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公平、老实信用标准3.是重大误解还是违约某区建筑企业(原告)因建造大楼急需黄沙,遂于1995年9月10日与某建材企业(被告)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约定原告购置黄沙30车,每吨价格为300元,协议签订1个月以后,由被告送货,货到付款。协议签订后,黄沙价格开始上涨,市场价格已经从300元|吨涨到350元|吨,被告经理李某见价格上涨,不愿如数供货,遂于1995年10月12日给原告经办人张某去电话,提出因货源担心,要求变更货物数量,少供货,遭到原告拒绝。李某遂于次日安排两辆“130”型货车,装了2车黄沙(每车装载2吨),送到原告处,并要求以“130”型货车为标准,计算交货数量。原告提出被告做法是不合理,尽管协议要求交货数量为30车,但按当地交易习惯,应以东风牌大卡车作为计算标准,每车装载4吨,共120吨。为此双方发生争议,协商未果,原告遂向法院起诉,认为被告已组成有意违约,应负担违约责任。被告则认为,双方对交货数量计算标准发生重大误解,所以应该撤销该协议。提问:(1)“双方对交货数量计算标准发生重大误解’说法是否成立?为何?(2)被告行为是否符合老实信用标准?(3)被告是否应负担责任?推行抗辩权是公平、老实信用标准表现这是一起某服装厂(原告)与某经济开发总企业(被告)一方未推行购销协议付款义务,另一方拒付货物纠纷案。1992年12月,原告与被告协商购置羽绒服,并于同月16日向被告支付了20万元预付款。被告经同某制衣厂联络,由制衣厂于12月11日和某商业开发联合企业签署了购销羽绒服协议。次日,制衣厂又与被告签署协议,要求由被告在合肥仓库提货,15日前交20万元,货到黑河后交40万元。经原告看货后,被告同原告于12月20日签署协议,要求:被告供给原告羽绒服1.5万件,总价款额为128.7万元,货到黑河后验证、验数,付总货款40%,其它货款分别于1993年1月、2月付清,运费由被告负担,如违约,天天按货款总额2%进行罚款。签约后,被告于12月21日在提货时向商业开发联合企业交付20万元,依据其与制衣厂协议要求,取得该批货物全部权。被告用汽车将货物与12月31日从合肥运至黑河市并存放于原告指定停靠地点,原货主商业开发联合企业亦随车押运。被告向原告提供了商检证实复印件(原件在商业开发联合企业处)。但因为原告只筹集到20万元货款,不能按约定支付总货款40%,故货物一直未卸车验数。被告等候数以后,于1993年1月7日带运货车队离开黑河。原告人员追至孙吴县继续与之协商,但因为原告仍不能按约定付足40%货款(约计518800元),被告遂将货拉回合肥市。原告为此诉至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被告返还20万元预付货款,并偿付违约金64350元。被告答辩称:本企业按协议要求时间将货运至黑河,但原告在放宽时间后仍不能给付协议要求40%货款,本企业才将货运回。因为原告违约行为,造成我企业往返运费损失138225元,应由原告负担。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与被告签署购销羽绒服协议,其违约责任条款要求罚款百分比超出法律要求,该条款无效,其它部分有效。被告在货到黑河后,仅给原告提供商检单复印件,而未卸货验数,违反了协议相关验证、验数要求,应承当违约责任。被告虽提出反诉,但未按要求期限交纳反诉诉讼费,不予审理。依据《中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1款、《中国经济协议法》第33条第1款、《工矿产品购销协议条例》第35条第1款之要求,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3年7月23日判决以下:原告与被告签署购销羽绒服协议部分有效。被告付给服装厂货款20万元,违约金64350元。案件受理费6480元由被告负担。判后,被告不服,上诉称其已按协议要求将货物运至黑河,并已让原告验看了商检证书,原告对此并未提出异议。但因为等候多日,原告仍无法筹到协议约定40%货款,故不一样意卸车验数,并将货物运回安徽。此协议未能推行,是原告无款购货所致。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并由服装厂赔偿运费损失138225元。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未作书面答辩。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与原告间购销羽绒服协议,除违约条款因超出法定限额而无效外,其它部分有效。被告依法取得货物全部权并将货物运到交货地点,已尽到送货义务。因为协议中为明确要求验证、验数及付部分货款义务推行前后次序,双方应同时推行。在原告不能按时筹足并交付应付货款情况下,为避免发生损失,被告有权不推行己方义务并将货物运回处理,其行为不属违约,故被告上诉理由成立,应予支持。