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必背诗歌详解汇编_第1页
王维必背诗歌详解汇编_第2页
王维必背诗歌详解汇编_第3页
王维必背诗歌详解汇编_第4页
王维必背诗歌详解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维必背诗歌详解汇编《鹿寨》在咱们中国的文学史上,从春秋时期到初唐时期,能够称为大诗人、大文学家的人不少,但是,能够称为全才的,却不多。到了盛唐的时候,终于出了一个全才,这个人就是王维。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他是太原人,他九岁就能够写诗作文,算是个天才儿童。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王维成为了一个全才。他是书法家。他写的草书、隶书在当时和后世都非常有名。他是个音乐家。自己能够作曲,他曾经作了一首《郁轮袍》演奏给当时的九公主,加上他的诗也很好,九公主很喜欢他,就在科举考试时帮了他的忙。让他考中了状元,更厉害的是,他曾经看着一张叫《按乐图》的画,就说出了画里面的人演奏的是什么曲子,是曲子里的哪个音符,简直是太神奇了!他是个画家。是南宗画派的始祖。王维自己也说,自己的前身应该是个画师,这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画还是很满意的。他更是个大诗人。在唐朝,能够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相提并论的诗人,就只有王维了。他的边塞诗,古人说他景色雄伟,气象豪迈。对于山水田园诗,王维更是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所以,宋代的苏轼才这样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说,王维在诗、书、画、音乐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是个全方面发展的人。除此之外,王维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就连他的名字都跟佛经有关——《维摩诘经》。史书上记载,王维的妻子去世之后,王维三十年没有娶媳妇儿,自己一个人生活,就连他家的辋川别墅,在他死后,都捐出来做了寺庙。所以,后来人们才叫他“诗佛”。说到辋川别墅,这可不是咱们现在看到的一般的别墅,就是个两层或者三层的小楼加个院子,王维的别墅可是很大的。据说王维曾经画过一张《辋川图》,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的:这张图只是截取的局部,王维在画里描绘了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临湖亭、柳浪、金屑泉、白石滩、竹里馆、漆园、椒园等二十个景点,咱们今天读的这首《鹿柴》,就是其中的一个景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的“柴”字咱们要注意它的读音,是“zhài”,和山寨的“寨”是通假字,意思是有篱笆的乡间别墅。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是空旷寂静的山里面看不到人的踪影。说明这里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到这里来,也就是说这里很安静。但闻人语响,只是偶尔能够听到一两声人说话的声音。“但”的意思要注意,是“只”的意思。人的声音一出现,整个画面就活了起来。返景入深林,这里的“景”字,又是个通假字,跟“影”相同。返景的意思就是将要下山的太阳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说得简单点就是夕阳返照。应该是左边这个样子的。它的意思是说:落日的余晖反射到密林的深处。复照青苔上。又映照在一片片青苔上面。复的意思是又。青苔是长在潮湿的地面或者石头上的绿色的苔藓,是这样的:这首诗写了鹿柴幽静的景色:天快黑的时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偶尔有几声人声,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一缕缕幽暗的阳光,照在青苔上面。王维的想法很明显,就是想要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这首诗也正好印证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他的代表作。《竹里馆》竹里馆也是王维的辋川别墅中的一处建筑,据说房屋周围有竹林围绕,所以就起了这么个名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坐幽篁里。幽篁是幽静的竹林。这时候的诗人,一个人独自坐在一片清幽的竹林之中。弹琴复长啸。在这里干什么呢?一边悠闲地弹琴,一边发出长啸。啸,是撮口发出悠长而清亮的音响。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啸在文人雅士中非常流行,《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话说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擅长长啸,声音能传出几百米远。这可是很高的水平了!有一天,阮籍听砍柴的人说苏门山里来了个得道的真人,就决定去看看。阮籍从远处看见那个人抱膝坐在山上,就爬上山去见他。见面之后,俩人伸开腿对坐着,阮籍觉得应该好好地表现一下自己,于是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上至黄帝、神农时代玄妙虚无的主张,下到夏、商、周三代深厚的美德。讲到得意的时候,还问对方一两个问题,那人仰着个头,也不回答。阮籍又另外说到儒家的德教主张,道家凝神导气的方法,来看他的反应,他还是像原先那样,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阮籍便对着他发出一声长啸。过了好一会儿,那个人才笑着说:“可以再来一次。”阮籍又来了一次。后来阮籍自己觉得没意思了,就决定离开,往山下走,大约回到半山腰的时候,听到山顶上众音齐鸣,好像几部器乐合奏,树林山谷都传来回声。阮籍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个人在长啸。这就是著名的“苏门长啸”的典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天上的明月(似乎理解人意)前来陪伴我,静静地照着我。这首小诗,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图画:幽篁独坐、弹琴长啸、明月相照。里面似乎有内心的寂寞,但更多的却是王维晚年那种悠然自得之情。《送元二使安西》在唐朝诗人里面,王维本来是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他的山水田园诗可以说代表了最高水平,不过,他有一首送别诗,也是千古绝唱,这首诗,就是《渭城曲》,也叫《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王维的朋友,看到这名字很多人会想起《水浒传》里的泼皮牛二,在咱们现在看起来,像是很俗,但在古代,这种情况很多见。当然,这人还是有文雅的名字的,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往往会按照家族中的兄弟排行来称呼一个人而已。比如唐朝大诗人杜甫,也被称为杜二,李白被称为李十二、元稹被称为元九、王维被称为王十三、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宋朝的柳永被称为柳七、黄庭坚被称为黄九等。不止男的这样,女的也会这样,比如杜甫诗里写的公孙大娘、黄四娘,比如《水浒传》里的孙二娘、扈三娘等等。安西指的是安西都护府。