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单
——[宋]陆九涕I元
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
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
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
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教材
通过一段对话和一幅图片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借助一位妈妈和绵羊之间的特征
关联,提示我们找到家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将自己的家比作“动物园”,把家
人的外貌、喜好和性格结合起来,综合表现人物的特点。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不同角度去思”就是提倡多角
度创意阅读、个性化阅读,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阅沌时急试从不同地度大思%.提出门」的问愿
写一个人,注盘把印象最意的地方笃出的
15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
【人文主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
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
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
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围绕提问策略,本单元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有童话、说明文、
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每篇精
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其中,《一个
豆荚里的五粒豆》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
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
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夜间飞行的秘
密》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
了什么启示,从而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引导学生学习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
助的问题。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并尝试
解决问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提问策
略进行了总结;“日积月累”编排了与提问有关的古代名句,旨在通过背诵积累,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提问的意义。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
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习作的重点是找出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
爱好等特点的相似之处来写作,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即
要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相似特点,来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特征。
写作时比喻一定要恰当、并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
一、单元语文要素册别衔接
单元语文要素进阶梳理
・阅读要素:提问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
并试着解决。
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阶梯变化:本单元围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进行了有梯度、有层次的安排,
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的学习。从感受提问策略,到学习多角度提问,再到提问并
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直到最后综合运用提问策略提问并尝试解决
问题,渐次推进,逐步提升。另外,四年级下册中的“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并试着解决”是“提问”这一语文要素的延续,无论是提问策略的学习要求及掌
握程度,还是能力的提高幅度都有了新的变化。
阶梯变化:三年级作为学生学习写人习作的起步时期,承接着低年段的习作要求
“有兴趣”,并向“写清楚”过渡;四年级承担着落实“写清楚”的任务,同时
又需为高年段的“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做好铺垫,习作要求是注意把人物卬
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需要注意写出特点,比三年级下册的尝试写出特点又提升
了一步;五年级则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由“写清楚”至r写具体”人物的特点。
二、单元要素课文关联
语文要素分课解读及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
人文主题:提问
语文要素(阅读):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针对语文要素(习作):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V
习作:小小“动物园”
选择一个家里人,找到家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将
自己的家比作“动物园”,把家人的外貌、喜好和
性格结合起来,综合表现人物的特点。
写法策略:
1.学会观察,发现人物的突出特点。
2.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
3.修改习作中不通顺的语句。
【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分类课题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借助课后第二题的问题清单,整理
《一个豆荚里的五归并问题,发现提问角度,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
2
粒豆》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感。并在理解故
事的基础上,再次针对整体提出问题。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夜间飞行的秘密》2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课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2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辩证地看
待现代科学技术。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
1
《蝴蝶的家》3.能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习作《小小“动物园”》1.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
1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
验表达的乐趣。
1.交流阅读体验,梳理提问策略。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交
流学到的提问策略,
语文12.能借助形声字的痔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
园地语文园地二3.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4.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
合计9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主动提问意识不强,习惯了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老师,绝大多数学生在
阅读的过程中倾向于接受教材或老师的观点。所以,为了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老师需耍在上课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充分尊重学生提出
的问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打消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课题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4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借助课后第二题的问题清单,整理归纳问题,发现提问角度,针对
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习目标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感。并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再次针对整体提出
问题。
学习1.能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重难点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主动提问意以不强,甚至认为提问的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中,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
过程中倾向于接受教材或老师的观点。
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我们要学习提问。
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编
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有功于改变我们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教材通过一段对话和一幅图片帮助
我们打开思路,借助一位妈妈和绵羊之间的特征关联,提示我们找到家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将自己的家
比作“动物园”,把家人的外貌、喜好和性格结合起来,综合表现人物的特点。
3.什么是提问?怎样提问?
