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压力容器设计审核机考题库-判断3-3_第1页
2024版压力容器设计审核机考题库-判断3-3_第2页
2024版压力容器设计审核机考题库-判断3-3_第3页
2024版压力容器设计审核机考题库-判断3-3_第4页
2024版压力容器设计审核机考题库-判断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版压力容器设计审核题库(判断题3/3)3-1301

卧式容器圆筒在鞍座平面上有加强圈时,如果增大鞍座包角,圆筒切向最大剪应力不变。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42-2014P88表4当鞍座平面上有加强圈时,鞍座包角增大系数K3无变化,圆筒剪应力不变。3-1302卧式容器中,封头最大应力大小与鞍座包角无关。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当封头对圆筒加强时,封头最大应力随鞍座包角增大而减小。3-1303

卧式容器中,加强圈位于鞍座平面内时,圆筒最大周向应力发生在鞍座边角处。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42-2014P89图6(a)3-1304

卧式容器中,无加强圈时,圆筒体最大周向应力发生在鞍座最低点。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NB/T47042-2014P88图6(a)无加强圈时,最大轴向力发生在鞍座边角处3-1305

卧式容器中鞍座应力校核时,校核了由重量产生的腹板与筋板组合截面压应力和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腹板与筋板组合截面压应力。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校核由地震及温度变化引起的腹板与筋板组合截面压应力。前半句正确,好像没有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应力3-1306

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13.1-2015P74.1.1条3-1307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一种无损检验方法完全检测出结构的全部异常部分。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NB/T47013.1-2015P9章节5.2每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均有其能力范围和局限性3-1308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可以从事所有的无损检测工作。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NB/T47013.1-2015P74.1.3条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3-1309渗透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材料;涡流检测主要用于导电金属材料。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13.1-2015P95.1.25.1.3条3-1310当采用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13.1-2015P95.1.8条3-1311

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危险度高的方法评定级别。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NB/T47013.1-2015P95.1.9条应按照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3-1312

射线检测的局限性较难检测出厚锻件、管材和棒材中存在的缺陷。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13.1-2015P105.2.1.2a)条3-1313产品的质量是通过无损检测等手段检查出来的。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产品缺陷是通过无损检测等手段检查出来的3-1314

渗透检测可以检查非多孔性金属材料,陶瓷和塑料材料表面开口缺陷。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容器建造技术》P130章节18.5.1第2-(1)条3-1315

磁粉检测优先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制容器焊接接头表面开口及近表面缺陷。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13.1-2015P95.1.7条3-1316泄漏检测主要检测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等密闭性设备的泄漏部位。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13.1-2015P115.2.7.1条3-1317

射线检测的局限性是在沿透照方向不易评定缺陷的形状、大小和分布。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NB/T47013.1-2015P105.2.1.2条射线检测较难确定缺陷的深度位置和自身高度。3-1318

磁粉检测技术利用的基本原理是漏磁场。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容器建造技术》P128章节18.4.1第1条3-1319

不锈钢表面裂纹能用磁粉探伤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奥氏体不锈钢不具有铁磁性3-1320

有色金属适合采用磁粉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有色金属(铝、铜及其合金)不具有铁磁性3-1321

渗透检测法包括着色渗透检验和荧光渗透检验。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13.5-2015P235章节4.5.13-1322

检验铁磁性材料的表面裂纹时,渗透检验法的灵敏度一般要低于磁粉检测法。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容器建造技术》P128章节18.4.1第2-(1)条3-1323射线照相检测的防护措施只有屏蔽一种方法。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射线防护有时间、距离和屏蔽三大方法。3-1324目视检测法可以检查表面可见缺陷。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3-1325

对于铁磁性材料,检查表面裂纹优先考虑的无损检测的方法是磁粉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13.1-2015P95.1.7条3-1326

不锈钢和钢复合钢板复合介面的结合剪切强度不小于210MPA。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2-2011P514.3.1d)条3-1327补强圈是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TSG21-2016P21.6.1条3-1328奥氏体不锈钢或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焊接后都不要求做热处理。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TSG21-2016P253.2.11条3-1329

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圧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高于该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TSG21-2016P173.1.9.1条3-1330用于国内且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境外标准设计的压力容器,进行设计的单位只要满足相关国际或境外标准的要求即可。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TSG21-2016P143.1.1第(3)条3-1331

拼接封头应当在成形后进行无损检测,如果成形前已经进行无损检测,则成形后无需再进行无损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TSG21-2016P384.2.5.1第(2)条3-1332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应当是氧气转炉或者电炉冶炼的镇静钢,还应当采用炉外精炼工艺。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TSG21-2016P62.2.1.1条3-1333

奥氏体型钢材的使用温度高于525℃时,钢中含碳量应不小于0.04%。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2-2011P403.6.3条3-1334

奥氏体型钢材的使用温度高于或等于-253℃时,可免做冲击试验。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2-2011P403.7.2条3-1335风险评估报告和设计图纸的签署可以不一致。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3-1336

