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
广东省种子协会团体标准
T/XXXXXXX—XXXX
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脱毒试管苗
保存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preservationofVirus-freetubeseedlingsinNational
SweetpotatoGermplasmResourcesNursery(Guangzhou)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东省种子协会发布
T/XXXXXXX—XXXX
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脱毒试管苗
保存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脱毒试管苗保存的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甘薯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其他地区甘薯种质资源圃资
源保存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3757-2020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技术规范
NY/T4263-2023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操作技术规程种质圃
NY/T2939-2016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NY/T1320-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甘薯
NY/T402-2000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NY/T1200-2006甘薯脱毒种薯
DB51/T905-2009甘薯脱毒种薯(苗)质量标准
DB34T185.1-1999脱毒甘薯生产技术规程良种繁育规程
DB34T185.2-1999脱毒甘薯生产技术规程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试管苗保存invitropreservation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试管中保持无性繁殖的作物种质材料。
组织培养tissueculture
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对生物的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离体培养,并控制其生长发
育的技术过程。
继代培养sub-culture
把原始培养物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无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重新培养形成新的一代组织或植株。
脱毒试管苗virus-freetubeseedlings
经过严格病毒检测确认不含病毒,且经过株系评选而中选的优良试管苗以及用它离体快繁或防好
虫条件下速繁后得到的甘薯苗。
茎尖组培苗meristem-tipseedlingcultivation
由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诱导而成的再生小苗。
复份保存duplicatestorage
1
T/XXXXXXX—XXXX
将同一份种质分别在不同保存设施中进行备份保存,以避免因战争或自然灾害可能给种质资源造
成的毁灭性损失。
4种质材料获得
获得途径
收集、征集、引进的种质、资源圃内需复份保存的种质。
材料要求
4.2.1收集获得的种质材料应是健壮、健康的母体植株或块根。
4.2.2在野外采集时,可将相关器官组织直接收集带回,或是经表面消毒后,接种到加有杀真菌剂和
抗菌素的培养基上再带回。
4.2.3在获得种质材料时应同时登记种质的基本资料信息。
必要信息
名称、原产地、种质类型、材料类型(块根、幼苗)、数量、状态、原单位编号、采集号。
5种质材料预处理
预处理步骤
把植株、块根等种质材料表面冲洗干净,放在比较干净的环境中发芽,然后进行温室种植或田间种
植成苗,以便获得较多的外植体材料。
取材
取材时要注意选择表现该种质典型特性,且生长健壮,无明显病毒性、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症状的
植株或其健康块根等作为试材。
6茎尖培养与增殖
外植体消毒
按以下方法进行:
a)选取生长健壮植株,自顶端剪取约3厘米的苗头,除去叶柄,用约2%的洗衣粉水泡洗10分钟,
自来水冲洗5分钟,除去表面携带的污渍;
b)70%酒精消毒30秒,杀死表层细菌,无菌水冲洗1次;
c)0.1%升汞消毒6分钟,进一步杀死外质体携带的微生物,无菌水泡洗4次,除去升汞。
茎尖剥取
在12X解剖镜下用解剖针逐渐剥去外面的叶原基,直到露出白色的生长点,用解剖针将生长点取下,
剥取的生长点大小约0.5毫米。
培养与增殖
将剥取的生长点放入分化培养基中28℃光照培养,光照周期为12小时/24小时。待分化成苗后转入
MS培养基中,28℃光照培养光照周期为12小时/24小时。
7病毒检测
将再生苗按株系进行扩繁,取其中一部分进行病毒检测,筛选出表现阴性的脱毒苗,以备用于种质
无毒化保存和种质典型性鉴定。甘薯脱毒苗病毒检测方法按NY/T402-2000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
技术规程种的方法进行。
2
T/XXXXXXX—XXXX
8扩繁
典型性鉴定
脱毒苗扩繁前,首先进行种质典型性鉴定。采用形态标记、同工酶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
的方法,鉴定结果未发生变异时,再进行扩大繁殖。
增殖
经过病毒检测呈阴性反应的脱毒植株且经鉴定未发生变异后,用单节切段的方法,转接到MS或含有
多种附加物的固体培养基的试管内进行增殖。繁殖出的试管苗可用作试管保存,或作为种质资源交换材
