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_第1页
有机物-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_第2页
有机物-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_第3页
有机物-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_第4页
有机物-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0有机物(讲义)

模块导航:

制模块一、命题趋势

制模块二、知识重构

M模块三、重点考向典题精练

考向一、简单有机物

考向二、有机合成材料

考向三、有机物成分探究

考向四、有机物与质量守恒计算

考向五、生物体内有机物

面命题趋势

1.有机燃料的命题点有:①有机化合物的含义;②有机燃料甲烷、乙烯、丁烷等物质的性质与燃烧方程式;

③为止有机物系类的规律总结等,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

2.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命题点有:①生物体内重要的几种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代谢及其反

应;②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③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物质的鉴别等,命题时常常以组合型的选

择题或填空题中出现.

3.有机合成材料命题点有:①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及其相关反应;②白色污染与塑料;③有机物与工农业及

环保之间的关系等.多在选择题和和信息型的填空题中出现.

4.有机物计算与研究命题点有:①根据燃烧产物计算物质元素种类;②根据燃烧产物计算物质的化学式;③

对陌生有机物的性质性能探究;④计算有机物中的元素的质量分数、质量等,考试中多以陌生物质为背

景计算,在选择题、填空题或探究题、计算题可以出现

国知识重构

知识点一:有机燃料

1、有机化合物(有机物):一类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大多含有碳、氢、氧、氮等,碳的氧化物、碳酸、碳

酸盐除外。(如:C2H2(乙快)、C6Hl206(葡萄糖)、C2H50H(酒精)、C4H10(丁烷)、CC14(氯仿)、

CH3C00H(乙酸)、甲烷CH4、甲胺CH3NH2,尿素C0(NH2)2)

2、甲烷CH4——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②用途:作燃料(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③化学性质:可燃性。(甲烷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石灰水变浑浊。)

3、丁烷C4H10:性质一一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

4、乙焕C2H2: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产生3000度以上的高温,氧烘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知识点二:生物体内有机物

]、三大类有机物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类来源主要功能

糖类面条、面包、米饭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鸡肉、大豆、鱼等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

脂肪奶酪、牛奶等贮存能量

2、人每天摄取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生命活动中经过消化吸收、贮存、转化、消耗

等过程不断地变化着,实现各种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

3、活动:蛋白质的鉴别

1.剪取指甲、头发或羊毛放在火焰上灼烧,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同时看到有黑色粉末生成。

2.点燃棉花纤维,能闻到烧棉布的气味.。

3.点燃棉花纤维和羊毛后,闻到的气味

4、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①自然界中各种无机物通过被植物吸收,从自然环境进入生物圈,变成

有机物。②通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转移,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通过生

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的分解,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自然环境中去。

知识点三:有机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①合成塑料:(可塑性)具有良好的性能,容易加工,轻便实用。

②合成纤维:如尼龙、月青纶等,广泛运用于造航天器、飞机、火箭等。

③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2、白色污染: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

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

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3、解决“白色污染”方法: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知识点四:有机物成分探究

有机物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根据水和二氧化碳质量,计算有机物中的氢元素、碳元素质量。再

与有机物质量对比,得出有机物中是否有氧元素。根据各种元素质量关系,利用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

子质量之比,求出有机物的化学式

困重点考向典题精练

考向一、简单有机物

1.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分类上看:属于无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助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答案】D

【解析】A、甲烷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C、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D、甲烷为可燃气体,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符合题意;故选D。

2.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种物质丁,丁

是一种常见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氢原子

cP纳米纤维》

+•氧原子

殄碳原子

甲乙丙T

A.四种物质中只有乙、丙是有机物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丁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答案】D

【解析】由图例可知,甲为氢气,乙为二氧化碳,丙为甲醇,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的每个分

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丁为水;

A.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故A错误;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单位不是g,故B错误;

C.丁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CO2纳%维CH30H+

H20,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故D正确。故选D。

3.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IOCH3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IOCH3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IOCH3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答案】C

【解析】A、液氧为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CH3(CH2)10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氧分子,符合题意;

D、CH3(CH2)10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故选C。

4.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

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答案】D

【解析】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韧性,故C错误;

D.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过滤,故D正确。故选D。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

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种火炬的说法正确的是()

“祥云”火炬“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丙烷(C3H8)氢气32)

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氧化性

C.燃料燃烧后,生成物都有水

D.燃料都属于有机物

【答案】C

【解析】A.“飞扬”火炬的材料不属于金属单质,故A错误;

B.氢气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丙烷和氢气燃烧都生成水,故C正确;