提问指的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能对文本提出质疑。我们要在阅读中学会提问,乐于提问,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的。
学习任务二:猜谜语,激发阅读兴趣
I.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
两头尖尖,肚儿圆圆,脾气不小,内藏元宝。(打一植物)
对了,谜底是豌豆。
2.豌豆,一种草本植物,顶端有攀援卷须,花白色或紫色,种子圆形,有黄、白、黄绿等色。喜温凉湿
润,不耐干旱和雨涝。
3.本文的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豆荚里的五粒豆经历了什么?
预设2:故事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预设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学习任务三:检查自学,交流识字技巧
1.自学提示:
(1)带着问题听读课文,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同桌合作,自主学习生字词。
2.听课文朗读。
3.了解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
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之下才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于成为
著名的童话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4.你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呢?
预设:《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
5.字词检测。
(1)读词语:豌豆按照僵硬预感揭晓青苔囚犯窗框洋溢
重点提示:要读准“豌”的读音,不要读成三声;“舒、适”是翘舌音;“曾”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
舌音;“豌、按、喑、探”是前鼻音。
(3)交流识字技巧。
看图识字:青苔: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解植物。
比一比:
豌——碗揭——渴囚——因框——眶
加一加:
才+安二按(按照)(按时)(按部就班)
7+益二溢(溢出)(洋溢)(流光溢彩)
(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重点提示:“豌、按、僵、硬、枪、探、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恐”,上下结构,共有10笔。书写时要注意:心字底要写得扁平,卧钩起笔与左边第二画竖的起笔
齐平。
“曾”,上下结构,共有12笔。书写时要注意:上部略扁,短竖在竖中线上,底部在横中线上;“日”
呈长方形。
“豌”右部左下方是“夕”,不要多写一点;“探”右部上辿不要多写一点。
学习任务四:大胆提问,培养提问意识
,默读课文,思考: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都有什么愿望?你能通过这些愿望看巴它们的性格来吗?它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3.交流展示:
(1)第一粒豆:“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
第二粒豆:“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第三、四粒豆:“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第五粒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2)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二粒豆比较自高自大,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随遇而安,第五粒豆顺其自
然
(3)五粒豆的结局:
第一粒豆:落在屋顶的水宽里,被鸽子吃掉。
第二粒豆:落在水沟里,涨得要爆裂开来。
第三、四粒豆:被鸽子吃掉。
第五粒豆:钻进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长得枝叶茂盛,并开出一朵紫色的豌豆花。
3.总结归纳:
课文主要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课文重点描写了第五粒
豆的神奇经历,它落进顶楼窗子〈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慢慢发芽、开花,带给病床上的小姑娘生机和
活力。
4.学习提问策略。
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哪些疑问呢?小组交流,仿照下面的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问题清单
1.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
什么?
2.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3.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1)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第一个问题是针对第五粒豆生长这一部分内容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母亲说的一句话
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对比五粒豌豆的经历提出的.前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是针对课文整体提出的。
(2)提问可以在阅读前提出,也可以在阅读中、阅读后提出。
(3)阅读前,可以针对题目的疑问、针对内容的疑问提出问题。
(。阅读中,可以针对针对情节的疑问、针对语言的疑问、针对行为的疑问、针对形象的疑问提出问题°
(5)阅读后,可以针对结局的疑问、针对启示的疑问提出问题。
5.小组交流,整理问题清单。
人文素养
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正是
他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童话。1954
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决定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一一国际安徒生奖,
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板书设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针对全文提问
学习提问/
\针对部分提问
课题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4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借助课后第二题的问题清单,整理归纳问题,发现提问角度,针对
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习目标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感。并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再次针对整体提出
问题。
学习1.能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重难点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主动提问意以不强,甚至认为提问的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中,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
过程中倾向于接受教材或老师的观点。
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词语我会读。
豌豆按照暖洋洋舒适黑暗恐怕僵硬丰满等待
强壮虚弱耐心愉快兴奋曾经水沟感激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一说。
课文主要写了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各奔前程,那粒飞进窗子(裂缝)的
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给一个生病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生机)。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近第五粒小豌豆,
感受它带来的坚韧力量。
学习任务一:小组交流,整理问题清单
1.学习提示:小组交流,整理并展示问题清单。并说说你是针对哪部分提出的问题。
2.问题展示。
小组问题清单
1.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针对第1、3自然段提问
为世界是黄色的?