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钢制压力容器称之为低温容器。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2-2011P73.1.15条3-1337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操作介质的温度称之为设计温度。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2-2011P73.1.7条3-1338气压试验时,壳体元件最大总体薄膜应力应满足σT≤0.9Relφ。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4.6.33-1339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者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容器,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泄漏试验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14.7.23-1340对盛装易爆介质或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者中度危害介质的容器,应在泄放装置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将泄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且进行妥善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大气。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1-2011B.3.103-1341双相不锈钢使用温度下限为-196℃。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2-20114.2.63-1342用于压力容器的不锈钢-钢复合板的未结合率不应大于5%。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2-20114.33-1343设计温度为360℃的压力容器,其壳体用钢板可选用Q235B。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2-2011附录D.1e)3-1344内压圆筒强度计算公式的理论依据是第一强度理论。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2011标准释义P1093-1345压力容器壳体的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容器的最低强度条件要求。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2011释义P353-1346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m≥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的C、D、E类焊接接头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4-201110.4g)3-1347承受外载荷的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与接管的对接接头应20%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4-201110.3.1DN≥250接管与接管对接接头无损检测要求同A、B类焊接接头。3-1348外压容器因开孔削弱,所须补强面积比内压容器开孔削弱所须的补强面积大。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3-20116.3.3.2及6.3.3.33-1349金属温度是指受压元件内表面的最高温度。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2011标准释义P253-1350工作压力系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1-20113.1.23-1351计算压力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厚度的压力,包括液柱静压力等附加载荷。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1-20113.1.43-1352当液柱静压力小于设计压力的10%时,可以忽略不计。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4.3.23-1353试验温度系指耐压试验或泄漏试验时,试验液体的温度。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2011标准释义P273-1354设计厚度系指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有效厚度系指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1-20113.1.11及3.1.133-1355名义厚度系指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1-20113.1.123-1356任何情况下压力容器元件金属温度不得超越钢材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3.1.11及3.1.133-1357厚度附加量只计入钢材厚度负偏差及腐蚀余量,不计加工减薄量。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1-20114.3.63-1358多层包扎容器,B类焊接接头以及圆筒与球形封头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需要焊后热处理。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4-201112.3.13-1359要求热处理的容器,一般应在热处理前进行返修。如在热处理后返修,补焊后应作必要的热处理。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4-20117.4.43-1360介质为压缩空气、水蒸汽或水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制容器,腐蚀裕量不小于2mm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4.3.6.23-1361图样注明有应力腐蚀的容器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4-20118.2.23-1362对于不同厚度的A、B类焊接接头,判断其厚度是否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应按两者厚者考虑。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4-20118.2.1d)3-1363同一种材料制成的螺栓,安全系数与螺栓直径大小无关。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4.4.13-1364焊接接头系数Ф应根据受压元件的对接接头型式及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1-20114.5.2.13-1365根据所制订的工艺规程,需要焊后进行消氢处理的容器,如焊后随即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则可免做消氢处理。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NB/T470154.5.43-1366确定耐压试验压力时,如容器各受压元件(如圆筒、封头、法兰等)所用材料不同时,应取各元件材料[σ]/[σ]t比值中的最大者。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4.6.2.2注23-1367锥壳小端与圆筒连接处的环向薄膜应力按1.5[σ]控制。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释义P1273-1368碳素钢和碳锰钢在温度高于425℃下长期使用,应考虑钢中碳化物相的石墨化倾向。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2-20113.6.23-1369多层容器的内筒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其质量等级应不低于NB/T47013.3规定的Ⅰ级。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4.1.13≥12mm才需要3-1370调制状态使用壳体用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其质量等级应不低于NB/T47013.3规定的Ⅰ级。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4.1.13>16mm才需要3-1371公称厚度大于300mm的低合金钢锻件,应选用Ⅲ级或Ⅳ级。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2-20116.1.33-1372有热处理要求的容器,试板应随容器一起进行热处理。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4-20119.1.2.33-1373外压容器加强圈与容器之间必须采用连续焊。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3-20114.5.2.53-1374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气压试验时介质温度不得低于l0℃。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4-201111.4.9.33-1375对于锥壳,当锥壳半顶角α≤45℃时可以采用无折边结构。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3-20115.6.1.23-1376GB/T150.3中开孔补强采用的方法是等面积法和分析法。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3-20116.13-1377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返修部位仍需保证原有的耐腐蚀要求。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4-20117.4.53-1378当产品焊接试板被判为不合格时,不允许将试板及其所代表的产品重新进行热处理。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3-1379名义厚度指将计算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是图样上标注的厚度。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B/T150.1-20113.1.123-1380平盖、管板与筒体对接连接的焊接接头属B类焊接接头。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GB/T150.1-20114.5.1.1c)3-1381压力容器制造中热处理分为:焊后热处理和改善力学性能热处理两类。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17.1条,17.2条,17.3条3-1382容器及受压元件按材料、焊接接头厚度确定是否进行焊后热处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标准8.2条3-1383对于不等厚的元件的对接接头,其焊后热处理厚度取较厚元件的钢材厚度。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标准8.2.1条3-1384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有A类纵向焊接接头时,应逐台制备产品焊接试件。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4标准9.1.1.1条3-1385A类纵向焊接接头的产品焊接试件制备时,应单独施焊。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标准9.1.2.1条3-1386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热处理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应制备母材热处理试件。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4标准9.2.1.1条3-1387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其被补强圈、支座、垫板等覆盖的焊接接头应进行20%的射线或超声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标准10.3.2条3-1388耐压试验时,如采用压力表测量试验压力,应采用一个量程为1.5~3倍试验压力的压力表。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4标准11.2条3-1389奥氏体不锈钢的对接焊焊接接头可用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而焊接接头表面通常采用磁粉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标准10.1.3条3-1390“低温低应力工况”不适用于钢材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m≥540MPA的材料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3标准附录E.2.2条3-1391低温容器和不锈钢容器的耐腐蚀表面不得采用钢印标记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4标准5.3条3-1392不锈钢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其焊缝表面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标准7.3.4条3-1393压力容器气压试验合格标准是经检查无泄露。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标准11.4.10.6条3-1394GB/T150.3在总体上采用的是常规设计法,但在某些局部处也体现了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规定。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平盖与壳体连接处等3-1395对于容器直径不超过800mm的圆筒与封头的最后一道环向封闭焊缝,当采用不带垫板的单焊面对接接头,且无法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时,允许不进行检测,但需采用气体保护焊打底。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4标准10.3.4条3-1396容器各元件受到的腐蚀程度不同时,可采用不同的腐蚀裕量。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1标准4.3.6.2条3-1397所有设备开孔补强均可以采用补强圈进行补强。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3标准6.3.2.1条3-1398压力容器拼接封头应在成形前进行无损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标准10.2.2条3-1399采用气压或气液组合耐压试验的容器,其A类和B类焊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4标准10.3.1条3-1400容器需经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泄漏试验。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4标准11.5.1条3-1401锥形封头的所有拼焊接头均属A类焊接接头。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1标准4.5.1条3-1402容器对接接头进行局部射线检测时,对焊接接头交叉部位应进行全部检测,其合格标准与对接接头进行100%检测的合格标准一致。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标准10.3.2条3-1403压力容器的焊后热处理应在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检测合格且耐压试验完成后进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TSG21-2016法规4.2.6.2条3-1404容器铭牌上规定有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时,也应以设计压力确定耐压的试验压力值。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1标准4.6.2.2条3-1405由于Q245R和Q345R板材可以用到-20℃,所以当设计温度为-20℃,且采用这两种板材时均不需要在设计文件中要求进行-20℃下的V型缺口冲击试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2标准表43-1406由于Q245R和Q345R板材可以用到-20℃,所以当设计温度为-20℃,且采用这两种板材时不需要在设计文件中要求进行-20℃下的V型缺口冲击试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2标准表43-1407受内压锥壳的大小端连接处不需要进行加强设计。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3标准5.6.4.1条,5.6.4.2条3-1408GB/T150.3-2011的等面积补强法仅适用于孔的中心线与壳体表面垂直。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3标准6.1.1条3-1409计算厚度就是按GB/T150标准中相应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1标准3.1.10条3-1410最小成型厚度就是受压元件成型后保证按标准中相应公式计算的厚度加上腐蚀裕量之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1标准3.1.14条3-1411某夹套容器,内容器操作条件为真空,夹套内为0.25MPA加热蒸汽,现设定内容器设计压力为-0.4MPA(外压),夹套设计压力为0.3MPA。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1标准4.3.3条3-1412GB/T151-2014《热交换器》规定,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公称长度按照直管换热管的直管长度,或U形管直管段的长度。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标准3.3条3-1413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程指介质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标准3.4条3-1414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程数指介质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标准3.4条3-1415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壳程数指介质在壳程内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标准3.4条3-1416内孔焊指换热管与管板之间在壳程侧以角接焊缝形成对接接头或锁底接头的焊接。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1标准3.11条3-1417热交换器的设计文件至少应包括数据表、设计图样、制造技术条件、风险评估报告(相关法规或设计委托方要求时),必要时还应包括安装与使用维修说明。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1标准4.2.2.2条3-1418制造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制造,如需要对原设计进行变更,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变更的书面批准文件,并且对改动部位作出详细记载。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标准4.2.2.3条3-1419热交换器各程(压力室)的设计压力应按各自最苛刻的工作工况分别确定。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标准4.4.2条3-1420如热交换器存在负压操作,确定元件计算压力时应考虑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差。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标准4.4.2条3-1421换热器真空侧的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如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力取1.25倍的最大内外压力差,或0.1MPA两者中的较低值;当无安全控制装置时,取0.1MPA。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标准4.4.2条3-1422热交换器的各程(压力室)设计温度应按各自最苛刻的工作工况分别确定;各部分在工作状态下的金属温度不同时,不可分别设定设计温度。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1标准4.4.3条3-1423管板和管箱平盖上开槽时,可将高出隔板槽底面的金属作为腐蚀裕量,但当腐蚀裕量大于槽深时,还应加上两者的差值。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标准4.4.5.4条3-1424换热管常用排列形式为:三角形排列和正方形排列。A

