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四章水和无机盐代谢学习资料_第1页
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四章水和无机盐代谢学习资料_第2页
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四章水和无机盐代谢学习资料_第3页
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四章水和无机盐代谢学习资料_第4页
中职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四章水和无机盐代谢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水和无机盐代谢巩固性评价生物转化作用是指各种非营养性物质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变,使其极性增加或活性改变,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1.生物转化作用:答: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通过糖原的合成、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作用的调节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掌握体液的电解质分布特点,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水的来源与去路,水和无机盐代谢的调节,钙磷代谢的调节。2.熟悉体液的含量与分布,钠、钾、氯的代谢,钙磷的生理功能、吸收与排泄,血钙与血磷。3.了解体液的交换,钙磷在体内的含量、分布。学习目标第一节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重要作用一、水的重要生理功能1.调节体温2.促进和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3.润滑作用4.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维持着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二、主要无机盐的重要生理功能1.构成组织细胞成分2.维持组织与体液间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3.维持神经、肌肉组织正常的兴奋性4.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第二节水和主要无机盐的代谢一、水的代谢(一)水的含量与分布水分约占人体体重的50%~70%。新生儿体内的含水量为80%儿童体内的含水量为65%成人体内的含水量为60%成人每日水的来源和去路(ml)

水的来源水的去路饮水1200肾排出1500食物水1000皮肤排出500代谢水300肺排出350肠道排出150总摄入量2500总排出量2500一、水的代谢(二)水的来源和去路临床上所谓少尿是指患者24小时尿量<500ml;无尿是指患者24小时尿量<100ml。二、钠、钾、氯的代谢(一)钠和氯代谢正常成人钠的总含量约为45~50mmol/kg体重左右,即相当于每kg体重1g。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钠总含量约为60g,其中约有45%~50%存在于细胞外液,40%~45%存在于骨骼,其余存于细胞内。血清中钠含量为135~145mmol/L,平均含量为142mmol/L。氯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成人体内氯总量约为33mmol/kg体重左右,其中70%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血清中氯含量为98~106mmol/L,平均含量为102mmol/L。1.钠和氯的含量与分布2.钠和氯的吸收与排泄1)吸收钠和氯的吸收主要来自于食盐即NaCl,摄入的NaCl是以Na+和Cl-的形式几乎全部被消化道消化吸收。通常一般成人每日需要NaCl约为4.5~9.0g(一)钠和氯代谢2)排泄Na+和Cl-主要经肾脏随尿排出,少量由汗腺分泌的汗液排出以及粪便排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二、钠、钾、氯的代谢(二)钾的代谢正常成人钾的含量约为45mmol/kg体重左右,即相当于每kg体重2g。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钾总含量约为120g,其中约98%存在于细胞内,仅2%左右存在于细胞外液。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1.钾的含量与分布2.钾的吸收与排泄1)吸收成入每日需钾约2.5g。人体内的钾主要来自食物。各种蔬菜、水果、谷类、豆类、薯类、肉类等均含有丰富的钾。食物中的钾约90%被消化道吸收2)排泄钾主要经肾脏随尿排泄。正常情况下,80%以上的钾经肾脏排出,10%左右的钾由粪便排出,其余少量的钾则由汗液排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二、钠、钾、氯的代谢三、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调节(二)激素的调节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神经系统通过对体液渗透压变化的感受,直接影响水的摄入。抗利尿激素(ADH)又称加压素,作用于肾脏,是调节水平衡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排尿量,有利于机体保留水分,使血浆渗透压趋于正常。抗利尿激素(二)激素的调节影响ADH的分泌的主要因素细胞外液渗透压血容量血压当血浆渗透压增高、血容量减少或血压下降时,影响ADH的分泌,促使ADH含量增加,从而加速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容量恢复、血压回升,维持体液平衡。反之,ADH分泌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导致尿量增多,使体内过多的水排出。三、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二)激素的调节醛固酮醛固酮又称盐皮质激素,是调节钾钠代谢的主要因素,它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作用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K+,主动重吸收Na+,伴随Na+的重吸收,C1-和水也被重吸收,结果使细胞外液的Na+和C1-增多,从而也保存了细胞外液中的水。总的作用效果是保留Na+和水,排出K+。这些因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实现其调节作用。影响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血容量血Na+和K+的浓度三、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第三节钙磷代谢一、钙磷在体内的分布与功能(一)钙磷的含量及分布正常人体内钙的总含量约为700~1400g,约占体重的2%左右;磷的总含量约为400~800g,约占体重的1%左右。99%以上的钙和及86%左右的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不足1%的钙和14%左右的磷存在于体液及其他组织中。钙、磷是体内无机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二)钙磷的生理功能1.钙的生理功能①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中骨盐的主要成分②体液及其他组织中的钙作为激素的第二信使,调节细胞一系列的生理反应③钙降低毛细血管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临床上常用钙制剂治疗一些过敏性疾病④钙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心肌的收缩作用;⑤钙⑦是凝血因子之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⑥钙还是一些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广泛地在细胞代谢中起着调节作用一、钙磷在体内的分布与功能2.磷的生理功能①构成骨骼和牙齿中骨盐的主要成分,参与成骨作用②构成组织结构的成分,如核酸(DNA和RNA等③磷以磷酸基的形式参与物质代谢及调节④磷酸基还是构成辅酶的成分,如NAD+