2.第二粒豆原本想直接飞到太阳里去,最后却躺在脏
针对第23自然段提问
水沟里,为什么它仍然觉得自己最了不起?
3.为什么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针对第21自然段提问
4.小姑娘为什么会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针对故事结尾提问
小组问题清单
1.同样是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为什么各自的想法不同?针对全文提问
2.题目是《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可作家为什么只重点
针对全文提问
写了第五粒豆和小女孩的故事呢?
3.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针对第16自然段提问
4.生病的小女孩为什么会伴随着筑豆苗的成长就获得健康?针对全文提问
5.读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针对启示提问
学习任务二:依托问题清单,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提示:
(1)依托小组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如果你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
题,也可以记录下来。
(2)小组推荐最有价值的问题,全班讨论。
2.讨论交流,理解内容。
(1)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为世界是黄色的?
明确:豌豆一直住在豆荚里,在没有成熟的时候豆荚是绿色的,它们就以为全世界都是绿色的,后来
豆荚成熟变黄了,它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变黄了。
(2)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明确:因为豌豆苗彰显出蓬勃额生命力,对病中的女儿来说,就如同一个生机勃勃的小花园,带给女
儿生的希望。
(3)伴随着豌豆苗的生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第五粒豆小女孩
钻进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整天在家里躺着
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感到愉快,觉得好了一些
每天都在生长,要开花了能爬起来坐在床上
豌豆花盛开了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明确:豌豆苗和小女孩有着相似的经历,伴随着豌豆苗的每一次变化,小女孩也越来越好,她从中
得到了信心,逐渐康复。
(4)为什么说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明确:因为那一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一天是这个虚弱的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钟头的日子,
她仿佛获得了新生,而且是坐在阳光里,窗子打开,看到她面前这多盛开的豌豆花,她快乐极了。所以说
那一天像一个节日。
(5)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明确:不是,掉到青苔裂缝的那粒才是最了不起的,因为它让小女孩有了希望。
(6)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可作家为什么只重点写了第五粒豆和小女孩的故事呢?
明确:因为第五粒豆不埋怨恶劣的环境,不灰心,不失望,努力生根、长叶、开花,还给窗子里的
小女孩带来了力量、希望、快乐和生机,使她渐渐恢复了健康。与其他豌豆相比,它的生命更有价值,它
是值得称赞的豌豆。
学习任务三:讨论交流,多角度总结故事启示
1.你能从多角度总结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吗?
提示:从第五粒豆子的角度总结……
从小女孩的角度总结……
从其他四粒豆子的角度总结
2.交流讨论。
预设1:第五粒豌豆顽强的生命力给小女孩带来了信心和力量,最终使小女孩恢复健康,这使我们明白
了生命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乐于助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
加美好。
预设2:生病的小女孩最终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告诉我们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要学
会坚强,生活中没有克服不了的挫折,没有闯不过的难关,只要你有一颗坚持的心
预设3:从其他四粒豆子的经历我明白了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好高瞥远,不切实际。
3.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生命的启迪,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
娘说些什么?
白由发言。
预设1:小豌豆,谢谢你!是你让我看到了绿色,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颜色。
预设2:谢谢你,小豌豆。是你在夹缝中顽强生根,长叶,开花,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让我拥有了
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预设3:小豌豆,是你让我站了起来,是你让我体会到健康的快乐!谢谢你!
4.总结: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
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类文阅读
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蜗牛和玫瑰树在一年里分别做着什么事?
2.蜗牛对玫瑰树的生活持什么态度?玫瑰树又是怎样理解自己的生活的?
