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古诗词与历史变迁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诗词默写要求:请根据所学古诗词,正确书写下列诗句。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3.春风得意马蹄疾,______。4.会当凌绝顶,______。5.春眠不觉晓,______。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7.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8.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9.青青园中葵,______。10.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二、古诗词与历史变迁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2.《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3.《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4.《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5.《将进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6.《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8.《浪淘沙·北戴河》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9.《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宋代诗人岳飞创作的。10.《七步诗》是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四、古诗词赏析要求:阅读下列古诗词,回答问题。《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请简要解释“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一水间”指的是什么?2.“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数重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诗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4.诗人通过“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5.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五、历史人物与成语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1.成语“卧薪尝胆”出自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2.成语“纸上谈兵”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3.成语“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4.成语“指鹿为马”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5.成语“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6.成语“投笔从戎”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7.成语“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谁?8.成语“草船借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9.成语“望梅止渴”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10.成语“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六、历史事件回顾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什么样的国家?2.楚汉之争持续了多长时间?3.隋唐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科举制度?4.唐朝时期,哪位皇帝被誉为“诗仙”?5.宋朝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靖康之变”?6.元朝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行省制”?7.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海禁”政策?8.清朝时期,哪位皇帝建立了“圆明园”?9.近代史上,哪位皇帝签订了《南京条约》?10.现代史上,哪位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古诗词默写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描述了洛阳城夜晚听到玉笛声,笛声随风飘散,充满了整个城市。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表达了诗人坚信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描述了诗人科举及第后,骑马游赏长安城,春风得意,一日之内看尽了长安城的繁华。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立志要攀登人生的高峰,从高处俯瞰,其他山峰都显得渺小。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醒来,四周鸟鸣声声,生机勃勃的景象。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此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形容行路途中遇到困难,以为无路可走,却意外发现了一片美景。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解析:此句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表达了爱情的真谛在于长久,不在于每天的相处。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解析:此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9.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解析:此句出自汉代乐府诗《长歌行》,以青青园中葵比喻少年的生机勃勃,朝露待日晞则寓意着生命的希望。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每逢佳节倍感思乡之情。二、古诗词与历史变迁1.正确解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诗中描绘了鹳雀楼的高远景象。2.错误解析:《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以庐山瀑布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3.正确解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4.正确解析:《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5.错误解析:《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感慨。6.正确解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7.正确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8.错误解析:《浪淘沙·北戴河》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以北戴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9.正确解析:《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宋代诗人岳飞创作的,表达了岳飞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10.正确解析:《七步诗》是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诗中表达了曹植对曹操的忠诚和对自由的渴望。三、古诗词赏析1.江南解析:“一水间”指的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一条长江。2.怀念家乡解析:“数重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绿色解析:“绿”字在这里有使……变绿的意思,形容春风吹过,江南岸的景色变得生机勃勃。4.思念家乡解析:“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5.对这首诗的理解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四、历史人物与成语1.越王勾践解析:成语“卧薪尝胆”出自越王勾践的事迹,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2.赵括解析:成语“纸上谈兵”与赵括有关,形容人只会空谈理论,不能实际运用。3.蔺相如解析:成语“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蔺相如,形容人忠诚可靠,不贪图小利。4.赵高解析:成语“指鹿为马”与赵高有关,形容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5.蔺相如解析:成语“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蔺相如,形容人勇于认错,请求原谅。6.曹植解析:成语“投笔从戎”与曹植有关,形容人放弃文学创作,投身军旅。7.苏秦解析:成语“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苏秦,形容人刻苦学习,勤奋努力。8.周瑜解析:成语“草船借箭”与周瑜有关,形容人机智勇敢,善于用计。9.曹操解析:成语“望梅止渴”与曹操有关,形容人用想象来安慰自己。10.刘备解析:成语“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形容人诚心诚意,多次邀请。五、历史事件回顾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2.楚汉之争持续了四年。解析:楚汉之争是西汉建立前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四年。3.隋唐时期,隋炀帝实行了科举制度。解析:隋炀帝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4.唐朝时期,李白被誉为“诗仙”。解析: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5.宋朝时期,赵构签订了《靖康之变》。解析:《靖康之变》是金朝攻占北宋都城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的事件,赵构是当时的皇帝。6.元朝时期,忽必烈实行了“行省制”。解析: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实行了“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7.明朝时期,朱棣实行了“海禁”政策。解析:“海禁”政策是明朝时期对海外贸易进行限制的政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8.清朝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管理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校医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拓展试题及答案
- 母猪繁育与护理的相互关系测试题及答案
- 药物配方中的科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 药物分类与药耗策略研究试题及答案
- 华文教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 激光打孔技术的关键参数试题及答案
- 持续学习与更新知识2024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GB/T 15098-20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
- 中班科学课件:《彩色的世界》
- 德勤业务管理流程优化咨询报告课件
- 深静脉导管维护流程
- 录音证据文字模版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冲压作业机械类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TCVN-2622-越南建筑防火规范(中文版)
-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一模考试反思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主题班会(共17张PPT)
- 什么是管壁厚度号Sch
- 液压阀详细讲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