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包头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二模)包头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二模)包头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二模)包头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二模)包头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对于人类而言,“逝去之物”总具有独特的魅力。人们难以遏制对“起源”的遥想,并做出夸父追日般的追问。文物既旧也新,它不仅可以证实或证伪我们那些关于历史的记忆和想象,更重要的是复活了被遗忘之文明的璀璨艺术,让那些不可替代的美再次绽放。透过文物,我们也能感受到古老文明生命的脉动,那些我们曾认为互相隔绝的古老遗迹,竟有那么多“心有灵犀”之处。比如两件不能正常使用的杯子,一件是庞贝古城遗址出土的公元1世纪鹿角形来通杯,另一件是出土于中国二里头遗址的青铜爵,它们都是青铜材质。庞贝遗址的鹿角形来通杯没有足,所以无法站立。当然它不是用来正常饮酒的,如若是饮酒也是罚酒,要一口气喝完。在古波斯以及西亚地区,来通是在仪式上使用的礼器,后来也传到了古希腊。当时的人们在祭祀中要举起来通杯将酒一饮而尽,以向神明致敬。青钢爵是影视剧中常见的饮酒器,但历史中的青铜爵只用于礼仪活动。爵中盛放一种用黑黍加郁金香草酿成的鬯酒,据记载“芬芳条畅以降神”,这种酒是专门用来敬神的酒。东西方两件特殊器形的青铜杯状物都用于祭祀仪式,虽分别属于不同的文明,但在遥远的两地承担着相似的功能。历史上关于夏代的记录稀少,在夏遗址被发现之前,人们只听说过大禹治水之后成为部落首领建立夏。在考古证据较少的岁月中,一些外国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一度提出了质疑。但随着徐旭生先生的考古队发现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的历史面纱逐渐被揭开。二里头遗址目前发掘的有已知最早的青铜礼器、代表王权的青钢钺、大量的兵器以及制作精美的玉器等。只有发展到国家等级,才会使用这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器物,它们的出土让我们更加确定夏王朝的历史。可以说,这些艺术文物证明了夏代礼制文明是高度发展的。在二里头遗址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宫城、道路网络、祭祀区、铸铜作坊等遗迹,并发现这些区域井然有序,具有明显的等级划分。其中,宫殿区规模较大,有点类似“故宫”的功能。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文献中提到的“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都城选址标准。二里头遗址位于伊洛平原,属于黄河水系,南靠嵩山,北临太行,所以洛阳自古便有“中国”“土中”“中州”等称谓。二里头遗址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其文明影响也蔓延甚广,最终遍布九州。可见文明没有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在悄无声息地与外界联动和交互。(摘编自郭海潮《文物中的文明与艺术》)语文·第1页(共8页)材料二:洛阳博物馆藏有一件乳钉纹铜爵,其舒展的.古拙之美让人一见难忘。这件钢爵1975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此爵有“华夏第一爵”的美誉。若要尝试理解这件青铜器本身的功能与历史和艺术价值,我们有必要一起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重回那洛河之滨的中原腹地。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提出传说也有其史实根源,只要剥去神话的外表,便可以得出历史。他排比梳理相关文献记载,最终于1959年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被分为四期,根据碳十四测年,从第一期到第四期大约在前1900——前1600年间,基本上属于古代文献中的夏代纪年范围之内。由此,一些学者将二里头文化对应为夏文化,但夏王朝的绝对年代问题非常复杂,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也只能作为旁证或者参考,各种争议和新的观点一直存在,但这都不影响二里头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上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二里头之前,华夏文明还处在城址林立的“邦国时代”;二里头之时,超大型都邑的出现、发达文化的强势辐射,都宣告了“王国时代”的开始。也是从二里头开始,崇拜祖先,崇尚王权的中原礼乐文明开始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几千年后,这件来自二里头的乳钉纹钢爵,仍旧以其俊巧的艺术美感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不断为我们带来有关华夏文明本源的沉思。今天,爵常常与“饮酒器”和“温酒器”等字眼共同出现。但爵的功能究竟为何?爵确实是与酒密切相关的,爵“中有鬯酒”。