D.氢气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故选C。

6.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

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

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

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

(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

A.需氧异养型B.需氧自养型C.厌氧异养型D.厌氧自养型

(2)请写出由CO2和H?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0

(3)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的电

源、阻值为10。的定值电阻R。、电流表和电阻Rx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当甲烷气体

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该沼气池中

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甲烷气体浓度%020406080100

Rx/Q2520151075

【答案】(1)C(2)CO2+4H2=CH4+2H2O(3)变大(4)不会

【解析】(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厌氧异养型,故选C;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o串联,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根据

UU

/r=葭=而用,可知,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

(4)电路的总电阻为:/?=§=禺=30。,Rx=R-Ro=30Q-10Q=20Q,从表中可以查出,甲烷气体

浓度为20%,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7.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煌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烷煌的一些信息.

名称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十一烷十六烷

?C11H24

化学式CH4C2H6C3H8C5H12Cl6H34

沸点

-164-88.6-42.1-0.536.1194.5287.5

(℃)

相对密度0.4660.5720.5850.5790.6260.7410.774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丁烷的化学式

(2)烷睡的命名与分子中原子个数有关.

(3)总结一条烷烧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4HIO(2)碳(3)随着碳原子教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解析】(1)表中所给物质来看,氢原子数为碳原子个数的2倍再加上2,物质的命名以碳原子的数目

而定,所以丁烷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Hio。

(2)由表可知,烷煌的命名是以碳原子数目而定的,故命名与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有关。

(3)由表可以看出,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沸点越来越高,相对密度越来越大。

8.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

合物,如乙烷[C2H6卜丙烷[C3H8]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

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选填序号)。

(2)组成乙烷[C2H6]的元素有种,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o

(3)丙烷[C3H8]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答案】(1)①③(2)2;4:1(3)有机物

【解析】(1)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都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③在

1500C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

学性质;

(2)组成乙烷的元素有碳、氢两种,乙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6=4:1;

(3)丙烷属于有机物。

9.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D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填

“有机物”或“无机物”)。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2)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果汁的pH越(填“大”或“小”)。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的化学式:

【答案】(1)有机物;糖类(2)小(3)CH4

【解析】(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都属于含碳元素的化合

物,所属的类别是有机物,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

(2)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酸性越强,pH越小;

(3)甲烷化学式为CtU;

10.杭州亚运会,在亚运史上首次由“数字人”参与开幕式点火仪式,也是首次使用源自废碳再生的绿色

甲醇(CH4O)作为主火炬塔“潮涌”的燃料,实现主火炬在循环使用期间的零排放。二氧化碳转化为甲

醇的某条反应路径的微观示意如下:

O氢原子

+生羹"+国•碳原子

O氧原子

(1)甲醇属于(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上述过程中,若有44g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

甲醇,理论上可生成甲醇go

(2)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燃烧过程

的能量转化主要是燃料中的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1)有机物;32(2)2cH3OH+3O点燃2co2+440;化学

【解析】(1)甲醇为含碳元素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在上述过程中,若有44g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

甲醇,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即为甲醇中碳元素质量,则理论上生成甲醇质量为44gx痣+=

32g。

(2)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H3OH+3CT点燃2co2+4H2O。燃烧过

程是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考向二、有机合成材料

11.人类生活生产中时常用到各种材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纤维、橡胶、蛋白质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甲烷、尿素、醋酸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C.棉花、羊毛、涤纶都是合成材料

D.使用过的塑料、橡胶制品应回收利用

【答案】C

【解析】A.淀粉、纤维、橡胶、蛋白质都属于有机高分子物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甲烷、尿素、醋酸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化合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棉花、羊毛都是天然材料,故C错误不合题意;

D.使用过的塑料、橡胶制品应回收利用,节约资源,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日常生活中纯金属使用比合金更广泛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涤纶、睛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答案】D

【解析】A、棉花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不是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日常生活中所用合金比纯金属广泛,不符合题意;

C、蚕丝成分为蛋白质,不是合成纤维,不符合题意;

D、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符合题意;故选D。

13.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澳化银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澳化银分解成单质澳和

银,镜片颜色变深;当光线变暗时,澳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澳化银,镜片颜色变

浅。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铜螺丝邺斗套

镜片

A.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B.钛合金属于化合物

C.澳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澳和银化合成澳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B

【解析】A.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钛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澳化银中,银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澳化银分解生成澳和银单质,银的化合价变为0,因此银元

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化铜为催化剂,所以它的性质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