因为协议未能推行,被告已接收预付款及孽息应予返还。对于被告在诉讼中提出要求原告负担违约责任、赔偿货物往来运费损失反诉,因为其在一审期间未在要求期限内交纳案件受理费,一审法院对其反诉要求未予审理;在二审期间开发企业再次提出反诉,经本院调解不成,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第184条之要求,被告可另行起诉。依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3项之要求,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1993年12月8日作出判决:维持原审判决第(1)项变更原审判决第(2)项为被告返还原告预付货款20万元及利息4680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2960元由被告负担9811元,由原告负担3149元。提醒:本案一、二审处理结果截然不一样。值得注意是,本案发生之时,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推行抗辩权要求,在此情况下怎样认定协议当事人是否违约是本案难点。双方推行协议义务次序是本案较关键问题。此案中双方约定货到黑河后验证、验数,付总货款40%,但对到底是先验证、验数还是先付部分货款具体推行次序未明确约定。在此种情况下,是否应该仅依据协议约定文字次序确定被告应先推行义务。而且据本案事实,货到后,被告已先行交付了商检证实复印件,原告并没有提出要先验证、验数,而是由被告一直等候原告筹足应付货款。另外,本案审理中取得证据,也显示原告当初不含有推行协议能力。提问:一审法院认定被告未提供商检单原件,未卸车验数,即违约在先,是否公允?本案被告是否有权不交付货物?为何?二审法院判决是否公平、正当?5.出租人应以老实信用标准来保障承租人优先购置权实现1992年2月16日,原告郭某与被告某村委会签署了一份房屋租赁协议,协议约定:房屋期限5年,形势改变随时变更;年租金500元;村里将13千瓦电权借给郭某使用。1994年7月初,郭某因租赁房屋年久失修,加之遭受水灾,屋顶漏雨,间墙坍毁,村里又无力维修,故提议出卖。村委会经研究同意将租赁房屋卖给郭某,双方协商价格为3万元。但郭某表示征求家中意见后再定。郭某征求家中意见后,口头表示价钱太贵不买。以后,张某提出购置此房,村长托人问询郭某是否购置,不然就要卖给她人,郭某仍表示不买。村委会便于张某达成协议,将此房以3.2万元价格(包含17.2千瓦电权)卖给张某,张某预付了定金1万元。但因郭某租赁房屋未到期,郭某提出继续使用房屋,并不一样意归还13千瓦电权。村委会经研究决定,以2.85万元价格将此房卖给张某,用电权由原定17.2千瓦变为4.2千瓦,张某必需许可郭某租用房屋到协议期满,房屋全部权归张某。1994年9月2日,村委会和张某办理产权转移手续时,郭某也未提出异议。房屋产权转移后,张某维修了房屋。1994年9月21日,张某与郭某达成协议,郭某迁出承租房屋,张某向其支付损失费1000元。村委会也退给郭某预交承租费330元。事后,郭某以村委会将争议房屋出租与她,却与1994年8月未经其同意而维修房屋,并将争议房屋处卖给张某,歧视承租人,应享受优先购置权为理由,向某市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将争议房屋优先卖给她。村委会答辩称:郭某提出购置争议房后,双方议定价格为3万元,但事后郭某表示不买,才以3.2万元之价卖给张某。后因与郭某协议未到期,郭某不一样意迁出,村委会才又以2.85万元之价将房屋卖给张某,并许可郭某使用房屋到协议期满。在买卖成交及产权转移过程中,郭某未表示异议,且村委会数次征求过意见,郭某均表示不买。故郭某现提出房屋优先购置权没有道理,不应支持。法院经审理,认定上述事实属实,认为村委会无力维修出租危房,取得郭某同意后善意出售,其行为并无不妥。原、被告议定价格3万元,但原告自愿放弃购置,被告另行出卖她人应该许可。在产权转移时,原告在场并未提出购置意思表示,即放弃了优先购置权利。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第5条之要求,法院于1995年3月3日判决以下:原告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提醒: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落实实施<中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118条要求:“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应提升3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相同条件下享受优先购置权;出租人未按此要求出卖房屋,承租人能够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承租人优先购置权是其享受一项正当民事权益,在案件无对应法律要求可适用情况下,如本案这么适用民法通则第5条要求,也是可行。