但若说爵是饮酒器,其口部狭长尖锐的造型显然对饮者太不“友好”;若说爵是温酒器,则好像更有些道理,因为毕竟三足造型利于拢火,且不少出土钢爵的底部带有烟炱。但其实直到魏晋服五石散、饮热酒流行开来,古人才开始由饮冷酒转而饮热酒。古人曾认为它是礼器,《说文》中提到“爵,礼器也”。孙机先生提出,三足爵大约在西周晚期之前,既用于“歆”又用于“裸”。古人喜嗅香气,所以通过加热爵中鬯酒,使其散发出香气祭祀神灵,这种仪式被称为“歆”;“歆”之后再将爵中未蒸发完的龟酒浇灌到铺在地面的茅草束上,以“灌地之礼”求神,称为“裸”。青铜器是华夏礼乐文明的象征,而“爵”这一中国独有的器型,更是意蕴深远。它无疑是与酒文化和祭祀文化紧密相连的青铜酒器的代表之一。从周代开始,“爵”字更是开始,出现在了地位等级称呼中,例如“公爵”“伯爵”等。同样地,“爵”在后世虽然已不具备祭祀或日常使用的功能,却仍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宝贵符号流传下来。(摘编自李宏洁《二里头文化乳钉纹钢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物的价值非凡,它不仅可以佐证历史的记忆和想象,还能更新旧日的文明。B.二里头遗址内宫城等区域井然有序且等级分明,契合文献中的都城选址标准。C.二里头遗址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促使其文明开始与外界联动和交互。D.青铜爵口部狭长尖锐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倾倒酒液到茅草束上以完成“裸”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庞贝来通杯与二里头青铜爵功能相似,说明空间限制难以阻绝文明间的“心有灵犀”。B.二里头遗址发掘的青铜礼器和宫城遗址等证明,夏代已具备国家形态的文明特征。C.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年代测定虽然有参考局限,但却为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D.爵从祭祀的礼器演变为地位等级的象征,体现了周代对夏商礼乐文明的继承与发展。语文·第2页(共8页)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通过分析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揭示了古代文明在礼仪制度和艺术发展方面的高度成就。B.材料二先回溯中华文明的起源,接着说明乳钉纹铜爵的造型,并探讨了其功能与历史和艺术价值。C.材料一按照空间顺序探讨文物对文明的复活,材料二则按照时间顺序追溯乳钉纹铜爵的礼制演变。D.材料二中孙机对“歆”与“裸”仪式的考证,可以佐证材料一中关于青铜爵用于礼仪活动的观点。4.乳钉纹铜爵堪称华夏文明的重要代表器物。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理由。(4分)5.材料二指出,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这一评价的依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九月,一阵寒流袭击了黄河两岸的千村万落。秋风阵阵,阴雨绵绵,四野萧疏,万木枯黄,连池塘里的残荷也只剩下一枝枝干枯的叶梗索索颤抖。这天晚上,颜真卿在蒲州府廨的退思堂内徘徊踌躇,思绪万千。仆从成方跟随主人多年,早已熟悉了主人的习性。他看到主人情绪激动,一定是要挥毫作书了,早已研好了一砚墨汁,备好了纸和笔,默默地退到一旁,坐在一条矮凳子上。侄儿颜季明的颅骨置放在书案一侧的木匣子上,匣子上搭了一方红绒布,像是专为季明的头颅配的底座。颜真卿在房内焦跺不安地徘徊了会儿,在季明面前坐了下来,就像以前叔侄二人面对面坐着促膝聊天一样。颜真卿细细端详季明,那宽宽的额,那粗粗的眉,那亮亮的眼睛,那高高的鼻梁和厚厚的唇……十三叔喜欢季明,颜族子侄几十个,虽金昆玉友,唯颜季明不但相貌和秉性似颜真卿,书法文章也出类拔萃,常被人赞为冰清玉洁,翠竹临风……颜真卿大喊一声:“季明……”一把将季明的头颅抱到怀中,呜呜地大哭起来……许久,颜真卿心情稍稍平静了一点,又将季明的颅骨放回到木匣子上。他让成方到厨房端来一杯酒、两盘果蔬放在季明面前,点上香火祭了一祭,然后展开一张白纸,取笔濡墨,挥毫写道: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戳榖,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茶毒?念尔遴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颜真卿心情悲痛、沉郁、辛酸而愤怒,犹如狂风暴雨掀起的黄河浪涛,回旋激荡,汹涌澎湃,摧枯拉朽,冲天裂岸。此时此刻他无心作书,只想一抒胸中块垒。他脑海中紧张地翻腾着天宝十四载冬语文·第3页(共8页)天那个狼烟突起、杀声遍野的日子,全忘了手中之笔。放纵之下,字无大小,线无粗细,有行无列,大小参差,运笔也时急时缓,时放时顿。急时笔扫千军,缓时勒马徐行,放时纵横无边,顿时跌宕起伏。特别写到最后一段,想起死去的骨肉亲人,顿时从心中涌上一股对亲人的无限爱恋和对内奸外贼的无比仇恨,千仇万恨凝聚于毛锥锋端,管不了笔秃墨焦,更难顾横平竖直,大笔驰骋,横涂竖抹,笔不随心,腕下失控,一连多处产生谬误。只好圈了重写,写了再改,笔倾字斜,点画狼藉,线条也错综奇崛,变化瑰异。尽管如此,纵观全篇,依然是字字映带,顾盼有情,酣畅流利,气势横生。《祭侄文》只有寥寥二百三十五字,字字如血,句句似火,发自天机,千古绝唱。后人评曰:《祭侄文》与前贤王羲之的《兰亭序》并肩媲美,是为天下第二行书。