(详见GB/T151

P17页

6.3.1.1)A.正确B.错误3-1425换热管中心距不宜小于1.25倍的换热管外径。A(详见GB/T151P17页6.3.1.2)A.正确B.错误3-1426固定管板式或U形管式热交换器管束周边换热管外表面至壳体内壁的最小距离不宜大于8mm。B(详见GB/T151P18页6.3.1.3中符号b3的说明)A.正确B.错误3-1427当液体ρv2>9000kg/(ms2)(ρ——密度,kg/m3;v——流速,m/s)时,采用轴向入口接管的管箱宜设置防冲结构。A(详见GB/T151P20页6.3.5)A.正确B.错误3-1428分程隔板与管箱内壁应采用双面连续焊,最小焊脚尺寸为3/4倍的隔板厚度。A(详见GB/T151P20页6.3.6.3)A.正确B.错误3-1429强度胀接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应小于等于管板的硬度。B

(详见GB/T151P25页6.6.1.3)A.正确B.错误3-1430防冲板的直径或边长,应大于接管内径50mm。A

(详见GB/T151P30页6.8.1.3.1)

A.正确B.错误3-1431内导流筒外表面到壳程圆筒内壁的距离不宜小于接管内径的1/3。A

(详见GB/T151P30页6.8.1.4.2)

A.正确B.错误1432弓形折流板缺口大小应使流体通过缺口与横过管束的流速相近。A

(详见GB/T151P31页6.8.2.1.2)

A.正确B.错误3-1433折流板最小间距不宜小于圆筒内径的1/2,且不小于50mm。B

(详见GB/T151P33页6.8.2.3.2)

A.正确B.错误3-1434U形管式热交换器弯管端、浮头式热交换器浮头端宜设置加厚环形或整圆的支持板。A

(详见GB/T151P35页6.8.2.5.2)

A.正确B.错误3-1435需要防短路的场合,当短路宽度小于16mm时,应设置防短路结构。B

(详见GB/T151P35页6.8.3.1)

A.正确B.错误3-1436挡管伸出第一块及最后一块折流板或支持板的长度不宜大于50mm。A

(详见GB/T151P36页6.8.3.3.3)

A.正确B.错误3-1437钩圈式浮头安装及拧紧螺母所需空间尺寸不宜小于60mm。A

(详见GB/T151P41页6.9.1中C尺寸说明)

A.正确B.错误3-1438多管程的浮头盖,其内侧最小深度应使相邻管程之间的横跨流通面积不小于每程换热管流通面积的1.0倍。B

(详见GB/T151P43页6.9.2)

A.正确B.错误3-1439单管程的浮头盖,其接管中心线处的最小深度不应小于接管内径的1/3。A

(详见GB/T151P43页6.9.2)

