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考前复习:诗歌鉴赏刷题练习题汇编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从词的题材和语言风格看,这是一首一词。词的上下阕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
者突出表现了词人的,后者抒发了O
2.“以画入境”能更好地理解词句,感悟诗情。“苏子作诗如见画”。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词句以画入境感悟诗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
①②
平冈。
转朱阁,低绮户,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中秋对月,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愁思
照无眠。上,照着无法入眠的人。不禁涌上心头。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第1页共21页
归类摘抄批注
情感主
诗句修辞内容
题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
(王湾《次北固山
下》)
(1)(3)
日暮乡关何处是?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着江
烟波江上使人愁。
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崔颍《黄鹤楼》)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品读古诗,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批注
诗句修辞内容蕴含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⑴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
江春入旧年。拟人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王湾《次北固山下》)以来的景象。的哲理。
第2页共21页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的颔联借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8.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批注
诗句修辞内容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刘
(1)_____(2)_____(3)_____
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
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时间空
比邻。(王勃《送杜对偶、比喻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
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少府之任蜀州》)邻。
9.品读古诗,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行路难(其一)
第3页共21页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摘抄批注
诗句修辞描绘画面蕴含情感
欲渡黄河冰塞
川,将登太行雪(1)_____(2)_____(3)_____
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4)诗句活用:有同学在毕业册上写下这两句诗作为给好朋友的毕业赠言,你觉得这
时,直挂云帆济一赠言好吗?请结合全诗谈一谈。
沧海。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诗歌尾联中运用了和两个意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1.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批注
诗句内容修辞蕴含的
第4页共21页
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
(1)______(2)
北固山下》)
(3)_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沉船旁边千百只帆船仍不停地驶去,枯树前面
比喻
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万种草木欣欣向荣,一派生机,春意盎然。
12.学习巾帼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品读下面两首“巾帼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诵诗词明句意展风米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示例:到各处集市上买(1)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
来骏马、马鞍、鞍下的
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
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
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子、缰绳以及长鞭。
(节选自《木兰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2)刻画了词人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不是男儿胜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似男儿的豪
(节选自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迈气概。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第5页共21页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诗歌首联作者仅用一个“”字,便把守军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
来;颈联中的“霜重鼓寒”则写出了的战争形势。
14.班级举行爱国诗句推荐活动,你会推荐本诗中哪两句?为什么?
七仙中学开展“弘扬东坡文化”游五公祠研学活动,面对苏公雕像时,林志同学忍不住吟诵以下诗篇。请你参
与。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林志同学说这首词气概豪迈,一个“”贯穿全篇,上片写出太守出猎盛大壮观的场面,“"
三个字极言行走之快,体现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16.请结合作者的志向给同学们说说你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理解。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诗中“征蓬”“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8.颈联中“直”“圆”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仔细品读,从军言和本现于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第6页共21页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草,本义指茎秆比较柔软的草本植物,古诗中常引草入诗,表达情感。因
此,诗文中带有“什”字头的汉字大多都意蕴丰富,各具情韵。请认真阅读两首诗,补写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
容。
带“铲,的字寄托的
出处
的意象情感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①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②
《说文解字》里关于“什”的解释为:百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也,从二中,凡舛之属,皆从呼。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藤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小桥流水人家”与“枯藤老树昏鸦”描绘的景象并不协调,请说说作者将两种不协调的景象放在一起的用
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7页共21页
2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_”字和“―”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
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般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莲舟吹取三山去!