唐朝时期,为了更好的管理包括现在的新疆在内的广大的西北地区,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元二要从长安到安西去,路途遥远,所以,在送别的时候,王维写下了这首诗送给自己的朋友。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是秦朝时的咸阳,汉朝的时候改为渭城,在长安西北(现在的陕西西安附近),渭河的北面。朝雨指早晨下的雨。浥是沾湿,湿润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春天的早晨,渭城刚刚下过一场小雨,雨水润湿了空气中的细小的灰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栈旁边的杨柳经过雨水的清洗显得格外清新光亮。这两句,王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交代了送别朋友元二的时间、地点。这里又提到了柳树,古人送别时候折杨柳枝相赠的习俗由来已久。因为“柳”和“留”是谐音(就是声音相近),所以古人在送别的时候会折个柳枝送给对方,暗含着希望对方留下来的意思。《诗经》里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句子。唐朝的时候,人们喜欢在城外的灞桥送别,据说那时候灞桥两岸种植了很多很多的柳树,增加了人们的离情别意。可惜灞河还在,灞桥已经没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要分手了,(哥儿们),希望你再和我多喝一杯酒。“更”是“再”的意思,“尽”的意思是喝光,喝干。一个“更”字显示出作者劝酒时的殷勤,在频频劝酒中,也透露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的心情。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就是老朋友的意思。因为从此向西,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啊!这里说的阳关也是我们古代重要的关口,在现在的甘肃省敦煌附近。当时的人们通过这里,可以前往西域。那时候通过阳关前往西域道路很宽阔,所以后来就有了“阳关大道”的说法,也有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俗语。说到关隘,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关隘,经常出现在古诗文里,需要我们注意,比如函谷关、雁门关、大散关、剑门关、玉门关等等。在这两句里,作者把依依惜别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王维的这首诗写成以后,广受欢迎,很快被人谱曲变成了歌,人们也把歌名叫作《阳关曲》或《阳关三叠》,再后来,《阳关》就成了离别或者怀念老朋友的代名词,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影响是多么大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咱们中国的重阳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重阳节呢?因为“九”在咱们的《易经》里是“阳”,两个“九”就是重阳了。重阳节又叫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咱们中国人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zhū萸yú、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到了现在,人们也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王维十七岁的时候,来到京城长安。在这年的重阳节,王维登上了高山,想起了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就写下了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到山东呢,古代跟咱们现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咱们现在指的是山东省,古代的山东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崤山以东,一种是华山以东。王维这时候在京城,他的老家在山西,从地理上来讲,是在华山的东面,所以这里的山东就是指华山以东。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乡就是外地,他乡。异客就是生活在外地的人,也可以叫游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在他乡,成为漂泊在外的人。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的意思。倍,是更加的意思。每当到了美好的节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句诗后来成为了千古名句,只要是过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引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是什么意思呢?因为王维在外地,重阳节大家都要登高,所以,王维就设想到自己的兄弟们这时候正和自己一样,也在登高。也就是说,王维是运用了想象,并不是真的看到了。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在这遥远的地方想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种有浓烈的香气的植物,按照传统的习俗,重阳节的时候要佩戴这种植物,据说可以辟邪消灾。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他们身插茱萸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王维。王维通过这首诗,表现出了对家人强烈的思念之情。《使至塞上》公元737年春天,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破吐蕃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唐玄宗命令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这表面看起来是对王维的重用,实际上是把王维排挤出朝廷。正是在这次出塞途中,王维写下了著名的《使至塞上》。使是出使的意思,是以使节的身份去某个地方。塞上指边境地区,也指北方长城内外。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指一辆车,表明这次出使随从不多。问边是去慰问边关官军。属国在这里是诗人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叫典属国,负责少数民族事务。曾经在匈奴牧羊十九年的苏武回到汉朝后就被授予典属国一职。唐朝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本是地名,这里指辽远的边塞地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带着很少的随从想要去慰问边关的守军,我经过边塞地区。“单车”表明虽然作者这时候是使者,但是规格不高,暗示了他是被排挤出朝廷。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是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蓬”草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它的特点是枯萎后根断,随风飘飞,且飘泊无依,所以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蓬草来寄托心曲。