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一历史上 知识点_第1页
2024年初一历史上 知识点_第2页
2024年初一历史上 知识点_第3页
2024年初一历史上 知识点_第4页
2024年初一历史上 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历史上知识點第一課(旧石器時代)一、元谋人——我国最早的人类1、发現地點:雲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萬年3、体貌特性:直立行走的猿人4、工具制造:打制石器(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主线区别)5、生活本领:懂得用火6、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二、北京人1、发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萬年3、体貌特性:仍保留了猿的某些特性(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颏,脑容量比現代人小)4、工具制造:打制石器5、生活本领:①會使用天然火,會保留火种;②采集;③狩猎。6、社會组织:過群居生活三、山顶洞人1、发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2、生活年代:距今约3萬年3、体貌特性:与現代人基本相似4、工具制造:①打制石器;②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装饰品阐明山顶洞人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和懂得愛美)5、生活本领:①采集、狩猎、打魚、缝制衣服;②人工取火(使用火的意义P5)6、社會组织:氏族生活(氏族是有血缘关系結合起来的)第二課(新石器時代)一、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原始农耕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生活地区:今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属長江流域:温暖潮湿、雨水充沛)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制耒耜4、重要农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5、原始畜牧业:喂养家畜,猪、狗、水牛6、原始手工业:陶器、简朴的玉器和乐器7、定居生活A、主线原因:原始农耕的产生B、標志:①水井(木构造)②房子:a、特點:干栏式房子;b、長处: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風防潮。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602、生活地区:今陕西西安半坡村(属黄河流域:寒冷干燥)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木制耒耜、骨制箭頭、魚钩、魚叉4、重要农作物:粟(su)(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黍(shu)5、原始畜牧业:喂养猪狗等6、原始手工业:a、纺线、织布、制衣、弓箭;b、彩陶(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是我国初期文字的雏形)7、A、主线原因:原始农耕的产生B、房屋:①特點:半地穴式房;②長处:冬暖夏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相似點:①使用磨制石器②定居生活③畜牧业④會建房启示:1、人类生产生活要顺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科學合理;2、自已环境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第三課一、炎黄联盟1、生活年代:距今约四五仟年2、生活流域:黄河流域3、涿鹿之战:①作战双方:蚩尤——炎帝、黄帝(胜);②成果:P14※阪泉之战後使炎黄联盟二、炎帝、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黄帝被称為人文初祖的原因(即:炎帝黄帝對後世分别有哪些奉献)P15-16炎帝号神农氏,神农尝遍百草P15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概念: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措施叫禅让2、尧舜禹的品德:①尧生活俭仆,克已愛民;②舜待人宽厚,以身作则;③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三過家门而不入。第四課一、夏朝的兴衰1、建立:①時间:约公元前2070年;②建立者:禹;③都城:阳城;④地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王朝;⑤历史意义:我国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隶社會開始了。2、“家天下”局面的出現:夏传子,家天下。P203、灭亡原因:①夏最终一位王桀建造許多豪华宫室,無休止征发劳役(内部原因);※夏桀暴政、暴政必亡国②被商汤所灭(外部原因)4、灭亡的時间:约公元前16二、商朝的兴衰1、建立:①時间:约公元前1600前;②建立者:汤,定都亳(bo)2、强大的原因:①商汤任用贤才伊尹;②关怀百姓。3、迁都:①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動乱;②成果: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又叫殷朝;4、灭亡原因:①商朝最终一位王纣建“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内部原因)②周武王伐纣(外部原因)5、灭亡時间:公元前1046年6、灭亡的战役:牧野之战【商纣——周武王(胜)】三、西周的灭亡1、建立:①原因:P23②時间:公元前1046年;③事件:牧野之战;④建立者:武王;⑤都城:镐京(西安)2、衰落:周厉王時,“道路以目”,引起“国人暴乱”3、灭亡:①時间:公元前771年;②亡国之君:周幽王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P23;2、分封的對象:P23;3、分封什么:P23;4、作用(意义、地位):P24;5、诸侯的义务:P236、等级制(從高到低):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百姓—奴隶。(统治阶级)第五課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現和发展①最早出現:原始社會後期②发展:夏朝(体現:种类增多)③灿烂:商朝【体現:种类多。