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2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淌非常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淌()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促使井田制向小农经济演进D.推动了新、旧社会的转型答案D解析诸侯为了争霸而延揽人才,推动人才流淌,诸侯争霸是人才流淌的缘由,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所述不符,解除;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淌非常频繁,且各国任用他国人才做官,推动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2.(2024·华中师大附中月考)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留意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答案D解析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是指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出现于西周而不是孔子所为,故A项错误;更加留意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也是指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下等级秩序森严,是孔子从周的表现而不是儒家思想核心,故B项错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孔子儒家思想既关注了人文道德,也关注了血缘亲情,故D项正确。3.(2024·中原名校联考)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看法。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须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受重视答案D解析材料未反映战国时期齐国政治氛围的宽松,故A项错误;材料“彼此政见不合”是孟子离开齐国的缘由,与其思想受排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反映出儒家思想仍旧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C项错误;由齐宣王“向孟子问政”“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看法”可知,D项正确。4.(2024·衡水中学摸底)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同时也指责其“无儒”。这说明荀子()A.违反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关注现实充溢事功精神C.实现了儒法的完备结合D.政治诉求有志向化倾向答案B解析荀子论风俗于秦,是关注秦国的社会现实及民情,指责其“无儒”则是为了儒学的发展须要,因此带有肯定的事功精神,故B项正确。儒学是有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学问,荀子关注秦国的社会民情,并没有违反儒学的基本信念,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谈及荀子的政治诉求是什么,故D项错误。5.(2024·江苏南京模拟)《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A解析由材料“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可知,A项正确;无为而治与《荀子·天论》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道家的辨证观点,与材料《荀子·天论》的朴实唯物论不符,故错误;D项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故D项错误。6.(2024·百校联盟摸底)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当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假如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殊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相识()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供应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出现融合现象,但没有趋向统一,故A项错误;“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才能……井然有序”抬高了君主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中较多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史实错误,故解除。7.(2024·湖南长郡中学摸底)《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奢侈了人民的财宝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信任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散。这反映出()A.儒家不受重视的根源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C.儒墨关注点存在差异D.墨子主见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墨家反对儒家的厚葬、铺张奢侈和懒散,这说明其代表一般劳动者的利益,故B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解除;儒墨都关注社会问题,只是各自的解决方法不一样,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经世致用主见,解除D项。8.(2024·四川射洪中学开学考)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经济转型、走向统一B.相互学习、相互融合C.思想困难、流派林立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答案B解析从材料“交互影响”“墨者习儒者之学”“颇有互通之处”可知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要是思想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故解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项是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与材料不符,解除。9.(2024·江西宜春五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见“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见“爱无差等”,杂家主见“治国公允”“为民谋利”,这些主见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见“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主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解除;儒家、法家、墨家、杂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B项解除;材料中各家的主见都反映出“和而不同”的理念,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得出儒家主见礼,法家主见法,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故D项解除。10.(2024·天一大联考)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10年,各国诸侯为周王筑城,动土前,对工城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来回里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使工程得以提前完成。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诸侯听命于周天子B.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C.人民受到残酷剥削D.数学学问有了肯定的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周王筑城……对工城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来回里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驾驭了许多方面的数学学问,故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解除;材料未体现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受到残酷剥削,C项错误。11.(2024·宁夏中卫月考)甲骨文中的一个“衣”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表、衮、裹、裔、襄、亵、裕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改变说明白()A.汉字书写方式的改变B.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C.汉字运用的范围扩大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答案B解析一个“衣”字、一个“食”字可以衍生为许多反映服装、饮食的汉字,说明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改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A、C、D三项,故解除。12.(2024·四川德阳模拟)《诗经》中有10多首特地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具体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不能说明农业技术取得突破,故A项错误;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有10多首,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较为发达是在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但此时现实主义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4·天津河东区一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合力和创建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墨子》《论语》《韩非子》信鬼神信亦不信不信鬼神兼相爱,交相利仁爱;由己及人无爱;利己信奉天意信奉天意不信天,信暴力反对奢侈礼:享受与节制张扬私欲崇奉圣人崇奉圣人反对崇圣尚贤能举贤才不尚贤,以术御臣崇尚教化教罚并用崇尚法治材料二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见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见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慢慢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及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出现的背景。答案(1)民本思想:孔子“仁”“以德治民”,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主见:墨家:俭朴,反对奢侈,指责斗争;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2)背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斗争频繁;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列举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见,同时墨子“兼爱非攻”也体现了民本的思想主见。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一《墨子》中的“反对奢侈”“非攻”和《韩非子》中的“无爱;利己”“张扬私欲”“崇尚法治”可以得出。第(2)问,结合所学学问可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斗争频繁等角度入手作答;依据材料二“主见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可得出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结合先秦时期所学思想文化学问,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两个或多个角度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机肥料在提升土壤微生物对作物生长调节物质产生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2
-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启东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期贵州省毕节市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丹东33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模拟(二)测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XX学校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汇报范文
- C#实验c-图书管理系统源代码
- 上海小学牛津英语3BM3U3-Seasons
- 波罗维茨少女合唱谱
- 化疗后呕吐CINV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4班期中考试家长会课件
- 降低长期卧床病人便秘发生率
- GB/T 7894-2001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
- GB/T 4995-2014联运通用平托盘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T 3672.1-2002橡胶制品的公差第1部分:尺寸公差
- GB/T 35694-2017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
-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模板中建编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