A.正确B.错误1440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0mm的圆筒,可用管材制作。A

(详见GB/T151P43页6.10.1)

A.正确B.错误3-1441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接管宜与壳体内表面平齐。A

(详见GB/T151P45页6.13.1b)

A.正确B.错误3-1442管箱内有分程隔板时,管箱平盖厚度应考虑法兰力矩的影响。A

(详见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P299页25.6.1)

A.正确B.错误3-1443重叠热交换器管箱圆筒不需(应)满足圆筒最小厚度的规定。B

(详见GB/T151P50页7.1.2.3)

A.正确B.错误3-1444热交换器壳程碳素钢、低合金钢制圆筒的最小厚度包含1.0mm腐蚀裕量。A(详见GB/T151P50页7.1.3.2注1)

A.正确B.错误3-1445对于管壳式热换器与壳体之间采用密封板(垫)密封时,纵向隔板的厚度可小于6mm。B(详见GB/T151P51页7.1.4.3a)

A.正确B.错误3-1446按GB/T151-2014规定,W型后端结构型式填料函式热交换器管板,仅要求满足管板最小厚度和相关结构设计和刚度的要求,不必进行管板元件的设计应力校核。A(详见GB/T151P65页7.4.5)

A.正确B.错误3-1447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管板计算方法适用于管板周边不布管区较宽的管板。B(详见GB/T151P67页7.4.6b)A.正确B.错误3-1448根据双管板连接结构的整体性程度,分为:整体式双管板、连接式双管板、分离式双管板3种形式。A(详见GB/T151P99页7.4.10.2.1)

A.正确B.错误3-1449凡有碍管束拆装的壳体内壁焊缝余高均应磨至与母材表面齐平。A(详见GB/T151P101页8.2.4)

A.正确B.错误3-1450胀接接头的管端清理长度应不小于25mm,且不得影响胀接质量。B(详见GB/T151P101页8.3.2b)

A.正确B.错误3-1451可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后对管间空隙进行补焊的方法代替管板堆焊。B(详见GB/T151P102页8.4.3c)A.正确B.错误3-1452除管板外,其他任何零件均不得与换热管相焊。A(详见GB/T151P105页8.7.4)

A.正确B.错误3-1453胀接不应超出管板背面(壳程侧),换热管的胀接与非胀接部位应圆滑过渡,不应有急剧的棱角。A(详见GB/T151P105页8.8.1.1)

A.正确B.错误3-1454对有冷作硬化倾向和有耐应力腐蚀要求的换热管,宜采取机械胀接方法。B(详见GB/T151P105页8.8.1.4)

A.正确B.错误3-1455对无法更换有缺陷热换管的热交换器允许堵管,堵管根数不宜超过1%且总数不超过5根。B(详见GB/T151P109页8.13.9)

A.正确B.错误3-1456GB/T151-2014《热交换器》规定,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压力不大于20MP。B(详见GB/T151P1页1.3)

A.正确B.错误3-1457GB/T151-2014《热交换器》规定,管壳式热交换器适用的公称直径不大于2600mm。B(详见GB/T151P1页1.5)

A.正确B.错误1458强度焊接指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连接强度满足换热管轴向(拉或压)机械和温差载荷设计要求并保证密封性能的焊接。A(详见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P304页25.12.1)

A.正确B.错误3-1459管板、浮头法兰和钩圈的两面均应考虑腐蚀裕量。B(详见GB/T151P7页4.4.5.4)

A.正确B.错误3-1460对于无法进行无损检测的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壳程圆筒的环向焊接接头,应采用氩弧焊打底或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其焊接接头系数为0.6。A(详见GB/T151P9页4.6.4)A.正确B.错误3-1461A.正确B.错误3-1462卧式热交换器的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时,折流板缺口宜垂直左右布置。B(详见GB/T151P34页6.8.2.4.1)

A.正确B.错误3-1463螺纹连接拉杆结构一般适用于换热管外径大于或等于19mm的管束。A(详见GB/T151P38页6.8.5.1.1)

A.正确B.错误3-1464管板计算的力学模型是将管板近似地视为平面应力结构。B(详见GB/T151释义P43页7.4.1)A.正确B.错误3-1465对于对接连接的内孔焊结构,在换热管轴向应力相应满足要求时,不再校核拉脱力。A(详见GB/T151P61页7.4.4.2f)

A.正确B.错误3-1466U形管弯制后试验压力不得小于热交换器的2倍设计压力。B(详见GB/T151P102页8.3.3.3)

A.正确B.错误3-1467

胀接连接时,管板管孔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12.5μm。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1.18.4.6条

3-1468

对于投用后无法维护修理管头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应进行气压试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1.18.13.7.2条应进条泄漏试验

3-1469

安全技术规范中“安全系数”即指“确定材料许用应力的系数”。这个系数中包含了所有的失效模式。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150-2011标准释议P35

3-1470

GB/T150薄壁圆筒体壁厚计算中径公式应用条件:Pc≤0.4[σ]tφ,等同于内径与壁厚之比不小于4。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Pc≤0.4[σ]tφ等同于Do/Di≤1.5,即Di+2δ≤1.5Di即0.5Di≥2δ即Di/δ≥4

3-1471

C类焊接接头承受的应力主要是一次局部应力+压力或温差载荷下变形不一致造成的二次应力。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多层包扎容器的层板纵向接头也是c类接头3-1472

紧固件的安全系数针对的是接头泄漏失效模式。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

3-1473

GB/T150及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都采用弹性失效准则,没有考虑塑性失效准则的应用。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2011《压力容器》标准释义》P22

3-1474

圆筒体开孔等面积法补强计算针对的是开孔边缘的弯曲应力。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零部件》P270

3-1475

真空绝热压力容器因不锈钢采用了应变强化处理,应变强化压力大于耐压试验压力,所以,内容器与外壳套合后不必再对产品进行耐压试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理论上可以不必对罐体耐压试验,但是出现焊接返修和施焊情况除外。况且还有附属的连接管道需耐压试验。GB/T18442.7-2017