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代表作品:四羊方尊商盛酒)】④丰富:西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2.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商朝),又称後母戊鼎,高1.33米,宽0.78米。a.用途:祭祀;b.历史地位:現今世界上发瑞最大的青铜器二、甲骨文记事1.定义: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又称卜辞。2.出現時间: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從商朝開始)3.意义: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发現甲骨文,甲骨文大部分出土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東等地。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1.甲骨文的造字措施:P272.什么是象形、指事、會意、形声、假借造字措施。四、金文(又叫铭文)也叫钟鼎文、契文1.定义: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2.出現時间:商周第六課春秋争霸(春秋的特點:争霸)(一)東周建立(前770年—前256年)1.起止時间:前770年—前256年2.建立者:周平王3.都城:洛邑4.分期:①春秋(前770年—前476年);②战国(前475年—前2)。(二)、春秋争霸1.原因:周天子威信下降,诸侯国之间不停混战2.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A、齐桓公首霸:a、条件(采用的措施)P31b、標志(采用措施的作用)P31C、历史地位:齐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霸主B、晋文公称霸:a、時间:前7世纪b、战役:城濮之战【楚—晋(胜)】c、成果:晋文公成為春秋時另一位霸主C、楚庄王争霸:在晋文公百余年後D、吴越争霸第七課一、战国七雄(战国時的特點:吞并)(一)形成:1、春秋争霸中,吞并了某些小国;2、韩、赵、魏瓜分晋(三家分晋),齐国由田氏替代。(二)战国七雄:東(齐)、南(楚)、西(秦)、北(燕)、到(赵)、中(魏)、央(韩)成語時间战役人物交战双方战争影响退避三舍春秋城濮之战晋文公楚—晋(胜)晋文公称霸卧薪尝胆春秋越王勾践吴—越(胜)越王勾践称霸围魏救赵战国桂陵之战孙膑魏—齐(胜)魏国減弱,齐国强大減灶诱敌战国馬陵之战孙膑魏—齐(胜)魏国減弱,齐国强大紙上談兵战国長平之战赵括赵—秦(胜)其他各国再無力抵御秦軍二、商鞅变法(一)、背景1、經济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A、铁农具:1、产生:春秋;2、推广:战国B、牛耕:1、产生:春秋;2、推广:战国2、新兴地主阶段的产生:A、奴隶主转化為地主,将地租給农民;B、奴隶转化為农民,向地主交纳赋税。(二)時间:前356年(三)支持国君:秦孝公(四)内容:P35(五)成果(作用、意义):P35三、战国後期各国進行变法的意义P39四、造福仟秋的都江堰1、修筑年代:战国(前256年)2、修筑国家:秦3、主持人:蜀郡太守李冰4、工程用途:防洪和浇灌;5、工程位置:岷江中游;6、意义(作用):P36第八課一、儒家學派创始人——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一)生活時期:春秋(二)有关著作:《论語》《春秋》(三)重要思想:1、政治:①提出“仁”的學說:“為政以德”;②提出“礼”的學說:“克已复礼”2、教育:①開办私學,广收门徒;②因材施教;③态度诚实;④温故知新。二、道家學派创始人——老子(一)生活時期:春秋(二)有关著作:《道德經》(三)重要思想:1、一切事物均有對立面;2、對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3、“無為而治”,顺其自然。三、百家争鸣:《创新练习》P56第九課一、秦统一六国(花费時间:前230年——前2)(一)秦朝建立:1、時间:前2;2、建立者:秦始皇嬴政;3、都城:咸阳(今西安);4、意义P42(二)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目的:P452、内容:P45—P463、图解:如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最高统治者皇帝县(令或長)御史大夫丞相太尉郡(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最高统治者皇帝县(令或長)御史大夫丞相太尉郡(守)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创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經济:①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秦半两);②统一度量衡。3、文化: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国规范文字,後来统一使用隶書;②秦始皇接受李斯的提议,“焚書坑儒”4、軍事:P45两點三、秦朝疆域P45第拾課一、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严酷的刑法;4、秦二世的残暴。二、秦未农民战争(一)前期:陈胜吴广起义1、時间:前2;2、地點:大泽乡3、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具有革命历史首创精神。(二)後期: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成語:破釜沉舟)①時间:前2;②交战双方:秦軍(主力)—项羽(胜);③特點:以少胜多;④成果:项羽大败秦軍主力。2、刘邦灭掉秦朝3、秦朝灭亡的時间:前2三、楚汉战争1、時间:前2—前22、交战双方:楚(项羽)—汉(刘邦)3、成果:刘邦取胜第拾一課一、西汉建立1、時间:前22、建立者:刘邦(汉高祖)3、都城:長安(今西安)二、秦未农民战争、1、原因:P552、内容:P553、作用:P55三、文景之治1、時间:两汉文帝和景帝時期;2、措施:P52三點3、“文景之治”的体現:P53第拾二課一、汉武帝的大一统(一)原因:1、客观原因:“文景之治”景帝後期的經济繁华;2、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二)措施1、政治上,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接受主父偃的提议,颁布“推恩令”,減弱了王国的势力。2、思想上,為实現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醫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确立為封建国家的正统思想(太學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學府)。