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分析Ⅱ(药物分析专论)
药物分析教研室孙立新副教授药物结构
性质分析方法第四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TheAnalysisofAromaticAcids第一节概述一、分类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接的药物。根据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甲酸类▲其它芳酸1、水杨酸类代表药物有阿斯匹林
水杨酸(钠)
对氨基水杨酸(钠)
2、苯甲酸类代表药物苯甲酸(钠)
氨甲苯酸泛影酸3、其它芳酸代表药物止血敏
布洛酚二、性质1、性状:大多数是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液体(水杨酸甲酯、苯甲酸苄酯)2、溶解性:游离芳酸类药物,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3、酸性:芳酸类药物分子中具有-COOH,所以显弱酸性药用芳酸pKa在3~6之间。具有酸性,可以与碱成盐。4、紫外吸收:具有苯环,所以具有紫外吸收。一、呈色反应1、FeCl3反应
紫堇色第二节鉴别反应++※苯甲酸的碱性或中性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2、茚三酮反应具有类似
-氨基酸结构如氨甲苯酸,可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的缩合物+二、阿斯匹林水解产物的反应三、重氮化-偶合反应
对氨基水杨酸钠具有芳伯氨基结构,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试液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与碱性β—萘酚偶合产生橙红色沉淀。四、溴代反应酚羟基邻位、对位的氢比较活泼,很容易被溴取代。五、紫外光谱法六、红外光谱法第三节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特殊杂质检查(一)、阿斯匹林中的杂质检查1、
炽灼残渣2、
重金属3、易碳化物4、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检查碳酸钠试液中不溶物酚类(如苯酚)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乙酰水杨酸苯酯杂质碳酸钠试液中不溶,而阿斯匹林溶于碳酸钠试液。5、水杨酸
来源:生产过程中乙酰化不完全或贮藏过程中水解产生。原理:阿斯匹林无酚羟基,不与高铁反应。水扬酸有酚羟基,与高铁反应生成紫堇色(二)、对氨基水杨酸中的杂质检查
杂质来源:①未反应完全的原料间氨基酚
②遇热受潮生成间氨基酚,再被氧化成二苯醌型化合物检查方法:①双相滴定法(ChP2000)②HPLC(USP23)二、含量测定(一)、阿斯匹林含量测定——酸碱滴定法1
直接滴定法原理:阿司匹林具有游离羧基,具有酸性,以标准碱滴定液直接滴定。方法:取本品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的C9H8O4。中性乙醇:①溶解供试品②防止酯水解。目的:扣除乙醇中酸的影响。2.水解后剩余滴定法原理:阿斯匹林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水解,剩余的碱用酸回滴.需做空白试验校正.目的:NaOH在加热时易吸收CO2,用酸回滴定会消耗酸,影响结果3.两步滴定法适用于阿斯匹林片剂片剂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橼酸分解产物:水杨酸和醋酸第一步:中和第二步:水解和测定(二)、对氨基水杨酸钠含量测定——亚硝酸钠滴定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具有芳伯氨基,能在盐酸存在下与亚硝酸钠定量地发生重氮化,生成重氮盐.第四节苯甲酸类药物的分析一、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双相滴定法原理:苯钾酸钠——溶于H2O
苯甲酸——不溶于H2O,溶于乙醚滴定前:苯甲酸钠
甲基橙指示剂,呈黄色(pH3.1~4.4)红黄滴定中:
苯甲酸钠+盐酸苯甲酸滴定终点:过量HCl,使指示剂变橙红色水相乙醚相第一章糖类和苷类药物的分析
一、糖类1、医学上的糖类葡萄糖,乳糖(半乳糖-葡萄糖),蔗糖(葡萄糖-果糖)2、分类:※糖类就其化学结构来看,属于多羟基醚或羟基酮以及它们的多缩聚体.※依其是否能水解及水解产生简单糖分子多少,可分为:(1)
单糖类:a、戊糖:5个C原子b、己糖:6个C原子c、醛糖d、酮糖(2)
双糖类:乳糖,蔗糖(3)
多糖类:淀粉,纤维素3、
性质(1)
单糖、双糖为无色固体(无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或糖浆状液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及其它有机溶剂,微溶于乙醇。(2)
多糖:一般不溶于水。
(4).比旋度蔗糖:不得少于+66°(10%水溶液)乳糖:+52.0°~52.6°(10%水溶液,并100ml中加氨试液0.2ml)无水葡萄糖:+52.6°~53.2°葡萄糖:+52.5°~53°(10%水溶液,并100ml中加氨试液0.2ml)5、
含量测定(1)
旋光法(Polarimetry)*旋光度:直线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化合物液体或溶液时,能引起旋光现象,使偏振光平面向左或右旋转,旋转的度数称旋光度。
*比旋度:偏振光透过1dm且1ml中含旋光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一定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称比旋度。a=[a]·C·La:旋光度;[a]:比旋度ChP2000采用钠光谱的D线(589.3nm)测定旋光度,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温度20℃,测定管长度2dm,物质浓度以C(g/ml)表示,则:若物质浓度用%浓度(g/100ml)表示,C以C/100代入,则:即如果已知被测物质的比旋度[a],根据测量得到的比旋度a,由上式即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百分浓度。(2)
