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逻辑技巧点拨与练习题库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逻辑技巧点拨与练习题库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逻辑技巧点拨与练习题库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逻辑技巧点拨与练习题库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逻辑技巧点拨与练习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逻辑技巧点拨与练习题库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0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古至今,文化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1.下列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A.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涉B.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对立的,不可调和D.文化传承与创新没有必然联系,各自独立发展2.文章中提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的文化底蕴()A.儒家文化B.道家文化C.印度佛教文化D.汉字文化3.文章指出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以下哪项不是这种特殊意义的表现()A.促进了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B.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C.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D.提高了我国人民的道德素质4.文章中提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下哪项描述不准确()A.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B.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独立的D.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促进的5.文章指出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以下哪项不是这种特殊意义的表现()A.促进了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B.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C.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D.提高了我国人民的道德素质6.文章中提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下哪项描述不准确()A.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B.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独立的D.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促进的7.文章指出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以下哪项不是这种特殊意义的表现()A.促进了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B.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C.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D.提高了我国人民的道德素质8.文章中提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下哪项描述不准确()A.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B.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独立的D.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促进的9.文章指出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以下哪项不是这种特殊意义的表现()A.促进了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B.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C.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D.提高了我国人民的道德素质10.文章中提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下哪项描述不准确()A.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B.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独立的D.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促进的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20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窃其国,危矣哉!”11.下列关于孟子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孟子认为仁义比利更重要B.孟子认为利是国家的根本C.孟子认为仁义是国家的基础D.孟子认为利是国家的发展动力12.文章中提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以下哪项不是这种危局的体现()A.弑其君B.窃其国C.国破家亡D.社会动荡13.文章中提到“万乘之国,弑其君,窃其国,危矣哉!”,以下哪项不是这种危局的体现()A.弑其君B.窃其国C.国破家亡D.社会动荡14.文章中提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以下哪项不是这种观点的体现()A.孟子认为仁义比利更重要B.孟子认为利是国家的根本C.孟子认为仁义是国家的基础D.孟子认为利是国家的发展动力15.文章中提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以下哪项不是这种危局的体现()A.弑其君B.窃其国C.国破家亡D.社会动荡16.文章中提到“万乘之国,弑其君,窃其国,危矣哉!”,以下哪项不是这种危局的体现()A.弑其君B.窃其国C.国破家亡D.社会动荡17.文章中提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以下哪项不是这种观点的体现()A.孟子认为仁义比利更重要B.孟子认为利是国家的根本C.孟子认为仁义是国家的基础D.孟子认为利是国家的发展动力18.文章中提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以下哪项不是这种危局的体现()A.弑其君B.窃其国C.国破家亡D.社会动荡19.文章中提到“万乘之国,弑其君,窃其国,危矣哉!”,以下哪项不是这种危局的体现()A.弑其君B.窃其国C.国破家亡D.社会动荡20.文章中提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以下哪项不是这种观点的体现()A.孟子认为仁义比利更重要B.孟子认为利是国家的根本C.孟子认为仁义是国家的基础D.孟子认为利是国家的发展动力三、古诗文默写(共20分,每小题2分)1.《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上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5.《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上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8.《浪淘沙·北戴河》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9.《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古诗文鉴赏(共2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1-30题。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21.下列关于《月夜忆舍弟》的表述,正确的是()A.诗歌通过描写月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B.诗歌通过描写战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C.诗歌通过描写边塞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D.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22.诗歌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下列哪种解读最为恰当()A.描写了露水从夜晚开始变白,月亮明亮如故乡B.比喻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同白露一般清澈,月亮如同故乡的月光一样亲切C.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觉得故乡的月光比其他地方的月光更明亮D.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3.诗歌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一句,下列哪种解读最为恰当()A.描述了诗人兄弟分散,无法得知他们的生死情况B.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关心,但无法得知他们的消息C.通过描写兄弟分散,突出了战争的残酷D.诗人担心兄弟因战乱而失去家园24.诗歌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下列哪种解读最为恰当()A.表达了诗人寄出的书信长时间无法送达,因为战争尚未结束B.诗人通过寄书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但担心书信无法送达C.通过寄书不达,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D.