3.你觉得蜗牛和玫瑰树分别代表了生活中的哪两类人?
4.结尾两段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说故事“不会有两个样子的”?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豌豆苗小女孩
囚犯»躺
坚强的意志
生长4坐无私的奉献
开花伞健康
课题6.夜间飞行的秘密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
子、即使”等词语。
2.学会从不同凭度提问题。
学习目标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题。
重难点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虽然上节课《•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让学生对“提问阅读”策略不再陌生,但总
学情分析体上来说,学生主动提问意识还是不强,提出的问题比较原生态,价值不大,对理解课文
内容、解析课文结构,品味写作特点帮助性不大,需要教师从方法和技巧上继续知道。
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关注学习任务
L你知道吗?原来动物也可以做人类的“老师二例如: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就是从蝙蝠身上得
到的启示。那么蝙蝠和飞机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吧!
2.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课前学习提示,关注学习任务。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把它们写下来,和
同学交流。
3.在上一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提问的方法呢?
是的,可以从部分和全文两个角度去提问。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技巧
1.自学提示:
(1)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把自己的问题批注下来。
(2)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合作,自主学习生字词。
2.听课文朗读。
3.字词检测。
(1)读词语:蝙蝠即使敏锐系着铃铛苍蝇证明障碍荧光屏
重点提示:“即”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铃、铛、蝇、证、障、荧、屏”是后鼻音;“铛”在“铃铛”
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蝇”在“苍蝇”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2)交流识字技巧。
看图识字:蝙蛆,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
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冬眠。
比一比:
即既蝇一一绳锐一一说碍一一得
多音字:“系”有两个读音:j;,系鞋带系上;X),关系系列系统。
加一加:
i+正=证(证明)(证据)
P+章=障(障碍)(屏障)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重点提示:“蝙蝠”是动物,所以是虫字旁。“蚊、横、绳、蝇、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
宽:“即”左高右低,“科”左右同宽。
“系”,上下结构,共有7笔。书写时要注意:第一笔撇起笔较平,中间部分紧凑,“小”的竖钩紧连
上部,左右两边要摆开。
“竖”,上下结构,共有9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基本等宽。上部两竖左短右长,下部底横长。
“即”左部不要写成“艮”,“驶”右部不要写成“吏工
学习任务三:结合示例,学习新的提问角度
,整理自己的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看看是否能带给
我们新的启示呢?
明确:
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
法上来提问的,第三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2.总结:阅读时,通常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方面提出问题,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提
出问题。
3.再来看看小伙伴们是从哪几个角度提出的问题吧!
明确:小伙伴在阅读中和阅读后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第四
个问题是从联系生活的角度提出的。
4.梳理自己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我的问窥.
扈示
5.小组内讨论各成员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哪些问题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哪些问题必须通过查
阅资料或课下阅读才能解决?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6.夜间飞行的秘密
内
容
多
角
深入
度
法
写
思
考
提
问
启
示
课题6.夜间飞行的秘密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
子、即使”等词语。
2.学会从不同凭度提问题。
学习目标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题。
重难点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虽然上节课《•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让学生对“提问阅读”策略不再陌生,但总
学情分析体上来说,学生主动提问意识还是不强,提出的问题比较原生态,价值不大,对理解课文
内容、解析课文结构,品味写作特点帮助性不大,需要教师从方法和技巧上继续知道。
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词语我会读。
蚊子即使灵巧科学家横七竖八绳子苍蝇证明研究雷讪显示驾驶员
学习任务一:小组交流,整理问题清单
1.小组合作:
(1)整理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将相同角度的问题归为一类,删去重复的问题。
(2)按小组进行全班汇报,关注各小组的问题分类是否正确。
2.小组展示。
小组问题清单
内K写法店
1.科学挛是怎样揭开1.为什Z妻耙螭地比1.越,涉在生活中还有
屿地飞疗的彷宙的?件没头苍蝇?啤些用途呢?