比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也提到了蓬草。这句诗的意思是: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这一句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蓬”、“雁”自比,大雁北归旧地,诗人迎着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烟这里指烽烟。古代边关都有烽火台,发生敌情的时候,点燃烽火报警,烽火多用狼粪做燃料,产生的烟轻直且不易被风吹散。长河在这里指黄河。这句诗是王维的代表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它充分体现了苏轼凭借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诗的意思是: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上一轮圆日即将落山。“直”字写出了孤烟的形态,侧面写出了大漠无风的状态;“圆”字写出了落日的形态,写出了落日之低,落日之大,落日之美,一“直”一“圆",交相辉映,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景,境界阔大,雄浑壮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是古代的一座关口。候骑是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都护本来是官名,唐朝时在西北设立的都护府的长官叫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的统帅。这句诗的意思的到萧关的时候遇到了侦查的骑兵,告诉我都护已经在燕然了。说到燕然山,有一个典故,东汉时期,窦宪率军打败了匈奴,登上了燕然山,刻石记功传为佳话。诗人用这个典故,暗指战争取得胜利,照应了诗题和开头。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难行程,通过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抑郁、孤寂、不得志的愤懑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同时,也能看出诗人对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鸟鸣涧》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象过这样一种场景:因为某些事情的发生,你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就想自己找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一下,思考一下。于是,你来到了一座山里,那时正好明月初升,你一个人坐在一块石头上,闻着淡淡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一下子心情就好了很多。如果你没有想象过,没有遇到过,也不要紧,唐朝大诗人王维有!开始的时候,王维在别人的引荐下认识了玉真公主(九公主)。凭着自己的写作和音乐才华,他让这位皇帝的亲妹妹成了他的粉丝,于是,玉真公主帮王维一番运作,让他成了状元。本来,王维靠上了公主这座大山,飞黄腾达是少不了的了,只可惜,事与愿违。那段时间,王维被安排担任太乐丞,就是负责宫廷中的音乐、舞蹈的制作排练的,差不多相当于国家歌舞团的团长吧。有一天,他手下有几个演员吃饱了没事干,看到有黄狮子挺威武挺好看的,就拿过来舞弄了起来。这一下可就惹祸了,为什么呢?因为黄狮子是专供皇帝使用的,你个小演员私下舞弄,就是大不敬,就是犯罪了。演员被处理是应该的,作为领导的王维也受到了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也就是个管仓库的。你想想吧,状元去管仓库,这时候的王维是什么心情呢?是不是得找个地方去散散心呢?于是王维就去了江南,寻访自己的朋友皇甫岳。他住在朋友的别墅里,闲下来就四处转转,有天晚上,他又出去散心,听见鸟儿在山涧里鸣叫,环顾四周,灵感突发,就写了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感到奇怪,桂花不是秋天开的吗?怎么春天还有桂花呢?其实,桂花的品种很多,也有春天开花的品种。闲是安静,悠闲的意思。人闲是说在这山里,没有人在活动,所以很安静,安静得连小小的桂花落下来的声音都能够听到。空在这里指空寂,也是形容山里寂静,好像都空了,什么都没有。王维当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景:没有人活动的山里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非常安静,春日的山谷里似乎空空如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来了,惊动了山里的小鸟,它们时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里发出鸣叫。惊是惊动,扰乱的意思。时是时而,偶尔的意思。是月光很亮吗?竟然惊动了睡觉的鸟儿们了,让它们从梦中醒来,发出了鸣叫?这首诗,前两句就是写静,后两句表面看起来是写动,但其实,这深山里鸟儿的鸣叫声正是以动衬静,归根结底,作者描绘的是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王维意在写静,却用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咱们应该都知道,唐朝大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也应该知道苏东坡评论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今天咱们就读一首王维写的《山居秋暝》,来验证一下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改变了唐朝历史的安史之乱,也改变了王维的人生。由于没有来得及逃离京城,王维被安禄山的叛军抓住了。虽然他吃了一种药,假装哑巴了而不出来当官,但是,对唐朝非常熟悉的安禄山怎么可能不知道王维呢,怎么可能放过他呢?他把王维拘押在洛阳,逼迫他做官。王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是忠于大唐王朝的,他曾经写诗明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然而,这次出任伪职,还是给他留下了污点。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按照朝廷制度,担任过伪职的官员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好在王维没有做什么坏事,还有诗歌表忠心,再加上有个好兄弟王缙愿意自己的官不当了来给哥哥赎罪,总算是让皇上原谅了王维。命是保住了,官也还可以当,只不过,这时候的王维变得越来越佛系了。尤其是晚年时期的王维,住在美丽的辋川别墅里,常年吃斋念佛,弹琴赋诗,还获得了个诗佛的称号。这首《山居秋暝》,就是写在他隐居辋川的时候。“暝”的意思是日落,黄昏时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是空旷、空寂的山野。空旷的山野里刚刚下过一场雨,天色渐近黄昏,让人感觉到了阵阵秋意。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在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一场雨,你闻一闻,是不是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