依据上述《意见》要求,承租人对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享受优先购置权,其实现条件是:(1)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应提前3个月通知承租人;(2)在出卖相同条件下,承租人享受优先购置权。提问:在本案情况下原告作为承租人是否享受优先权?如原告享受优先购置权是否因为本案事实丧失了优先购置权?被告行为是否违反了老实信用标准?本案最终是以低于向承租人提出价格条件价格和第三人成交,这是否意味着出租认为在“相同条件”下让承租人行使优先购置权呢?6.协议当事人应依老实信用标准推行自己协议义务本案原告为某石油化工机械厂,一被告为某市利民建筑工程企业,二被告为某市计划经济委员会,第三人为某市中环路房屋开发办公室。某市利民建筑工程企业(以下简称利民企业)与1987年4月,9月,前后经某市计划委员会,城市计划管理局等部门同意,自筹资金在某市中环路照庆街1427片建综合楼2栋,拐角办公楼1栋。所以处为某石油化工机械厂(以下简称石化厂)部分房产所在地,同年9月29日,利民企业与石化厂签署了第一份动迁协议。协议要求:利民企业动迁石化厂持有产权执照临街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站、省石化系统焊工培训中心、供销企业经理部、托儿所等房屋共379.98平方米。利民企业按原面积回迁至新楼房正面西头一楼,内部结构按门市房设计施工。同年10月9日,双方又签署了第二份动迁协议,要求石化厂将其在此地钢材仓库迁出,利民企业在原地给石化厂1700平方米新建楼房,安排在石化厂一侧南北走向拐把子楼,按一室半、二室半开间设计住宅,石化厂不再向利民企业索取动迁房屋费用。1988年3月10日,双方将上述两份协议汇签为一份协议,重申利民企业给付石化厂回迁面积为2709.38平房米,产权为石化厂全部,所动迁房屋由石化厂自行拆迁,利民企业不支付动迁费和补助费用,完工日期为1989年9月末。协议签署后,石化厂按约定进行了全部拆迁,并异地新建了钢材仓库。利民企业于1988年4月15日与某市城镇建设开发企业签署联合开发该项建筑工程协议。后因为工程进展缓慢,不能按时回迁,经该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将后期工程移交给某市计划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负责组织施工。计委为此成立了某市中环路房屋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中环办),含有法人资格,负责房屋开发日常工作,利民企业为施工单位。至1992年4月,利民企业只交付石化厂8户居民住宅,面积为537平方米。其它应交付379.38平方米门市房和1163平方米拐把楼办公用房,利民企业、计委及中环办以协议显失公平、无效等为理由,拒绝给付石化厂。为此,石化厂诉至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利民企业推行动迁协议。利民企业、计委及中环办均坚持原意见。法院审理认为:利民企业经相关部门同意,自筹资金施工建楼,后又于其她企业进行联合开发,利民企业与原告所签署房屋动迁协议符正当律要求,是有效协议,双方应按协议约定认真推行。利民企业建筑施工长达4年之久。二被告及第三人对该房屋动迁协议从未提出任何异议。在工期拖延给原告造成经济损失情况下,二被告及第三人以种种理由拒绝按协议给原告回迁,是错误。依据《中国经济协议法》第5条、第6条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对城市建设动迁安置相关要求,判决以下:第三人给付原告回迁房屋面积门市房379.38平方米,拐把楼办公用房1163平方米。二被告及第三人将原告应回迁房屋占有、租借、出售她人,应无条件搬出。一审判决后,计委、中环办均不服,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诉称:(1)利民企业与石化厂签订协议《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要求,是无效。(2)按石化厂含有正当证照动迁房屋米数计算,回迁房屋面积只有560.08平方米,无执照1220平方米露天仓库,按《省房屋评价交易与拆迁赔偿标准》要求,每平方米按10元计价,只应给付12200元;假如石化厂要房,应按900元/平方米补差价。石化厂辩称:本厂钢材仓库原系居民区,是本厂用7年时间花费巨额资金,动迁36户居民,房屋面积1308.46平方米,回迁安置面积1914.7平方米才取得该场地使用权,建成本厂钢材仓库。