2,飞机的农网飞什和2.为什么课文覆有具2.飞蛾、黄火虫、3疾
螭通有什么关系?体写后两次实般?<,它们在夜间活动也
是亦越声遁吗?
内容写法启示
1.作才为什么只写飞1.第2盘,作者为什么1.屿编探珞的原理可以&
机在航.不写飞机白要自用自备?用M生活中的*些见方?
大飞行呢?2.第3自依我同找何少2.生活中还有*些发明£
2.6媒是多"用\”州来.有什么好处?个对动物启发的?
耳泉配1合拉珞的?
学习任务二: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全班一起把各小组的问题清单整理成一份清单吧!归并而似问题,删去重复的问题,还可以补充新
的问题。
2.展示问题。
预设:
问题清单
内容写法启示
飞机的夜网飞行和为什么课文没有具起声波在生活中还有
嫡螭有什么关系?体写后两次实脸?哪些用途呢?
3.结合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一: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蜴蝠有什么关系呢?
(1)我们首先要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明确:科学家经过反更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
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向前传播时,遇
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改变6行的方向。
(2)“终于”一词照应了“反复研究”,说明科学家解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经过了多次研究的,
突出了科学家做研究的艰难和科学态度的严谨。
(3)用示意图表示:
蛔蝠探路原理
卜
(4)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
明确: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
上“
(5)补充资料:
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
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兹)的弹性波。超声波近似作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
回来。超声波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6)用示意图表示:
雷达探路原理
无线电波
停
碍
物
反射
(7)总结: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相当
于蝙蝠的耳朵。
人类根据蝙蝠飞行的特点发明了雷达,从而保证了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问题二: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1)我们先来看看科学家为「揭开蝙蝠夜间匕行的秘密做的三次实验吧。
(2)为了弄清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已经做了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
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次数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明确:
第一次试蛉
第二次试验
第三次试验
(4)明确问题答案:
后两次实验只是分别把第一次实验中的“蒙住眼睛”变成了“塞上耳朵”“封住嘴”,其他条件并未
改变,如果可把后两次实脸具体地写出来,就会显得重复、啰嗦“作者这样写,可•以使表达更简洁”
问题三: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
动物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在动物身上获得了很多启示,大家一起交流吧!
预设:科学家根据鲸鱼的外形发明了轮船。
科学家根据蜻蜓的特点发明了直升机。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4.归纳总结: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
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教育我们要注意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从小
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学习任务三:及时巩固,迁移运用
1.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样的
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做块茎;孳养、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做球
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做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一一选自朱江的《它书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2.小组交流。
预设:
内容写法启示
1.这个片段讲了什么?1.这个片戊用了什么1.我们见到的变态茎还
2.马伶1■和耦的茎为说明方法?有啷些?说说它们属于
什么叫儆“变态生”?2.介绍变态茎的种类变态茎的啷一种?
用了什么用辞方法?
拓展延伸
1.了解“仿生学”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
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仿生技术通过对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
进行研究,最后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
2.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蜻蜓----直升机青蛙一一电子蛙眼
蝴蝶一一迷彩服苍蝇一一蝇眼照相机
海豚----潜水艇萤火虫一一人工冷光
鲨鱼----泳衣斑马一一斑马线
水母——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3.了解水母耳风暴、蝇眼照相机、“蝇眼”航空照相机。
板书设计:
6.夜间飞行的秘密
/(天线),相当于螭嫡的(嘴)
雷达(无线电波)(超声波)
\(荧光屏)
(耳朵)
课题7.呼风唤雨的世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认识“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
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学习目标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L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重难点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旨在继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并在前两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
学情分析飞行的秘密》的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从全文和部分进行提问,从写法、内容、启示等多
角度进行提问,本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筛选最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借助问题理解课
文内容。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关注学习任务
1.当你远程操控家中家用电器的时候,当你使用扫地机器人打扫卫生的时候,当你和远在美国的朋友
视频通话的时候,当你使用面部或指纹付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
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作者简介。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
3.了解课前学习提示,关注学习任务。
一位同学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在旁边和文后写下来自己的问题。读课文,写下你的问题,和同学交流。
4.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吗?
