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实验探究题
-----------------■•------本节导航-----•.
例•题型解读考情分析+命题预测/技巧解读
朗•模板构建答题模板/技巧点拨
模板01物质成分的探究
模板02物质变质的探究
模板03无明显现象反应是否发生的探究
模板04有关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的探究
逋•模板运用真题示例+模板答题+变式训练
任•模板演练最新模拟、预测考向
----------------------••-------•••------•・
科学探究题是综合性很强的中考必考题型。题目设置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实验的形
式开展探究活动。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的知识点有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提纯和分离、实验评价、化学基本原理
等。
试题通常按问题情境、查阅资料和探究过程来构建。题干中的文字一般比较多,要回答的问
题也比较多,因此科学探究题也是中考化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解答科学探究题时,应注意认真阅
读全题,理解题中所给的"资料”内容,找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资料”内容的关系,以确定解
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另外,在进行文字表述时,应注意用词上的严谨性和简洁性。
◎横野建
❽簪模板
模板01物质成分的探究
L甲乙
混合物成分:
示例:一定有甲,可能含有乙和丙甲丙
排列组合提猜想
—甲乙丙
A
分析题目,明确一定含有和根据物质的物理、准确描述现象,
反思评价
可能含有的物质,提出猜想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得出相应结论
方法
注意物质的检验顺序,所加试剂
不能对其他物质的检验造成干扰
反应后物质成分:
①不参加反应的物质或杂质一定存在
②最终生成物一定存在
注意选择的试剂要合理,
③若某反应物过量,则一定存在能产生明显现象
模板02物质变质的探究
1.检验是否变质
2.检验变质的程度
明确变质原因—►猜想变质程度—►确定需检验的物质—►设计方案
根据物质的性质①未变质:只含原根据不同的猜想,确根据各物质的性质,首
定需要检验的物质先排除对待检验物质
进行分析物质
②部分变质:含原的干扰,然后再检验
物资和生成物
③全部变质:只含
生成物
模板03无明显现象反应是否发生的探究
表征方式
利用反应前后物质成分
现象及其性质的差异证明物
探究角度表征
质变化,验证反应的发生
pH变化曲线;
数据压强变化曲钱;
表征温度变化曲线;
模板04有关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的探究
@模板运用
题型一物质成分的探究
窗真题示例
(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对Ba(OH)2与MgC"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向盛有BalOH1溶液的试管中加入MgCl?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o
为确定(1)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哪些?
【作出猜想】
(2)根据反应规律和元素守恒,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BaC*
猜想二:有BaC"和MgC*
猜想三:有BaC"和o
【实验探究】
(3)小组成员分别取(1)中反应后的溶液少许,置于A、B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I向试管A中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二不成立
II向试管B中加入少量酚酷试液无色溶液变红色—
【交流讨论】
(4)有同学认为使用稀硫酸代替酚酸试液进行实验,也能得出与实验H相同的结论。你是否同意这一观
点:;请阐述理由:。
❽思路点拨
1.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应从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是否过量去考虑,而生成物是一定存在的。
2,解题步骤: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aA+bB===cC+dDo
(2)进行猜想,一般有三种:①只有C+D(恰好完全反应);②A+C+D(A过量);③B+C+D(B
过量)。
(3)验证猜想时,一般不需要验证生成物,只需要验证反应物是否过量。
注意: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则其中一种生成物通常为沉淀、气体或水,溶质成分中通常只有一种生成物。
【答案】⑴产生白色沉淀Ba(OH)2+MgCl2=Mg(OH)24-+BaCl2
⑵&(OH%/氢氧化领
(3)Ba(OH)2(合理即可)猜想三成立
(4)不同意BaC"和Ba(OH)2均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1)向盛有Ba(OH)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MgCb溶液,Ba(OH)2与MgCL反应生成Mg(OH)2沉淀、
BaCb,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Cl2=Mg(OH)2;+BaCl20
(2)Ba(OH)2与MgCb反应生成Mg(OH)2沉淀、BaCh,若刚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的溶质只有BaCL;
若MgCb过量,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有BaCb.MgCh;若Ba(OH)2过量,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有BaCb、Ba(OH)2。
猜想一:只有BaCL;猜想二:有BaCb和MgCL;则猜想三:有BaCb和Ba(OH)2。
(3)实验I:结论是猜想二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MgCb,加入的试剂是检验Mg2+的,可以是Ba(OH)2
溶液等含有0H-的溶液;
实验II:酚醐遇碱性物质变红,遇中性物质或酸性物质不变色。向试管B中加入少量酚献试液,无色溶液
变红色,说明试管溶液呈碱性,由于BaCb溶液、MgCL溶液都是中性的,可知溶液中含有Ba(0H)2,则实
验结论是猜想三成立。
(4)由于BaCL和Ba(OH)2均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Ba(OH)2,故不
能用稀硫酸代替酚醐溶液进行实验。
曲变式训练
相同考点变情境”寸新型固体洗涤剂与水反应生成物的探究
(2024.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在一次劳动实践中,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一种新型固体洗涤剂能瞬间清除
衣服上的汗渍、果汁渍等顽固污渍。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新型固体洗涤剂是一种钠盐(Na2co4),它能与水反应
生成碳酸钠和其他化合物。小组同学对生成的其他化合物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1:溶解样品。取适量洗涤剂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储水使之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并形成无色溶
液a,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该洗涤剂与水反应生成的其他化合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⑴猜想一:H2O2