折光率法(Refractometry)折光率与溶液浓度(W/V)的关系用下式表示:n:折光率n0:同温度时水的折光率(20℃为1.3330)F:经反复试验测得的折光因数P:溶液的百分浓度(%,W/V)n=n0+F×Psini:光线入射角的正弦sinr:光线折射角的正弦只要求得折射因数F,从溶液的折光率和水溶液的折光率即可计算出溶液的浓度.本法可用于葡萄糖的快速测定,但测定结果较旋光法偏高。折光仪:阿培氏折光计测定前用棱镜或水进行校正。20℃时水的折光率为1.333025℃时水的折光率为1.332540℃时水的折光率为1.3305药物名称VE1.494~1.499VK11.525~1.528苯甲醇1.517~1.522二甲硅油1.400~1.410月桂氮卓酮1.470~1.473Chp2000未见用于含量测定,但用于纯度检查。
二、苷类1、含义:糖类和有羟基的非糖有机化合物缩合成环状缩醛结构的化合物,其水解产生糖+非糖类化合物(苷元或称配基)2、分类:按苷元的结构分为:(1)
氰苷类(如苦杏仁苷)(2)
恩苷类(如大黄酚)(3)
黄酮苷类(如芦丁)(4)甾体强心苷类(如洋地黄毒苷)(5)皂苷类(如甘草皂苷)3、
构成天然苷类的糖(1)
葡萄糖;(2)
其他的五碳糖、六碳糖;(3)特殊的去氧糖类(洋地黄毒糖)4、性质(1)
味苦,中性(有的呈酸性,也有呈碱性,称生物碱苷)(2)
多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乙醇,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强心苷类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及氯仿。5、
鉴别(1)
天然产的苷类:均呈左旋性,无还原性.但当苷在碱性或酸性下水解后,生成苷元和糖类,后者多为右旋且具有还原性。鉴别方法:天然苷:左旋性,无还原性已水解苷:右旋,有还原性(2)Keller-kiliani反应(3)
Kedde反应
6、
含量测定
ChP2000对洋地黄毒苷采用比色法、荧光法或色谱法测定。
(1)比色法:地高辛原料、地高辛注射液采用碱性三硝基苯酚显色后,于485nm处比色测定。
(2)荧光法:地高辛片剂含量测定、含量均匀度检查、溶出度采用荧光法测定。是利用洋地黄毒苷+VC+H2O2+HCl→产生荧光(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85nm)。第二章
醇、醚、醛和酮类药物的分析
一、醇1、
代表药物及特点:CH3CH2OH乙醇甘油二巯丙醇三氯叔丁醇三梨醇结构分析:含-OH(醇羟基),可与酸成酯。a-活泼H(乙醇、三氯叔丁醇)反应(在碱性下与碘反应生成碘仿);丙烯醛反应(甘油、二巯丙醇,碱性下加热生成丙烯醛);三氯叔丁醇碱性下加热回流生成氯化钠,可加入定过量硝酸银,过量硝酸银用硫氢酸铵滴定,以硫酸铁铵为指示剂,可以定量测定;本类药物具有还原性,可采用碘量法或高碘酸法测定。2、
鉴别反应(1)
碘仿反应(a-活泼H):乙醇在OH-下可被碘氧化生成甲酸盐,并生成碘仿臭气或黄色↓CH3CH2OH+4I2+6NaOH→CHI3+5NaI+HCOONa+5H2O三氯叔丁醇→同上,碘仿↓(a-活泼H)
(2)
丙烯醛反应:甘油、二巯丙醇在碱性下加热,即产生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气。+2H2O
(3)沉淀反应:+PbAC2→↓+2HAC3、
含量测定(1)
碘量法:基于巯基的强还原性
原理:+I2→+2HI(2)方法:同时做空白实验。
(2)高碘酸法:凡含有邻位二元或多元羟基的化合物均能被高碘酸氧化生成相应的小分子酸和醛,反应时n个相邻羟基,消耗n-1个高碘酸。生成的HCOOH用NaOH标准液滴定;或生成的HIO3+KI→I2用Na2S2O3滴定。C6H14O6+5HIO4→2HCHO+4HCOOH+5HIO3+H2O(3)
GC法乙醇的测定,可采用GC法(顶空GC法)二、醚1、
代表药物:C2H5-O-C2H5麻醉乙醚2、
杂质检查:(1)
酸度(2)醛类(3)过氧化物,(4)异臭(5)不挥发物三、醛1、
代表药物:HCHOCCl3CH(OH)2
甲醛乌洛托品水合氯醛2、
鉴别:(1)
醛基的还原反应:①碱性酒石酸酮(Fehling)→Cu2O红色②氨制AgNO3液(Tollen)→Ag↓银镜(2)甲醛的反应:甲醛+H2SO4+变色酸→紫色(专属反应)(3)水合氯醛的反应:水合氯醛+NaOH→CHCl3+HCOONa+H2O(形成二液层)(4)乌洛托品反应:乌洛托品加稀酸,加热即分解生成甲醛和铵盐。生成的甲醛具有特臭味,并和氨制硝酸银反应生成银镜。铵盐加碱放出氨气。NH4HSO4+2NaOH→NH3↑+Na2SO4+2H2OHCHO+2Ag(NH3)OH→HCOONH4+2Ag↓+3NH3↑+H2O6HCHO↑+4NH4HSO4C6H12N4+4H2SO4+6H2O3、
含量测定:
(1)
碘量法:醛+I2(定、过量)→醛基在OH-下被I2氧化成相应的酸,剩余碘在酸性下以Na2S2O3滴定。(2)
中和法(氧化后剩余滴定法)HCHO+NaOH+H2O→HCOONa+H2O2NaOH+H2SO4→Na2SO4+2H2O(3)
剩余碱水解法水合氯醛+NaOH→CHCl3+HCOONa2NaOH+H2SO4→Na2SO4+2H2O水解生成CHCl3在碱性下会有少量分解消耗碱CHCl3+4NaOH→HCOONa+3NaCl+2H2O生成的NaCl可采用银量法测定后折算成NaOH的体积,自酸碱滴定中扣除。(4)
酸水解后剩余滴定法乌洛托品+H2SO4→(NH4)2SO4+6HCHO
H2SO4(过量)用碱测定。三、酮1、
代表药物
富马酸酮替酚吡喹酮扑米酮
扑米酮酸性下分解,生成甲醛,可利用甲醛的专属反应鉴别。
扑米酮碱性下加热灼烧分解生成氨气,可利用红色石蕊试纸鉴别。富马酸酮替酚环上氮显碱性,可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含量,富马酸不干扰;
富马酸酮替酚环上酮可与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红色絮状沉淀。1.结构特点:
代表药物有:
对乙酰氨基酚盐酸利多卡因2.性质:③
碱性利多卡因侧链中具有叔氨N原子,显弱碱性,能与酸成盐,且能与生物碱沉淀试剂或重金属离子反应。②
与FeCl3反应具有酚羟基或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对乙酰氨基酚),可与FeCl3作用呈色。④
紫外吸收具有苯环结构,有紫外吸收。二、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具有对氨基苯甲酸酯基本结构。具有游离的芳伯氨基。1.结构特点:代表药物有:
盐酸普鲁卡因苯佐卡因盐酸丁卡因2.性质:①
具有芳伯氨基,发生重氮化或重氮化-偶合反应③
具有酯的结构,容易水解。④
紫外吸收具有苯环结构,有紫外吸收。三、鉴别反应1、重氮化-偶合反应具有芳伯氨基药物,如盐酸普鲁卡因等,在酸性溶液中与NaNO2TS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碱性
-萘酚偶合产生红色偶氮化合物。具有潜在芳伯氨基,如对乙酰氨基酚,水解后可得芳伯氨基,能发生类似反应。2、三氯化铁反应具有酚羟基(如对乙酰氨基酚),可与FeCl3TS作用显蓝紫色。4、与重金属离子反应(1).与铜离子的反应(2).与钴盐反应6、水解产物的反应(1).苯佐卡因的鉴别试验(2).盐酸普鲁卡因的鉴别试验
