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025年春季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第二框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人文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认同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魅力,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积极态度。

健全人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爱人利人,择善而行的优秀品质。

责任意识:明确将中华人文精神传承弘扬下去,这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经典,结合现实生活要求,自觉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魅力,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理念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积极态度,树立爱人利人,择善而行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2024年新时代好少年——来丁丁》,思考:来丁丁同学为什么如此热爱诗词呢?

2024新时代好少年来丁丁,从三岁开始学习古诗词,迄今已有超3200首诗词储备,曾两次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完成史无前例的诗词地名飞花令,登上年度英雄榜,《人民日报》称其“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他致力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成立班级诗词社团,开设校红领巾广播国学专栏,带动身边人共同学习诗词。

教师过渡:来丁丁立志做一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小传统者和传播者。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立数千年不倒的精神支撑,有其独特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新审视、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文精神,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之传承弘扬下去,使民族的精神之魂永驻,这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二、自主学习

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62-64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2.怎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三、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观看视频:《典籍里中国——屈原(节选)》,结合【生活观察】P62,小组合作讨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长长地叹息,偷偷地掩面哭泣,为百姓苦难的生活感到哀伤。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楚国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批判和不满。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对国家和人民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担忧的体现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坚定地走在自己的理想道路上,不受世俗的干扰和诱惑。

表达了屈原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事物现象的疑问和探索。

独自清醒独立于人世间,我行我素而绝不随波追流。

你坚守美德从无偏私,为人高尚可配天地。

(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与同学分享你的观后感。

《“字"从遇见你》是央视匠心打造的一部用汉字讲故事的纪录片,从哲学、文明、出行、生活及动物五个方面入手,讲述了25个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典故。

每集片长只有5分钟,意蕴却十分深厚,当数千年前的甲骨文、金文文字,化身为一个个会跳舞、卖萌的小人儿,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汉字原来这么有趣!

【课堂归纳】:(笔记)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①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②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知识补充】:

诗书礼乐:指先秦的《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四部儒家的经书。

熏陶:比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二:怎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探究一:怎样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观看视频】:《习近平参观的六尺巷》,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示: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总书记说,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

【探究与分享】P63,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就如何理解和谐展开讨论。小组合作讨论: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

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1)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事例?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已。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和谐。”是啊,如此友爱、关怀的社会,确实是一种和谐。

将相和: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的文成武将。由于廉颇官位在蔺相如之下,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知道了,总是躲避他,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不敢攻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颇。我和廉颇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啊!"话传到廉颇耳中,于是他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

(2)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彼此尊重,对父母长辈要孝顺敬重,对兄弟姐妹要相携相助,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②尊重、包容、关爱、善待他人,有效沟通,信守承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③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用典释义】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万物竞相生长繁育,但是彼此之间并不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各有各的规律,但相互之间不冲突。这是中国古人通过对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观察而总结出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海之内皆兄弟"——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指亲如一家。后人常用“四海之内皆兄弟”表达只要真诚相待,无论远近都可以成为亲如兄弟的朋友。

课堂归纳:(笔记)

1.怎样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①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②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探究二:怎样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探究与分享】P63,小组合作讨论:

“新时代好少年"每年评选一次。入选的好少年,有的热心公益,有的关爱他人,有的热爱科学,有的勇于创新,有的乐观向上,有的爱护环境,有的传承文化,有的勤学善思……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体现了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宝贵品格和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的担当精神。他们是当代青少年身边的榜样,是弘扬时代新风、争当时代新人的先锋。

(1)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024年9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举办了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发布仪式以“筑梦中国少年行”为主题,通过生动鲜活的事迹短片、真诚动人的故事讲述、形式多样的舞台呈现,重点推介了7名(组)好少年的事迹,并对其他43名(组)好少年的事迹进行了集中发布。

(1)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李智琳、李慧琳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不满4个月,爸爸就因病失去了行动能力。为了给妈妈分忧,姐妹俩早早在生活上学会自理,学习上你追我赶。在妈妈——“中国好人"葛春梅的示范带动下,她们对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总是积极伸出援助的小手,连续6年利用周末和假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服务近万人,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温暖他人、回馈社会。

看完李智琳、李慧琳同学的故事,请你说说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立己达人,兼善天下。

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陈瑞杰是一位小学生,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超500小时。陈瑞杰说:“我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因我们变得更加美好。"2021年,在父母的帮助下,他组织发起并注册了临汾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带领1350名小伙伴开展了300余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团队公益时长27500小时。陈瑞杰以实际行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志愿队伍中,用行动服务群众,用爱心温暖社会。

我们应如何向陈瑞杰学习,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我们要积极进取,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①孝亲敬长、勇于担当;

②热心公益、无私奉献;

③敢于面对挫折,自强不息;④助人为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⑥勇于创新。

课堂归纳:(笔记)

2.怎样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立己达人,兼善天下。(指要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的品德变得高尚,事业有成,也要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择善而行(选择有益的事去做),追求至善的(最崇高的善)人生境界。

②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人文精神的积极态度。爱人利人,择善而行,努力做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板书设计

五、启思导行

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亲近中华经典,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你如果参加该活动,会挑选哪篇经典参赛?

示例:①我会挑选《诫子书》,因为《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家书,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选择《诫子书》有利于感悟中华人文精神中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有利于学习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②我会挑选《陋室铭》,因为《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选择《陋室铭》有利于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利于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2)结合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举例说明你感受到的中华人文精神。

示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文章通过陈太丘的言行教育人、感化人,让我感受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启示我们勇担责任,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文章中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展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弘扬了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为我们解决人际矛盾提供重要启示。

六、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这让我们感受到历史上的人文精神(

A.具有历史局限性,应予抛弃

B.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作用

C.只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影响D.主要体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之中

2.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下列图片行为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是(

3.什么样的社会拥有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文化塑造什么样的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拥有和谐文化、奉行和谐理念、洋溢着和谐精神的社会。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

)

①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②坚守立场,消除文化差异

③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取代

④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小美是蒙古族,因为父母在北京工作,于是初中她转学来到北京,在课余时间,她会向同学学习“京味”普通话,早上上学前和新结识的好朋友一起喝北京豆汁,有时会把同学请到家里来一起喝内蒙古的奶茶,教他们跳蒙古舞,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讲给身边的人。虽然在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她们相处得其乐融融。小美的行为(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②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③弘扬了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④弘扬了中华人文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每年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一封挂号信,装有110张汇款收据,总计108万元。这是神秘人“顺其自然"连续第25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1577万元。更多人为“顺其自然”的行为而感动,加入爱心接力。20多年来,宁波市慈善总会将“顺其自然"的捐款用于助学、助困,帮助许多人渡过难关。“顺其自然”的行为(

①弘扬了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②“他"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③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④纯属个人名利行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家国情怀。“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古今同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下名人诗句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③寄意寒星基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分析

学习了“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之后,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人文观念,自觉弘扬人文精神。某校开展了以“读中华经典,悟中华人文精神"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邀请你参与。

(1)如果参加该活动,你会挑选哪篇经典参赛?请完成下表。

参赛篇目

我最喜欢的语句

(2)结合自己的诵读体验,请从“中华人文精神”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你的读书感悟。

(3)带着此次参赛的所感所悟,请以“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为题,补充完成下列倡议书。

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B2.D3.B4.B5.A6.B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果参加该活动,你会挑选哪篇经典参赛?请完成下表。

参赛篇目《论语·子路》

我最喜欢的语句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结合自己的诵读体验,请从“中华人文精神"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你的读书感悟。

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

(3)带着此次参赛的所感所悟,请以“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为题,补充完成下列倡议书。

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