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排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排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排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排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4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排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基础排查训练一、推断题(1)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探讨种群基因频率变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4)在一个种群中,限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5)基因频率的变更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 ()(6)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确定新基因的产生。 ()(7)基因突变的方向、自然选择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一样的。 ()(8)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限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9)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10)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1)蜂鸟瘦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 ()(12)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更。 ()二、选择题❶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狼和兔子奔跑实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库相同❷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却在种群个体的繁殖过程中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以变更基因库的组成❸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F,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更如图J7-1所示。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图J7-1A.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是因为环境变更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B.F基因确定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C.FF的幼体存活率肯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中F基因的频率发生了定向变更表示新物种的产生❹[2024·佛山一中高二期中]假设某一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比例为SS(黑色)占10%、Ss(黑色)占10%、ss(浅色)占80%。由于借居的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个体的生存,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削减10%,两种基因型黑色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其次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或基因频率正确的是 ()A.Ss25.5% B.SS18%C.ss76.6% D.S25%;s75%❺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物种包括很多种群②具有肯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是一个物种③地理隔离一旦形成,新物种即形成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❻如图J7-2所示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J7-2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的多样性❼[2024·广西百色田阳中学高二月考]关于害虫的抗药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害虫发生了定向变异B.害虫中有些个体本身就具有抗药性C.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农药使害虫产生了基因突变D.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三、非选择题❾[2024·湖北黄石三中高二期中]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探讨,群体遗传学探讨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终点,仍旧具有进化潜力。(1)假如大熊猫仍旧呈现较多相对性状,事实上反映了。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对某地一个大熊猫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得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假设该种群是一个志向种群,可以推想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的数值范围是。

[2024·辽宁鞍山一中高二期中]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变更。探讨人员指出,两个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J7-3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J7-3(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b的实质是。

(2)①~⑥的存在说明。

(3)下表为种群1和2中的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基因D在种群1中的频率为。你认为造成种群2的基因型如此分布最可能的缘由是。

基因型种群1(个)种群2(个)XDXD2000XDXd50160XdXd100200XDY1800XdY170270将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再移植回原产地,4月份开花植株比例如图J7-4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图J7-4(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觉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实力相同),其次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觉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

(3)预料上述b植物中D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如何变更?①

(4)若要使c植物的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志向状态下,则除了具有浩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基础排查训练(七)一、(1)×(2)√(3)×(4)√(5)×(6)√(7)×(8)√(9)×(10)√(11)√(12)×[解析](1)细菌的抗药性突变在接触青霉素以前就已经发生,青霉素只是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3)在无自然选择、突变等状况下,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5)基因频率的变更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记是生殖隔离的产生。(7)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9)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更。(1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使环境没有变更,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更,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二、1.A[解析]狼和兔子奔跑实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A项正确。东北虎和华南虎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种,B项错误。马和驴交配产生强壮的骡子,但骡子不行育,因此马和驴之间仍旧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存在着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不相同,D项错误。2.C[解析]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构成种群的基因库,每个个体含有的基因属于基因库的一部分。3.B[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项错误。据题图可知,F基因的频率不断增加,说明其确定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B项正确。依据题图不能确定基因型为FF和Ff的幼体存活率凹凸,故C项错误。新物种产生的标记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故D项错误。4.C[解析]假设某一年该种群总数目为100,由于环境的选择,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削减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由此可知,其次年浅色个体ss的数目为80×(1-10%)=72,黑色个体SS的数目为10×(1+10%)=11,黑色个体Ss的数目为10×(1+10%)=11。则其次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ss=72/(72+11+11)×100%≈76.6%;S的基因频率为(2×11+11)/[2×(11+11+72)]×100%≈17.6%,s的基因频率=1-S的基因频率=1-17.6%=82.4%。5.A[解析]一个物种包括很多个种群,①正确;物种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②正确;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错误;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④错误。6.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7.B[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害虫中有些个体本身就具有抗药性,农药只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B项正确。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害虫发生了不定向的变异,农药只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C项错误。害虫的抗药性是自发产生的,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D项错误。8.D[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自然选择确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对有利变异进行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得到积累。三、9.(1)基因的多样性(2)种群隔离(3)0<N≤50%[解析](1)假如大熊猫仍旧呈现较多相对性状,事实上反映了基因的多样性。(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依据A和a的基因频率(p和q)计算Aa基因型频率的公式是Aa=2×p×q=2p(1-p)=-2(p-1/2)2+1/2,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2,即0<N≤50%。10.(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2)变异是不定向的(3)60%(或0.6)含XD的雌配子不能存活[解析](1)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的定向变更。(2)图中①~⑥表示生物变异的结果,由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变异是不定向的。(3)基因D在种群1中的频率=DD+d×100%=200×2+50+180350×2+350×100%=60%。种群2中缺少基因型为XDXD、X11.(1)种群自然选择(2)否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更(3)①若D基因限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D基因的频率增大②若D基因限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D基因的频率减小③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D基因的频率不变(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