对乙酰氨基酚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合成。(1).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对乙酰氨基酚易溶于乙醇中,如乙醇液不澄清或有颜色,则说明有杂质存在。生产工艺用铁粉作还原剂,如带入成品,则导致对乙酰氨基酚乙醇溶液产生浑浊。中间体对氨基酚有色氧化物在乙醇中显橙红色或棕色。副反应副副反应副反应TLC法①
样品液③
分离系统硅胶GF254氯仿-丙酮-甲苯(13∶5∶2)⑥
限量:④点样量样品液:200
l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对照液:40
l⑤
判断在254nm波长紫外灯下观察,供试品与对照品主斑点Rf值相同的斑点比较,不得超过其大小与颜色。(3).对氨基酚制备中乙酰化不完全或贮存不当发生水解都能引入对氨基酚☆检查原理:对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作用,生成蓝色络合物,与对照液比较判断对氨基酚的限量。检查方法:限量:0.005%四、含量测定1.亚硝酸钠滴定法①
原理具有芳伯氨基药物,在酸性条件下与NaNO2反应生成重氮盐,根据消耗NaNO2量,计算出含量。潜在芳伯氨基药物,如芳酰氨基、硝基等,可先水解或还原,得芳伯氨基后,再进行测定。②
操作中的主要条件*重氮化反应属于分子反应*滴定液NaNO2及反应生成的重氮盐都不稳定*反应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第一步反应速度比较慢,而后两步反应速度则比较快。ⅰ.反应速度与药物结构的关系重氮化反应机制:a.当苯环上特别是氨基邻位或对位上有吸电基时,如等可使氨基的碱性降低,重氮化反应速度加快。b.
当在苯环上有供电基时,则使反应速度降低。如等。ⅱ.反应速度与酸及酸度的关系a.
酸的种类重氮化反应在HBr、HCl、H2SO4中反应速度是HBr>HCl>H2SO4
K1比K2大300倍
用HBr时,生成NOBr量大,反应速度快。但HBr价格贵,用盐酸代替,为加快反应速度,需加入KBr(催化剂)。产生HBr与HNO2反应,可生成大量NOBr,加快反应速度。原因:*强酸性可加速反应*重氮盐在酸性下稳定*酸性下避免副反应发生。
如盐酸量增加,则反应向左进行。如盐酸浓度太大,反到会使游离芳伯氨的量减小(成盐),而影响重氮化反应速度,使反应速度减慢。ⅲ.反应速度与滴定时温度的关系一般,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但重氮化反应所生成的重氮盐不稳定,温度升高重氮盐分解速度也加快。另外,温度高时,滴定液亚硝酸钠也容易分解逸失,而影响测定结果。所以,重氮化反应应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中国药典规定:在30
C以下,把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处进行滴定。在滴定时一边搅拌一边加入大部分标准溶液。到近终点时把滴定管提出液面,用水冲洗后再继续滴定至终点。标准溶液在液面下加入,可避免NaNO2挥发。③
指示终点的方法重氮化滴定法指示终点的方法有:永停法电位法外指示剂法内指示剂法我国药典主要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ⅰ.永停法原理:在被测溶液中插入两个相同铂电极,在两个电极间加10~200mV电压,并且在回路中串联一个灵敏的检流计(10A-9/格)。当用NaNO2滴定时,在终点前回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计指针指零。当到达滴定终点时,由于溶液中有微过量的NaNO2,使得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阳极:导致在两电极间有电子流动,从而回路中有电流产生,使得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且不再返回零点。阴极:ⅱ.电位法在被测溶液中插入甘汞-铂电极,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稍过量的NaNO2使电位产生突跃,从而指示终点。USP采用这个方法指示终点。ⅲ.外指示剂法淀粉-KI糊剂或试纸原理: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稍过量的NaN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KI析出I2,I2遇淀粉显蓝色。使用方法:滴定时,把淀粉-KI试液滴在白磁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滴定的溶液,在白磁板上划,如果立即出现蓝色即已到滴定终点。外指示剂法的缺点:
由于滴定的溶液是强酸性,KI遇光能被空气氧化析出碘,所以,在没有达到终点时,就有可能呈现蓝色,而造成误判。
由于经常蘸取溶液进行试验,可造成滴定液的损失而带来误差。
方法难掌握。ⅳ.内指示剂法内指示剂法指示终点,操作简便,但生成重氮盐一般都带有颜色,干扰指示剂颜色变化的观察,尤其是颜色很深时,更是这样。在重氮化滴定法中,内指示剂法应用不是很广泛。代表药物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二.性质:1.
易被氧化邻苯二酚或苯酚结构,易被氧化呈色。3.
具有旋光性具有手性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三.鉴别试验1.氧化反应区别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
三氯化铁反应:在0.1mol/L盐酸中与Fe3+显翠绿色,加氨试液后,显紫色或紫红色四、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讲过)五、含量测定(一)
非水溶液滴定法(二)
溴量法第三节氨基醚衍生物类药物的分析
盐酸苯海拉明一.代表药物1.结构2.性质①白色结晶性粉末②水中极易溶解,醇或氯仿中易溶,乙醚或苯中极微溶.③见光分解④酸性溶液中易分解.⑤紫外吸收二、鉴别1、与硫酸反应:显色2、水解反应:3、与硝酸银反应形成白色凝乳状沉淀4、紫外、红外特征吸收三、含量测定
(一)
非水溶液滴定法(原料)(二)
酸性染料比色法(片剂,见生物碱章)(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其注射液)(四)HPLC(片剂)第六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TheAnalysisofHeterodrugs
第一节概述杂环:环状有机化合物的碳环中夹杂有其他非碳原子的环状结构叫做杂环.非碳原子,又称杂原子,如N,S,O.共性:
(1)杂环类药物是合成药物中所占比例最多的一大类药物.(2)多为五元环或六元环,单环或并合环.(3)杂环结构较稳定,不易开环,其性质受杂原子种类、数目、位置影响.(4)杂环上取代基性质较活泼,常用于分析.(5)含氮杂环,其碱性的强弱往往用于分析.本章重点介绍吡啶类吩噻嗪类苯并二氮杂卓类.
