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高考语文复习案【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简答题】内容索引:文意概括简答题,适当拓展新题型一考情微观文言简答题是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深度考查,其考查目的是使考生深度理解文言文的内涵,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题型体现了高考由原来的重文意理解到重思想情感和育人方向的转变。本题虽为主观题,但题目难度适中,分值不少于3分。解题时,依据题干到文中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对相关信息进行分层概括,归纳整合,便可准确作答。二常见题型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分析概括事件原因、评价作者观点和目的、多文本比较分析。题型一探寻事件原因题型二概括主要情节题型三概括形象特点题型四提炼作者观点题型五概括情感态度题型六探究写作意图(目的)题型七分析比较异同题型八因文设题反套路变化三作答存在的主要问题:1.审题:审不清设问角度2.筛选信息:找不准涉题语句3.答题:理不清答题要点,表述不规范四答题整体思路及基本方法思路步骤:1.审题明方向:精审题,明确设问角度和答题方向2.定向找依据:根据题干回原文筛选相关内容。3.作答按规范:分点答题,用自己的话规范转述原文内容。基本方法:1.摘录法一种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如果词句符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还需要考生去总结。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就必须翻译后再概括作答。2.句意(层意)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考生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句或这一层的内涵与本质。五常考题型备考策略题型一探寻事件原因1.题型阐释:此类题重点考查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的能力。2.解题思路:(1)看“果”。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的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出的,本身就是一个文言词语。(2)读“因”。表示原因的词句。①集中在某段时,直接提取;②分散在全文中,要全面筛选。(3)据果索因。原因有多个,有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注意多层次、多角度思考,筛选排查,找足、找全原因。(4)据果述因。转述概括文中带“原因”的词句,要忠于原文;对于表述相对委婉、间接的词句,要转换说法,以求符合原意和题干要求。题型二概括主要情节题型三概括形象特点1.概括人物形象(行为)特点①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②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概括;③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组织答案时,可使用人物形象特点词,如诚实、勇敢、思维敏捷等;要概括出多重特征;语言要简练。2.概括事物(事件)特点(1)题型阐释:为了考查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命题者会设置关于某事件、某事物特点的题目,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2)解题思路:第一步:精细阅读,精细筛选,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第二步:仔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第三步:根据题干所暗示的答题角度,确定答案应采用的表述方式。题型四提炼作者观点题型五概括情感态度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如“耳、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题型六探究写作意图(目的)写作意图(目的)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探究思路同现代文阅读一致,从叙事情感、抒情议论等句中,感知作者情感,概括写作主旨,探究写作意图。此类题型常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题型七分析比较异同1.题型阐释:比较异同题属于创新题,它不仅仅集中在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上,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要求。2.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题目的指向性,即比较的内容;其次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本,注意勾画与题目相关的词句;最后筛选提取要点,分点分条组织答案。六规避解答文言文主观题“四误区”表述欠缺七真题训练1.[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答案】①李陵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与降将卫律一道成为单于左膀右臂;③率领大军追击汉军。【解析】属于题型四提炼作者观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方法。首先要理解王夫之“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一句的意思。李陵投降匈奴是丧失了“大节”。“余无可浣也”已经染色的素丝不可能回复白色,因此李陵“大节丧”,投降之罪无可辩白,试题即要求考生从材料一中概括支持王夫之这一观点的史实。与此相对应,考生可以从材料一中找到:①“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即“打仗失败后即投降匈奴”。②“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单于将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并立为右校王,李陵与降将卫律一起受到单于重用,成为单于的左膀右臂。③“(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李广利出征匈奴,李陵率三万余骑追击汉军,转战九日。