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并能默写古诗c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历来被不同朝代的诗人咏赞。如春季,唐朝诗人贺知章这样写柳树: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夏季,宋代诗

人杨万里他他这样写到: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立上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这三首诗,是写的那个季节的景色呢?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注释”。

请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读完后,想一想,与一二年级的古诗课文比较

一下,本篇课文,在编排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知道什么是“注释”。

师:三年级的古诗课文,在旁边都有“注释注释,就是把诗句中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标注出来。有了这些注释啊,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就会简单很多。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古诗

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旁边的“注释”来学习。

3.读诗题、作者,理解诗题.

第一首,《山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所写。行,是行走意思。生说诗题的意思是:在山中

行走。读一读诗题及诗人的名字。

第二首,《赠刘景文》宋苏轼,诗题中刘景文是一个人的名字,大家看看注释:(刘景文,

诗人的好朋友)。赠,平舌音,后鼻音读准。赠就是:赠送的意思。生说诗题的意思:把写的

这首诗送给好朋友刘景文。读诗题,注意根据斜线提示稍作停顿:赠/刘景文宋/苏轼。

第三首,《夜书所见》宋叶绍翁。生看图:夜,是夜晚;看注释,书,是写的意思。所见:

就是所看到的。生说诗题的意思:夜晚,写下了看到的景象。根据斜线提示稍作停顿,读好诗

题,一起读: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4.读词,理解意思。

(1)读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一边读,一边看看注释,及课文中的插图,你能读懂哪些

词语的意思。

(2)指名学生读词语。注意“挑促织”“挑”的读音。

(3)交流弄懂的词语的意思

预设学生回答:

石径斜:从课文的插图中,可以看出到,石径斜:石头铺成的一条小路,弯弯曲曲。

擎雨盖:从注释中可以知道,擎,是举,向上托的意思。擎雨盖,托雨水的盖子。

师引导:诗中托雨水盖子指的是什么呢?(出示课件:就是这碧绿的荷叶。向上举着,是

不是可以托住雨水啊?)

教师引导理解:“挑促织”就是拨弄蟋蟀;“篱落”就是篱笆,看插图,图上的一排栅栏,

就是篱落,一般是用竹子、木棍编成,把院子围起来。在乡村有很多这样的篱落。

5.指导书写。书写“寒”“橙二

第一个字“寒”(1)观察结构:“寒”上下结构,宝盖稍宽。(2)观察易错笔顺、笔画。

中间三横紧凑,先写上面两横,接着写两短竖,再写第三横,梢长,撇捺舒展。(3)学生练写。

第二个字“橙”。(1)观察相关笔画,左边是“木”,书写时木的最后一捺要写成一点,右

边是登山的“登”,左上角不能多点,右上角不能多撇。(2)学生练写。

6.读好古诗。

(1)请自由地朗读这三首古诗,把诗句读通读顺。(配上音乐)

(2)读出节奏,韵味。

①我们再来读读古诗,这一次读,要读出节奏。七言古诗,一般都是二二三的节奏,我们

根据斜线的提示,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②白J试着读一读吧。

7.整体感知。

(1)请默读三首古诗,思考: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并圈画相关词语。

(2)交流,预设学生回答。

生1:我觉得《山行》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从“寒山”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我从注释中,

看到寒山,是深秋季节的山。

师:借助注释来学习,这个方法真好。

生2:《赠刘景文》一诗中,通过看插图,插图中有菊花,菊花一般是在秋天开放的。所以

是写秋天景色。

师: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发现,这个学习方法也非常棒。诗句中也提到了“菊残”菊花残

败,枯菱,说明已经是深秋季节了。

生3:《夜书所见》一诗中,有“秋风”这个词,看出是写秋天景色的。

(3)小结:大家从诗句中,发现诗人写了“寒山、菊残,、秋风”等。这些事物都是秋天

最典型的景物。从古至今,诗人、作家都在以自己不同的发现来写秋、赞秋。

三、阅读篇章页,了解单元学习内容

师: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里。这个单元啊,就是带着

我们领略秋天的风采。看秋风中落下的梧桐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慢慢欣赏《秋天的

雨》描画出美丽的画卷;静静聆听《秋的声音》蕴藏的歌韵。然在古代诗人杜牧、苏轼、叶绍

翁的眼中,秋,寄托了怎样的(课件)情思呢?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四、随堂练习

1.给加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J

石径斜(xidxiC)霜叶(suanshuang)

擎雨盖(qlngqfn)菊残(zhuju)

橘绿(juju)挑促织(tiaotido)

五、课后练习

第2课时

一、了解诗人,复习感知。

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课件:这节课,先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2.了解诗人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主要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我们会

在以后学习到这些作品。

3.朗读《赠刘景文》。读出诗节奏、诗的韵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默读古诗:

(1)诗中还写了哪些景物?圈画出来。

(2)交流圈画的景物:学生回答,诗中还写了“荷尽傲霜枝、橙黄橘绿这些景物。

2.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古诗,除了要读好古诗,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有方法:①结合注释;②借

助插图;③联系生活实际;④展开想象。这些方法,有时一个方法就管用,有时呢,需要把几

种方法融合起来用。

3.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下面,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第一行诗“荷尽已无擎雨盖”,结合注释和插图,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①预设学生的理解:荷花已经凋谢,向上能托住雨水的荷叶也枯萎了。

②交流把诗句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的诀窍。

把诗句意思说通顺的诀窍:a不能把注释的意思简单叠加;b适当地加上自己的话,把注

释中的意思连起来。

(2)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第二行诗句“菊残犹有傲霜枝。”(课件出示注释)