3-1476

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还包括对母材焊接性能的评定。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NB/T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编制说明2(4)3.41条

3-1477

对塑性较好的钢材,其拉伸线上往往存在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我国压力容器相关标准一般把下屈服点作为屈服强度。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5.4.12条P84

3-1478

椭圆形和碟形封头的外压稳定性计算是针对球面部分进行的。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10.2.42条

《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10.3.42条

4-1479平板开孔用的半(等)面积补强法是针对抗拉强度的补强。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2011《压力容器》标准释义P145

4-1480真空绝热压力容器,因不锈钢内胆在套合前已进行气压试验,且经过氦检漏,所以,产品不必再进行气密性试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装设附件管道后需气密4-1481只有按分析设计规范设计的压力容器才需要考核局部应力问题。

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1-2011附录E4-1482奥氏体中过饱和碳的析出造成贫铬区产生是不锈钢材料发生晶间腐蚀的原因。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16.7.55条P934-1483

装运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或因腐蚀等原因可能导致安全阀不能正常工作的介质的罐体可选用安全阀与爆破片的并联组合装置。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安全阀入口侧串联爆破片装置,特点是用爆破片装置将工艺介质与安全阀隔离,用于保护安全阀,便于安全阀后装设导管将危害介质引入安全区,并有利于安全阀在线校验。《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14.2.4(1)条4-1484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材,只要两个钢号的标准化学成分范围和力学性能指标完全相同,这两个钢号就可以相互代用。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15.3.2条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对受压元件的材料代用,应当事先取得原设计单位的书面批准。判断一种材料能否正确有效替代另一种材料,应根据该压力容器产品的设计使用条件、存在的风,险以及失效模式,对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弯曲性能、可焊性及其他冷热加工性能以及耐蚀性能,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比较。4-1485

一般说来,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如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都有低温变脆倾向。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容器建造>P164

4-1486

容器和管道用的公称直径相同,表示它们的内直径相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4-1487

受内压旋转壳体上各点一定是受到拉应力的作用,而不会受到压应力的作用。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零部件>P254,内压椭圆封头,过渡区转角处,周向压缩应力”4-1488

两连接件的刚度差大小与边缘应力无明显关系。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当圆筒形壳与圆球形壳或椭圆形壳相连的零部件受压后,各自产生的变形是不一致的,称为变形不连续。但它们是连成一体的,两连接处附近接处附近将相互产生约束,除内压产生的膨胀外,还会产生附加的弯曲变形。与弯曲相对应,壳壁内将产生弯矩和剪力,对薄壁壳体来说,由此产生的弯曲应力有时比薄膜应力大得多,两连接件刚度相差越大,产生的应力也将越大。在实际结构中,以圆筒与平盖连接时的边缘应力为最大。4-1489在受力物体的主平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剪应力。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7.6.3条P1544-1490

压力容器壳体的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容器的最低强度条件要求。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零部件>P624.7.74-1491

外压容器因开孔削弱,所须补强面积比内压容器开孔削弱所须的补强面积大。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一半4-1492

罐体与安全阀之间的连接管和管件的通孔,其截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喉部截面积,接管应当尽量短而直。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1-2011附录B.9.3

4-1493

某液化气体容器,设计温度为50℃,进行安全泄放量计算时,输入泄放温度50℃。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1-2011附录B的按开尔文K计算4-1494

充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类介质或者强腐蚀性介质的罐体应当设置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组合装置,在非泄放状态下首先与介质接触的应当是爆破片。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14.2.4(1)条4-1495

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的目的是除油。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酸洗用于清除铁锈、熔渣及氧化物。不锈钢酸洗后还应进行钝化处理,以在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保护膜。4-1496国内生产的材料不必复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4-20115.1条4-1497

低温容器用材的许用应力按材料在20℃下的许用应力选取。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1-20114.4.2条4-1498

设计中可以采用降低焊接接头系数来降低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比例和合格级别。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1-20114.5.2条4-1499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焊接材料,应当保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不低于于母材规定的(下)限值。少个字“下”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TSG21-20162.2.6

4-1500

“低温低应力工况”系指容器或者其受压元件的设计温度,虽然低于或等于-20℃,但其环向应力小于或者等于钢材标准常温屈服强度的六分之一,且不大于50MPa的工况。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3-2011附录E无“或等于”

4-1501

在直径和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短圆筒的临界压力大于长圆筒的临界压力。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外压圆筒的临界压力实际上由圆筒的几何参数,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即应力-应变关系所决定。《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9.3.1(1)条4-1502

只要接管直径小于等于DN80,就可免除补强计算。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0.3-20116.1.3条有前提条件4-1503

射线无损检测对钢材中体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容器建造>P113

4-1504

为了均匀压紧垫片,应保证压紧面的平面度和法兰中心轴线的垂直度。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应为法兰密封面。《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12.1.2

3条4-1505

由于边缘应力出现在不连续处,因此它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薄膜应力。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李建国《压力容器设计的力学基础及其标准应用》P135页

4-1506

设计无隔热层储存压力容器时,其最低设计金属温度不得高于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1)室外,2)受环境温度影响HG/T20580-2011P16页

4-1507

按GB/T150设计压力容器时,设计规范不强制去除焊缝余高,是否提出去除焊缝余高,是设计者考虑的问题。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1)按照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实际水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将所有产品的余高去除,但对部分使用工况条件较苛刻(如低温容器)、采用对缺口较敏感的低合金高强钢(如C-Mo钢)制或采用JB4732设计(分析设计)的容器,应严格控制焊缝余高。2)封头折边处焊缝余高按GB/T25198要求去除4-1508

壳体失稳时的临界压力随壳体材料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而与其他因素无关。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9.3.1(1)条外压圆筒的临界压力实际上由圆筒的几何参数,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即应力-应变关系所决定。4-1509

焊制压力容器的筒体纵向接头、筒节与筒节(封头)连接的环向接头,以及封头的拼接接头,必须采用全截面焊透的对接接头形式。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没找到明确的出处,但是由TSG21-20163.2.2.1条知,若不受容规管时,可以存在非全截面焊透的形式。