第二节吡啶类药物分析一、结构分析1.
结构:本类药物均有吡啶环吡啶
异烟肼尼可刹米二、鉴别:1.
母核反应:(1)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有色沉淀
a.异烟肼,尼可刹米+HgCl2→白色沉淀↓b.异烟肼+CuSO4→红棕色↓(Cu2O)尼可刹米+CuSO4+硫氰酸钾→淡绿色絮状沉淀(2)开环反应:适用于a,a’未取代,b,γ为烷基或羧基取代的。a.
戊烯二醛反应(kÖnig反应)b.2,4-二硝基氯苯反应(Vongerichten反应)2.酰肼基团的反应
常用的氧化剂:I2、Br2、KBrO3、AgNO3(1)还原反应:(2)缩合反应:与芳醛缩合形成腙,如香草醛、水杨醛、二甲氨基苯甲醛黄色λmax=380nm3.
与酸碱共热,以降解产物鉴别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查1.
氧化还原滴定法:常用氧化剂有:碘、溴、溴酸钾、高锰酸钾、重铬酸钾、NaNO2、硫酸铈等。其中碘量法,溴量法,溴酸钾法最常用。(1)剩余碘量法:三、含量测定:以异烟肼为例。操作:
原理:CONHNH2N+2I2+5NaHCO330min38-40度
COONaN+N2+4NaI+5CO2+4H2OI2(过)+2Na2S2O32NaI+Na2S4O6讨论:a.本法简便,但因碘氧化力较弱,反应不易完全。常因反应时间、温度不同有所差异;b.用于制剂分析时,含有还原性赋形剂时有干扰;c.化学计量关系:(1:4)0.1mol/LI2≈3.429mgC6H7N3(2)剩余溴量法:
原理:0.1mol/LBr2
(溴酸钾3g+溴化钾15g→水1000ml)在稀HCl反应条件下:KBrO3+5KBr+6HCl→Br2+6KCl+3H2O操作:
Br2(过)+KI→I2+2KBrI2+Na2S2O3→2NaI+Na2S4O6讨论:ChP63版曾用本法测定异烟肼a.酸度0.70~0.86mol/L,所测结果一致,高、低都会使结果偏低;b.放置时间15~30min;c.滴定温度﹤30℃;d.测定应在25min内完成(3)溴酸钾法:
操作:
原理:
等当点:稍过量的Br2讨论:a.缓缓滴定并充分振摇,防止局部浓度过高终点提前;b.到终点后,补加一滴指示剂,如颜色褪去即可,否则未到终点;c.ChP77、85、90、95、2000均采用本法测定异烟肼(片);d.化学计量关系:3/2T=0.01667×3/2×137.14=3.4292.比色测定:利用开环反应或酰肼基团与试剂呈色测定3.非水滴定法:利用吡啶环的碱性,进行非水滴定第三节吩噻嗪类药物分析一、结构分析共同点:(1)硫氮杂蒽母核;(2)含两个杂原子多环共轭体系,有UV吸收;(3)S被氧化生成砜或亚砜;(4)与金属离子络合,生成有色物,可比色测定不同点:R,R’取代基不同RR’盐类药名-(CH2)3N(CH3)2-HHCl盐酸丙嗪-(CH2)3N(CH3)2-ClHCl盐酸氯丙嗪-CH2CH(CH3)N(CH3)2-HHCl盐酸异丙嗪二、鉴别1、特征的紫外吸收:具有三个峰值205nm、254nm和300nm附近,两个谷220nm和280nm附近;若被氧化则有四个吸收峰,可用于判断样品中有无氧化物。2.显色反应:
(1)氧化剂:H2SO4、溴水、FeCl3、H2O2
(2)(可用于比色测定)三、含量测定
1、非水碱量法:吩噻嗪类药物母核上氮原子碱性极弱,不能进行滴定,10位取代基上N原子为碱性,可在非水介质中以高氯酸标准液,以CV为指示剂。
2、铈量法:
原理:适当pH下,用硫酸铈氧化吩噻嗪进行测定开始时,吩噻嗪失去一个电子→游离基(红色)等电点吩噻嗪失去2个电子→无色,终点:红色→无色条件:在硫酸性下
3、钯离子比色法:
原理:吩噻嗪类药物可与一些金属离子(如Pd2+)在适当pH值的溶液中形成有色的络合物,借以进行比色测定。讨论:(1)钯离子试剂:PdCl2和十二烷基硫酸酯钯盐.
*用PdCl2时,形成的有色络合物水中溶解度小,样品量大时,产生沉淀.*十二烷基硫酸酯钯盐,其络合物溶解度大,吸收强度增大(约2倍).(2)本法优点:氧化产物不干扰。4、UV法:(1)
直接分光光度法:(2)萃取后分光光度法:(3)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4)萃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直接分光光度法:操作:取10片,除去糖衣后,精称,研细→称取粉末适量→加水、盐酸溶解→过滤,取滤液于249nm处测定。已知:盐酸异丙嗪=910,即可计算优点:不需标准品缺点:仪器精密度要求高测定中注意问题:避光、防止氧化。萃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用于校正样品中氧化产物对测定影响氯丙嗪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4nm,其氧化产物在此波长也有吸收,同时在277nm处氧化产物也有吸收,且其吸收度与在254nm处吸收度相等,而氯丙嗪在此波长处无吸收.
