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7课 我们爱分享_第1页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7课 我们爱分享_第2页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7课 我们爱分享_第3页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7课 我们爱分享_第4页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7课 我们爱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7课我们爱分享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素养教案

第7课我们爱分享

本课内容分析

“我们爱分享"作为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的第三个主题,主要引导学生养成与小伙伴分享的观念与习惯,学会与同学相处,懂得在群体生活中如何进行分享。分享是备受赞扬的美好品质,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建立和谐友好的群体关系。本课聚焦分享话题,旨在让学生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从而形成乐于分享的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分享中遇到的问题,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共有两个话题,分别是“分享的‘魔力'"和“一起来分享”。

“分享的‘魔力'"旨在引导学生从分享阅读的角度理解分享的意义与价值。以绘本故事形式,通过一起读、一起表演,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初步感受分享的乐趣。教材中充满童趣的小诗揭示了分享的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享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通过观察插图、回忆已有生活等方法寻找“魔法师”,并充分体验分享的魅力,激发学生乐于分享的情感体验。

“一起来分享"栏目旨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交流分享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围绕不同的分享主题,开展“快乐地分享”的实践体验活动,感受分享行为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分享作为一种能力,是有一定技巧与方法的。儿歌展示了不同内容的分享技巧,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分享的技巧与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他人的不愿意分享行为,从而在换位思考和移情体验中反思自己的

分享行为。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分享过程中有拒绝的权利,乐于分享并不是强求与他人分享一切。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石头汤》的故事,认识分享带来的快乐,懂得学会分享也是生活中的基本能力之一,有主动分享的意识。

2.通过小组的分享体验活动,初步感受分享的快乐,积累分享的情感体验。

3.通过事例分析、绘本阅读、观察交流等方式,学习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在生活中与人分享。

4.通过角色扮演、交流分享等方式,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与同伴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乐于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掌握正确的分享方法。

2.难点:了解分享的方法、技巧与原则,能够在生活中与他人分享,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1课时)

[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椰子糕)这是什么?

预设:这是彤彤同学在海南旅游时给同学们带回来的椰子糕。

2.师:大家都知道啊,品尝过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起手来)

(教师随机采访几名同学)椰子糕好吃吗?和平常的糕点有什么不一样啊?

3.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椰子糕很好吃,这是彤彤同学千里迢迢带回来的,饱含着情谊。

预设2:这次吃到的不仅仅是椰子糕这份食品,更是彤彤同学暖暖的一份心意。

4.小结:彤彤与大家分享椰子糕,像这样将自己喜爱的东西分给大家品尝,这就是分享。

活动一

分享的“魔力"

[情境创设]

1.师:出示《石头汤》的故事或图片,进行故事讲解。

石头汤

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在路上边走边聊。“什么使人幸福?”最年轻的阿福问。阿寿年纪最大,也最有智慧,他说:“我们去找找看。"

他们来到了一个村庄,这里的村民们见到他们马上躲进家中,而且还紧紧地关上了门窗。原来,村民们不相信陌生人,甚至会怀疑自己的邻居,所以他们互相很少来往。

“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和尚们说。

阿寿说道:“那要让他们看看我们怎么煮石头汤。"

他们拿出一口小铁锅,盛满井水,架到火上。一个小女孩一直在看着他们,然后勇敢地走上前,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这些石头可以煮出美味的汤,可这么小的锅,恐怕煮不出很多。"阿寿指着盛满水和石头的小锅说。

“我家有口大锅。”小女孩说着就向家中跑去。

妈妈问她拿锅做什么。她说:“那三个陌生人要用石头煮汤,他们需要我们家的大锅。"村民们好奇地逐渐靠近煮汤的和尚们。这时,阿福说:“煮传统风味的石头汤,加点儿盐和胡椒粉,味道会更香。”阿禄附和着说道:“可是我们没带……"

“我家有盐和胡椒粉!”一个人突然说道,并边说边向家中跑去。

阿寿接着说:“放些胡萝卜,汤肯定更甜。"胡萝卜?”后排的一个妇女说,“我家可能有!"再放几个洋葱、蘑菇,你们觉得味道会不会更香?”阿福问道。

过了一会儿,村民们纷纷拿来洋葱、蘑菇、芋头、冬瓜……一股脑地全倒进了大锅。

汤咕噜咕噜冒着泡,终于煮好了,闻起来可真香。村民们拿来了米饭、馒头、桂圆、甜饼,端来了香茶,点亮了灯笼。他们又讲故事又唱歌,一直闹到深夜。村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一起欢聚了。宴会结束后,他们敞开家门,争着把和尚请到自己家,一个个都突然变得慷慨起来。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村民们聚到河边给和尚们送行。和尚们说:“谢谢你们的款待,你们真的是太慷慨了!谢谢你们。"村民们说:“你们带来的礼物,让我们永远享用不尽。你们让我们明白了,分享使人更加富足。”其实,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么简单。

2.提问:故事里村民们说的和尚们带给他们的“礼物"是什么呢?