3-1510不同钢号钢材相焊时,焊后热处理的温度应按焊后热处理温度较高的钢号执行,但温度不应超过两者中任一钢号的下临界点AC1。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30583-20144.4.5条3-1511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相焊时,其焊后热处理应按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规范执行。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30583-20144.4.7条3-1512GB/T150标准的范围不包括非受压元件与容器的连接焊缝及焊缝以外的元件,如支座、支耳、裙座和加强圈等。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直接连接在容器上的非受压元件如支座、裙座等均属于压力容器界定范围。GB/T150.1-20111.6.3~1.6.4条3-1513GB/T150-2011规定名义厚度系指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向上园整到钢材标准规格厚度.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名义厚度的定义。GB/T150.1-20113.1.12条3-1514焊接接头系数Φ应根据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型式和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1-20114.5.2.1条3-1515气压试验时,圆筒薄膜应力σt不得超过设计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90%。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80%与焊接接头系数的乘积。GB/T150.1-20114.6.3b)条3-1516GB/T150-2011内压圆筒计算公式适用于所有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的钢制压力容器圆筒的强度计算。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公式的适用范围为pc≤0.4[σ]tφ。GB/T150.3-20113.3条3-1517外压容器加强圈起加强作用而必须围绕整个园周,不得断开并采用连续焊。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加强圈与圆筒之间可采用连续或间断的焊接,当加强圈设置在容器外面时,加强圈每侧间断焊接的总长,应不少于圆筒外圆周长的1/2,当设置在容器里面时,应不少于圆筒内圆周长的1/3。焊脚尺寸不得小于相焊件中较薄件的厚度。间断焊缝的布置与间距可参照GB/T150.3图4-15所示的型式,间断焊缝可以相互错开或并排布置。最大间隙t,对外加强圈为8δn,对内加强圈为12δn.GB/T150.3-20114.5.2.5条3-1518卧式容器采用双鞍式支座时,两个鞍式支座的结构形式应完全相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一个固定型,一个滑动型。支座的型式卧式容器采用鞍式支座(见图1)。当支座焊接在容器上时,其中的一个支座应可在基础上滑动或滚动。NB/T47042-20146.1.1条3-1519"低温应力工况"系指壳体或其受压元件的设计温度虽然低于或等于-20℃,

但其环向拉伸薄膜应力小于或等于钢材标准常温屈服点的1/6,且不大于50MPa时工况.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低温低应力工况”系指壳体或其受压元件的设计温度虽然低于-20℃,但设计应力(在该设计条件下,容器元件实际承受的最大一次总体薄膜和弯曲应力)小于或等于钢材标准常温屈服强度的1/6,且不大于50MPa时的工况。GB/T150.3-2011E.1.4条3-1520氩弧焊打底,单面焊双面成型的对接焊缝相当于全焊透对接焊缝结构。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在GB/T150.1-2011中4.5.2.2提到“双面焊对接接头和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在1999年发布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表3-5的“注③”曾给出了如下说明:“相当于双面焊全熔透的对按焊缝指单面焊双面成形的焊缝,按双面焊评定(含焊接试板的评定),如氩弧焊打底的焊缝或带陶瓷、铜衬垫的焊缝。《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4.11.1。当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焊,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均较小,背面没有焊渣的影响,铁水易向坡口两侧流动,背面成形质量优于其他焊接方法。熟练的焊工在坡口组对质量较好、采用焊接工艺性较佳的焊丝时,可达到“单面焊双面成形”的效果,这是目前压力容器单面焊最常用的打底焊方法。单面焊全焊透对接接头,经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合格,相当于双面焊全焊透对接接头。《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16.6.23-1521凡遇到容器壳体环向对接焊缝只能采用无垫板的单面焊,且无法进行探伤时,可在强度计算时将焊缝系数Φ取0.6进行设计。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内压圆筒厚度计算公式是根据圆筒中周向总体(一次)薄膜应力的强度导出的,所以与之相对应的焊接接头系数应为圆筒的纵向焊接接头系数。在圆筒环向接头的极小断面中同样也存在着环向(周向)薄膜应力,另外,尽管环向接头在圆筒轴向的应力仅有环向应力的1/2,但是作为一台完整的压力容器,为确保整个圆筒的强度与安全,一般应要求环向接头与纵向接头具有同样的质量水平,即要求具有同样的焊接接头系数。若存在制造上的困难,可按GB/T150.4中10.3.4执行。此时环向接头的质量(焊接接头系数)虽然可能与纵向接头的质量(焊接接头系数)不完全相同,但计算圆筒厚度时,仍取纵向接头的焊接接头系数。此时设计者应规定对该焊接接头的技术要求,以提醒制造厂用焊接工艺措施来保证焊接质量。现将GB/T150.4-2011中10.3.4抄录如下:“对容器直径不超过800mm的圆筒与封头的最后一道环向封闭焊缝,当采用不带垫板的单面焊对接接头,且无法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时,允许不进行检测,但需采用气体保护焊打底。”《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4.11.2(1)条对于无法进行无损检测的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壳程圆筒的环向焊接接头,应采用氩弧焊打底或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其焊接接头系数φ=0.6。GB/T151-20144.6.4条3-1522介质为液化石油气的生产过程容器,其设计温度取其最高工作温度。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对于盛装液化气体(包括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固容规》规定了在允许的最大装量范围内,应根据盛装介质可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力来确定工作压力,对于无可靠保冷设施时取50℃(对于临界温度小于50℃的介质取50℃时的气态压力,具体规定见《固容规》第3.19.3条)。《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20.4.33-1523对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整定压力或爆破压力。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在GB/T150.1-2011B.3.1“容器装有泄放装置时,一般以容器的设计压力作为超压限度的起始压力。设计图样及铭牌上标注有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时,可用容器最高允许工作压力代替设计压力。”TSG21-20163.1.9.2“超压泄放装置动作压力(1)装有超压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高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2)设计图样中注明最高允许工作压力的压力容器,超压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高于该压力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容器最高允许工作压力(maximumallowableworkingpressure)的定义是:在设计温度下,容器顶部所允许承受的最大表压力。该压力是根据容器各承压元件的有效厚度代入相应的强度设计公式所得,且取基中的最小值,根据上述定义分析可知,由于充分利用了元件设计厚度向上圆整为名义厚度所增加的厚度裕量,所以容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在数值上大于或等于容器设计压力。因此特殊情况下,当按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大于容器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来处理时,安全泄放装置的整定压力或爆破压力将大于或等于容器设计压力。例如:对于需要做气密性试验的压力容器,其气密试验压力为容器设计压力,而做气密性试验时泄压装置要正常安装在容器上,那么在试验时为避免泄放装置的开启,此时可依据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来合理确定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14.3.53-1524卧式容器支座选用双鞍式支座支承时,两个鞍式支座的结构型式应完全相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与3-1518重复3-1525换热器的换热管不考虑腐蚀裕量。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151-20144.4.5.4