(选自《颜真卿大传》)文本二:何不曾是第一朱以撒颜真卿是忠烈之士。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或许可以多活很久,笔下多出很多好作品。颜真卿的存在使我们多了一个典型人物,可以借此解决教化中的一些问题。我想,道德是道德,书法是书法,分开来说会客观一些。我自幼承庭训习书,从未间断。我感受着不必与人合作的独自创作的快乐,日子一天天过去,很贫瘠,很艰辛。要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一名独行者,写无休。这样做的人不只我一个,而是很多。道德品质保持在中等水平,艺术指标却定得很高。整日自个儿忙碌,交游也不多。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阿默斯特镇的居民看来,她简直就是一个隐者,很少能看到她出门。有时她想让镇上的孩童品尝羙味的糕点、糖果,就装在一个篮子里,打开窗户,用绳子吊下去。至于这些糕点、糖果,也不是她出门买来的。她待在房间里,不停地写,越写越多,也不急于发表,先放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像颜真卿这样能成为忠烈,又善写的,书法史上不多。二者不能兼顾时,就选择写字——我是这样想的。颜真卿的楷书对改善我书写的心态起了作用,核心就是缓慢,慢心态,慢手态,让自己热爱慢。很多人的目的都是以颜真卿的楷书为基座,把握好了,如重器不可移易。他中年以后的字不能称雅致,而有金刚力士之气象,学不好就是一堆死墨,混沌不开。这也使一些人学了几年之后就向他告别,而与他周旋久的人都有德艺双修的想法,将平生托付颜体而不悔。活人与古代碑帖的关系有如鸟与树。树是兀立不动的,鸟却飞行游移,不会长久地立于一棵树的枝条上。人的选择和放弃有许多缘由,随大流,循时势,依性情。如果是依性情,便能很真诚地学习,也很真诚地放弃。〈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最著名的作品。说直白一点就是一篇祭文。没有谁会把《祭侄文稿》作为背景图案展示在庆典上。文辞让人心有惊恐,逆贼、凶威、茶毒、巢倾卵覆、呜呼哀哉,都不是常人乐意见到的。由于内心悲怆,思绪散乱,笔迹也草草复草草,涂抹复涂抹——草稿就是如此,任性情纵横,行于可行处,也行于不可行处,出轨越位亦无妨,只是向前。有些字是写给执掌权柄者看的,像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就得精工极致,尽遵矩嬳。颜真卿写《祭侄文稿》则是吊哀记丧——家族死了那么多人,自己却还苟活着,奈何奈何。这篇文稿最有美感的就是那些涂抹的痕迹,它们不是字,是乱麻般的心绪,是他写《颜勤礼碑》《颜家庙碑》时所不曾有的。语文·第4页(共·8页)第一。读《随园诗话》。有人问袁枚,当朝诗人谁为第一,袁枚反问他,《诗经》三百首哪一首为第一。那个人没法回答。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时情绪失控、多处涂改,与其对侄儿颜季明的深切哀痛和家族惨剧直接相关。B.文本一中,仆从成方提前备好笔墨的细节,不仅体现了成方对主人习性的了解,也从仆从的视角展现了颜真卿的状态。C.文本二中作者主张道德与书法应分开评价,通过谈及“我”的创作经历,直接反对以忠烈之名抬高颜真卿的艺术成就。D.文本二指出,颜真卿的楷书如重器,有“金刚力士之气象”,导致部分学习者半途而废,能坚持的是想“德艺双修”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通过“残荷”“枯叶”等意象的描写,暗示了颜氏家族在安史之乱中必然“巢倾卵覆”的悲剧命运。B.文本一将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结合,通过虚构的细节刻画颜真卿创作时的心理活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C.文本二将《祭侄文稿》与《庙堂碑》《九戒宫》对比,意在批评虞、欧二人书法过于工整而缺乏情感表达。D.文本二借艾米莉·狄金森的隐居写作类比颜真卿的创作,说明艺术家的孤独状态是创作伟大作品的必要条件。8.文本一第二段画线部分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效果。(4分)9.《祭侄文稿》虽然笔迹草草、涂抹,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书中精品。请根据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其“不完美”为何能成为其艺术价值的核心。(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为之奈何?”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基伏于深草要之隘路;以弱击强者,必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武王曰:“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我无大国之与,又无邻国之助,为之奈何?”太公曰:“妄张诈诱,以荧惑其将,迂其道,令过深草,远其路,令会日暮。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如此,则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矣。”武王曰:“善哉!”(《六韬·少众》)语文第5页(共8页)材料二: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将高欢渡河,逼华州。