3、經济上,①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經营权收归中央;②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長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現經济上的大一统。4、軍事上,①汉武帝時,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②前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再無力与西汉對抗。(三)成果(作用、意义):P61第拾三課一、東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的時间:公元9年2、東汉的建立:①時间:公元25年;②建立者:刘秀(光武帝);③都城:洛阳二、光武中兴1、目的:P592、措施:P593、光武中兴的体現:P59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危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惡性循环,動摇了東汉的统治,東汉王朝逐渐走向衰王。四、黄巾起义1、原因:P602、時间:184年3、领导者:张角4、成果:P60第拾四課一、张骞通西域(一)西域的概念:P82(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目的: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2、出使的時间:前138年3、收获:理解西域各族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時间:前12、新品种的引入:葡萄、石榴、核桃、苜蓿3、成果: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從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曰益频繁二、丝绸之路1、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P642、海上丝绸之路:P65三、西汉對西域的统治1、時间:前60年2、体現: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總管西域事务3、意义:從此,今新疆地区開始從属中央政府,成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班超經营西域(一)背景:東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東汉明帝派班超過使西域(二)時间:公元73年,班超過使西域(三)成果:1、协助西域各国挣脱匈奴控制;2、被動含政府任命為西域都护;3、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臣访問中国。第拾五課一、紙的发明1、发明:西汉初期(原料:麻、棉)2、改善:東汉蔡伦改善造紙术,後人称“蔡候紙”(長处:轻便、廉价、持久、原料丰富)3、意义(影响):P68二、张仲景(東汉未年人)1、成就:写成《伤寒杂病论》论述中醫理论和治病原则;2、地位:张仲景被尊称為“醫圣”三、华佗(東汉未年人)成就:①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②编成醫學体操——“五禽戏”。四、《史记》1、作者:司馬迁(汉武帝時期)2、特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内容:记述了從黄帝到汉武帝時期的史事4、评价:“史家之绝唱,無韵之离骚”(鲁迅)五、道教和佛教(一)道教的兴起1、地位:是我国土生土長的宗教2、兴起:東汉中期3、创始人:张陵尊老子為教主(二)佛教的传入1、来源:古印度2、传入時间:西汉未年3、传入途径:經丝绸之路传入4、第一座佛教寺庙:東汉明帝在洛阳修建的白馬寺。第拾六課一、官渡之战背景:東汉未年,曹操据河南,袁绍据河北時间:2交战双方:袁绍—曹操(胜)特點:以少胜多影响: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二、赤壁之战背景:曹操统一北方,计划统一南北時间:2交战双方:曹操—刘备、孙权(胜)特點:以少胜多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鼎立形成魏:①時间:2②建立者:曹丕③都城:洛阳汉(史称蜀):①時间:2②建立者:刘备③都城:成都吴:①時间:2②建立者:孙权③都城: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形成的時间:2四、三国鼎立的发展与巩固1、魏:P772、蜀:P773、吴:P77第17課一、三国归晋1、蜀的灭亡:①時间:263年②成果:魏灭蜀2、魏的灭亡:①時间:266年②成果:晋代魏3、吴的灭亡:①時间:280年②成果:西晋灭吴4、西晋的建立:①時间:266年②建立者:司馬炎③都城:洛阳5、西晋统一的時间:280年二、西晋的短暂统一(一)原因:1、统治集团腐朽,晋惠帝智力低下2、“八王之乱”:A原因:统治腐朽,晋惠帝無力治理国家B性质: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C影响: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羗)内迁,匈奴起兵灭西晋(二)西晋的灭亡:1、時间:32、成果:匈奴灭西晋第拾八課一、東晋的建立:1、時间:32、建立者:司馬睿3、都城:建康(今南京)二、南朝的形成:(4-589年)宋——齐——梁——陈三、江南地区的開发1、原因:P84(三點)2、体現:P84—P853、影响:為我国的經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4、江南地区得到開发的時间:魏晋南北朝時期第拾九課一、淝水之战1、背景:氏族政权前秦统一北方,想南下灭東晋2、時间:383年3、作战双方:前秦—東晋(胜)4、特點:以少胜多5、影响:P87二、北魏的建立和统一1、北魏的建立:①時间:4世纪後期②民族:鲜卑③都城:平城2、北魏统一黄河的時间:439年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迁都的原因;①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得于北魏對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③不利鲜卑政权學习和接受汉族先進的文化。2、迁都:由平城迁到洛阳四、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語,禁用鲜卑語(說汉語);②官员及家眷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穿汉服):③将鲜卑族姓氏改為汉族姓氏,把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