14.天安门广场每天升起的国旗都是崭新的,换下来的国旗进旗库保存后还将发挥更重大“使命”,比如

被博物馆收藏、赠送给学校、单位,或者是覆盖在烈士、伟人的遗体或棺椁上。

(1)国旗的材料主要是春亚纺布料,又称涤纶布。涤纶属于(选填“天然”或“化学”)纤

(2)国旗旗杆上的滑轮为,它的作用是。

【答案】(1)化学(2)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解析】(1)国旗的材料主要是春亚纺布料,又称涤纶布。涤纶属于化学纤维。

(2)根据图片可知,国旗旗杆上的滑轮固定不动,为定滑轮,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考向三、有机物成分探究

15.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火炬设计思想源自良渚文化,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火炬

以丙烷(C3H8)为燃料,为探究其燃烧后的产物,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如图装

置对丙烷燃烧后的气体进行了检测。

黑色CuO粉末

无水磴酸桐澄清

石灰

学岂/溶液

»水

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丙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可能含有CO、CO2和H2O;

⑵燃烧后的气体应依次通过装置_________(选填“A-C”或“C-A”)一B-D;

⑶实验过程中能观察的现象: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C中的无水硫

酸铜变蓝,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丙烷燃烧后的气体是;

⑷有同学认为只看D装置出现的现象就可以作为检测丙烷生成气体中有CO的证据,对此你的看法是

是;

⑸A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答案】C—A;CO、CO?和H2O;不合理,D装置与空气直接接触,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浑

浊;检验丙烷然后后的气体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2)燃烧后的气体应该依次检测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因此依次桶滚装置

C->A―>B―>D0

(3)C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存在水;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存在二氧化碳;B装

置中黑色粉末变红,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存在一氧化碳,即丙烷燃烧后的气体是:

CO、CO2和H20。

(4)有同学认为只看D装置出现的现象就可以作为检测丙烷生成气体中有CO的证据,对此我认为

这种看法不合理,理由是:D装置与空气直接接触,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浑浊。

(5)A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丙烷然后后的气体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气体。

16.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

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

置编号)(提示:氢氧化钠能吸C02;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

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错误的地方,应如何改

进?;理由是;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答案】(1)浓硫酸

(2)对调装置E、F的位置;应该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吸收水蒸气

(3)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吸收装置

【解析】(1)要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首先需要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所以装置为B,

装置C为浓硫酸,除水蒸汽;

(2)塑料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要测定碳氢元素的含量,需要测定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有

水首先要先检验水,对调装置E、F的位置;理由是应该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吸收水蒸气

(3)要想测定塑料组成中的各元素的含量,需要除去其他干扰成分,使用碱石灰能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

二氧化碳除掉,所以本题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吸收装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17.丙烷(C3H8)燃料,其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黑色CuO粉末

经分析,丙烷燃烧后的气体可能含有CO、CCh和H2O。

(1)将上述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完整,使之尽可能检测出丙烷燃烧后的产物。你设计的连接顺序为:

燃烧后的气体D。

(2)该小组的同学按合理的连接顺序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中的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分析可知,丙烷

在氧气中燃烧后的气体为o

(3)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答案】(1)C—A(2)二氧化碳和水(3)吸收二氧化碳

【解析】(1)丙烷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等物

质,检验一氧化碳可以用氧化铜,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水常用无水硫酸铜,一氧化

碳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应先检验二氧化碳,再鉴别一氧化碳,而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

水蒸气,故最先检验水,然后是二氧化碳,最后检验一氧化碳,那么顺序是;C-A-B-D。

(3)A装置的左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因此生成了

水,而D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生成一氧化碳,因此丙烷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4)实验要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所以要除去前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结果的干扰,故

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就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

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

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

是;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

是O

【答案】HC1;验证是否有水生成;Ca(OH)2+CO2=CaCO3;+H20;①;白色污染;不能;如果将B、

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

置中带出来的

【解析】【实验探究】B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C是检验是否有氯化氢生成,D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

生成,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氯化氢气体生成。D瓶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1+H2O;【实验结论】因塑料燃烧后没有氯化氢生

成,说明不含氯元素,所以通过实验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交流反思】⑴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

致白色污染;⑵因气体从溶液中通过时会带一部分水,所以BC交换,则无法确定水是否是燃烧生成

的。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阅读资料卡,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

1.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于2014年7月29日在北京召开.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

负责人透露,我国计划于2015年开始着手开发“可燃冰”(如图).“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

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下释放

164立方米的甲烷和0.8立方米的淡水,被认为是有一种潜力较大的能源之一.

2.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

烧.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试

管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

ARDF.

(1)仪器a、b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装置组合是;将反应物装入试管前,应先检查装置

的,简述用排水法收集一瓶甲烷气体的操作方法;点燃甲烷前一定

要先检验甲烷的.