诗歌通过寄书不达,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25.诗歌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一句,下列哪种解读最为恰当()A.描写了戍楼上鼓声不断,边塞秋天的雁声凄凉B.通过戍鼓和雁声,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描写C.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憎恶D.诗歌通过戍鼓和雁声,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26.诗歌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一句,下列哪种解读最为恰当()A.描述了诗人兄弟分散,无法得知他们的生死情况B.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关心,但无法得知他们的消息C.通过描写兄弟分散,突出了战争的残酷D.诗人担心兄弟因战乱而失去家园27.诗歌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下列哪种解读最为恰当()A.表达了诗人寄出的书信长时间无法送达,因为战争尚未结束B.诗人通过寄书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但担心书信无法送达C.通过寄书不达,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D.诗歌通过寄书不达,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28.诗歌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一句,下列哪种解读最为恰当()A.描写了戍楼上鼓声不断,边塞秋天的雁声凄凉B.通过戍鼓和雁声,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描写C.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憎恶D.诗歌通过戍鼓和雁声,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29.诗歌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一句,下列哪种解读最为恰当()A.描述了诗人兄弟分散,无法得知他们的生死情况B.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关心,但无法得知他们的消息C.通过描写兄弟分散,突出了战争的残酷D.诗人担心兄弟因战乱而失去家园30.诗歌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下列哪种解读最为恰当()A.表达了诗人寄出的书信长时间无法送达,因为战争尚未结束B.诗人通过寄书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但担心书信无法送达C.通过寄书不达,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D.诗歌通过寄书不达,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五、文学常识(共20分,每小题2分)3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楚辞》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32.下列关于世界文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史诗的代表作B.《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C.《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D.《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33.下列关于现代文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B.《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D.《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34.下列关于古代诗词的说法,错误的是()A.《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B.《宋词三百首》是我国古代词的代表作C.《元曲三百首》是我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35.下列关于现代散文的说法,错误的是()A.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B.《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C.《荷塘月色》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D.《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六、语言表达(共20分,每小题2分)3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真善美。B.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C.虽然天气寒冷,但他还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D.我国的航天事业在短短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37.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句是()A.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B.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的榜样。C.她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赢得了大家的掌声。D.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38.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残缺的一句是()A.这本书内容丰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B.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C.他的到来,让我们的团队更加团结,凝聚力更强。D.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39.下列各句中,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体育成绩也很好。B.虽然天气很冷,但他还是坚持去跑步。C.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D.我们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付出努力。40.下列各句中,句子结构混乱的一句是()A.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决心努力改进。B.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在体育方面也表现出色。C.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D.他的到来,不仅给我们的团队带来了活力,还激发了大家的斗志。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现代文阅读1.B解析:根据文章内容,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2.C解析:印度佛教文化并非我国的文化底蕴,而是外来文化。3.C解析:文章指出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并没有提到提高我国人民的道德素质。4.C解析: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相互独立的。5.C解析:文章指出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并没有提到提高我国人民的道德素质。6.C解析: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相互独立的。7.C解析:文章指出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并没有提到提高我国人民的道德素质。8.C解析: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相互独立的。9.C解析:文章指出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并没有提到提高我国人民的道德素质。10.C解析: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相互独立的。二、文言文阅读11.A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孟子认为仁义比利更重要。12.C解析:国破家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而不是文化底蕴的体现。13.C解析:国破家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而不是文化底蕴的体现。14.B解析:孟子认为仁义比利更重要,而不是利是国家的根本。15.C解析:上下交征利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而不是文化底蕴的体现。16.C解析:国破家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而不是文化底蕴的体现。17.B解析:孟子认为仁义比利更重要,而不是利是国家的发展动力。18.C解析:上下交征利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而不是文化底蕴的体现。19.C解析:国破家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而不是文化底蕴的体现。20.B解析:孟子认为仁义比利更重要,而不是利是国家的发展动力。三、古诗文默写1.逸于江湖之上2.江山如此多娇3.长风破浪会有时4.会当凌绝顶5.众里寻他千百度6.一曲高歌一樽酒7.风吹草低见牛羊8.海内存知己9.天涯若比邻1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四、古诗文鉴赏21.A解析:诗歌通过描写月夜景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