23.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她对及的感怀。
24.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批注
诗句修辞内容主题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用典(2)(3)
(李清照《渔家傲》)
远方传来差笛的悠悠之声,天气
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表达将士们壮志
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
白发征夫泪。(范仲淹(1)难酬的苦闷和思
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
《渔家傲・秋思》乡的情感。
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阅读下面古诗,亮成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8页共21页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词的上片一个“”字,奠定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一个“”字,极言行走之快,写出众
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2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辍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②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
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7.诗人对卖炭翁肖像描写极为传神,用:“_____________”写出卖炭翁的年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和
“”写出卖炭翁常年辛苦劳作,生活艰辛。
28.这首诗运用了多处对比,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0
第9页共21页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
B.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尾联写诗人登上泰山顶峰后所看到的景象,富有哲理。
D.全诗没出现一个“望”字,但句句又都在写向岳而望。
30.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回答。
第10页共21页
参考答案
1.豪放少年狂气强烈的爱国情怀2.以画入境:太守戴着锦帽、穿着裘皮大衣,威风
凛凛,意气风发,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骑马奔驰像疾风一样,席卷过平坦的山岗。
感悟诗情:含蓄表达词人渴望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解析】L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
词人在上阕开头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坚定了亲手猎杀猛虎的
决心,以回报全城军民的深厚情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古代英雄魏尚自比,期望能担负起保
卫国家、守卫边疆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展示出词人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
虽不乏郁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声势浩大、情志激越,呈现出刚健壮美的独特韵味,是抒发爱国情怀的一
首豪放词。
词的上阕记叙此次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词人有少年人的豪情狂态。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领全词,
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亲射虎”
借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词人以孙权自喻,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
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表示自己勇武可用,突出地表现了词人的“少年狂气”。
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词人酒酣之后,更觉胸宽胆壮。以“鬓微霜”的“何妨”衬托“少年狂”,表现了词人壮志
未已的英雄本色。“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含蓄地表现了词人企
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又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射天狼”喻指
打败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的凌云壮志,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及情感主旨。
用自己的话描述某句诗中的画面,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
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即可。句子大意是:太守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裘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
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好一个盛大、壮观的出猎场面,展现作者的“狂”。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
描写一个盛大、壮观的出猎场面来作答即可。
这首词上片出猎,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
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噫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
精神百倍。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
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客路行舟4.(1)设问
(2)我是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3)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1页共21页
【解析】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客路”,指作者
要去的路。“行舟”,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
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
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所以这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赏析。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为: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
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
愁。两句诗有问有答,都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描述的内容为:诗人看着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他想起了“雁足传书”
的故事,于是托雁儿捎个信,烦劳它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诗紧承三联而来,
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人通过对北归大雁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自己的思乡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3)《次北固山下》:诗人描写冬末春初时自己在北固山下停泊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情景交融,风格壮美,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
情思,传达出内心的乡思愁绪,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黄鹤楼》:诗人通过描绘黄鹤楼的美景,以及仙人乘黄鹤离去的传说,表达了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以景抒情,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眼前的景色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深刻
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据此可知,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
5.比喻、用典不怕漂浮的云会遮住我远望的视线,自然因为我的身体处在最高层只有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6.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或:表
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解析】5.①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
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王句即用此意。同时诗人用“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又用“最高层”暗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据此
可知,①修辞手法是用典和比喻。
②本题考查诗歌内容。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第2页共21页
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③本题考查诗歌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因为“我”站得“最高”,所以没有云雾能
遮住“我”的视线,寄寓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6.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
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
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
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综上所述,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7.闻笛赋烂柯人8.比喻或对比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争春。
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社会在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前景无限美好”的哲理。
【解析】7.本题考查典故理解。
结合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可知这里采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
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
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
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
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抒发了诗人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8.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意: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
干林木欣欣向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由此可得出哲理: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
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据此可作答。
9•【小题1】(1)比喻、对偶(2)想渡过黄河却看见冰雪堵塞了大河,准备登上太行又见莽莽
的风雪弥漫高山。描绘了一幅前路艰险,困难重重的画面。(3)形象地表明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
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或:表明自己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生动形象地写出世道的艰难,
第3页共21页
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悲愤。)【小题2](4)这是很好的赠言。这首诗写诗人的人生路途充满艰难,“长
风破浪会有时”一联体现诗人虽经历坎坷仍心存希望,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积极乐观的精神,同学们用
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所以这首诗是很好的赠言。
【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意为: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前后
两句对仗工整,这是对偶。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这
是比喻。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画面。描绘画面时,需尊重诗句原意,语言生动形象。原意为:想渡过黄河,坚冰
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可描绘为:我想横渡黄河,却冰雪封河,无法前行。我想要登上
太行山,此时的太行山却是风雪载途,不得攀登。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前路艰险,阻碍重重的画面。
(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
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
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
雪拥太行。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悲愤。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分析时首先要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引用了南朝时宗意的典故,
是诗人在面对坎坷的现实之路、对前途迷惘的情况下发出的最强音,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奋起,重新鼓起
沧海扬帆的勇气。突出表现了诗人准备突破一切阻力去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不断追求理想的乐观积极心