e)“换热管、钩圈、浮头螺栓和纵向隔板一般不考虑腐蚀裕量;”

这条规定对于换热管材料选择是有前提条件的:对于换热管如考虑双侧介质均匀腐蚀,且腐蚀速率较大时,通过增加换热管厚度保障设计使用寿命,则对工艺设计和设备的工艺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一般而言,换热管可不考虑腐蚀裕量。对不可抽管束且换热管无法更换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如设计阶段可预期使用阶段的均匀腐蚀速率,且认为换热管的壁厚不能满足整台设备的预期使用寿命时,则应选择其他合适的换热管材料,对可抽管束或可更换换热管的管壳式热交换器,换热管的预期使用寿命至少应保证一个装置检维修周期。GB/T151-2014《热交换器》标准释义【4.4.5.4腐蚀裕量】释义3-1526先拼焊后成形的封头上的所有拼接焊缝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波探伤检查。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依据GB/T150.3-20115.1条,压力容器用封头主要包括受内压或外压的凸形封头、平盖、锥形封头(含偏心锥壳)、变径段、紧缩口以及内压元件的拉撑结构。其中,凸形封头包括椭圆形封头、碟形封头、球冠形封头(见图5-1、图5-2、图5-3)和半球形封头。GB/T150.4-2011【10.2.2&10.3.2

