可得嫦娥五号的周期为故D错误。故选C。5、B【解析】

AB、由图可知,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从到的过程中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受到沿x轴正方向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粒子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在位置加速度为零;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粒子做加速度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先增加得越来越慢,后增加得越来越快,故B正确,A错误;C、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沿x轴正方向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图像的斜率先变小再变大,在位置的斜率为零,故C错误;D、由于粒子带负电,根据电势能可知,变化规律与变化规律相反,故D错误;图线正确的是选B。6、C【解析】

从高度12m处到C点由动能定理,可得从C点到D点由动能定理由于小球在圆环的相同高度处,下滑的速度比上滑的小,对轨道的压力更小,搜到的摩擦力更小,则摩擦力做功则h之值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AC【解析】

A.从垂直于中性面时开始时,矩形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NBL2ωcosωt故A正确;B.变压器的输入与输出功率之比为1:1,故B错误;C.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有半个周期通过二极管,次级交流电压的最大值等于U2m=2NBωL2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可得解得U=NBωL2故C正确;D.当P位置向下移动,R增大,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原理知输出电压即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阻消耗的功率变小,故电流表示数变小,故D错误。故选AC.8、ACD【解析】

A.设恒星质量为M,根据得行星绕行有解得所以可以求出恒星的质量,A正确;B.行星绕恒星的圆周运动计算中,不能求出行星质量,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所以B错误;C.综合圆周运动规律,行星绕行速度有所以可以求出行星运动的线速度,C正确;D.由得行星运动的加速度所以可以求出行星运动的加速度,D正确。故选ACD。9、AC【解析】

A.对金属杆,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安培力公式有mgsinα=B1IL,解得I=mgB.由楞次定律可知,通过金属杆的电流方向是从b到a,选项B错误;C.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ΔϕΔt=ΔBL10、BC【解析】

A.由输出端交变电压的图象可求出有效值220V,由原、副线圈匝数之比4:1,可得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4:1,则原线圈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为故A错误;B.副线圈电压为220V,L2、L3、L4三只灯泡都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故B正确;CD.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则原线圈电流为灯泡的电阻则、两点的电压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1.650cm0.048-0.052【解析】

(1)[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6cm,游标尺上第10条刻度线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10×0.05mm=0.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1.6cm+0.50mm=1.650cm(2)[2]第5点速度为则将余下的点描在坐标纸上,且将所有点拟合成直线,如图(3)[3]由实验原理得则图像斜率由图像可得解得由于误差,则0.048-0.052均可12、减小【解析】

(1)[1]B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成系统的内能和AB的动能,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说明B减少的势能太多,转化成系统的内能太少,可以通过减小B的质量;增加细线的长度(或增大A的质量;降低B的起始高度)解决。依据解决方法有:可以通过减小B的质量;增加细线的长度(或增大A的质量;降低B的起始高度),故减小B的质量;

(2)[2]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2ah=v22a′s=v2联立解得:(3)[3]B下落至临落地时根据动能定理有:Mgh-μmgh=(M+m)v2在B落地后,A运动到Q,有mv2=μmgs解得: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i);(ii)V0+【解析】

(i)已知气体在状态C时的压强为p0,设气体在A点时的压强为pA,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得:pA=(ii)由于气体从A到B发生的是等压变化,此过程气体对外做功W=pA△V=×(2V0-V0)=V0气体从A变化到B再变化到C,气体的内能增量:△U=k(2T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U=Q-W气体吸收的热量:Q=V0+14、(1)5m/s;(1)90J;(3)s=4l;(4)【解析】

(1)甲在最高点D,由牛顿第二定律,有甲离开弹簧运动到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