态。把这两句诗作为赠言,可以鼓励友人相信自己,相信美好未来,激励友人积极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所以这两句诗适合作为赠言。
10.乡书(书)归雁(雁)11.夜还没有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
未过新春已到。拟人或对偶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
【解析】10.本题考查意象。
诗歌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
阳那边!“乡书(书)”指写给家人的书信;“归雁(雁)”是传递书信的使者。见雁思亲,作者想让大雁传递
书信,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第一、二空:
根据批注“内容:沉船旁边千百只帆船仍不停地驶去,枯树前面万种草木欣欣向荣,一派生机,春意盎然”
可知,(1)处应是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注意重点词:生,指太阳的升起;残夜,指夜将尽
未尽之时。可理解为: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生”写出
第4页共21页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因脱离母腹而渐现,将“海日”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入”
写出虽然江南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春色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
将“江春”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海日”对“江春”均为偏正短语;“生残夜”对“入旧年”均为动
宾短语;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第三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哲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残”字写出了“海
日(新生事物)”的不可违抗之力。“入”字将“江春”拟人化,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
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入”字表现“江春”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表现时交替、
暗示时光流转,暗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春”“江”二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表现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其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
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沉舟旁“新生事物”(千帆)
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
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
据此可知共同揭示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
12.刻画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女性形象。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儿,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1)此空考查的是对《木兰诗》中木兰形象的理解。从“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
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在得知家中无
男丁可征时,毅然决定替父从军,这体现了她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品质。同时,她能够迅速做出决
定,买齐装备,准备出征,又展现了她的果断和勇敢。因此,此空可以填写“刻画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
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女性形象”。
(2)此空考查的是对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内心世界的理解。从“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
儿烈”这几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虽身为女子,但内心充满了男儿的刚烈之气。她虽无法身处男儿之
列,但她的决心和勇气却远超过一般的男子。这种豪情壮志和坚定的信念,使得她的内心世界更加独特和
强大。因此,此空可以填写“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儿,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自己的心志
有着极高的要求,甚至希望自己的心灵能比男儿还要刚烈。因此,此空可填写“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儿,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13.压/摧艰难/残酷/紧张14.示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运用黄
第5页共21页
金台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解析】1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根据题干中“把守军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以推测,应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中一个字。“黑
云压城城欲摧”表现了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压倒城墙的态势。用“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
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所以“压”“摧”二字,形
象地写出了敌军来势汹汹,表现出敌军众多,这场战争的惨烈。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
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霜重鼓寒”则写出了环境的恶劣,战争形
势的艰难(残酷/紧张)。
14.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厚爱,手持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其中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运用这个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浴血奋战、报效朝廷的决心。这两句诗,报答忠君爱国的思想,符合“爱
国”的主题,可以推荐。
15.狂卷平冈16.“如满月”这里运用比喻修辞,作者勾勒了一个弯弓射箭的英雄形象。“天
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西夏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绘,抒发了本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
【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句意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轻狂,左手牵
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这首
词气概豪迈,“狂”字为全篇定下纵情、豪放的感情基调;“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狩猎情绪激昂,精神
抖擞。“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故第一空填写:狂;第二空填写:卷平冈。
1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句意为:我终将把饰以彩绘的弓拉得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
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本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拉满的雕弓比作满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一个挽弓劲射、
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西夏军队。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
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本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企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以及驰骋疆场、
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
17.“征蓬,,,,归雁,,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第6页共21页
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18.赏析语言:“直”
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
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
【解析】1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为: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
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激愤和
抑郁。
1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
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
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
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表现手法: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
融入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因边塞的雄浑景色而生出的慷慨悲壮之情。据此可知,表现
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19.①蓬②参考答案:感叹身世飘零,诉说孤寂之情。③参考答案:寄托羁旅行人的孤苦、惆怅之情。
20.(“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景象是温馨,“枯藤老树昏鸦”描绘的景象是悲凉的)作者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
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为了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解析】19.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情感。
第一、二空,结合"带'什'的字的意象”的提示,可知这里指的是“蓬”。“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诗人
以“蓬”“雁”自比,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内
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
第三空,《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
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
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枯藤老树昏鸦”,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发出凄厉的哀鸣。枯藤:枯萎的枝蔓。寄托了羁旅游子的怅惘孤苦之情。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7页共21页
“小桥流水人家”选取了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人间烟火的温
馨、美好、恬静的画面,这和“枯藤老树昏鸦”所展现的凄凉、萧瑟形成对比,游子看到的这幅温馨的画面越
美好,越感受到独自漂泊在外的凄凉和孤独,这是以乐景写哀请,用温馨、美好的画面反衬出游子漂泊在
外的凄凉、孤独,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
21.争啄22.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早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早春的喜爱之情。
【解析】2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
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争”和“啄”两个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
的活力与生机。所以应填“争”和“啄”。
2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阅读全诗,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抓住“早春”信息点理解写景内容。诗歌中,诗人写“水面初平”指春水初涨,
写“早莺,,”新燕,,指鸟儿刚刚飞来;“渐欲”一词指花开不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雨滴滋润》课件
- 《华贸中心案例研究》课件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途中作业51课件
- 铁路调车综合实训取送车辆作业课件
- 中华食材文化课件
- 中专职业形象课件设计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工商管理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版二手手机买卖合同样本
- 施工项目款项结算合同
- 2025版郑州二手房买卖合同指南
- 空调基础知识(课堂PPT)
- SZ系列GPS标准时间同步钟使用说明
- 历史答题卡标准模板(共2页)
- 服装工艺(各工序)单价表
- 202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课件
- 关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收取多回路
- 四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共3页)
- 退休证翻译模板word
-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快速入门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ppt
- 女装类直播电商脚本及直播话术(明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