西魏遣将宇文泰拒之;至沙苑,距齐军六十余里。高欢率兵来会。候骑告齐兵至,泰召诸将议。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据以待之。”遂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葭芦之中,闻鼓声而起。日晡,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兵将交,泰鸣鼓,士卒皆起。于谨等以大军与之合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遂大破之。(《百战奇略·寡战》有删改)材料三: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坐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擒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资治通鉴》)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以少A击众B者C必以日D之暮E伏于深草因要之H隘路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意为帮助,与《六国论》中“与劦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字意思相同。B.“以荧惑其将”与《鸿门宴》中“常以身翼蔽沛公”的“以”字用法不同。C.阵,作战时排列的队伍,与《出师表》中“必能使行阵和睦”的“阵”意思相同。D.绝,使……断绝,使动用法,与《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姜太公看来,军队想要以少胜多,必须得使用谋略,而要以弱胜强,则必须要得到大国与邻国的支持配合才行。B.姜太公认为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比如没有深草,就虚张声势,引诱诈骗迷惑敌将,使敌人迂回行进,通过深草地带。C.韩信攻打赵国时,李左车认定井陉之地于韩信不利,并由此判断韩军必然遭遇粮草断绝之困,便从此入手将其击破。D.成安君陈馀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仁义之师,不屑用奇计,另一方面轻敌,认为韩信兵少而且疲惫,最终导致兵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14.宇文泰在渭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他的哪些用兵策略与材料一中姜太公的观点不谋而合?(5分).语文·第6页(共8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唐代]孟郊古树少枝叶,真僧亦相依。山木自曲直,道人无是非。手持维摩偈,心向居士[注]归。空景忽开霁,雪花犹在衣。洗然水溪昼,寒物生光辉。【注】居士: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枝叶”既暗示了聆听佛经的节令时间,也让人联想到古树的遒劲与坚韧。B.“手持”“心向”体现了佛教普度众生的精神,也暗示了居士对佛法的虔诚追求。C.最后两句以景结情,写听完佛法后,世间万物如同被溪水洗涤过一般焕发光辉。D.本诗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明净澄澈的景物,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禅意。16.佛教强调自然与人互相依存,和谐共生,本诗最大特征就是用象征手法将自然与人巧妙联结,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1)音乐会后,还久久沉浸其中的小刚引用《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话,形容自己听得极其入迷,曲已终而意未尽的状态。(2)小姜根据晏殊《菩萨蛮(小山重叠)》中“,”的描述,手工缝制中国传统女子服饰,其成品图案鸟儿双飞,绣工精美,受到汉服爱好者追捧。(3)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对“雨”的描写。“云青青兮欲雨”,这是乌云压顶即将落下的雨;“”,这是春季夜晚淅淅沥沥的雨;“”,这是秋季黄昏凄凉悲苦的雨。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以前总是想着,假如我有一亩三分地,不种别的,定要全都种上梅花。腊梅、红梅、白梅、绿梅,都要种上才好。腊梅清香,红梅娇艳,白梅淡雅,绿梅,妥妥儿的小妖精。无论昼夜,不管晴雪,它们一朵一朵、一枝一枝地开,花枝弄影,暗香盈袖,怎么也看不够。在落雪时,沾染了梅香的雪和借助了雪白的梅呼应衬托。当天地一白时,只剩雪下梅红点点。这时,须邀得志同道合的人,去踏雪,去寻梅。但我为了生计活着,没有空去种那一亩三分地的梅。地里的活计,收到手中的米,一年四季,我①干不明白也②说不明白写不明白。朋友劝说我:“如此甚好,③别做明白人,太明白会少很多快乐。要学习史铁生,与其去地坛中寻找安静,不如从安静中寻找地坛。”语文·第7页(共8页)18.文中画线处的长句,请改成四个整齐的短句,可以改变顺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在落雪时,,;,。19.请根据示例①阐释文段②③处画线内容。(3分)序号原文内容内容阐释①干不明白干活糊里糊涂,干得不好。