a)】明确了对先拼板后成形凸形封头上的所有拼接接头应于成形后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的要求,在执行这一要求时,要注意下述问题。(1)正确掌握检测时机。标准(GB/T150.4-2011)要求于封头成形后再对其所有拼接接头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此时的检测结果才能如实反映成品封头的质量。(2)检测结果的合格级别与容器其他部位的A,B类接头一致即可。(3)仅明确凸形封头。《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15.7.41条3-1527介质为航空汽油或航空煤油其法兰垫片应选橡胶石棉垫片。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在下述情况下不允许采用石棉垫或石棉橡胶垫:(1)介质为环氧乙烷时;(2)靠真空系维持的真空操作系统;(3)不允许微量纤维混入的介质,如航空汽油或航空煤油等;(4)对卫生有要求的法兰连接。HGT20583-2011“7.4.8介质不允许微量纤维混入的场合(如航空汽油或煤油等),不应采用含纤维性垫片。”3-1528GB/T150-2011《压力容器》是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综合性国家标准。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50《压力容器》标准系集压力容器通用要求、材料、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标准。GB/T150-2011《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前言3-1529GB/T12337-2014<<钢制球形储罐>>规定了球罐的设计、制造、组装、检验与验收的要求。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GB/T12337-2014《钢制球形储罐》1.1条“1.1本标准规定了钢制球形储罐(以下简称“球罐”)的设计(包括规则设计和分析设计,下同)、制造、组焊、检验与验收的要求。”3-1530NB/T47008-2017《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适用于紧固件用锻件。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碳素钢和低合金钢螺柱(含螺栓)和螺母用钢棒采用以下标准中的牌号: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中的20和35钢2个牌号;GB/T3077-1999《合金结构钢》中的40MnB、40MnVB、40Cr、30CrMoA、35CrMoA、35CrMoVA、25Cr2MoVA和40CrNiMoA等8个牌号(牌号后加A的为高级优质钢,其P、S含量为P≤0.025%,S≤0.025%);GB150.2-2011《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标准释义【GB150.2】【7.1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棒】释义3-1531GB/T151-2014《热交换器》标准中将换热器分为I、Ⅱ级,I级换热器采用较高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为提高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质量和可靠性,使管束组装精度等级达到相当于国外先进水平,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制了NB/T47019.1-47019.8《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该标准的换热管精度与ASME的SA-450《碳素钢、铁素体和奥氏体合金钢管通用要求》相当。GB/T151-2014引用NB/T47019.1~47019.8,相应提高了管板管孔精度要求,对于钢制I级管束,换热管与管板管孔连接的最大间隙与TEMA相当;钢制II级管束,换热管与管板管孔连接的最大间隙与GB151-1999的I级管束相当。按照新的管束分级要求,对钢制换热管的引用标准重新进行了梳理,更新了用于换热管的钢管标准,不再使用流体输送用钢管作为换热管。增加了镍、错及其合金换热管管材标准,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奥氏体不锈钢焊管用作换热管时,其限定要求应符合GB/T150.2的要求。碳钢焊管不再推荐用作换热管。《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25.5.31条3-1532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适用于4~22mm母材度钢熔化对接的X射线或γ射线照相方法及焊缝的质量分级。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钢、镍、铜制承压设备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适用于厚度≤400mm,材质为钢、镍及镍合金,以及厚度为≤80mm,材质为铜及铜合金的承压设备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适用的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双面熔化焊对接焊缝、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焊缝,以及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的单面焊对接焊缝。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6.1.1条3-1533NB/T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适用于厚度为6~200mm的钢板(奥氏体不锈钢板除外)的超声波探伤。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承压设备用板材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适用于板厚6mm-25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制承压设备用板材的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NB/T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5.3.1.1条3-1534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是属行政法规,是从安全角度,对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提出最基本的要求。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属于综合性安全技术规范它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组焊)、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等环节及安全附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从安全技术方面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按照综合性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要求,2013年7月,以原《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为基础,整合《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科》《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压力容器监督检验规则》开始制定综合性安全技术规范《固容规》。《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3.3.6(1)条早在2003年《条例》颁布之时,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就启动了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体系由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五个层次构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技术标准为基础”是其建设原则。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是指国家质检总局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条例》所制定并且颁布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性能、能效指标以及相应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下同)、经营、使用和检验、检测等活动的强制,性基本安全要求、节能要求、技术和管理措施等内容。安全技术规范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原则规定具体化。《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理顺了与技术标准的相互关系。《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修订说明3-1535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属民事诉讼范畴,是设计、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的依据。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属民事诉讼范围,是设计、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的依据。《容规》是压力容器安全监督和管理的依据。由于安全技术监督的内容同标准的任务、性质、工作进度和角度不同,有些与标准一致,有些可能不一致,这是正常的,并不矛盾。二者无大小之分,作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单位,遵守《容规》和执行标准是一致的,二者不协调时宜按高的要求执行。但作为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只要产品符合《容规》要求即可。3-1536按GB/T8163、GB/T3087、GB/T9948生产的碳钢及低合金钢管只能用于设计压力≤10MPa的受压元件。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GB/T8163中10,20钢和Q345D钢管的使用规定如下:设计压力不大于4.0MPa;GB/T150.2-20115.1.3b)3-1537设计压力>10MPa受压元件用钢管应采用符合GB/T6479或GB/T5310、GB/T14976要求的无缝钢管。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HG/T20581-20117.4.2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0MPa受压元件用钢管,应采用符合《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T6479或《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5310、《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要求的无缝钢管。3-1538压力容器裙座的圆筒体不是受压元件,其材料可不按受压元件用钢要求选取。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塔式容器中非受压元件,应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对于裙座圆筒或锥壳,按受压元件用钢要求选取。基础环、盖板和筋板可选用一般碳素钢或低合金钢。碳素钢许用应力为147MPa,低合金钢为170MPa。《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23.1.5条3-1539受压元件的名义厚度是指计算厚度加上厚度附加量和钢板厚度负偏差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设计厚度是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名义厚度是设计厚度加上材料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材料标准规格的厚度。GB/T150.1-20113.1.11&3.1.12厚度附加量包括如下3部分:(1)腐蚀裕量;(2)钢材厚度负偏差(3)加工裕量。《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基础知识零部件》4.8条因此,受压元件的名义厚度是指计算厚度加上厚度附加量后向上圆整至材料标准规格的厚度。3-1540气密性试验可以代替液压试验。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气密性试验是用气体介质在设计压力下进行的检漏试验,主要检查压力容器焊缝质量和各连结部·位的密封性。由于气密性试验存在潜在缺陷扩展的危险性,因此气密性试验必须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18.9.2条耐压试验主要目的在于全面综合检验产品的整体强度,是对容器选材、设计计算、结构以及制造质量的综合性检查。除了考核强度和密封性,耐压试验还可能起到如下作用:(1)通过短时超压,有可能减缓某些局部区域的峰值应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除或降低(残余)应力,使应力分布趋于均匀的作用;(2)根据近代断裂力学的观点,短时超压可以使裂纹产生闭合效应,也即钝化了裂纹尖端,使容器在正常工作压力下运行时更为安全。外压与真空容器的失效方式主要是失稳。由于考核外压稳定性的试验难以进行,因此,外压与真空容器也是采用内压的方式进行耐压试验。对外压与真空容器而言,耐压试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考核强度,而是为了检查产品的密封性。《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19.1.1条两种试验的目的、时机、试验介质、试验压力、试验过程均不同,所以不可代替。3-1541气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为Pt=1.05P〔δ〕/〔δ〕t。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气密性试验压力等于设计压力。GB/T150.1-20114.7.53-1542自振周期越长,水平地震力就越大。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自振周期对地震载荷的影响:影响情况较为复杂,总的来讲,自振周期的变化,影响地震影响系数a的取值,也就直接影响到水平地震力的大小。从图23.4.3-1可以看出,地震影响系数与自振周期T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升阶段、平台阶段和下滑阶段。自振周期加大,在三个阶段中对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不同,上升阶段地震影响系数随自振周期加大而增大;下滑阶段刚好相反。由此推论,壁厚的增大,有时可以减小、有时可以增大水平地震力。因此,在塔式容器强度与稳定计算时,当需要调整壁厚满足强度条件或稳定条件,不只增加壁厚一条途径,对不同的载荷计算应区别对待。同时,对分段塔,增加不同塔段的壁厚,其效果并不相同,所以计算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得设计趋于合理。《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23.3.3(2)条3-1543自振周期变长,风载何增大。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自振周期对计算载荷的影响:(1)对风载荷的影响:自振周期增大,脉动增大系数ξ也增大,计算段的水平风力加大,因此计算时增加壁厚,可以导致减小水平风力。《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23.3.3(1)条3-1544风载荷引起塔壳中的应力只是拉应力。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风载荷对塔体主要产生两种作用:(1)产生平行于风向的静弯矩;(2)产生垂直于风向的诱导共振弯矩。在风弯矩和地震弯矩的作用下,圆筒壳的一侧有轴向拉应力,则另一侧同时存在轴向压应力。《压力容器设计工程师培训教程2019版容器建造技术》23.6.24条3-1545液压试验压力为Pt=1.25P〔δ〕/〔δ〕t,当〔δ〕/〔δ〕t>1.8时,按1.8计算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容器各主要受压元件,如圆筒、封头、接管、设备法兰(或人手孔法兰)及其紧固件等所用材料不同时,应取各元件材料的[σ]/[σ]t比值中最小者;GB/T150.1-20114.6.2.2注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