A=A254-A277第四章苯骈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分析
一.结构分析
氯氮卓(1955年合成)
地西泮(1959年合成)
共同点:(1)二氮杂卓环为七元环,环上氮原子具有强碱性,苯基的取代使碱性降低,可进行非水滴定法测定;(2)UV吸收,用于含量测定;第七章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TheAnalysisofAlkaloid第一节概述一、特点1.含氮碱性化合物2.没有共同母核3.多数具有含氮杂环结构,少数氮在侧链上(如麻黄碱)4.绝大部分存在于植物体内;少数存在于动物体内(如蟾蜍碱)二、碱性与结构的关系碱性—氮原子结合状态和所处化学环境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立体效应*与质子结合能力大,碱性强*与质子结合能力小,碱性弱N连接供电基团,如-OR、-R时,碱性就强。N连接吸电基团,如-NO2、-COOH等时,碱性就弱。*电子效应:1.季铵类生物碱以季铵形式存在,可以离子化,有类似金属的性质,碱性最强。如:小蘗碱(pKa=11.53)碱性强弱取决于芳环上取代基的性质。供电子取代基(如-CH3等)碱性强吸电子取代基(如-NO2等)碱性弱*立体效应如:苦参碱两个N原子再如:东莨菪碱和莨菪碱
三元氧环的存在,N上孤电子产生显著立体效应(增强了空间位阻),使N原子不易给出电子,碱性较弱(与莨菪碱比)。(东莨菪碱)(莨菪碱)例外:含-COOH、酚-OH的生物碱,属于两性生物碱。如:吗啡三、生物碱类药物的溶解性一般情况下*游离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生物碱盐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游离生物碱,可在稀酸水溶液中成盐而溶解。例外:①
有的生物碱能溶于水,如麻黄碱、烟碱等②
具有酸碱两性的生物碱,可在碱的水溶液中成盐而溶解,如吗啡、茶碱等③
碱性较弱的生物碱不能与酸形成稳定的盐,如咖啡因、利血平等四、生物碱类药物的分类:2、托烷类(莨菪烷类)※莨菪烷衍生的氨基醇和不同有机酸缩合成酯类的生物碱硫酸阿托品、氢溴酸山莨菪碱3、喹啉类硫酸奎宁、硫酸奎尼丁4、异喹啉类盐酸吗啡、磷酸可待因6、黄嘌呤类咖啡因、茶碱第二节鉴别反应一测定理化常数1.熔点和衍生物熔点
2.比旋度二、光谱法1.UV吸收光谱
a.比较最大(小)吸收波长和相应的吸收度b.与对照品的吸收光谱比较一致性c.比较吸收系数2.IR吸收光谱IR光谱信息丰富三、化学反应1.沉淀反应:酸性水溶液中,与重金属盐类和大分子酸类等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常用试剂:I2—KI鞣酸碘化铋钾硅钨酸碘化汞钾2.显色反应生物碱固体+显色试剂→颜色常用:C·H2SO4、C·HNO3、钼硫酸3.官能团反应
第三节含量测定
一、非水碱量法在水中碱性较弱,不能顺利地进行中和滴定(滴定突跃不明显,难以判断滴定终点)。在酸性非水介质中(如gHAc中),则能显示出较强的碱性,滴定突跃增大,可以顺利地进行中和滴定。1.测定方法*供试品:以消耗标准液8ml计算。*溶剂:gHAc,一般用量10~30ml,*滴定剂:0.1mol/LHClO4/无水gHAc溶液*指示剂:结晶紫*做空白试验2.讨论①
适用范围Kb﹤10-8的有机碱盐。
Kb为10-8~10-10选冰醋酸作溶剂Kb为10-10~10-12选冰醋酸和醋酐作溶剂Kb﹤10-12选醋酐作溶剂*HA不同,对滴定反应的影响也不同。②
盐的滴定*置换滴定,即用强酸(HClO4)置换出与生物碱结合的较弱的酸(HA).HClO4、HBr、HCl、H2SO4、HNO3*水中酸强度相等。*gHAc中酸强度不相同.HClO4>HBr>HCl>H2SO4>HNO3>其它弱酸a.
氢卤酸盐的测定氢卤酸gHAc中酸性较强,对滴定有影响。排除方法:加入过量的HgAc2/gHAc溶液b.硫酸盐的测定(以硫酸奎宁的测定为例)ⅰ.直接滴定法注意硫酸盐的结构,正确判断反应的摩尔比。两个N原子喹啉N,属于芳环族N,碱性较弱喹核N,属于脂环族N,碱性较强在水中硫酸是二元酸,能够解离出两个氢离子,即在冰醋酸中硫酸是一元酸,能够解离出一个氢离子,即奎宁与硫酸结合时,一分子的硫酸能与两分子的奎宁结合,即:滴定反应如下:+3HClO4+用HClO4直接滴定硫酸喹宁时,摩尔比是1∶3用HClO4直接滴定硫酸阿托品硫酸阿托品(莨菪碱)的结构如下:反应的摩尔比是1∶1ⅱ.加入高氯酸钡消除H2SO4的影响加入高氯酸钡,摩尔比是1∶2练习题:硫酸奎宁的测定称取样品适量,加gHAc7ml,醋酐3ml与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0.1mol/LHClO4液滴定至终点,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已知:1ml0.1mol/LHClO4液相当于24.90mg的硫酸奎宁。求:硫酸奎宁的分子量。(747.00)c.
硝酸盐的测定*HNO3在gHAc中为弱酸,不影响滴定突跃。*HNO3具有氧化性,应采用电位法指示终点或将HNO3破坏分解后再进行测定。d.
磷酸盐及有机酸盐的测定磷酸、有机酸为弱酸,不干扰滴定。③
终点指示方法最常用的指示剂是结晶紫CrystalViolet(CV)紫蓝蓝绿黄绿黄(碱性区)—————→(酸性区)终点的颜色应用电位法校准。④
注意事项a.
水分的影响及排除gHAc和HClO4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排除法:*配制时,根据gHAc和HClO4含水量,加入计算量的醋酐。*费休氏(Fischer)水分测定法准确测出gHAc和HClO4中含水量,准确加入醋酐。b.
标准溶液的稳定性◆水的膨胀系数是0.21×10-3/
C◆gHAc膨胀系数是1.1×10-3/
C,较大,体积随温度变化较大,且还具有挥发性。
测定样品与标定标准溶液时温度不同,应对浓度进行校正。其中:
0.0011:gHAc的膨胀系数t0和t1:标定标准溶液和测定样品时的温度F0和F1:t0和t1所对应的标准溶液的F值★说明:ⅰ.