说明李陵投降效忠匈奴单于已是事实。解题方法:摘录+句意提取归纳2.[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答案】敬贤礼士:太子敬重四皓,魏文侯礼敬段干木,都是通过尊重贤士来赢得他们的支持。化解危机:太子通过敬重四皓,化解了汉高祖废太子的危机;魏文侯通过礼敬段干木,使得秦国不敢轻易进攻魏国。德行感化:太子和魏文侯都通过自己的德行感化了贤士,使得他们愿意为其效力,从而达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解析】属于题型七分析比较异同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王充的观点从行动、效果、策略上点明了二者的相似之处。从行动上看,“太子敬厚四皓”,材料二指出“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四皓是当时著名隐士;“魏文式段干木之闾”,材料一指出“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太子”“文侯”都礼敬贤士。从效果上看,“以消高帝之议”,材料二指出“上欲废太子……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竟不易太子”;“却强秦之兵”,材料一指出“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材料三补充说明“秦兵为之不至”。二人都巧妙化解了危机。从策略上看,王充认为“强弱不敌,众寡不同”“力少则修德”。“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消高帝之议”和“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都是采用了“修德”的策略,达到了保全自己的目的。3.[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解析]根据文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的。2.[2023·新课标全国Ⅱ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为慕容垂所陷害;②用兵能合不能分。[解析]①材料中,太宗提问“苻坚甚处是不善”,李靖用“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来作答,指出了苻坚在与谢玄的作战中战败的原因,即苻坚已然被慕容垂所陷害却不自知。②当太宗问李靖古人谁擅长根据实际情况“兵有分聚”时,李靖肯定了吴汉善于分兵合围的做法,明确指出了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的原因是“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即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战而不具备分兵进攻的能力。八模拟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宣王,宣王善之。邹忌曰:“夫琴所以象政也。”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及霸王之事。宣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齐有稷下先生,喜议政事,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辞,邹忌不能及。乃相与俱往见邹忌。淳于髡之徒礼倨,邹忌之礼卑。淳于髡等曰:“狐白之裘,补之以弊羊皮,何如?”邹忌曰:“敬诺,请不敢杂贤以不肖。”淳于髡等曰:“方内而员釭,如何?”邹忌曰:“敬诺,请谨门内,不敢留宾客。”淳于髡等曰:“三人共牧一羊,羊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何如?”邹忌曰:“敬诺,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屈而去。邹忌之礼倨,淳于髡等之礼卑。故所以尚干将莫邪者,贵其立断也;所以贵骐骥者,为其立至也。必且历日旷久乎,丝牦犹能挈石,驽马亦能致远,是以聪明捷敏,人之美材也。子贡曰:“回也,闻一以知十。”美敏捷也。(节选自刘向《新序》)请给文中故事拟一个标题,并指出邹忌身上体现了怎样的品质。【答案】(1)邹忌答难(2)能言善辩[解析](1)由原文“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辞,邹忌不能及”“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屈而去”可知,文章主要记叙了淳于髡等人对邹忌提问刁难,邹忌对答如流,最后淳于髡等人无话可说,只好离去的故事。故概括为“邹忌答难”。(2)文中开始说“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然而“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人三次发问,邹忌都对答如流,于是“淳于髡等辞屈而去”。因此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元嘉二十七年六月,上欲伐魏。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骑,其势不敌。”上曰:“虏所恃者唯马。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擒也。”秋七月庚午,诏曰:“比得河朔华戎表疏,归诉困棘,跂望绥拯,潜相纠结,以候王师。芮芮亦遣间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经略之会,实在兹日。”是时军旅大起。以兵力不足,悉发六州三五民丁。有司又奏军用不充,富民家赀满五十万,并四分借一,事息即还。乙亥,使王玄谟进围滑台。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余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辛弃疾认为“元嘉草草”是宋文帝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简要说明“草草”的具体表现。【答案】①自负不听劝谏;②准备不足仓促出征;③用人不当。[解析]①结合“元嘉二十七年六月,上欲伐魏……‘虏所恃者唯马。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擒也。’”可概括出:自负不听劝谏。②结合“以兵力不足,悉发六州三五民丁。有司又奏军用不充,富民家赀满五十万,并四分借一,事息即还”可概括出:准备不足仓促出征。③结合“乙亥,使王玄谟进围滑台……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可概括出:用人不当。