为推行与利民企业签署协议,拆除价值近17万元钢材仓库,异地建库花费44万元。该仓库距厂区10公里。增加了生产费用。为此利民企业同意给石化厂1700平方米所建楼房作为赔偿,这是双方经协商做出公平合理约定。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一审法院对本案事实认定清楚,证据充足。石化厂同利民企业所签署房屋动迁协议,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签订,协议内容符合经济协议基础标准,不违反政策、法律要求,原审判决认定协议有效正确。利民企业动迁此地后用于商品房建设,属经营性质,同国家建设公共设施征用土地不一样。石化厂在对方当事人在新建房中给一定产权才同意签订协议,无偿迁移该地原有房产设施,并已按协议推行了全部义务。依据协议约定,石化厂应取得该新建房屋产权作为赔偿。故计委、中环办上诉理由不成立。依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一项要求,于1993年8月12日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提醒:本案包含关键问题,是确定石化厂与利民企业签署协议全部有效还是部分有效。这也是石化厂与计委、中环办争议焦点。对此,在审理中也有两种意见。第一个意见认为,双方在原签署第二份协议中相关“石化厂将钢材仓库迁出,利民企业在原地给石化厂1700平方米新建楼房”约定,应认定为无效条款。理由是:石化厂钢材仓库西座落在厂内院中露天场地,院落面积1220平方米。但无房产执照,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政发(1986)56号文件《相关公布实施黑龙江省建设动迁安置暂行措施》第11条“被动迁单位标准上按原面积就地安置”及第15条第2款:“违章建筑和过期临时建筑一律限期无偿拆除,逾期不拆,由建设用地单位拆除,以料抵工”要求,石化厂钢材仓库系露天场地,无房产执照,又不属房屋,动迁后其面积不应适用房屋动迁中折抵产权面积安置回迁。同时依据《民法通则》第80条第3款“徒弟不得买卖、出租、抵押或以其她形式非法转让”要求,石化厂在与利民企业签署上述协议中,将该厂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利民企业,是违反法律要求,此条款应为无效条款,不受保护。第二种意见认为,该协议条款全部有效。理由是(1)从双方签署协议看,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签订,协议内容符合经济协议法基础标准。《中国经济协议法》第5条要求:“签订经济协议,必需落实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标准。”本案中,利民企业及房屋开发企业经过动迁石化厂场地用于商品房建设,并从经营商品房销售中获取利润。石化厂一方是在利民企业同意在新建房中给其单位一定产权作为赔偿,才与利民企业达成协议,这对协议双方都有利,而且也不损害国家和她人利益,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要求。(2)从双方签订协议看,石化厂没有转让土地使用权,而是同意开发企业出资在该厂使用土地上重新建房,并按协议约定取得一定赔偿。(3)利民企业动迁石化厂场地用于商品房建设,属经营赢利性质,这与国家建设社会公共设施无偿征用土地有所不一样。况且石化厂钢材仓库虽无房产执照,但其土地使用权是经过正当路径,经过7年时间,花费巨款动迁后才取得该场地使用权。计委、中环办拒绝按石化厂和利民企业协议约定推行义务,只按石化厂有正当房产执照安置回迁面积,对无房产执照钢材仓库不予赔偿,从而无偿地取得石化厂这部分土地使用权,是一个巧取豪夺错误做法。(4)《中国经济协议法》第6条要求:“经济协议依法成立,即含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需全方面推行协议要求义务,任何一方不得私自变更或解除协议。”石化厂与利民企业签署协议后,石化厂一方根据协议主动履约,拆除了价值17万元钢材仓库,移地建库耗资44万元,因仓库距厂区10公里,增加了生产费用。为此,利民企业同意给予石化厂部分新建楼房做赔偿。现开发企业在工期拖延给石化厂造成经济损失情况下,以种种理由主张协议部分条款无效,是不符合老实信用标准。况且,如按开发企业主张协议无效,就得将新建楼房拆除,恢复原状,这实际也是不可能。提问:上述审理中两种见解哪一个合理、正当?为何?7.经自愿协商签署协议是否能够认定为显失公平某省总工会为处理其直属单位住宿、办公用房问题,于1991年初决定征地建房并得到了总工会标准。某市卫生防疫站与省总工会系邻居,恰好要迁址新建,便数次主动找省总工会协商,愿将现址转让给省总工会。双方于1991年6月22日正式签署了“房地产有偿划拨转让协议书”,约定:卫生防疫站将现址“民主西街8号”6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7259.9平方米房产以及其她隶属设施全部权作价550万元划拨转让给省总工会,实施总额包干。