t1-t0
>10
Cⅱ.或贮存时间超过30天则在临用前必须重新标定标准溶液的浓度。校正公式:二、提取中和法1.基本原理利用生物碱盐类可溶于水,游离生物碱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进行提取,然后进行滴定的方法。即2.讨论(1)
碱化试剂①
常用的碱化试剂NaOH、NH3、Na2CO3、NaHCO3、Ca(OH)2、MgO等。②
对碱化试剂的要求碱化试剂碱性大于生物碱的碱性,即碱化试剂的pKb<生物碱的pKb③选用碱化试剂时应考虑的因素ⅰ.生物碱的化学性质易水解或具两性,不能用强碱性碱化试剂。*阿托品具有酯结构,与强碱接触时分解;*吗啡具有酚羟基,和NaOH形成酚盐溶于水,难以用有机溶剂提取。ⅱ.脂肪性物质的共存有脂肪性物质共存时,不能用强碱性的碱化试剂,以免形成乳化而难以用有机溶剂提取。④
NH3优点氨水是最常用的碱化试剂。氨Kb值:1.75×10-5一般生物碱Kb:10-6~10-9氨碱性适当,能使大部分生物碱游离,又不能使具酯结构或两性生物碱水解或成盐。(2)
提取溶剂①
提取溶剂要求ⅰ.不与水相混溶ⅱ.沸点低,容易挥散除去ⅲ.对所提取生物碱有极大的溶解度,而对其它共存物质不溶或极少溶解ⅳ.与碱化试剂或生物碱不起任何化学反应②
常用的提取溶剂氯仿、乙醚,有时也使用混合溶剂*氯仿:ⅰ.比重大,易于分离ⅱ.对大部分生物碱都有较大的溶解度ⅲ.不燃烧,使用安全※氯仿在碱性下受热很容易分解,尤其是碱性较强时更容易分解。。三、酸性染料比色法1.原理:在适当pH溶液中,有机碱(B)可以与氢离子成盐,酸性染料(HIn)可解离成阴离子,阴离子可与有机碱盐阳离子定量地结合成有色离子对,而进入到有机相。通过测定有机溶剂提取液的吸收度;或将有机溶剂提取液酸化或碱化,使与有机碱结合的酸性染料释放出来,测定染料的吸收度来测得有机碱的含量。
溴麝香草酚蓝(BTB)bromthymolbluepH6.0~7.6(黄~蓝)2.常用酸性染料磺酞类指示剂溴甲酚绿(BCG)bromcresolgreenpH3.6~5.2(黄~蓝)溴酚蓝(BPB)bromophenolbluepH3.8~4.6(黄~紫)3.主要条件最主要条件是水相的pH。※要求:能使有机碱全部以盐的形式存在,酸性染料能够解离成离子,以便它们定量地结合成离子对而转溶于有机相,且又能将剩余的染料完全保留在水相。★pH
(酸性)
BH+
,In-
BH+In-
,有机溶剂提取的是HIn★pH
(碱性)
In-
,BH+
BH+In-
,有机溶剂提取的是B※水相pH的选择方法:理论计算。实验求得。*用待测的有机碱加入一定的酸性染料,配制成一系列不同pH值的溶液,分别用有机溶剂提取后测定有机溶剂提取液的吸收度,吸收度值最大的溶液所对应的pH值就是水相的最佳pH值。
四、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药物分析*杜马氏法-元素定量分析*范斯莱克法-生化分析(氨基氮测定)1、原理含氮供试品与浓硫酸共热,供试品中所含氮转变成氨,并与硫酸结合为硫酸氢铵和硫酸铵,用氢氧化钠碱化后,释出氨,随水蒸气馏出,用硼酸溶液或定量的酸吸收后,用标准酸液或标准碱液滴定,用空白试验校正。凯氏定氮法分为3个步骤。(1).消解
在凯氏烧瓶中进行。将样品、Con.H2SO4、K2SO4、CuSO4放入凯氏烧瓶中一起加热,有机含N化合物中的N全部转变成NH3并以铵盐的形式固定-(NH4)2SO4、NH4HSO4。*H2SO4:氧化剂和炭化剂。SO2和SO3消解一般在通风橱中进行。*K2SO4:提高H2SO4的沸点,使消解时间缩短。*CuSO4:催化剂,使消解速度加快。消解产物:(NH4)2SO4、NH4HSO4(2).蒸馏与吸收用40%的NaOH溶液水蒸气蒸馏(NH4)2SO4+2NaOH
Na2SO4+2NH3
+2H2ONH4HSO4+NaOH
NaHSO4+NH3
+H2O(3).测定①
直接滴定法吸收液:用2%硼酸溶液滴定液:0.005mol/LH2SO4液每1ml的0.005mol/LH2SO4液
0.1401mg的N指示剂: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终点颜色:灰紫色NH3+H3BO3
NH3.H3BO32NH3.H3BO3+H2SO4
(NH4)2SO4+2H3BO3②
剩余滴定法用标准盐酸或硫酸作吸收液。将蒸馏出来的NH3吸收于定过量的标准酸溶液中,过量的酸用标准碱溶液滴定。五.高效液相色谱法:
1.特点:80~90%反相色谱分离,最常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硅胶表面仅有25~50%硅醇基可与硅烷化试剂作用,在分离极性化合物特别是碱性药物和生物碱时,裸露的硅醇基和碱性药物发生吸附或离子交换作用,而使色谱峰拖尾,保留时间过长,甚至长期保留在色谱柱上。
(2)用硅胶作固定相法:在不改性的普通硅胶柱上,利用碱性成分与硅醇基相互作用,以高浓度极性有机溶剂,碱性水相缓冲液为流动相分离碱性药物。(3)用金刚烷基硅烷化硅胶作固定相法:这种固定相表面被一根根短的烃链(乙基)连着的烃球(金刚烷)将硅胶表面上未反应的硅醇基全部覆盖,使其不能与极性物质作用。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
原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在水和有机溶剂所组成的二相中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或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的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滴定碱性药物的盐类。当滴定至等当点时,滴定剂与碱性药物完全反应,生成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有色配位化合物,溶解进入有机相,使有机相突然变色而指示终点。本法简便易行,而且药物制剂中的附加剂对测定无干扰。七、四苯硼钠双相滴定法滴定前:
R4N++In-R4N+In(蓝色)滴定中:R4N++TPB-R4N+TPB-(无色)等当点(浅紫色)TPB-+R4N+In-R4N+TPB-(无色)原理:水相有机相In-—酸性染料如溴酚蓝或溴麝香草酚蓝TPB-—四苯硼钠的阴离子本法适用于季铵类生物碱第八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TheAnalysisofVitamines概述*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果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例如:VA缺乏—夜盲症VB1缺乏—脚气病
脂溶性:水溶性:按溶解性分类VA、VD、VE、VK等B族(VB1、VB2等)、VC、烟酸、叶酸、泛酸等
第一节维生素A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1.化学结构2.性质a.
紫外吸收*具有共轭多烯侧链—紫外吸收。*最大吸收波长在325~328nm,随VA存在状态以及所用的溶剂,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有所不同b.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醚,氯仿,异丙醇,环己烷,脂肪和油。*共轭多烯侧链—性质非常活泼.c.