猜想二:NaOH
猜想三:H2O2,NaOH
做出以上猜想应遵守定律。
实验2:实验验证。
(2)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
①取适量无色溶液a于小烧杯中,加入过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目的是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
—
量氯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清液b尽,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取适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铳,
—
振荡
猜想_________成立
③将上述试管中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无明显现
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象
【反思与交流】
(3)该洗涤剂应________保存o
【答案】(1)质量守恒
(2)生成白色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产生气泡
(3)密封(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Na2co4)与
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前含有钠、碳、氢、氧四种元素,碳酸钠中只含有钠、碳、氧元素,
所以“其他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作出猜想。故填:质量守恒;
(2)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不与过氧化氢或氢氧化钠反应,故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目的是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
生成;
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铁反应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根据实验③将上述试管中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
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故猜想一成立;所以实验①后
得到的清液中含有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会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所以②取适量
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锌,振荡,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
(3)该洗涤剂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故应防潮、密封保存。
题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
❽真题示例
(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
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1)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猜想三:碳酸钠
【设计实验】
(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充分反应有—产生
猜想二成立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CuCb溶液有一产生
【反思拓展】
(3)某同学提出可用C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加入的试剂进行实验,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
是O
(4)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应—保存。
(5)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
钢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
质一定有O
齿思路点拔
明确变质原理一提出假设:未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一设计实验验证一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答案】(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白色沉淀蓝色沉淀
(3)Ca(OH)2溶液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4)2NaOH+CC)2=Na2cO3密封
(5)氯化钠和氯化钢
【解析】(1)氢氧化钠的变质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猜想一:若氢氧化钠未变质,则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
猜想二: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溶质成分为碳酸钠;
(2)步骤一:根据实验结论是猜想二成立,即溶质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生成氯化钠和白色沉淀碳酸钙,则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白色
沉淀产生,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可以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后续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CuCL溶液,氢氧化钠与CuCb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则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
(3)由于Ca(OH)2溶液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后续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不能用Ca(OH)
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加入的试剂进行实验;
(4)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Na2CO3+H2O,因此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5)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与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钢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和氢氧化/反应生成碳
酸/沉淀和氢氧化钠,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说明第一支试管
中过量的稀盐酸与碳酸钢反应生成氯化钢、二氧化碳和水,则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和氯化钢。
12,,
曲变式训练
相同考点变情境哪字化实验探究变质情况
(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NaOH变质了吗?