①预设学生的理解:菊花残败,枯萎,却还有花枝不怕霜冻,傲霜斗雪。

②领会菊花精神。

师:在秋末冬初时节,天气己经寒冷,可菊花的花枝还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傲霜

枝”说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菊花的花枝坚强不屈,不怕寒冷。真像一个不怕困难的勇士。

师小结:诗人以“荷尽”“菊残”表现出了秋末的特征,即使到了秋末,虽菊残,却还有

“傲霜枝”,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③拓展:元稹的《菊花》。

正因为菊花有“傲霜枝”,自古以来,很多诗人偏爱菊花,也写卜了很多关于菊花的诗句。

如唐代大诗人元稹这样写菊花课件出示: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师讲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百花之中,不是我偏爱菊花,而是在深

秋季节,百花凋谢,唯有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菊花开过之后,不能看到更好的花了。诗人

赞美了菊花坚强的品格。

(3)朗读一二两行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读的时候,声音稍低,适当强调“犹有”“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

过渡:深秋季节,草木枯菱,荷尽无叶,看到此情此景,很多人是伤感的,如唐代大诗人

杜甫有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苏轼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秋天是最好

的季节。

(4)学习三四行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运用结合注释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记住,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啊!

②质疑: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学生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好朋友刘景文记住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呢?这句诗蕴含了怎样

的道理呢?

出示:资料补充:刘景文也是一位读书人,也有自己的理想。诗人在杭州做官时,与刘景

文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当时,刘景文年近六十,却还朝不保夕,一生都失意,不得志。他

非常消沉,觉得生活也没什么希望。苏轼就写下这首诗赠送给他。

③结合补充资料,思考:诗人想跟友人说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诗人可能会对好朋友说,秋天万物凋零,却还是丰收的季节啊。你不要悲

秋,不要消沉。

④小结:这两句诗揭示赠诗£勺目的。说明深秋虽然万物零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

的一面。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切不要意志消沉,看轻自己。

⑤读三四两行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读这两句时,语调要高亢,读出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读“橙黄橘绿”速度可稍慢。

(5)带着刚才体会到的情感,把整首诗读一遍。

(6)运用在课堂上学过的方法,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①预设学生的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

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

青绿的秋季啊。

②小结方法: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贯表达出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了。

(7)总结:这首诗,前两行抓住秋末特征的景物来写,荷尽无叶,菊残傲霜。后面两行

写了橙子金黄,橘子青绿,写出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由此我们体会到,

在诗人苏轼的眼中,秋天更是一个带给人们希望的季节。我们不必“悲秋”。

四、随堂练习

1.看图,把诗句与图片中的情景连线。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E荷花别样红。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荷尽已无等雨盖()A.举,向上托。B.拿着。

五、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预习《山行》和《夜书所见》两首诗。

第3课时

一、出示课文,了解诗人

1.出示课文: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这节课《山行》《夜书所见》这两首诗。

2.了解诗人:

杜牧,唐代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在小学阶段里,我们还将学

习他写的《清明》《江南春》《秋夕》等作品。

叶绍翁,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他的《游园不值》这

首诗,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我们会在六年级学习到这首诗。

二、回顾学习方法,再读古诗

1.回顾学习古诗方法。

(1)反复朗读,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节奏地读,有读出作者情感地读,多种形式

的读。

(2)在诗句中圈画写景物的词语。

(3)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2.再读《山行》《夜书所见》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默读古诗。

①思考:这两首诗中还写了哪些景物呢?圈画出来。

②交流圈画:预设学生回答:《山行》这首诗中还写了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

些景物。《夜书所见》这首诗中写了梧叶,篱落、灯。

2.学习《山行》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一条石径伸向山上,云雾迷蒙升腾的地方还有人家居住在那里,看,枫林被染

上了金色、红色,被秋霜打过的叶子红艳艳的。

(2)理解诗句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预设学生的理解: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

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预设学生的理解: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

的春花还要红艳。

③师:看来这枫林晚景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带着诗人的这份情感,来诵读这首

诗。

(3)小结,体会诗人情感

①《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诗

人龙秋天的热爱之情。诗人杜牧眼中的秋天:色彩明艳,生机盎然。

②背诵《山行》,并默写。

过渡:“秋叶”是很多诗人描绘的景物,课件:唐代大诗人杜牧眼中的秋叶比春天的花还

要美,充满了生机。“霜叶红于二月花。”而宋代诗人叶绍翁的眼中的秋叶,却是“萧萧梧叶送

寒声”。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3.学习《夜书所见》

(1)理解“萧萧梧叶送寒声”。

①结合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②师:这里的秋叶一一“梧桐树叶”没有霜叶那般美好,那么烂漫,给诗人的感觉是阵阵

的寒意。这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2)学习第二行诗: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理解:“客”的意思,在这里指谁?

②出示补充资料:诗人的故乡在福建,可他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湖畔,对于西湖这个地方

来说,他身在异乡。

③“客”:在这里指诗人自己。

④理解:“动客情”。思考:梧桐树叶伴随秋风飘落下来,且令人感到阵阵寒意。远在异乡

的诗人,动了什么“情”呢?(思乡之情)

⑤朗读:假如你就是这个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想到

什么呢?跟着音乐读一读诗歌的前两句吧。

(3)学习三四行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诗人思乡之情扰得他难以入眠。走出船舱,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②说说诗句的意思。

③诗人会想到什么呢?

④读读这两行诗,读的时候语气明快,最后一句语调可以上扬一点。

(4)小结,体会诗人情感。

①学完《夜书所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