料和再扩繁后提供生产上应用。
9入库保存
试管苗保存
将繁殖试管苗切段转入保存培养基上生长15~30天,然后放人试管苗保存库进行保存。每份种质保
存时应选用5个株系,每株系取3个带芽节段,每个芽段接种在一个试管内,每份种质保存总数为14~15
支管。保存培养基一般采用固体培养基。选择适宜的试管苗低温保存条件将有效延长更新继代培养的间
期。
编号与记录
存放种质前应对保存库的保存架进行架、层的编号,种质材料放到保存架后,应记录所存放种质的
种类、份数、架、层的编号、人库时间。每份种质必须携带双标签,并标明品种名称和全国统一编号,
并放在每份材料的烧杯里或泡沫塑料盘上。
10监测管理
定期监测检查
试管苗进入试管苗库保存后,进行每月一次定期观察并记录,发现污染要及时消除,保持清洁,防
止丢失。
观察检查内容
管中苗高,叶子变化,根(系)发育状况,气生根状况,培养基变化状况,污染情况,试管苗存活率,
继代保存期限。
遗传稳定性监测
可采用形态标记、同工酶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
11保存条件
试管苗库的清洁
11.1.1种质入库之前库房的清洁:可采用高锰酸钾(少量)加甲醛为熏蒸剂,熏蒸24h。
11.1.2种质保存过程中的清洁:定期清洗和消毒制冷设备和除湿设备上的过滤网,以防止病原菌附着
在上面而成为污染源,同时保持操作人员进出库时的清洁。
保存条件的稳定
11.2.1维护好保存库设备的正常运转。
11.2.2在夏天高温高湿季节更要确保温湿度、通风透气、光照条件的稳定,尤其是将保存库湿度控制
在50%以下,以防止病原菌的滋生而减少污染。
11.2.3定期检查通风换气系统,确保通风换气系统的正常工作,或定期进行通风换气。
3
T/XXXXXXX—XXXX
12更新继代
更新标准
更新培养的标准为保存的试管苗存活率降到50%左右。
更新步骤
更新时取出植株转接在新配制的保存培养基上,常规培养15~30天后再转人库房内保存。
注意事项
每株存活苗都要切取一定数量茎段接种,以保持品种的种性或遗传完整性。
13信息资料管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包括全国统一编号、原保存单位编号、种质名称、提供者、原产地等。每份离体种质的原
始信息和农艺特性检测信息,由提供者提供,以便查询母体植株的信息。
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包括入库初始信息、监测信息、更新信息和利用信息。入库初始信息有入库保存日期、库
编号、库位号、保存量、种质典型性鉴定、培养基污染情况等。
数据库管理
利用计算机建立离体种质保存信息数据库,包括基本信息资料、系统信息资料和管理信息资料、茎
尖培养试验记录项目、离体种质保存观察项目。资源信息资料、监测数据档案等,定为保密资料,不得
随意转借、抄录、拍摄或外泄。
4
T/XXXXXXX—XXXX
A
A
附录A
(规范性)
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脱毒试管苗基本信息登记
给出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脱毒试管苗基本信息登记表。
表A.1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脱毒试管苗基本信息登记表
填表人:年月日
种质名称全国统一原编号原产地提供者种质类型材料类型数量状态备注
编号
5
T/XXXXXXX—XXXX
B
B
附录B
(规范性)
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脱毒试管苗入库登记
给出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脱毒试管苗入库登记表。
表B.1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脱毒试管苗入库登记表
填表人:年月日
全国统一入库保存种质典型性鉴定培养基污染
种质名称原编号库编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前铲装载机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3-2028年中国电脑安全软件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中国T接端子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容笔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电动转辙机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中国湍流式换热机组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主题引领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
- 竹木竹编制品加工生产项目初步设计
- 2024年全球及中国防霉抗裂嵌缝石膏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中国除尘滤筒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建筑工程质量策划方案编制指导手册 2025
- 2025年营养指导员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成品出货检验报告模板
- 养老机构安全检查表
- 企业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培训(简详共2份)
- 小区物业服务收支情况公示
-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升三衔接专项训练—看图写话(二)【含答案】
- T∕CHTS 20016-2021 公路桥梁各向异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 安徽省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
- 农村小学中段估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