②说不明白写不明白③别做明白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在网络社交媒体中,“阴阳怪气”被广泛用于委婉地调侃、讽刺。这样①避免了直接冲突,②达到了表达不满的效果。③“阴阳怪气”地说话成为了当下的时尚,这④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交策略。正话反说就是“阴阳”,人们用“谢谢”、“聪明”这样的褒义字眼表达自己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使用适合的标点符号也是“阴阳”,适当的标点可以表现急切和强烈;而“阴阳怪气”的语气更重要,难度是怎么用文字来表达。所以,当你的对手在网络上发表了你不置可否无言以对甚至觉得对方大错特错的言论时,你可以用“()”这样的“阴阳”之语来表达反对意见。但“阴阳”的模糊性使得人们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时有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容易导致误解。因为既可能说话者在正话反说,也可能在真诚的表达感谢或赞美。其次,过度依赖反语和“阴阳”表达可能会削弱语言的直接性,使得沟通变得更加复杂和低效。很多常用的话语和标点被赋予了与原意相反的含义,使用时需更加谨慎,从而增加了沟通的成本。20.请在序号划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使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分)①②③④2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严谨,可少量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2分)22.根据语境在括号中填入适当内容,并说明理由。不超过12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深度思考与联网搜索是deepseek的两大重要功能,它对我们的认知形成、问题解决等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今,人类仅需0.3秒就能通过搜索引擎获取4亿条信息;短视频平台每天推送的碎片化知识相当于读完16本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对话体著作《理想国》。于是,有人担忧:当搜索替代了思索,人类是否会退化成存储信息的工具?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第8页(共8页)语文参考答案1.(3分)B【解析】根据材料一“在二里头遗址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宫城……这些区域井然有序,具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文献中提到的‘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都城选址标准”可知,B项正确。A项“更新”错误,据原文“更重要的是复活了被遗忘之文明的璀璨艺术”可知,该项表述错误都都资料库据原文“文明没有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在悄无声息地与外界联动和交互”可知,“促使”属于强加因果。D项内容于文无据。2.(3分)C【解析】C项据材料二“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也只能作为旁证或者参考”可知,选项中“直接证据”有误。3.(3分)C【解析】材料二整体是依历史溯源、功能争议再到礼制意义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只有第三段才是基本按时间顺序在介绍乳钉纹铜爵的情况。4.(4分)①历史年代久远:乳钉纹铜爵1975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为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②文化内涵丰富:它与华夏文明的酒文化、祭祀文化紧密相连,并且从周代开始,“爵”字还出现在地位等级称呼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都是科夏礼乐文明的象征。(一点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其它如“艺术价值独特:、其舒展的古拙之美和俊巧的艺术美感,展现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工艺和艺术风格”等也可酌情给分。)5.(6分)①填补夏文化考古的空白,为文献记载的夏王朝提供实物佐证,推动中华文明溯源研究。②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青铜礼器、宫城遗迹等,表明夏代已进入国家文明阶段。③标志早期中国从城址林立的“邦国时代”迈向统一王朝的“王国时代”。④从二里头开始,崇拜祖先、崇尚王权的中原礼乐文明开始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6.(3分)C【解析】通过“我”的创作经历讲的是“独自创作的快乐”,而不是直接“反对‘以忠烈之名抬高颜真卿的艺术成就’”。7.(3分)B【解析】A项,“暗示了‘必然’公众与喜爱辩法太绝对;C项,“批评”错误。