不稳定性◆维生素A的氧化产物:▲ⅰ.环氧化物▲
ⅱ.维生素A醛▲ⅲ.维生素A酸ord.与SbCl3作用—Carr-Price反应★鉴别★含量测定二.鉴别试验1.
三氯化锑反应
无水2.
紫外吸收光谱VA的无水乙醇溶液在326nm有最大吸收。三.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点校正法
1.概述*共轭多烯的结构—具有特征的紫外吸收。*相关物质—结构相似,维生素A最大吸收波长附近也有吸收,对测定有影响。*Morton和Stubbs等人提出了三点校正法。2.
原理(根据、假定)ⅰ.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即ⅱ.维生素A中的不相关吸收在310~340nm范围内近似一条直线。效价为维生素A1的40%,
max345~350nm3.
相关物质的吸收*a.
维生素A的衍生物ⅰ.维生素A2
去氢维生素A效价低于维生素A1,
max385~390nm*b.
维生素A的氧化产物已介绍。ⅱ.维生素A3
去水维生素A*c.
合成时的中间体侧连有4个双键—应有种异构体。目前,包括维生素A在内,共发现有6种异构体。它们是:*e.
维生素A异构体*d.
鲸醇维生素A醇的二聚体,没有生物活性名称顺反异构
max(nm)相对效价ⅰ.新维生素Aa2-顺式32875%ⅱ.新维生素Ab4-顺31924%ⅲ.新维生素Ac2,4-二顺31115%ⅳ.异维生素Aa6-顺32321%ⅴ.异维生素Ab2,6-二顺32424%ⅵ.维生素A全反式325~328100%新维生素Aa新维生素Ab新维生素Ac异维生素Aa异维生素Ab维生素A4.三个波长的选择方法
1:维生素A的
max
2、
3:分别在
1两侧ⅰ.等波长差法:这两个波长分别在
1两侧12nm处,即
1=328nm;
2=314nm;
3=340nmⅱ.等吸光度法:VA在这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应该等于
1下的吸光度的,即
1=325nm;
2=310nm;
3=334nm5.方法Chp收载有2种方法。★第一法(适用于酯式维生素A的测定)a.
操作方法ⅰ.最大吸收波长确认
max在326~329nm,第一法测定。
max不在326~329nm,第二法测定。b.
计算方法测定波长吸光度吸光度比值吸光度比值差计算值规定值300
0.555
316
0.907
(326)
328
1.000
(329)
340
0.811
360
0.299
ⅱ.计算吸收度比及比值差首先要计算吸收度比值。然后计算吸收度的比值差。测定波长吸光度吸光度比值吸光度比值差计算值规定值300
0.555
316
0.907
(326)
328
1.000
(329)
340
0.811
360
0.299
ⅲ.计算校正吸收度吸收度校正公式:
ⅳ换算因数定义:每一个数值所相当的效价。1IU=0.344
g全反式维生素A醋酸酯,1g的维生素A醋酸酯就相当于
维生素A醋酸酯练习题:维生素AD胶丸中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已知:平均胶丸重为0.0815g维生素A的标示量为10000IU/丸取样:波长吸收度比值规定值比值差3000.3740.5740.5550.0193160.5840.8960.907-0.013280.6521103400.5340.8190.8110.0083600.2110.3390.2990.04求:维生素A的标示百分含量。测定数据如下表首先要求样品的。根据比尔定律A为测得吸收度or校正吸收度首先计算吸收度比值和吸收度比值差。(填于上表)由此可知,应该用测得的328nm处的吸收度计算。然后计算校正吸收度与未校正吸收度相差的百分数由结果知,需计算校正吸收度。所以所以,维生素A的标示含量这样★第二法(皂化法):消除植物油干扰:适合VA醇b.在300,310,325和334nm处测定吸收度,找出λmaxc.计算d.校正公式A325(校)=6.815A325-2.555A310-4.260A334e.判断5、注意事项(1)VA遇光易氧化变质,操作应半暗室中快速进行,所用试剂不得含氧化性物质,以防VA紫外线或氧化性物质破坏。
(2)用三校正法测定时,一点在λmax处,其余两点均为吸收曲线的上升和下降陡坡处。对波长的正确性要求严格。340nm处,若波长误差±0.5nm,可影响结果-3.1~2.07%。所以测定时所用仪器的波长读数应注意,必要时应作标准。维生素A醋酸酯胶丸含量测定:取内容物39.1mg,加环己烷溶解并稀释成100ml,在下列五个波长处测得吸收度A值如下:测定波长(nm)测得吸收度A值吸收度比值差值规定值计算值3000.3740.555
3160.5920.907
3280.6631.000
3400.5530.811
3600.2280.299
已知:平均胶丸内容物重为0.08736g;维生素A的标示量为3000IU/丸试求:维生素A的标示百分含量?维生素A醋酸酯胶丸的含量测定,取内容物W,加环己烷溶解并稀释至10ml,摇匀,精密量取0.1ml,再加环己烷稀释至10ml,使其浓度为9~15IU/ml。已知内容物平均重量为80.0mg,每丸标示量为10000IU。试计算取样量(W)的范围是多少?第二节维生素E的分析一.化学结构与性质名称:消旋—α—生育酚醋酸酯母核:苯骈二氢吡喃衍生物苯环上有一乙酰化的酚羟基侧链:脂肪烷烃二、鉴别试验1、硝酸反应:本品,无水乙醇溶解,加硝酸,75℃加热约15分钟,显橙红色。2、水解后氧化反应:本品,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α—生育酚,在联吡啶和三氯化铁试液的作用下,反应产生血红色配离子。3、UV吸收:VE的0.01%无水乙醇液:λmax=284nmλmin=254nm2、反应条件(1)VE在H2SO4酸性条件下水解为宜。碱性溶液中游离生育酚易被氧化。Ce(SO4)2液滴定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如在碱性中会生成碱式盐而影响测定。(2)Ce(SO4)2溶于酸水溶液,不溶于醇,α—生育酚溶于酸而不溶于水,滴定过程中应有一定浓度的乙醇。(3)本法适用于纯度高的VE供试品。(二)气相色谱法:Chp2000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色谱柱:2m×4mmI.D.硼硅玻璃柱,内装硅藻土(80~100目)固定相:硅酮(OV-17)涂布浓度2%载气:N2,流速:含2%固定相:以18~20分钟为宜;含5%固定相:以30~32分钟为宜2、溶液配制:内标溶液:正三十二烷的环己烷溶液(1.0mg/ml)对照溶液:对照品溶解于内标溶液中(1mg/ml)供试品溶液:供试品约50mg,用内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50ml
4、供试品测定mg=F×Ax×Ms/As
Ax:供试品峰面积
F:校正因子
As:
内标物的峰面积5、特点:(1)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适用于VE、VE制剂及多种维生素制剂中VE的测定。(2)需要特殊仪器(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日本药局方(JP13)色谱条件:柱:ODS