3.学生交流。

预设1:我觉得和尚带给村民们的“礼物”是分享,原来村民们相互不信任,和尚的“石头汤"让他们敞开心扉重新接纳身边的亲人、邻居。

预设2:这份“礼物”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包容。

4.总结:故事中的三个和尚用巧妙的方法打开了村民们的心扉,让他们通过分享收获了久违的快乐与幸福。由此可见,分享是具有“魔力"的,它告诉我们学会分享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设计意图

利用《石头汤》的绘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懂得分享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学习活动]

1.翻开课本,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下面的小故事。

(1)提问:这个小女孩彤彤收到妈妈送的书之后,是如何做的?

预设1:彤彤收到妈妈送给她的书后和好朋友一起阅读。

预设2:彤彤把书与同学分享,并且和同学一起把故事表演给全班同学看,让同学们收获快乐。

预设3:彤彤还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让大家都收获了快乐。

(2)小结:分享其实就是与其他人共同使用、共同感受。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分享给了朋友,同时也使大家获得了快乐。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再次理解分享的概念与种类,打破分享仅限于物品的局限,唤起学生对分享类别更广阔的思考。

2.过渡:像彤彤这样,让更多的小伙伴感受到自己拥有了图书里的乐趣,这就是分享。

还有哪些做法也是分享行为呢?

预设1:我经常和同桌交换书籍来看。

预设2:打羽毛球的时候,我们轮流用陈晓玲带来的羽毛球。

预设3:我昨天过生日,带了很多好吃的糖果分享给大家。

预设4:在班会上,我分享了假期旅游时的见闻。

3.总结: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把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带给大家,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快乐。在玩羽毛球时,想办法让更多的同学参5与……这些都是与人分享的好行为,看来分享的“魔力”还能够帮助大家学会思考,遇到问题想办法呢。

4.分享。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任务单,选一选还有什么也是可以分享的呢。

选一选:你认为可以分享的内容

1.我喜欢的一本图书。(

2.我的梦想和愿望。(

3.爸爸从外地带回来的糖果。(

4.姥爷留给我的纪念物。(

5.特别开心的一件事。(

6.非常难过的事情。(

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回答。

预设1:我认为喜欢的一本图书是可以分享的,大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预设2:我认为每个人的梦想和愿望也可以和大家分享。

预设3:我觉得爸爸从外地带回来的糖果可以和小朋友分享,大家一起享受美食。

预设4:姥爷留给我的纪念物十分珍贵,万一弄坏可不好,所以我认为这个不可以分享。

预设5:我觉得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和家人或者好朋友来分享。

5.师:当你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的时候,请别一个人来承担,让大家来帮帮你。现在谁有悲伤可以写在卡片上,我们大家一同来解决,好吗?

学生写完后大家一同来安慰他,为他出谋划策。

6.小结:把伤心的事告诉大家,大家帮你出谋划策,能感受到自己在大家庭中不是孤单的,所以,悲伤也是需要分享的。看来分享还有帮助大家调整心情,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和睦大家庭的“魔力"。

教学意图

通过任务单的设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事物可不可以分享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能够辨别也是一项本领。面对学生的不开心,引导学生。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大家分享,这会让

自己觉得“我”不是独自面对这件事。

7.读一读这首儿歌:

有一个魔法师,

他有神奇的魔法:

可以把一个人的快乐,

传递给大家;

把一个人的办法,

变成大家的办法。

他就是“分享"!

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分享是一种魔法,能把一个人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预设2:分享可以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让每个人都会。

预设3:分享就是大家都快乐,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8.总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这些都是与人分享的好行为。我们可以分享的不仅仅是某件物品,还可以和小伙伴分享我们的好方法,分享我们快乐的情绪,分享我们不开心的事情,分享我们美好的感受!