协议中载明总额包干包含房屋建筑及隶属建筑物土建造价、拆迁城市安置赔偿费、工程管理费、搬迁、运输、停产赔偿费、不可估计费等一切费用。双方还约定,协议生效后30日天内,省总工会付给卫生防疫站250万元;1992年5月31日前再付100万元;1993年2月底卫生防疫站向省总工会交付3栋住宅楼(3563平方米)后,省总工会于1993年3月10日底再付给卫生防疫站120万元,余下80万元待长沙市卫生防疫站在1994年3月底前将全部房地产交付省总工会验收,双方签字认可后半个月内有省总工会一次付清。协议还约定,双方不得以任何借口不推行协议,也不得提出协议以外任何要求,不管哪方违约均按转让费总价格50%向对方交纳赔偿金。如省总工会逾期付款,每逾1日,按已付款数3%向卫生防疫站缴纳赔偿金;如卫生防疫站逾期交房按对等条件由省总工会从预留金额中扣除,不足部分由卫生防疫站负担。另外,协议还约定,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经市国土局鉴证,办理了房地产过户手续后生效。双方签字盖章后,市国土局以鉴证机关身份在协议上盖章。协议签署后,省总工会按约定于1991年7月21日、22日分别给付给卫生防疫站150万元、100万元,1992年5月26日付100万元,1993年1月8日又应卫生防疫站请求提前付给20万元,以上总共付给卫生防疫站转让费370万元。1991年11月5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卫生防疫站在市火星开发区征地12.9亩,并于1992年4月破土动工建址。1992年10月至1993年2月,卫生防疫站以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建筑承包协议变更、资金严重短缺、工程难以继续进行、不能按期搬迁为理由,前后6次致函省总工会,要求增加转让费。省总工会口头通知卫生防疫站严格实施协议,不一样意增加转让费。卫生防疫站没有按约定在1993年2月底向省总工会交付3栋住宅楼。省总工会遂向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诉称:被告卫生防疫站数次找上门来要求将其现有面积为6亩土地使用权及其房产转让给我们,方便于她们迁址新建。后经数次协商,于1991年6月22日,双方签署了一份《房地产有偿划拨转让协议书》。协议约定,卫生防疫站将其现址面积为6亩地皮使用权和该地上房产设施等有偿转让给省总工会,包干总价为550万元。协议生效后,省总工会按约定付出350万元外,还提前付出20万元,累计370万元。但卫生防疫站接口建材等涨价,提出增加转让费无理要求。我方数次提出要严格推行协议。故请求判决卫生防疫站全方面推行协议,并负担违约金275万元。庭审时省总工会变更了诉讼请求,要求终止原协议,判决卫生防疫站支付违约金788.1万元,并将卫生防疫站用省总工会支付转让费在火星开发区购置房地产作为对省总工会赔偿。卫生防疫站答辩称:因为物价猛涨,数次要求省总工会增加费用,但省总工会一直不答应,致使协议难以实施。法院经审理认为:省总工会与卫生防疫站所签署房地产转让协议,符合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等价有偿标准,所以正当有效。但协议对逾期付款和交房违约行为,约定按每日3%向对方支付赔偿金,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确定为无效。庭审中,卫生防疫站提出协议约定办理了房地产过户手续后才生效,现双方并未办理过户手续,主张协议还未生效。本院认为,只有协议生效,才能办理过户手续,约定先办过户手续,然后协议生效不符合相关要求。从本案实际情况看,双方已按协议约定付款与收费,双方对协议生效已实际认可。所以,对卫生防疫站主张协议还未生效不予支持。在协议推行过程中,卫生防疫站虽数次提出变更要求,但省总工会均未同意。省总工会已按协议约定推行了付款义务,而卫生防疫站并未推行交房义务。庭审中,省总工会以卫生防疫站继续推行协议难度很大,违约使推行协议成为无须要等为理由,要求终止协议,而卫生防疫站早有终止协议表示,对此本院给予支持。卫生防疫站在协议推行期间,碰到了三材涨价客观情况,但协议上总额包干没有留下一点余地,是长沙市卫生防疫站自愿承诺,卫生防疫站不能推行应负担违约责任,给某省总工会造成经济损失应予赔偿。依据《中国民法通则》第57条、第112条、第115条之要求,并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会决定,于1993年6月3日作出判决:双方同意解除原房地产转让协议,本院给予准许;由卫生防疫站退还给省总工会已付转让费370万元及利息(按通常基建贷款月息7.5%计算,自某省总工会付款之日起止收款之日至):由卫生防疫站支付给某省总工会赔偿金275万元。卫生防疫站应付款项自本判决生效后两个月内付清。