⑤磷酸肌酸和ATP、ADP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⑥磷还组成血液的缓冲系统一、钙磷在体内的分布与功能(二)钙磷的生理功能二、钙磷的代谢(一)钙的代谢1.钙的吸收钙的吸收部位主要在酸度较大的小肠上段被主动吸收,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能力最强。正常成人需钙量为0.6~1.0g/d。哺乳和妊娠期妇女和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需要量增加,约需1.0~1.5g/d。影响钙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肠道内pH凡能使消化道内pH降低的食物成分(如糖、乳酸、氨基酸等)都能促进钙的吸收。凡能使消化道内pH升高的食物成分(如碱性磷酸盐、草酸盐等)都能妨碍钙的吸收。年龄2.钙的排泄正常人体每日排出的钙约有80%由肠道随粪便排泄,20%由肾脏随尿液排出,还有少量由汗液排出。(二)磷的代谢1.磷的吸收2.磷的排泄磷的吸收部位主要也在小肠上段,其中主要在空肠吸收,吸收率约为70%,较钙容易吸收。正常成人需磷量1.0~1.5g/d,影响磷吸收的因素与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大致相同。维生素D可促进磷的吸收;食物中的Ca2+、Mg2+、Fe2+过多时则易于和磷形成不溶性盐进而影响磷的吸收。磷的排泄途径也是经肾脏及肠道排泄,但正常人体每日排出的磷20%~40%是由肠道排出,60%~80%是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二、钙磷的代谢三、血钙和血磷(一)血钙血钙正常参考范围为2.2~2.7mmol/L。正常成人血清钙的浓度平均为2.45mmol/L。不可扩散钙

可扩散钙

与血浆蛋白质(清蛋白)结合的钙,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称为不可扩散钙。可扩散钙包括游离Ca2+和柠檬酸或其他酸结合的可溶性钙盐,它们可透过毛细血管壁。血磷一般是指血浆中无机磷,以无机磷酸盐形式存在的,即80%左右以HPO42-形式存在,20%左右以H2PO4-形式存在。正常成人血磷浓度约为1.0~1.6mmol/L,婴幼儿较高,约为1.45~2.10mmol/L,(二)血磷当正常成人血浆钙磷浓度以mg/dl表示时,

钙磷浓度的乘积为35~40。四、钙磷代谢的调节

活性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促进溶骨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并促进尿磷的排泄抑制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溶骨作用,抑制成骨作用阻止骨盐的溶解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抑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CT总的作用:血钙和血磷都降低。PTH总的作用:血钙升高和血磷降低1,25-二羟维生素D3总的的作用:血钙、血磷都升高五、钙的代谢紊乱低钙血症高钙血症血钙浓度低于2.00mmol/L时,称为低钙血症。引起低钙血症的原因有血浆蛋白质含量减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维生素D缺乏。低钙血症可引起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强,出现手足搐搦、惊厥。血钙浓度异常升高,高于2.75mmo1/L即称为高钙血症。引起高钙血症的原因主要包括小肠钙吸收增加、溶骨作用增强、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等等。症状表现有体重减轻,全身肌肉软弱无力、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恶心、烦渴、多饮、多尿等。如果血钙浓度大于4.5mmol/L,可发生高钙血症危象,如严重脱水、高热、心律紊乱、意识不清等等。1.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为

,而细胞内液主要的阳离子为

。2.每日尿量低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