【作出猜想】①没有变质②已经变质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能变质的原因____。
任务一定性实验探究该NaOH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11
(2)兴趣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NaOH固体样品完全猜想②成立
—
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提出此实验无法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
任务二定量实验探究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
【实验活动2】
(3)兴趣小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分别向左右容器内温度升溶液
实验装置
序号加入下列物质高值/℃PH
1l.OgNaOH固体31.5213.69
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
agNaCO固体a
可23
/土210.0311.92
■的数值为_____
10mL水49mL水1.0g该NaOH固体
315.71m
样品
【实验结论】
(4)小组同学分析温度升高值数据,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是,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是。
任务三计算该NaOH固体的变质率
【实验活动3】实验步骤:称量1.0g该NaOH固体样品于小烧杯中备用:量取10.0mL12%的稀盐酸:用电
子秤称量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记录数据:将稀盐酸加入小烧杯内,待完全反应,再次称量仪器和反
应后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
反应前质量/g反应后质量/g质量差/g
105.32105.020.30
(5)兴趣小组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率为(结果保留至1%)。
温馨提示:变质率=(已经变质的NaOH的质量/未变质前NaOH的总质量)X100%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充分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NaOH,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写一条)。
【答案】(DZNaOH+CO?nNazCOs+H?。
(2)产生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T
(3)1.0/1
(4)部分变质IL92Vm<13.69
(5)66%
(6)密封保存
【解析】(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钠,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
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T;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加入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故加入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也应是1.0g,即a的数值为1.0;
(4)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温度升高值介于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钠固体之
间,说明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是部分变质;
该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即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其溶液的pH值应介于实验1
和实验2之间,即m的取值范围是:11.92<m<13.69;
(5)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30g
解:设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CO3+2HC1=2NaCl+H2O+CO2T
10644
x0.30g
106x
石=诉泞672g
设该样品中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CO2+2NaOH=Na2CO3+H2O
80106
>0.72g
80y
W6-0.72g尸054g
故该NaOH固体的变质率为:x100%«66%
0.54g+1.0-0.72g
答:该NaOH固体的变质率为66%;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NaOH,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
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
题型三无明显现象反应是否发生的探究
❽真题示例
(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同学们在整理归纳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
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I:
(1)分别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和蒸储水,振荡,使其充分反应,现象
如图1、图2,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图2实验的目的是o
CO2
20mL氢氧」——20mL
化钠溶液蒸镭水
图1图2
探究实验n:
(2)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现象为,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探究实验iii:
[查阅资料]20℃时,NaOH、Na2cO3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乙
溶版、水
醇
NaOH溶溶
Na2CO3溶不
[设计方案]20℃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缓慢通^CC>2
(3)实验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反思评价】
(4)①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一般可以从反应物的减少或新物质的生成等角度进行分析。
思路点拔
从反应物的减少或新物质的生成等角度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答案】⑴做对比
(2)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3)生成的碳酸钠不溶于乙醇
(4)CO2+2NaOH=Na2CO3+H2O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塑料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塑料瓶也会变瘪,所以为了排除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变瘪,设计图2做对比实验,通过图1的塑料
瓶比图2变瘪程度大,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验证碳酸钠的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故取图1实验反
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若能观察
到有气泡产生,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装置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不溶于乙醇,故出现白色沉淀;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o
曲变式训练
相同考点变情境》酸碱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
【发现问题】
取一定量氢氧化钾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发现无明显现象,那么稀硫酸和KOH溶液是
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I: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思路II:验证有
(2)甲同学向实验的剩余溶液中(如图2所示)滴加酚酗溶液,溶液为______色,结论是稀硫酸和KOH溶液
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填离子符号)一定被完全消耗了。
!L稀硫酸f
PVi
OP
0
一
一
D一KOH溶液g—
图
图2
【猜想与假设】
(3)乙同学对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KAO’;猜想二:有K2sO’和H?SC)4;猜想三:有K2sO’和KOH。
根据甲同学的实验,猜想一定错误。
【进行实验】
(4)为验证猜想,同学们选用FqOs粉末、BaCl?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并完善表格。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剩余
一溶液
方案一P猜想二正确
FeO
J-初2末3
BaCl2
一溶液
方案二11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二正确
剩余
1―^液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5)分析上述反应,说明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某些碱和某些______反应。
(6)丙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丁同学认为方案一中的FeQs粉末可以用铁粉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其化学方程式为—o
【答案】(1)新物质的生成
⑵无0H-
⑶三
(4)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5)盐
(6)K2SO4+BaCl2=BaSO4J+2KC1
(7)Fe+H2SO4=FeSO4+H2T
【解析】(1)若想证明反应物的发生,一方面可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另一方面可验证有新物质的生