[课堂评价]

1.能够从分享的实际出发,发现分享不同事物的情况并正确地表达出来。

2.能够在得到别人分享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想法,并知道这些行为是一种可以带给人们快乐的行为。

活动二

分享也有方法

[情境创设]

分享的魔法能让一个人的快乐变成大家的快乐,让一个人的办法变成大家的办法!彤彤小朋友也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瞧!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下面的三种生活情境)

情境一:体育课下课了,明明口渴了,水杯却不在身边。彤彤把自己喝了一口水的水杯递给明明,可是明明却拒绝了。

情境二:课间,彤彤看见玲玲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书,想让玲玲分享一下,可是玲玲拒绝了。

情境三:彤彤新做了一个树叶贴画,她想分享给大家看,结果被露露不小心给弄坏了。彤彤沮丧地说:“分享一点儿都不快乐!”

[学习活动]

1.提问:彤彤为什么会觉得分享不能带来快乐呢?你们愿意帮帮她吗?

学生交流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

预设1:体育课后,彤彤看见明明口渴,好心把水给他喝,没想到明明拒绝了,彤彤有些不开心。

预设2:彤彤想看一下玲玲的那本书,可是玲玲没有同意,彤彤很伤心。

预设3:彤彤新做的树叶贴画在分享时被露露弄坏了,所以她不开心。

针对情境一,教师引导:“为什么彤彤的好心被明明拒绝了?"

预设1:水瓶是自己的专有物品,不能和大家分享。

预设2:彤彤是好心,但是明明也是有忌讳的。

师追问: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分享啊!你们觉得还有什么也不太适合分享呢?

预设1:自己私人用的物品都不太适合分享,比如牙刷、内衣、内裤等。

预设2:如果担心自己的物品会被损坏,也不太适合分享,要好好保存。

预设3:有一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也不适合分享。

针对情境二,教师引导:“当你希望别人与你分享时,别人拒绝了你,该怎么办呢?”

预设1:别人拒绝和我分享时,我可以和他好好说,我会认真爱护,或者和同学一起欣赏,不拿走。

预设2:当人家不愿意分享某一个东西时,说明对人家很重要,我就不强求了,那就不看了。

针对情境三,教师引导:“和别人分享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1:判断一下,对方是不是真的想欣赏,如果是我,就会提醒大家认真爱护分享的物品。

预设2:我还要学会分辨我是不是真的愿意和大家分享,如果我不愿意那些对我很重要的物品被大家弄坏,我就可以选择不分享。

2.小结:看来对于分享,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分享是自愿的,不强求。大家也要学会分辨哪些物品不能分享,以免造成误会。分享的东西,大家要学会爱护。

3.师:如果你是下图中的小朋友,在分享时遇到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做呢?请与同桌选择一个情境分角色演一演吧。

学生准备后分角色表演,教师评价。

4.总结:看来我们分享时,大家要注意小过错不计较,有要求可以提,特殊情况要说明,这样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分享是与人相处时非常重要的交往行为。你乐于与他人分享,别人才会愿意和你分享。如果有人愿意与我们分享物品或其他的事情时,我们要懂得珍惜,因为他把我们当成好朋友。当别人不愿意与我们分享一些东西时,要学会理解别人,因为可能那些东西对他来说特别珍贵,不适合与我们分享,这时,我们就不要强求。

[课堂评价]

1.能够通过情境表演进行分析讨论,发现分享时出现的一些不同情况,能根据不同的原因去思考调整心态的方法。

2.在课堂上发言时声音洪亮,能够思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活动三

我们一起来分享

[情境创设]

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2.学生观察交流。

预设1:我观察到有一个小男孩在教小朋友们折小青蛙,讲解得很认真。

预设2:我观察到小朋友们在分享时,有不明白的地方还会讨论。有个小女孩就在问,我折的青蛙怎么不会跳?

预设3:我观察到同学之间分享书籍时,小男孩还在提醒,“看书的时候,要爱护呦”。

3.小结:通过观察图片中小朋友们的行为,明白一起分享也会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习活动]

1.小组体验分享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小零食(糖果、饼干等)、几本简单有趣的绘本、一些小玩具(积木、拼图等)。

(1)师:同学们,老师在课前为各小组准备了一些物品,你们想不想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呀,快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活动要求:选择你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分享;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班级内分享;声音洪亮,大方得体。

(2)学生在组内进行分享:

小零食分享:请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拿到的小零食,说说零食的味道、自己为什么喜欢吃这种零食等。在分享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不客气"等。

绘本分享:鼓励学生挑选一本绘本,在小组内简单讲述绘本中的故事。可以是自己讲,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讲。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在故事讲完后提问或谈谈自己的感受。

玩具分享:让学生们一起玩小组内的玩具,如合作拼拼图、搭积木等。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交流如何玩玩具,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玩法。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小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真正的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分享,如何来分享,体会分享后的心情变化,达到从感官地体验到内心体验的升华。

