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洋务运动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洋务运动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洋务运动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洋务运动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洋务运动2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洋务运动(2)1、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殊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2、“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斗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样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3、“阴谋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晚清这副对联反映了(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指责B.顽固派对维新派的指责C.维新派对革命派的指责D.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指责4、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逐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缘由是(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5、太平天国后期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

)A.开启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学习西方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敌对双方具备了合作基础D.变更社会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6、后世的史学家们发觉,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像和坤、李鸿章等,学者们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往往认为他们并非定论中那么不堪,亦有‘不得不为之’的理由。这说明(

)A.评价历史人物没有什么客观标准B.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C.对历史人物评价不应当有定论D.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具有多样性的特征7、鸦片斗争以后,地方督抚谈到欧美国家时“必以‘船坚炮利’论之”。但19世纪70年头以后,“西洋厂矿”、“洋人公司”日渐成为他们的谈资。由此可知(

)A.开明地主对西方的相识不断加深B.洋务运动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C.欧美工业革命的成果震惊了中国D.地方督抚已成为清廷的中坚力气8、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费尽心机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内”字的添加反映出()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别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D.曾国藩对西学相识上的局限9、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源流,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意韵朦胧的启蒙前奏曲。该学者做出上述推断的主要依据是洋务运动(

)A.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B.消退了“夏夷之防”观念C.大力引介西方先进科技D.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10、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异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微环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艳羡“西洋国政民风之美”。但在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下,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B.官场的功利主义严峻阻碍了近代化进程C.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相识D.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11、“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D.鸦片斗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12、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作品,该漫画作者(

)A.极力反对西方先进制度B.指责了洋务派的指导思想C.指责政府改革措施过于激进D.应是地主阶级顽固派13、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需把教化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化改革,加快教化现代化,办好人民满足的教化。”

材料一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变更,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家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材料二实施素养教化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以提高国民素养为根本宗旨,以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和实践实力为重点,造就“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深化教化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的确定》

材料三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根据安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四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向美国的高校和探讨机构派出了第一批52名中青年学者留学生。他们是从当年14717名报名参与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年底,清华高校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欣喜万分,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1978年清华高校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状况系别姓名派往学校所学专业回国时间化工系曹小平伯克利加州高校理论固体物理1981.4.11无线电系彭吉虎圣地亚哥加州高校波导光学1981.1.3工程物理系张育曼伯克利加州高校反应堆物理计算1981.10.19工程物理系赵南明伯克利加州高校生物物理1981.4.14计算机系郑衍衡普度高校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1981.3.6自动化系李衍达MIT地震波的信息处理1981.4.11水利系张楚汉伯克利加州高校坝工抗震1981.6.1机械系柳百成威斯康星高校铸工冶金学1981.1.1化工系催国文MIT高温陶瓷1981.1.1——清华高校新闻网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深化教化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化实行的重大举措。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比较19世纪70年头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4.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学问,分别指出这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缘由,并指出留学教化产生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世界中国19世纪40-60年头,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须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其次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20世纪40-50年头,第三次科技革命起先,时至今日,依旧方兴未艾中国在许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觉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题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强兵的同样幻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逐。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1.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造成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人生结果差异的缘由?2.李鸿章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做法如何?你是如何看待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不同人生结果差异的?答案1.B2.B解析:近代的买办把西方的工商业运行方式带入中国,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A、C项说法有误,故解除;D项说法错误。3.A4.D5.B6.D7.A8.C9.A解析:思想上洋务派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文化启蒙的角度讲.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前奏曲.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虽然动摇了“发夷之防”现念.但远未达到消退的程度.B项错误;大力引介西方先进科技与思想启蒙不符.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发展的信息,D项错误。10.B11.A解析:1900年之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较大提高的主要缘由是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资本输入扩大,但是终归离1900年时间较短,发挥的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发生在一战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鸦片斗争后自然经济起先解体,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作用有限,故D项错误。12.B13.1.中体西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2.培育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须要。提出“三个面对”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化;完善教化法规。3.同:都是向美国学习;以科学技术为主;目的都是通过培育人才实现国家强大;都是国家推动的结果;留学生回国取得了较大成果。异:清政府组织的留学生以幼童为主,主新中国的留学生是中青年学者;清朝留学生以广东、江浙为主,而新中国没有明确地域划分;清朝赴美留学竞争不激烈,新中国的留学竞争激烈。4.缘由: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为了培育科技、法律和翻译人才;西学东渐深化;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化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重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影响:留学教化促进了中国教化的近代化,为现代化建设培育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沟通,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14.示例:论题: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阐述: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依仗其先进科技,从各方面加紧对中国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起先正视西方,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起先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政治方面,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机遇,主动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极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