流动相:甲醇—水(49:1)
检测波长:292nm对照品法定量第三节维生素B1的分析一、化学结构与性质1.结构:氯化3-[(4-氨基-2-甲基嘧啶-5-)甲基]-5-(2-羟乙基)-4-甲基噻唑的盐酸盐2.结构特点:☆a.氨基嘧啶—次甲基—噻唑环季铵化合物☆
b.碱性基团:嘧啶环上的氨基可与酸成盐噻唑环上的季铵
3.性质:①
硫色素反应VB1噻唑环在碱性条件下可被铁氰化钾K3Fe(CN)6等一些氧化剂氧化后,与嘧啶环上的氨基缩合成具有荧光的硫色素。
②
沉淀反应VB1的含氮杂环,能和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产生沉淀。如:VB1与硅钨酸反应可生成组成一定的沉淀。*重量法测定VB1含量。④
加碱分解后与醋酸铅反应VB1与NaOH试液一起加热,分解产生NaS,可与PbAc2反应生成PbS的黑色沉淀。⑤维生素B1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特征反应。二.鉴别试验1.硫色素荧光反应VB1专属反应,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2、沉淀反应:可与某些生物碱沉淀试剂生成组成恒定的沉淀如:与碘化汞钾产生淡黄色沉淀与碘生成红色沉淀与硅钨酸生成白色沉淀与苦味酸生成扇形白色结晶三.含量测定非水滴定法(ChP所用方法)硅钨酸重量法银量法硫色素荧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络合滴定法2、方法:溶剂:冰醋酸指示剂:喹哪定红-亚甲蓝混合指示液滴定剂:高氯酸醋酸汞:终点:天蓝色空白校正:T=16.86mg/ml(二)硅钨酸重量法2VB1+硅钨酸白色沉淀+4HCl1、原理:
VB1在酸性溶液中与硅钨酸作用产生沉淀,根据沉淀的重量和供试品的重量即可计算其含量。
2、计算:2VB1的分子量为2×337.27沉淀的分子量为3479.22换算因数=0.1939(含义:1g沉淀相当于0.1939gVB1)
3、测定方法:4、实验条件(1)取样量:应在50mg左右,不得少于25mg。(2)加入盐酸的目的:易于过滤。*酸量不足:沉淀的颗粒过细。*酸量过多:无太大影响。(3)硅钨酸的用量:硅钨酸:VB1=8:1
用量不足,导致结果偏低(4)干燥温度:80℃,干燥3hr,至恒重,沉淀含4分子结晶水,换算因数为0.1939(5)硅钨酸的加入速度用滴管一滴一滴加入,纯度高快加,纯度低慢加。★防止沉淀表面吸附的杂质来不及离开而被沉淀包围。(6)煮沸时间2~5min为宜★使沉淀颗粒大,利于过滤洗涤。(7)沉淀的洗涤用热稀盐酸洗涤,洗涤液用量不得多于50ml,否则,沉淀会部分溶解(8)洗器用4号垂熔玻璃漏斗为宜。
4、重量法特点(1)比较准确、灵敏;(2)方法简便,不需要特殊仪器;(3)恒重比较费时间。第四章维生素C的分析一.化学结构结构特点:①
维生素C分子中具有2个手性C原子,具有4种光学异构体。其中生理活性最强的是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L(+)-异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②具有内酯结构。碱性下可水解。③
具有烯二醇基。还原性,能够被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酸性,能与碱成盐。二.性质与鉴别试验1.
酸性烯二醇结构—酸性。▲C3-OH,pKa=4.17(共轭效应)▲C2-OH,pKa=11.57(邻位羰基)一元酸.能与NaHCO3作用生成钠盐。2.还原性烯二醇基—还原性。如:3.
水解反应
L-二酮古罗糖酸(无生物活性)4.
荧光反应5.糖的性质VC的结构很象糖结构,具有糖的性质。这个反应的摩尔比是1∶2。三.含量测定1.
碘量法a.
原理b.
操作终点颜色:无色→蓝色1ml0.1mol/L碘液1ml
8.806mgC6H8O6c.
讨论ⅰ.反应条件*酸性使VC在空气中氧化速度减慢。ⅱ.溶剂*新沸放冷的水。减少水中溶解氧的影响。ⅲ.还原性物质的影响及排除*VC注射液中常加有亚硫酸盐如NaHSO3作为抗氧剂.排除:加入丙酮或甲醛。+→所以,终点的颜色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氧化型(红色)还原型(无色)++第九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TheanalysisofSteroidHormonDrugs
第一节概述
一、母核环戊烷骈多氢菲环上双键的表示方法:用“
”表示,双键的位置写在
的右上角。
双键位置
4
1,4
5
5(10)
环上取代基构型表示方法:*构型:与母核连接的取代基,指向环平面的前面时,为
构型.用实线表示“———”*构型:与母核连接的取代基,指向环平面的背面时,为
构型.用虚线表示“
”二、分类按生理作用分为:1.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的衍生物代表药物有: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人工合成药物:
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结构的基础上1,2位间引入一个双键,9位上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戊二酮苯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气象、水文仪器及装置项目建议书
- 教育技术推动现代课程设计的核心力量
- 2025年河北省鹿泉一中物理高二下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中职新媒体营销课件
- 商业案例分析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助力企业发展
- 中职数学直线复习课件
- 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力量
-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 中职教育政策宣讲课件
- 2025年重庆市辅警招聘测试题及答案
- 2025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 2025年高考真题-物理(江苏卷) 含解析
- 自然拼读教学培训
- 小学数学论文8篇
- 2025至2030中国网络动漫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国家开放大学机考答案6个人与团队管理2025-06-21
- 2025至2030中国海洋工程防腐涂料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风险报告
- GB/T 25383-2025风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含参考答案)
- 2024年安徽焦甜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