(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填序

号).

a.需要加热b.需要催化剂c.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物质的元素

(4)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甲烷分类,它属于,具有的物理性质是,甲烷

除用作燃料外,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COx和CH4的混合气体直

接转化为醋酸(CH3co0H).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

中的原子),则COx中的x为,该反应类型是.

(5)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能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但开采、利用可燃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开

采技术以及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温室效应、海底滑坡及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诸多问题.从科学探

究的角度,你认为开采、利用“可燃冰”还应进一步做好.

【答案】(1)锥形瓶;集气瓶(2)AC或AD;气密性;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

集气瓶中,甲烷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移开,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

倒放在桌上;纯度(3)cd

(4)有机物;无色无味的气体;2;化合反应

(5)气体的有效收集

【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锥形瓶,b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实

验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装置组合是AC或AD,制取气体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用排水法收集

一瓶甲烷气体的操作方法是: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甲烷充满集气

瓶后,将导管从瓶口移开,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倒放在桌上,点燃甲烷前

一定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3)通过分析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以及各种气体的性质可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共同点是cd;

(4)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

将COx和CH4的混合气体直接转化为醋酸(CH3COOH).若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则COx

中的x为2,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所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5)通过分析可知,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开采、利用“可燃冰”还应进一步做好:气体的有效收集.

考向四、有机物与质量守恒的计算

20.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碳元素的质量:8.8g义奈=2.4g;

氢元素的质量:1.8gx岛=0.2g;

因为2.4g+0.2g=2.6g,

所以该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故选B。

21.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4.6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CCh和

5.4gH2O,则该有机物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实验中用去氧气的质量为9.6g

C.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该有机物可能为甲烷(CH4)

【答案】B

【解析】A、由题意“4.6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COz和5.4gHzO",8.8g二氧化碳

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x(12/44x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H:5.4gx(2/18)=0.6g。因为2.4g+0.6gV

4.6go

,因此该有机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去氧气的质量为8.8g+5.4g-4.6g=9.6g,故说法正确;

C、设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x、y,故2.4g:0.6g=12x:y,故x:y=l:3,故说法

错误;

D、由A分析可知该有机物中有氧元素,不可能是甲烷,故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22.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

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

反应前质量/g4.68000

反应后质量/g004.45.4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C.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答案】A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数据可知,m=4.6g+8g-4.4g-5.4g=2.8g,判断错误;

B、设X的化学式为COy,则12x:16y=1.2g:1.6g,解得x:y=l:1,即X的化学式为CO,所以增

加氧气的量,可以使乙醇完全燃烧,所以能使一氧化碳的量减少,判断正确;

C、X不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因为反应前X的质量为0,判断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所以物质X一

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没有氢元素,判断错误。故选A。

23.每年n月是橘子丰收的时节,橘子中含有丰富的核黄素即维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

相对分子质量:376,黄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

的影响,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1)核黄素在物质分类上属于-(选填“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

(2)写出一条核黄素的化学性质0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4)计算94克核黄素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

【答案】(1)有机物(2)热稳定性好,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5(4)94克核黄素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94gx余=5g.

【解析】(1)核黄素为含碳化合物,在物质分类上属于有机物。

(2)核黄素热稳定性好,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都属于化学性质。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5个原子。

24.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一聚乳酸[(C3H4。2”制作而

成。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制取:

(」)从物质分类角度看,葡萄糖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中间产物乳酸(C3H6。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进人聚乳酸,则生产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千克?

【答案】(1)有机物

(2)3:4

(3)mco2xCi%=ms«xC2%

mwx=2.4千克x弱

mco2=4.4千克

【解析】(1)葡萄糖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乳酸(C3H6。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48=3:4.

25.SMA是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缩写,它是一种基因缺陷引起的罕见疾病,折磨着中国几万个家庭。

2022年,治疗SMA的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别名:寡核甘酸)进入医保,从70万一针降到了3万

多元,这令不少患者喜极而泣看到希望。该特效药化学式为C234H340N610128Pl7s17,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式可知,诺西那生钠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诺西那生钠由种元素组成。

(3)诺西那生钠中,P、S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0

【答案】(1)有机物(2)6(3)31:32

【解析】(1)诺西那生钠属于含碳元素的有机物;

(2)诺西那生钠由碳、氢、氮、氧、磷、硫六种元素组成;

(3)诺西那生钠中,P、S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32;

26.垃圾分类及利用垃圾发电和产生沼气等是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垃圾的常用办法。当垃圾中的生物体在

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腐烂时,会放出一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为沼气。沼气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Q,

其余的大部分是CO2。沼气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家庭烹调、取暖和照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建造了大