2.播放学生录音,分析不愿意分享的原因。

(1)说到分享,获得的快乐是多的,但是在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些人不愿意跟人分享,他们实在有难言之隐。下面,就让我们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录音1:我把钢笔借给同学用,他给我弄坏了,以后我就不愿意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了。

录音2:上次,我把一本非常喜欢的书送给了好朋友,可是他却没有让我看他的书。

录音3:我曾经跟好朋友分享过我的小秘密,可是他却告诉别人,我非常生气。

(2)提问:听到发生在这几位同学身边的事情,请你们想一想、说一说,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呢?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预设1:在美术课上,玲玲没有带水彩笔,我借给她用,结果她把我的红色都给用完啦,我挺不高兴的。

预设2:青青每次数学课上都不带尺子,我都很热情地借给他用。有一次考试我没有借给他,结果他就说我太小气。我很伤心,以后再也不愿意理他了。

预设3:我过生日时,爸爸送给我一块很漂亮的小手表,许多同学一下课就要过来看,我不想耽误课间休息时间,没给大家看,结果有些同学就说我坏话,让我很难过。

(3)小结:这样的分享经历带给大家许多不好的感受,同学之间还出现了小矛盾,影响了彼此间的感情。

3.说一说: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做呢?

预设1:对待他人分享的物品,我们都应该做到爱护,这样大家才能高兴地在一起。

预设2:如果是特别重要的物品,不能分享就不要在大家面前展示,避免弄坏。

预设3:当别人把自己的物品分享给我们时,要爱护并且能够礼尚往来,这才是真正的分享,不是独享。

4.总结: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起分享,但要想获得的快乐更多,也是需要动脑筋的。除了区分分享的特殊情况,在分享过程中,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物品一样,做到爱护,这样才能获得分享的真正快乐。

5.读一读下面的儿歌。

秘密分享小声点儿,

故事分享生动点儿,

方法分享仔细点儿,

图书分享小心点儿,

与人分享礼貌点儿,

一起分享大方点儿。

设计意图

通过儿歌的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分享的快乐懂得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同时,学会正确、合理地分享方法。

[课堂评价]

1.能够正确分辨分享过程中的特殊情况,知道分享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知道在不同情境下分享的正确做法,分享过程中懂得爱护是文明的表现。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分享的快乐,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就变成了更多人的快乐。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拿出来,别人可以从中受益,自己也可以获得满足感、快乐感。但在分享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分享行为持续下去。

板书设计

我们爱分享

学会分享收获大

但是也要讲方法

正确合理有技巧

大家分享才快乐

本课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1.请你判断下面行为,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同学们带到学校的东西就是要分享给大家的。(

(2)小明的铅笔折了,我把自己多余的铅笔分享给他。(

(3)我把在学校听到的一个故事分享给了课外班的小伙伴。(

(4)青青分享给我他的水彩笔,就是同意我想怎么用就可以怎么用的。(

(5)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同学玩,这是一种分享行为。(

(6)有好吃的糖果,只留给自己吃,这样做是对的。(

(7)分享就是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给别人。(

(8)和小伙伴一起看有趣的故事书,就是在分享快乐。(

(9)分享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少,所以不要分享。(

(10)把自己的小零食分给大家吃,大家会很开心。(

(11)分享只能分享物品,不能分享快乐和心情。(

(12)有了新的玩具,马上和好朋友一起玩,这是爱分享的表现。(

2.面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正确的做法,将序号写在(

)内。

(1)当你有一个好吃的苹果,你应该(

)。

A.自己偷偷吃掉

B.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C.扔掉

(2)看到同学没有铅笔用,你可以(

)。

A.不管他

B.把自己的铅笔借给他

C.嘲笑他

(3)你有一本好看的故事书,你会(

)。

A.自己一个人看

B.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

C.和同学们一起看

(4)同学送你一个小礼物,你应该(

)。

A.收下后什么也不说

B.说声谢谢并回送一个小礼物

C.拒绝礼物

(5)分享的东西可以是(

)。

A.好吃的食物

B.好玩的玩具

C.以上都是

(6)如果你不愿意分享,可能会(

)。

A.有更多的朋友

B.让大家都不喜欢你

C.变得更厉害

[拓展性作业]

3.从以下几方面任选其一,完成“我们爱分享”的主题任务。

“我们爱分享"主题任务

活动主题活动要求活动目的

分享我的故事小同学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一个在学校发生的有趣故事,由家长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在课堂上分享。锻炼小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分享我的宝贝小同学可以从家里挑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小物品带到学校,向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