成。
(2)氢氧化钾能使酚醐溶液变红色,但若滴入酚醐溶液后,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氢氧化钾被完全消耗,即
溶液中不含OH,则能硫酸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反应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钾,故猜想三不正确。
(4)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结论为猜想二正确,则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5)氯化/属于盐,则说明稀硫酸能和金属氧化物、某些碱和某些盐反应。
(6)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钾,硫酸钾能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钾,则不能证明硫酸过
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1o
(7)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To
题型四有关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的探究
窗真题示例
(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项目小组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1:在试管①中加入4%的H2O2溶液5mL,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见图1)-
实验2:在试管②和③中各加入4%的H2O2溶液5mL,分别将试管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观察现象(见图2)。
实验3:常温下,取4%的H2O2溶液,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3所
zj\O
溶氧量/(mg/L)
「带火星木条
*①
委4%
过氧化氢溶液
图1
(1)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未复燃。实验结论是
(2)实验2观察到试管③中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由图3可知:过氧化氢溶液呈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氧量随pH变化的趋势是
(4)实验3得到的结论是
❽思路点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催化剂、温度、物质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颗粒大
小)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只改
变一个因素,进而探究该因素的影响。
【答案】(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
A-
(2)2H2O2=2H2O+O2T
(3)酸性溶氧量随pH增大先变大后变小
(4)溶液的pH影响过氧化氢分解(或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溶液的pH有关)
【解析】(1)实验1在试管①中加入4%的H2O2溶液5mL,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
是因为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很慢,产生的氧气较少,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填:常温下,过氧化
氢分解很慢;
(2)实验2在试管②和③中各取4%的H2O2溶液5mL,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试管③中产生大量气泡,
A人
说明温度越高,这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2=。21+2H2。。故填:
A小
2H2O2=O2T+2H2O;
(3)由图3可知,横坐标表示过氧化氢溶液的pH,PH小于7时溶氧量较少,过氧化氢溶液较稳定,说明
过氧化氢溶液呈酸性;纵坐标为溶氧量随pH变化,由曲线变化知溶氧量随pH变化的趋势是先变大后变小。
故填:①酸性;②溶氧量随pH增大先变大后变小;
(4)实验3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量的影响,由图像可知溶液的pH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
故填:溶液的pH影响过氧化氢分解(或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溶液的pH有关)。
❽变式训练
相同考点变情境•►反应条件的探究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小组以“调控化
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火有道】
(1)观察生活: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磷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气
球
氧气传感器
田气球
足<
量1
白磷—红磷白4-热水
磷1
热水(80*C)(80℃)/
图1图2图3图4
【现象与结论】
(2)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小红根据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评价与反思】
(3)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于是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为o
②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质疑,设计了图3所示装置,对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图4所示
图像。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
【调控有术】
化学反应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分别取足量且等质量的过
氧化氢溶液完成了下列实验。
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二氧化锦粉末的质量/g温度/℃10秒共收集到氧气的体积/mL
©3%010几乎无
②5%020几乎无
③5%0.52014
④10%0.52080
(4)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对比实验③和实验④,可得出的结
论是;上述实验无法探究出____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一条即可)。
【应用有方】
(5)通过探究,小组同学认识到,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控制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①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时需要(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
进风口。
②炒菜时如果油锅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写一条即可)。
【答案】(1)可燃物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环保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接触
(4)②③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的种类
(5)调大用锅盖盖灭
【解析】(1)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天然气、木材具有可燃性,而水和石头不具有可燃性。
(2)①白磷和红磷都属于可燃物,且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
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属于同一种物质,且着火点相同,小红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
白磷不燃烧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污染环境,图2所示装置是在
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不会污染环境,装置的优点为环保。
②由图3和图4可知:白磷燃烧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当氧气浓度小于10%时,白磷
不在燃烧,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接触。
(4)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变量是有无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反应时的温度必
须相同,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②③;比实验③和实验④,催化剂粉末质量相同,反应时温度相同,只有过
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浓度越大,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越大,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过氧
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上述实验无法探究出催化剂的种类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5)①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这时需
要调大灶具进风口,使燃烧更充分。
②炒菜时如果油锅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用锅盖盖灭,对应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颔横板演炼
1.(新考法)(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进行了如
下创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充足,部分仪器省略)