逾期不付,则拍卖其在市火星开发区新址12.9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以所得价款偿付给省总工会,多退少补。一审判决后,卫生防疫站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称:双方签署协议没有生效。依据《中国民法通则》第7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89)民她字第50号批复,即未办理过房屋产权过户手续,民事法律行为还未成立,一方能够翻悔。双方在协议第6条要求,该协议在办理房地产过户手续后生效。卫生防疫站负担275万元赔偿金不公平,协议划拨转让总价550万元显失公平,最少应在1000万元以上;判决让其负担全部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不合理;省总工会也有过失,未按约定办理相关手续,未按市政府1986年2号文件要求给其提供三材。对于三材涨价曾6次去函要求增加转让费,省总工会却置之不理,而且省总工会也未付清550万元,不能说卫生防疫站违约。同时,一审判决拍卖其新址房地产不妥,与本案无关,而且程序也不正当。省总工会辩称:双方签署房地产划拨转让(有偿)协议是正当有效,手续完备,双方均取得了各自主管部门同意,而且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等价有偿公平合理自愿基础上,充足协商签署。上诉人不推行协议,按约定应依法负担全部违约责任和由此而造成一切经济损失。拍卖新址是赔偿被上诉人经济损失惟一处理措施。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平等自愿地签署《房地产有偿划拨转让协议书》,协议签署前各自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在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办理了手续,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含有法律约束力。原审法院确定协议有效,协议违约条款第2项不符正当律要求是正确。协议签署后,省总工会按约定向卫生防疫站交付转让费,卫生防疫站未按期间向省总工会交付3栋住宅楼,属违约行为,给省总工会造成了经济损失。依据法律和双方当事人约定,卫生防疫站应负担违约责任,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但原审判决卫生防疫站向省总工会支付赔偿金同时,又支付利息不符正当律要求,原审法院将拍卖市卫生防疫站新址房地产价款抵偿应付给省总工会款项等内容写入判决不妥。据此,依据《中国民法通则》第57条、第112条、第115条和《中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2项要求,于1993年10月30日作出判决:维持原审判决第一项,撤消第二、三项卫生防疫站退还省总工会转让费370万元卫生防疫站支付湖南省总工会赔偿金300万元以上款项应于本判决送达之日起两个月内付清,逾期给付,应加倍支付拖延推行给付拖延推行给付期间银行利息。提问:双方当事人签署《房地产有偿划拨转让协议》是否正当有效?为何?本案被告所持协议签署后,建材涨价,要求原告增加转让费被拒绝,所以其行为并不组成违约理由是否成立?可否认定协议中原约定转让费显失公平?为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工程法规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福州合同协议书
- 代卖销售合同样本
- 机件不符的机动车的责任划分及依据
- 综合门诊工作总结与患者体验优化计划
- 保险销售代理合同样本
- 出境领队合同样本
- 2025钢筋工班组承包合同
- 业主公司合同样本
- 提升团队适应能力的行动计划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与答案
- 2023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结模板(2篇)
- 生物技术概论
- 【企管】年屠宰4200万只肉鸭技术工艺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 8.6《林黛玉进贾府》课本剧剧本
- mt696-1997煤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1693-2022船用法兰焊接座板
- JJG 388-2001纯音听力计
- GB/T 18926-2008包装容器木构件
- GB/T 16422.1-2019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