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1.(2024课标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供应快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限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2024江苏单科)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更: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3.(2024浙江4月选考,5,2分)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心集权,调整中心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心对地方限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中学央政府行政效率4.(2024天津文综)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5.(2024海南单科)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需定期向朝廷举荐肯定数量的人才,而推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识程度和道德声望的凹凸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6.(2024课标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丢失D.宦官驾驭决策权力7.(2024课标Ⅰ)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渐渐演化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更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减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心与地方的对立8.(2024浙江文综)中国古代中心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实行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心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9.以下关于古代中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A.秦在岭南置郡标记着该地区归入中心王朝管辖B.唐朝的道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C.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新疆、青海地区管辖的中心官署D.理藩院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地位相当于宰相10.王毅在《中国皇权制度探讨》中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需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气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驾驭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是()①三公九卿制 ②内外朝制度③三省六部制 ④军机处A.②④ B.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11.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宰相刘沆因范师道(侍御史)、赵抃(殿中侍御史)“尝攻其短,阴上书出之”。范师道、赵抃被罢台职以后,御史中丞张昪抗议说:“天子耳目之官,进退用舍必由陛下,奈何以宰相怒斥之?愿明曲直以正名分。”宰相刘沆“亦力诋台官朋党”。张昪怒不行遏,“益论辩不已,凡上十七章,沆知不胜,乃请以本官兼一学士守南京”。十二月,罢沆知应天府。据此可知()①宰相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基本被剥夺②御史中丞肯定程度上监督宰相规范执政③御史中丞的设立是为了分散宰相权力④御史中丞及属下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事实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B.阻碍皇权高度集中C.减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13.(2024天津文综)“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行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困难,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缘由无法说明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初期察举制与科举制简表察举制科举制取士方式由地方州郡长官担当举荐之责,按科目要求向王朝贡上合乎相应标准的士人采纳招考与投考的方式,王朝设科而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取士标准取士标准包括德行、经术、吏能、功次、文法等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进退一决于程文等第入仕程序既是入仕途径,也包含了铨选、升迁,有时甚至还有考课的成分士人通过礼部主持的各级考试后,获得的仅仅是一个任官资格,此后须参与吏部铨选方能得官教化背景大量孝子、隐士、侠客、贤人、名流被举荐,并不要求肯定是学校生员士人必需为学校的生员,方有参与科举考试的资格——据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整理材料二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用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剧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制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的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摘编自林白、朱梅苏《中国科举史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初期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不同之处,并据此予以简要评价。(16分)(2)你怎样看待材料二中的“南北榜争”及最终结果?(9分)15.(2014江苏单科)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高校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争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减弱相权所实行的举措。(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高校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C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以大大降低宰相专权乱政的风险,有利于皇帝更全面地限制朝政,故C项正确。武则天变更了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并未扩大其职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枢机构名称的变更,与为官员晋升供应机会无关,B项错误;D项中“强化”表述有误。2.C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题干材料显示,唐代时宰相的行政级别有所降低,行政权力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皇权进一步打压了相权,说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解除。材料所述变更并不会极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中书省、门下省地位提高并不代表决策权扩大,故D项错误。3.B本题考查行省制。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的设置,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好中心和地方的关系,故本题选B。4.A元朝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地方官吏的选用由中心负责,军队调动须皇帝批准,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权力,而非缺乏实际权力,A项正确,B项错误;地方官吏由中心负责选用,军队调动须皇帝批准,说明行省权力没有集中专断,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心与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错误。5.B西汉汉武帝时期独尊儒学局面已经出现,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东汉察举制对人才的推断标准对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更有利,阻碍了底层民众的上升,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故B项正确;东汉察举制对人才的推断标准使得世家大族能够限制人才选拔的主动权,进而形成对政权的垄断,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建立在中心对地方垂直管理基础上的,材料没有反映出皇帝对地方官员限制的弱化,因此不能推断出郡县制的基础动摇,故D项错误。6.A本题考查明代政治制度的演化。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渐渐制度化,反映出明代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宦官地位提高,其实质是皇权的加强,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内阁,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宦官是否参与决策,D项错误。7.B材料表明,明朝对地方三司的管理从六部干脆管理演化为由巡抚管理,巡抚总括地方三司,这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8.B据题意可知要求推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据所学分析,唐代政事堂是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宋代中书门下是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其长官行使宰相权力,故B项符合题意。东周诸侯国具有很大独立性,而元行省是中心集权下的地方行政区划,解除A项;西汉州刺史是地方监察长官,明监察御史是中心一级监察长官,解除C项;宋提点刑狱司是中心派出机构,明通政司是中心机构,故D项错误。9.A秦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心王朝管辖的开端,故A项正确;唐代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道不只“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故B项错误;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故C项错误;理藩院的地位与六部相同,而非宰相,故D项错误。10.A三公九卿制属于常规官僚体制,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内外朝制度是汉武帝为了驾驭大权,制衡外朝的官僚机构所设立的,符合题意,故②正确;三省六部制也属于常规官僚体制,故③错误;“军机处”符合皇帝亲自驾驭“秘书机构”以制衡百官的特点,故④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11.D材料中“以宰相怒斥之”表明宰相有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故①错误;依据材料中“御史中丞张昪抗议”可知②正确;设立御史中丞不仅仅是为了分散宰相权力,故③错误;御史中丞及属下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符合史实,故④正确。因此D项符合题意。12.D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虽然“事实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但“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说明其不是法定的政府机构,不能真正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A项错误;“临时秘书机构”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其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B项错误,D项正确;丞相此时已被废除,C项错误。13.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君主制存在的历史条件。题干材料表明支撑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长期存在的社会机制极为困难,其意在强调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故D项正确。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C项完全曲解了材料的意图。二、非选择题14.答案(1)不同:察举制是一种举荐任官制度,科举制是考试任官制度;察举制选官标准多元化,科举制则较为单一;察举制入仕程序含混粗糙,科举制则相对明确规范;察举制下士人不肯定出自学校,科举制下学校制与考试制相互协作。评价:察举制注意官员素养的全面性,但主观性强,不易把握和操作;科举制简洁易行,较为公正公允,但缺乏对士人的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能力考查试题及答案
- 激光系统升级的必要性试题及答案
- 小高考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 深入解析光电工程师考试试题与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常用工具的使用指引试题及答案
- 突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关键技巧试题及答案
- 自拟题目试题及答案大全
- 育婴师发展支持试题及答案
- 肇庆教师面试题目及答案
- 精心设计的护士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考真题-政治(江苏卷) 含答案
- 文勘土方施工方案
- 港航实务 皮丹丹 教材精讲班课件 52-第2章-2.5.3-铺面面层施工-2.5.4-铺面连接施工-2.5.5-堆场构筑物施工
- 危险品仓储危险品贮运车辆考核试卷
- 中国超级计算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小学数学小专题讲座《数学教学生活化-》
- 高校元宇宙实验室建设与运营方案
- DB1331-T 067-2023 用户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
- 总监答辩题库
-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富源学校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