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篇一」[知识要点]1、农业的进步(1)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2)农业耕犁:安装了犁壁。耧车:播种工具。(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4)农作物,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2、手工业进步(1)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2)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出现专业商业区——市4、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历史学习方法快速阅读法初中生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快速阅读法,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这样才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为大家讲解历史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会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来启发同学们。所以同学们要在上课时做好养成标记,做笔记的好习惯。错误排除法所谓的错误排除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篇二」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历史答题技巧和方法1、高效解题技巧“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2、规范答题在中考历史试卷中,非选择题是按照具体的知识点划分的,如果某一历史非选择题分值为5分,那么这一历史试题考察的知识点为五个。而且中考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排版,书写过乱也可能是中考考生丢分的原因。3、历史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4、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历史解释是什么意思是指根据历史资料来确定法律的意思。历史资料指除了法律文本之外的与文本直接有关的资料,例如立法准备材料(文件记录以及其他和立法过程有关的材料)、立法说明立法者的私人材料(谈话记录、回忆录日记、书信等),乃至立法者当时发表的文章等。有时还可以通过将新的规范与旧的同类规范进行对照、比较,以阐明法律的意思。它的具体内容是:①正在讨论的法律问题的特定解决方案在过去曾被实施过;②该方案导致了一个后果F;③F是不合乎社会道德标准的;④过去与现在的情形不同不能充分地排除F在情形下不会出现;⑤该解决方案也许不被称赞。这种方法要求解释者要对历史事实及其与现实情形的差异进行证成,而且要对“F是不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命题进行证成。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包括:关于制定法律的提案说明,关于审议法律草案的说明,关于讨论、通过法律草案的记录和其他有关文献等。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篇三」【难点解析】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重点考点】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投壶的发展历史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中国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左传》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秦汉以后,它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秦汉以后废除了射礼,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南阳汉画像石中有《投壶图》,图中间是主宾两人对坐投壶,旁有侍者三人。投壶虽然已不是正规的礼仪,但仍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据《东观汉记》记载,东汉的大将祭遵,”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投壶和雅歌连在一起,成为儒士生活的特征。汉代的投壶方法较之春秋战国时期有极大改进。原来的投壶是在壶中装满红小豆,使投入的箭杆不会跃出。汉代不在壶中装红小豆,可使箭杆跃出,抓住重投;可以一连投百余次,“谓之为骁”。《西京杂记》说,汉武帝时有一个郭舍人善投壶,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由于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汉代投壶成为儒士的高雅活动。魏晋以后,投壶翻出了不少花样,一些正宗儒派于是大为不满。五代十国历史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建立后梁,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同年灭后梁。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称帝后更名暠)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夺取后蜀四州、南唐十四州、辽两州,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重病被迫班师,后不幸病亡。柴宗训即位后不到半年,就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吴帝杨溥将皇位禅让给徐知诰(李昪),建立徐齐,后改国号为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武平与南汉等占据。十国为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楚、南唐、清源、北汉、武平,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十国方面,江南地区有南吴、南唐、吴越国、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武平、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两川地区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汉高祖刘暠的弟弟刘崇所建。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篇四」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南——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奴隶悲惨生活的体现:1、他们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做工。2、奴隶戴上枷锁,没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的待遇。3、奴隶主可以随意将奴隶转让和买卖。4、杀死奴隶来祭祀祖先。5、奴隶主死后,用奴隶做陪葬品。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篇五」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二、春秋五霸1、诸侯争霸的实质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天子是政治上有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2、春秋五霸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3、齐桓公称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4、晋楚争霸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5、争霸战争的作用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三、战国七雄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小练习1、东周开始于A、公元前2070年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