是的,可以从课文的一部分或者全文的角度提问,还可以从内容、写法、启发等方面去提问。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提问
I.自学提示:
(1)听读课文。
(2)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提问,在文中或者文后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
2.听课文朗读。
3.读完课文,你提出了哪些问题?
预设:
♦“呼风唤雨”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的是什么?
♦“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程控电话”?
♦为什么新的交通工具能杷地球变成“地球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哪里?有什么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创造了哪些神话?
4.下面是•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我发现可让中产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生的问赳很多,有整
何题不影响升课文内
容时建解,
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
意思?2)世纪的科学
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
有蛉何这可收布
诗来形容?♦
T解课文的内容,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
来的全是好处吗?•有的问,可以引
发我深入思考
明确:
问题一,“程控电话”是作者列举的一种新发明,暂时不知道它是什么,可以继续阅读,不影响理解文
章表达主要思想。
问题二,这个问题可以帮助理解课文的内容,诗句能更好地表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大、快,
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问题三,这个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继续深入思考。
总结: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有助于理解课文
内容,有的能引发深入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提问要注意筛选,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5.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学习任务三: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技巧
1.读词语:呼唤获得依赖潜入百亿探索奥秘船舶素质哲学兰花
重点提示:“索”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潜”读第二声,不是第三声,“质”是翘舌音不是平舌
音。
2.交流识字技巧。
比较识字:
唤----换赖----懒
加一加:
7+替二潜(潜水)(潜力)
舟+白二舶(船舶)(巨舶)
<+乙=亿(一亿)(亿万)
形声字:唤亿析舶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重点提示:“唤、纪、技、改、程、亿、核、联、任”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超、质”是半包围
结构,“哲”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奥”,上下结构,共有12笔。书写时要注意:首撇要短、下框不封闭、里边“米”字要小,“大”
字扁宽、横要长、撇和捺外展。
“盖”,上下结构,共有10笔。书写时要注意:上边横稍短,上下四笔匀称,下边的撇和点外展,皿
字底要扁宽,下横要长。
“善”第五笔竖下部不出头,“纪”右部不要写成“己
拓展延伸
1.文中出现的“千里眼”“顺风耳”,让我们感到新奇,你知道他们的传说吗?
元朝时期,有两位身有异能的奇人,名为师旷和离娄。
师旷是古代一位音乐家,虽然他的双目失明,但是他对声音却是非常敏感。他能听到许多常人所察觉
不到的声音。
离娄人们传言他可以看清很远地方的东西,就算是千里之外动物身上细小的毛发的尖端也能清清楚楚
的看到,所以人们便给他封号“干里眼”,久而久之就在人们心中成为了千里眼的形象。
2.课文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呢?
课文中“千里眼”指电视、电脑和望远镜等,“顺风耳”指电话和收音机。
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删除
学习筛选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保留
I可以引发思考的问题保留
课题7.呼风唤雨的世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
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1.认识“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旅游协议书
- 果园管理协议书
- 2025年react native面试题及答案
- 柱子吊装协议书
- 2025年c语言指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珠心算级试题及答案
- 绿色转型视角下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报告
- 柴油联营协议书
- 树木纠纷协议书
- 校内实训协议书
- JC∕T 2255-2014 混凝土接缝密封嵌缝板
- 设备点检管理标准
- DB32T 4071-2021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DB4401-T 6-2018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开标相关情况说明
- 大豆油墨物质安全数据资料表MSDS
- 妇产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病案分析专题报告四篇汇编
- 边坡工程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书整套课件幻灯片(最新)
- DB32∕T 1332-2009 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规程
- 350MW超临界锅炉讲义课件
-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一体化教程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