对比仅为说明不同的书法功用;D项,文中类比,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并不是为了强调“孤独状态是创作伟大作品的必要条件”。8.(4分)①细节描摹,连用“宽宽的额”“粗粗的眉”“亮亮的眼睛”等叠词,细腻刻画颜季明的五官特征,既表现其生前英气,又暗含颜真卿对侄儿的深刻怀念。②短句铺排,四个“那……”的短句连用,结构相似,节奏紧凑,如目光一寸寸扫过遗容,凸显颜真卿凝视时的凄怆与悲痛。③虚实结合,深化悲剧意味:对头颅的“端详”实为对鲜活生命的追忆,现实与回忆的撕裂感突显出颜真卿的内心激愤。(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满分)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9.(6分)参考答案:①“不完美”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2分)文本一描写颜真卿创作时“腕下失控”“笔不随心”,出现“圈了重写,写了再改”等失控状态,文本二指出涂抹痕迹“不是字,是乱麻般的心绪”,这种“不完美”是“胸中块垒”的直接外化,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字字如血,句句似火。②“不完美”具有独特的审美感受(2分)文本一强调书写“有行无列,大小参差”,却又“酣畅流利,气势横生”,展现“放纵之下”的独创性;文本二以《九成宫醴泉铭》“精工极致,尽遵矩,”为对照,凸显《祭侄文稿》“出轨越位亦无妨”的突破意义,其“不完美”实为对“工整雅致”审美体系的颠覆。③“不完美”体现了对艺术创作最高境界的追求(2分)《祭侄文稿》的“不完美”恰恰证明“恣意而作,忘天地众生”才是更高境界,这重构了以人性真实为尺度的艺术评价标准。10.(3分)CEG(一处1分,共3分)11.(3分)A【解析】“匀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是亲附、亲近的意思。12.(3分)C【解析】“并由此判断韩军必然遭遇粮草断绝之困,便从此入手将其击破”错,原文“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意为韩信率军路过狭隘之地,队伍绵延几百里,随军粮草必定落在大部队的后面。且,原发生是都资料靠在分析形势,并没有“将其击破”的结果。选项误将未然作已然。13.(8分)(1)侍奉大国君王,降低身份谦恭对待邻国贤士,赠送丰厚的礼物,言辞谦卑。(下、厚、卑各1分,句意通畅1分)(2)望您借给我三万奇兵,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不要与他作战。(假、从间路各1分;与战,省略句1分;句意通畅1分)14.(5分)①在渭水弯曲狭窄的地方伏击敌人。(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据以待之。遂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②利用日暮时分作战。(日晡,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兵将交,泰鸣鼓,士卒皆起。)③从左右两翼夹击高欢军队。(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公众号雾都资料库15.(3分)C【解析】“世间万物如同被溪水洗涤过一般焕发光辉”错,“洗然水溪昼”意为溪水在白天显得更加清澈。16.(6分)①借写古树虽然枝叶稀少,但仍然坚韧不拔,真僧倚靠其下,象征僧人生活简朴,但内心坚定,与世无争。②山木生长,自然有曲有直,象征着世间万物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本性,道人也同样顺应自然,超脱世俗,与世无争。③借天空突然放晴,象征诗人对佛法的顿悟与领会,心灵得到净化。④雪花沾衣,溪水清澈,寒冷的世间万物焕发出光辉,象征了佛法给诗人带来的内心光明与纯净。(一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17.(6分)(1)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3)小楼一夜听春雨(好雨知时节/夜来风雨声/昨夜雨疏风骤/画船听雨眠)梧桐更兼细雨(每空1分,共6分)18.(4分)雪染梅香,梅借雪白;相互呼应,彼此衬托。评分标准:一个短句1分,不是整句扣1分。有其他形式符合要求亦可。19.(3分)②说不明白写不明白:说话写文章(1分)无法清晰表达内心的想法。(1分)③别做明白人:不要太聪明,太洞悉生活。(1分)评分标准:本题考查“明白”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言之成理即可。20.(4分)①既②又③所以(因此)④不仅(不但)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4分。①②是并列关系,但是又是不相容的两种情况,所以只能填入“既……又……”“填入“一边……一边……”或者“又……又……”不给分)③所以(因此)④不仅(不但/不光)(填入递进关系的关联词)21.(2分)修改一:因为说话者既可能在正话反说,也可能在真诚地表达感谢或赞美。修改二:因为说话者既可能在正话反说,也可能在表达真诚的感谢或赞美。【解析】第一处,位置不当。表示原因的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说话者”,所以“说话者”的位置在“既可能”之前。第二处,定、状语误用。将“真诚的”改为“真诚地”使之成为状语修饰“表达”,或者将“真诚的”移到“感谢”之前,成为“感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