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重复自白排除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2600字】_第1页
【被告人重复自白排除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2600字】_第2页
【被告人重复自白排除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2600字】_第3页
【被告人重复自白排除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2600字】_第4页
【被告人重复自白排除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26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告人重复自白排除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1.1重复自白范围研究(1)威胁、诱供等非法询问方式从威胁的定义角度,其强调讯问人员行为的暴力或言辞的威慑、犯罪嫌疑人胁迫后心理的忧虑与恐惧,以及令犯罪嫌疑人屈服的最终结果。诱供,即讯问人员许下无法兑现的承诺,导致犯罪嫌疑人为了让讯问人员承诺兑现,想要以做出某种供述的方式试图通过产生以供述来换取讯问人员实现承诺的心理冲动,使得讯问人员实现套取口供的目的。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具体解释了威胁、引诱等的含义,更加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所涵盖的内容,此等指示性的规定越清楚越有利。条文中虽然存在“其他非法方法”的兜底,但是如何定义“其他”和“非法”,都为任意解释留下了空间,仍属于笼统且模糊的条纹,在实务中可操作性低且存在落空的可能。与此同时,疲劳审讯由于其存在着一定的取供不正当性,需要被理论和实务界定义。由于疲劳审讯常常标明侦查机关对被告人进行对睡眠、休息干扰,常常辅之以精神压迫和高强度的审讯安排,从而达到耗损被告人体力的结果,在对人生理心理的影响上危害极大;其他学者则认为疲劳审讯只是对犯罪嫌疑人的精神造成压迫,并没有令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施加致使肌肤、器官形变的直接暴力,并不属于严重的非法取供行为。同样从精神压迫角度,以其他非法方法为例,威胁、诱供、欺骗等方法,违背被告人的意愿,用生理暴力外其他手段使得犯罪嫌疑人不得不做出有罪供述。虽然并没有采取生理暴力,但其迫害程度、心理受迫程度仍不逊于刑讯逼供。从精神压迫的角度,事实上其类似于疲劳审讯。虽然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防范冤假错案意见》第八条明确排除“疲劳审讯”方式获得的证据,但由于未明确规定连续讯问时长阈值,使得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检察院在疲劳审讯的划定上也存在分歧。(2)非法讯问方式界定标准2021年以前,我国对非法口供并没有相应的判定规则,直到两高分别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作出重要司法解释,以“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痛苦”为核心要件,我国学者龙宗智称为“痛苦规则”。但由于“痛苦规则”不能涵盖那些不易被发现的、存在心理强制的讯问手段,适用范围适用具有限制性,因此孔令勇则提出以“自愿性”作为首要标准,认为“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的重点体现在“不强迫”,极大地保障了供述的“自愿性”。美国自愿性审查也为重点,一审警察取证的行为是否合法,二审警察的行为对被讯问人所造成的影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又以判例的形式确立了较为客观的审查模式,如麦克纳布一马洛里规则。该规则是对讯问程序上的规制,对于在未被迅速带见司法官员面前进行聆讯的犯罪嫌疑人,在此拘禁期间所获取的供述都应排除。又如马修规则,指不可采用犯罪嫌疑人在不知道自己处于讯问时作出供述,该规范应当用于在监狱中进行的、警方通过非直接方法进行取供的情境。在Massiahv.United-states案中,法院不采用在律师未在场的情况下作出的口供。此后,美国确立米兰达规则,是否遵守米兰达规则作为证明口供是否自愿性的客观标准,极大地降低了口供自愿性审查的难度,操作性强。部分学者提倡以“可靠性”作为非法讯问方法的界定标准。供述的可靠性并不等同于实质意义上的真实供述,而在于讯问人员所采用的讯问方法是否会对被讯问人产生心理强制。秦宗文认为,如果所使用的讯问方法足以导致虚假供述的产生,则说明该讯问方法存在过度的心理强制,所获取的口供应该予以排除。“合理性”重视“程度”的判定。为获取到口供所采取的讯问方法是否力度过大、是否超出了社会与道德的容忍程度。蒋勇、郑海对非法方法的认定主要提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刑讯逼供的违法程度相当;二是讯问方法对被讯问人员的强迫程度与刑讯逼供相当;三是非法讯问与违背个人意愿之间具有因果关系。1.2重复自白规则改进研究(1)我国理念与模式选择国内学界普遍认同重复自白规则必要性,有学者主张,如果对重复自白进行合理的排除,针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就会被规避而丧失效力。目前对于重复自白功能定位的研究,主要还是在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自白的任意性。吉冠浩认为,重复性供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先前非法讯问是否对后续自白的任意性产生持续性影响。(2)美国毒树之果模式与国内应用美国刑事诉讼法下的毒树之果规则,指只要争议的证据与违法性之间有足以令人信服的联系,并且该证据的获得侵犯了公民的宪法权利,那么其应当被排除。Diana,Jennifer."ApplesandOrangesandOlives-OhMy-Fellers,theSixthAmendment,andtheFruitofthePoisonousTreeDoctrine,"BrooklynLawReviewvol.71,no.2(Winter2005):p1010-1011.Diana,Jennifer."ApplesandOrangesandOlives-OhMy-Fellers,theSixthAmendment,andtheFruitofthePoisonousTreeDoctrine,"BrooklynLawReviewvol.71,no.2(Winter2005):p1010-1011.参考文献[1]王沛.以规范口供为视角论刑事被追诉人人权司法保障的完善[J].河北法学,2016,34(09):113-119.[2]杨静.侦查讯问中“引诱”“欺骗”方法的合理规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32(04):41-46.[3]林燕.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亮点应有保障条款衬托[N].法制日报,2011-10-19(004).[4]马婷婷.论疲劳审讯的界定及防治路径[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29(05):47-59[5]龙宗智.我国非法口供排除的“痛苦规则”及相关问题[J].政法论坛,2013,31(05):16-24.[6]孔令勇.从排除原则到排除规则——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获取口供排除规则的教义学构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37(02):86-97.[7]孔令勇.供述自愿性审查判断模式实证研究——兼论非法供述排除难的成因与解决进路[J].环球法律评论,2016,38(01):44-64.[8]谭世贵,卞建林.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109.[9]秦宗文.以引诱、欺骗方法讯问的合法化问题探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02):129-136.[10]蒋勇,郑海.侦讯中非法威胁、引诱、欺骗的界定[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4,29(03):45-53.[11]谢小剑.重复供述的排除规则研究[J].法学论坛,2012,27(01):110-115.[12]吉冠浩.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继续效力——以重复供述为切入的分析[J].法学家,2015(02):61-74+177-178.[13]Diana,Jennifer."ApplesandOrangesandOlives-OhMy-Fellers,theSixthAmendment,andtheFruitofthePoisonousTreeDoctrine,"BrooklynLawReviewvol.71,no.2(Winter2005):p1010-1011.[14]王兆鹏.自白与毒树果实原则[J].月旦法学杂志.2003(101):102.[15]万毅.何为非法如何排除?——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04):59-76.[16]吕广伦,罗国良,刘雅玲,王锋永,冯黔刚,朱晶晶.《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理解与适用[J].人民检察,2010(16):60-65.[17]龙宗智.我国非法口供排除的“痛苦规则”及相关问题[J].政法论坛,2013,31(05):16-24.[18]SilverthorneLumberCo.v.U.S.,251U.S.385(1920).[19]Nardonev.UnitedStates,308U.S.338(1939).[20]WongSunv.UnitedStates,371U.S.471,83S.Ct.407(1963).[21]Nixv.Williams,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