量的沼气池,据测算,平均每立方米大小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是0.2m3.而每立方米的沼气可以供6

口之家三餐的烹调所用,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请问:

(1)甲烷是一种(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焦的电能:

(3)沼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4)垃圾发电已经在世界各国兴起,利用焚烧炉的火焰加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可以带动发电机组。

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可以得到7.2X108J的电能,这些能量相当于多少千克烟煤完全燃烧放出

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2.9x107"kg)

【答案】(1)有机物(2)1.296xlO6J

(3)C%+。2点燎0。2+2刈。

(4)这些热量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m=g=—7邛8/y24.8kg。

【解析】(1)根据甲烷的化学式CH4可知,它含有大量碳元素,应该为有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的电能:W=Pt=60Wx(3600sx6)=1.296xlO6J;

(3)甲烷与氧气在空气中点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

。2点燃。。2+2H2。

O

8

(4)这些热量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一=£=—72乙;。^—宝24.8kg。

q2.9x10。/kg

2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常用聚乙烯(C2H4)n制成的,小明利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

进行探究,以验证其元素组成。小明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塑料袋充分燃烧,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D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⑵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物质类别判断,聚乙烯属于化合物中的o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0

(3)将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换为浓氢氧化钠溶液,重新实验测得C装置质量增加了17.6克,请

计算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是多少克?

【答案】⑴有机化合物⑵无水硫酸铜变蓝⑶”(C)=粉x17.6=4.8g

【解析】(1)C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

素,则说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应该为有机化合物。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等于二氧化碳中的质

量,M(C)=若乂17.6=4.8g。

考向五、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28.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有机物

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

C.由五种元素组成

D.每个谷氨酸钠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答案】B

【解析】A、谷氨酸钠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谷氨酸钠中不含硫元素,加热不会产生含硫物质,符合题意;

C、谷氨酸钠由碳、氢、氧、氮、钠五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每个谷氨酸钠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不符合题意;故选B。

29.疫情三年,新冠病毒到了奥密克戎这一代,感染后大部分人都是轻症或无症。政策放开后,感染新

冠轻症患者并不需要使用特殊治疗,若发热可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药

物,布洛芬化学式为Cl3Hl8。2。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C,H,0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2

C.相对分子质量为206

D.一个布洛芬分子中有9个H2分子

【答案】D

【解析】A.根据化学式Cl3Hl8。2可知,布洛芬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I3HI8O2可知,布洛芬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2,故B正确不

合题意;

C.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x12+1x18+16x2=206,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i3Hl8。2可知,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18个氢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30.萨罗(Salon)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⑥该物质由碳、氢、氧

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

A.①③B.⑦C.①③⑦D.②④⑤⑥

【答案】D

【解析】根据萨罗的分子模型图,1个萨罗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

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化学式为:CI3HWO3.

①1个萨罗分子是由13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6

个原子,故正确;

②由萨罗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特

征,故错误;

③萨罗(Salol)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3):(16x3)=156:48,故正确;

④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

⑤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该物质色相对分子质量为:

12x13+1x10+16x3=214,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⑥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⑦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萨罗的化学式为:CI3HIO03.故正确.故选D.

31.兴奋剂丑闻在重大体育比赛乃至奥运会上屡有出现,它不仅严重败坏了运动员本人的声誉,也使得

运动员所在的体育团队、国家和人民蒙羞。乙基雌烯醇是一种常见的兴奋剂,其化学式C20H320。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乙基雌烯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乙基雄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8克

C.乙基雌烯醇属于无机物

D.乙基雌烯醇中C,H,0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0:32:1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学式C20H32。可知,乙基雄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20+1x32+16x1=288,没有单

位,故B错误;

碳的质量分数为:嗡祟X100%=83.3%,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噫100%=11.1%,氧元素的

ZooZoo

质量分数:谿X100%=5.5%,因此质量分数最大是碳元素,故A错误;

Zoo

因为该物质含有碳元素,所以属于有机物,故C错误;

乙基雌烯醇中c,H,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0:32:1,故D正确。故选D。

32.纪录片《风味人间》在浙江卫视热播,其中特别拍摄了一组“臭名远扬”的食物,如中国的霉免菜梗

和炸臭豆腐,国外的鲜鱼罐头、臭奶酪、冰岛臭鲨鱼等。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发酵制作的,食物中的营

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成小分子,都是“鲜味”物质,我们品尝食物时,感受到的就不再是“臭”而是

“鲜香”了;而冰岛臭鲨鱼之所以气味浓烈,是因为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尿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起来“臭”,是因为食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到大

脑,形成“气味”,完成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

B.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发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