温馨提示:
氯化氢
浓盐酸L_①单向阀只允许气体、液体单向流动
1工单向阀a
M无水氯化钙②无水氯化钙干燥HC1气体
iwni।—►x
单向阀c③常温下几种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
氢氧化钠_1NaOHHC1NaCl
乙醇溶液u
17.3g41.6g0.065g
【实验1】
(1)用装有少量含酚酸的NaOH溶液的注射器,抽取适量浓盐酸,能证明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
(2)在广口瓶内装入50mL的浓盐酸,瓶内会充满HC1气体的原因是。按图示连接实验装置,打开弹簧
夹K和单向阀a、b,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抽取HC1气体过程中,观察到广口瓶中的浓盐酸底部有气泡
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o关闭弹簧夹K和单向阀b,打开单向阀c,推动注射器的活塞,片刻后
观察到试管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可证明反应发生。
【表达交流】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证明。
【答案】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NaOH+HCl=NaCl+H2O
(2)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白色沉淀
【解析】(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酥溶液变红色,用装有少量含酚酷的NaOH溶液的注射器,抽
取适量浓盐酸,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则可证明发生反应,即盐酸和氢氧
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在广口瓶内装入50mL的浓盐酸,瓶内会充满HC1气体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
体;
按图示连接实验装置,打开弹簧夹K和单向阀a、b,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抽取HC1气体过程中,压
强减小,观察到广口瓶中的浓盐酸底部有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
小;
根据提示中,氯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g,氯化氢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41.6g,而氯化钠在乙醇中的
溶解度为0.065g,关闭弹簧夹K和单向阀b,打开单向阀c,推动注射器的活塞,盐酸和片刻后观察到试管
中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反应发生,即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氯化钠在乙醇中的
溶解度最小,会析出。
2.(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同学们学习了盐的相关知识后,知道BaCCh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BaSO4
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盐酸。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设计并完成了“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混有硫酸钠”
的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单并进行交流评价(温馨提示:本题中番号①~③为答题卡上的序
号)。
化学实验报告单
姓名:m合作者:芳芳
班级:九年级一班日期:2024.3o25
【实验名称】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混有硫酸钠
【实验目的】Na2cCh与Na2s。4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2支、试管架、试管刷、胶头滴管、抹布、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等
【实验药品】待测溶液、氯化钢溶液、稀盐酸
【实验过程】
(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待测溶液l-2mL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钢溶液,产生白色沉
振荡淀Na2cCh溶液中混有
Na2so4
2、向步骤1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交流评价】
(2)其他组同学认为实验步骤2不够严谨,不能证明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钠,其理由是;则步骤1
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反思拓展】
进行物质的检验时,除了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恰当的试剂和方法,还应充分考虑加入试剂的用量。
【答案】(1)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2)滴加少量稀盐酸,生成碳酸钢可能没有反应完全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1)1、实验步骤:取待测溶液1-2mL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钢溶液,振荡,实验现
象:产生白色沉淀;
2、实验步骤:向步骤1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实验结论:Na2c03溶液中混有Na2SO4,碳酸钠溶液
与氯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钠,碳
酸钢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钢、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2)其他组同学认为实验步骤2不够严谨,不能证明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钠,其理由是滴加少量稀盐
酸,生成碳酸钢可能没有反应完全,假设碳酸钠溶液中没有混有硫酸钠,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钢溶液反应生
成碳酸飘白色沉淀,碳酸钢与少量稀盐酸反应,碳酸钢有剩余,此时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溶液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不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J+2NaClo
3.(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目前,“污渍爆炸盐”己成为广泛应用的洗涤助剂之一。其主要成分是
H2O2
Na2CO3n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溶于水生成NazCCh和。探究小组制得“污渍爆炸盐”的饱和水溶液,
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Ca(OH)2;猜想三:NaOH、Na2co3;猜想四:NaOH、
Na2co3、Ca(OH)2
(1)以上猜想中,有一个猜想是错误的,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操作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二成立
操作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_____________O猜想三不成立
【拓展应用】
(3)“污渍爆炸盐”除用作洗涤助剂之外,还可用作o
【反思交流】“污渍爆炸盐”应密封保存。
【答案】⑴Na2CO3+Ca(OH)2-CaCO3J+2NaOH
(2)Na2cO3(或NaHCCh等其它可溶性碳酸盐)无气泡产生(或无明显现象)
(3)供氧剂(其他合理答案的情给分)
【解析】(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生成的氢氧化
钠;
猜想一: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OH;
猜想二:当氢氧化钙过量时,溶质为NaOH、Ca(OH)2;
猜想三:当碳酸钠过量时,溶质为NaOH、Na2co3;
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者不能共存,所以猜想④是错误的,化学方程
式为:Ca(OH)2+Na2CO3=CaCO3J+2NaOH:
(2)操作一: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即滤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猜想
二成立;
操作二: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三不成立,即滤液中的溶质为不含有碳酸钠;则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观察到无气泡产生(或无明显现象),
说明猜想三不成立;
(3)“污渍爆炸盐”主要成分是Na2cO3S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溶于水生成Na2cCh和H2O2,过氧化氢分
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污渍爆炸盐”除用作洗涤助剂之外,还可用作供氧剂等(合理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绿篱管理办法
- 高速车辆管理办法
- 业余料报废管理办法
- 防汛考核管理办法
- 物业凭证章管理办法
- 高校节日管理办法
- 秦皇岛管理办法公务
- 用户需求书管理办法
- 滨州周转房管理办法
- 电网大规划管理办法
- 2024中国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4版零售业导购员正式协议范本版B版
- 养老院火灾应急预案
- 2025-2030年中国益智玩具行业竞争格局与前景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设备固定资产管理思路及方案
- 陶瓷企业安全培训
- 电力安全工器具、电动工具管理和使用制度(3篇)
- 法院答辩状范本
- 妊娠合并脓毒血症护理查房
- 海上应急救援技术优化
- 2024年破解基层整治管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推进会上的发言稿3篇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