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4-202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1分。1.公元纪年法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刘邦建立西汉的公元前

202

年属于()A.公元前

3

世纪初 B.公元前

3

世纪末 C.公元前

2

世纪初 D.公元前

2

世纪末2.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虽然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A.夏朝 B.南朝 C.晋朝 D.新朝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章帝死,年仅

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

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反映出的东汉历史现象是(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4.下政权定都洛阳的是()

①西汉

②东汉

③西晋

④东晋

⑤北魏。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5.下列著名的旅游景点中,与佛教息息相关的是()

①龙门石窟

②白马寺

③青城山

④云冈石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6.“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A.春秋 B.秦 C.西汉 D.东汉7.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郦道元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下列史实在《史记》中能够查到的是()

①光武中兴

②武王伐纣

③陈胜吴广起义

④黄巾起义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9.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六朝”先后顺序是()A.东晋—孙吴—宋—齐—梁—陈 B.孙吴—东晋—齐—宋—陈—梁

C.孙吴—宋—齐—梁—陈—东晋 D.孙吴—东晋—宋—齐—梁—陈10.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1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

②开辟出大量湖田

③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④麦稻兼作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2.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A.东汉 B.西汉 C.东晋 D.西晋13.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A.内迁的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由畜牧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

B.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

C.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D.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14.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15.聚焦“大汉王朝”

材料一: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牲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大城市户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汉高祖路过一个县,先前有三万多户,现只剩下五千户,他还称这个地方繁盛。(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的什么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一种怎样的政策?(2)西汉初期出现的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治世局面指什么?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阅读材料二,指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一分为二地评价这一建议?(4)材料三主要体现了汉武帝采取的哪一项措施?接受谁的建议?结果如何?

材料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5)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五:

(6)观察如图,写出路线中A、E两处的名称。简要说说这条商路在交往中的作用。为加强对图中C地区的管辖,西汉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16.体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方巨变

片段一:巡礼南方——可圈可点的经济风采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锇,亦亡千金之家。——《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1)对比材料一、二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记述,说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片段二:环视北方——欣欣向荣的民族关系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和冲突过程中,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方面逐渐呈现出认同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推动了这一趋势。

材料三: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引自《魏书》材料四:

材料五: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3)材料三、四、五分别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4)在我们今天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中已没有鲜卑这个民族了。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拓跋部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片段三:品味人物——异彩纷呈的科技文化(5)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曾有位农学家,在其代表作中引用了一句民谚“智如禹汤,不如常更(指经历)”,请说出这位农学家的姓名及著作的主要思想。(6)东晋时期,我国南方一位画家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即眼睛最能传达人的精神面貌,画人物关键在于画眼睛,请写出这位画家的姓名和一幅作品,并列举同一时期的一位书法家。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前202年为公元前3世纪末。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2.【答案】D【解析】新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由王莽建立。公元9年,西汉摄皇帝、安汉公王莽夺取西汉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新”。新莽末年,绿林、赤眉等起义军纷至而起,天下大乱,新朝地皇四年,在昆阳之战中,新朝主力丧失殆尽,同年九月以绿林军为主力的大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故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虽然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新朝。

故选:D。

本题以“虽然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为切入点,考查王莽建立新朝。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新朝建立的相关知识。3.【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外戚专权,要求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章帝死,年仅

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外戚者,皇亲国戚也。皇帝的妻子,皇后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国舅。

故选C。4.【答案】B【解析】①西汉都城在长安,④东晋的都城在建康,据此可排除含①④的AC,③西晋都城在洛阳,据此可排除不含③的D.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定都洛阳的政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王朝的都城.5.【答案】D【解析】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①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排除③;结合所学可知,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④正确。故与佛教息息相关的是①②④,D项正确;A项选择不全,丢项,排除A项;③与佛教无关,排除包含③的选项,BC包含③,排除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答案】D【解析】据“伦…用树肤、麻头及敝步、渔网以为纸。”可知,这一历史现象指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时期我国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社会,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是我国对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做出的极为重要的贡献。

故选:D。

此题根据题干中的关键字词“伦”、“树肤、麻头、敝布、渔网”、“以为纸”思考,考查了造纸术的发明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7.【答案】B【解析】题干给出了《伤寒杂病论》和“医圣”的尊称,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医圣张仲景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及后世尊称。8.【答案】D【解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武王伐纣发生在商朝末年,周武王领导的推翻商朝的战争,这一事件在《史记》中有记载,因为《史记》的记载范围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包括了商周时期的历史,②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开端,这一事件在《史记》中有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陈胜吴广立传,详细记载了他们的起义,③正确;因此,②③正确,D项正确;从材料“司马迁编撰”和所学知识可知,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时期,由光武帝刘秀领导,恢复了汉朝的统治,这一事件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因为《史记》只记载到汉武帝时期,①错误,排除AC项;从材料“司马迁编撰”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是东汉末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一事件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因为《史记》的记载范围不包括东汉时期,④错误,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司马迁与《史记》,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司马迁与《史记》,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答案】D【解析】历史上把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有一个城市相继被六朝定为都城,有“六朝古都”的美誉,这个城市是建康(建业),它就是今天的南京。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南京。宋、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城市--南京。10.【答案】A【解析】通过形势图可判断a是三国时期的蜀国,根据所学判断,蜀的都城在成都.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注意魏蜀吴各自的都城及统治范围.11.【答案】D【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的大量南迁等因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稻麦间种,商品经济得到发展。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为切入点,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12.【答案】D【解析】“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西晋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西晋。13.【答案】A【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加强,经济上的交融体现在内迁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也学习各族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生活中。故A符合题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反映的都是文化上的交融,排除BC;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反映的是政治上的交融,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内迁的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由畜牧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1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A处朝代名称为北魏,北魏的建立者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鲜卑族,B项说法正确;ACD项由所学可以排除。故本题应选择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北魏的建立。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15.【答案】【小题1】状况: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小题2】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小题3】建议:尊崇儒术。评价:一方面,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有利于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