新题型拓展训练(2025届新高考全国各省市1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①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②,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展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注】①长:读cháng。②斥带:大丝带,又称为“绅”。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君出[A]太子而封之[B]国[C]君名之[D]非[E]礼也[F]文侯怵[G]然为之[H]变容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伦,类,与《过秦论》中“……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的“伦”词义相同。B.偶,匹敌,相提并论,和《与妻书》中“汝幸而偶我”的“偶”词义不同。C.发,打开,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字词义相同。D.趣,通“促”,赶快,与《兰亭集序》中“趣舍万殊”的“殊”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仓唐认为,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三年未通音信,可谓不慈不孝,违背人伦,因此劝谏太子派人出使大都,并推荐自己。B.赵仓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询问魏文侯的嗜好,到达后上书求见并敬献晨凫、北犬,这是为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有助于进谏。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问话时,从容得体,引用礼制,既维护了太子击的身份,又劝谏了魏文侯应遵守礼仪、礼义,以理服人。D.作者认为,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击恢复地位且有孝子之称,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2)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1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赵仓唐、魏文侯、太子提及《诗经》的不同意图。(3分)10.CDF。句意: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之国”作“封”的宾语,“封”带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太子”作“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宾语“之国”后断句,即C处断句;“君”作主语,“名”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也”句末语气词,所以F处断句。故选CDF。11.C。A.正确。类。句意:拿人相比一定要是与他一类的人/……廉颇、赵奢这一类人统率军队。B.正确。匹敌,相提并论/嫁给。句意:诸侯不可有所匹敌/你有幸嫁给了我。C.错误。打开/出。句意:打开箱子/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D.正确。通“促”,赶快/通“取”。句意:赶快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故选C。12.D。D.“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错误,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并没有获利。故选D。13.(1)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人问他:“你的君主的个头,和他们相比谁更高?”(2)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爱的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1)“顾”,回头;“左右”,左右的人;“孰与”,和……相比谁更……。(一处1分,句意1分)(2)“远”,疏远;“非社稷之长策也”,判断句,“非……也”表判断;“长”,长治久安。(一处1分,句意1分)14.①想告诉魏文侯太子击思念他;②想了解太子击是否怨恨他;③解释上衣下裳都是颠倒的就是要召见他的意思。(每点1分)[参考译文]魏文侯封太子击到中山国,过了三年,没有派使臣前来,舍人赵仓唐进见太子说:“作为儿子,三年听不到父亲的信息,不能算是孝顺。作为父亲,三年不过问儿子,不能说是慈爱。您为何不派人出使大都呢?”太子说:“我有这个愿望很久了,还没有找到可以出使的人。”仓唐说:“我愿意奉命出使。不知魏文侯有什么嗜好?”太子说:“父亲嗜好野鸭和北方的猎犬。”于是就派赵仓唐拴上北方的猎犬,捧着野鸭,去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疗养院护理职业素养与礼仪考核试卷
- 环境监测方法与标准考核试卷
- 物流设备在国际物流中心的运作考核试卷
- 电动机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应用考核试卷
- 消防金属制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核试卷
- 石棉废弃物清理和处置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估考核试卷
- 漆器工艺品行业政策与法规解析考核试卷
- 百货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报告分析与实践考核试卷
- 智能制造装备的模块化设计考核试卷
- 2025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合同协议书
- 2024年佛山市高三二模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 生物试卷(含答案)
- 剖腹探查术手术配合
- 广东中考英语考纲1600词汇表及300词组表(整理打印版)
- 中学生健康饮食主题班会
- 露天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细则
- 石子的检验报告
- 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采购培训
-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
- 《合同知识培训》课件
- 12 清贫 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