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选择题+实验题能力提升练习题
一.声音的产生(共13小题)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6.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产
生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处减弱噪声。
7.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产
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
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填“高”或"低”)。
8.电影《夺冠》反映了中国女排奋斗的历程,展示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
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如图所示,获奖时女排
第1页共31页
姑娘的欢呼声是由声带产生的,通过传遍体育馆。欢呼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
在。“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不同来辨别的。
10.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
了声音的,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
n.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
了=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0
第2页共31页
甲乙
12.物理课上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音叉的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
出的声音的不同。
13.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几乎所有的大地震发生前数天至数分钟内,都有或大或小的次声异常。显然,强化次声波监测,有利于
减少损失。在声音的频谱中,人类的耳朵只能听到有限的信号,如果振动频率低于20Hz,那么对于人
耳来说,已经无法察觉了。
这个人类听觉的限制是我们迈入神秘的次声世界的一道门坎。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动物临震前的行为
异常,与它们能感受次声波有重要的关系。1975年2月,中国海城的动物观察员报告市政官员说,大
量的蛇和蚯蚓纷纷在寒冷的冬季逃离温暖的冬眠洞穴,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下令大规模撤离居民。几个
小时之后,一场大地震夷平了这座城市,但数千人得以幸存。
(1)次声波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动物能够预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o
声音的传播条件(共3小题)
15.期中考试时,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
传入学生的耳朵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气温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o如果看到闪电后。6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
人约mo
16.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完全失聪,据说他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
硬棒来听钢琴的声音,这说明可以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选
填“快”或“慢”)。
三.声速(共2小题)
17.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与鼓、锣等乐器均属于打击乐器
第3页共31页
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Xl()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我们能分辨出编钟声和钢琴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18.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
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
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
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
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z。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_^^_t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丫声=0(用s、t甲、t乙表示)
甲手机'"♦乙手机
A处B处
四.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共5小题)
19.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
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20.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
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示意图仅供参考),探测船停在海面某处,发出的声波信号经0.9s被探测仪接
收到。
(1)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2)如果改为发射激光信号,求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已知激光在海水中的速度约为2.25X
108m/so(不考虑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11
第4页共31页
21.火车沿一平直铁路以72km/h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火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鸣笛,
4s后听到回声,求鸣笛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
22.如图所示,位置O处有一超声波测量仪,可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现有一汽车向O处行驶,
已知图中SA=370OI、SB=310m分别是某时刻测量仪发出超声波信号和测量仪检
测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时汽车距离测量仪的距离,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求:
(1)汽车遇到超声波时,汽车车头距离A处多远?
(2)汽车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23.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
“我来了!”(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秒?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五.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共1小题)
24.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
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
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第5页共31页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六.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共4小题)
25.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时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
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26.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相同,甲和丁的相同(选
27.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选填“升高”或“降
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选填“音
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28.在校园科技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珥同学表演小提琴独奏。她在弹琴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
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在演出现场,离舞台越远的同学听到
声音的响度(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七.超声波与次声波(共3小题)
29.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
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
出()
A.响度很小的超声波B.响度很大的超声波
C.响度很小的次声波D.响度很大的次声波
3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快
B.次声波频率低,自然灾害往往会产生次声波
第6页共31页
C.广场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配乐音调太高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A.音色(共2小题)
32.疫情期间,同学们在家看本校的网络授课,如果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哪位老师讲话,判
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33.同学们上网课时,很容易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九.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共5小题)
34.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速度
35.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美D.节奏快
36.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南笛
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38.巴中市是川剧发源地之一。川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锣、鼓、二胡、嗔呐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
音的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乐师调节二胡琴弦的
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一十.噪声及其来源(共1小题)
39.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下列有关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超声波洗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D.音乐不可能是噪声
一十一.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共1小题)
40.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第7页共31页
当前噪音:
65.7分贝
一十二.防治噪声的途径(共10小题)
4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
4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鼓时,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X108m/s
C.道路旁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
4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m/s
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根据响度来辨别不同的演奏乐器
C.悦耳动听的音乐不可能是噪声
D.住宅楼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44.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
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一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一一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第8页共31页
D.“借问”一一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45.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示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46.南京长江五桥是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组合结构斜拉桥,如图所示。
(1)跨江主桥全长1800,汽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主桥,需min。
(2)五桥墩柱上安装了驱豚仪,发出特殊声波避免江豚误撞桥墩。声波(选填“属于”或
“不属于")电磁波。
(3)桥面两侧设有板墙,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47.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C919首飞成功.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
声音的(填“响度”或“频率”)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
血,终于破茧成蝶,现场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C919发动机的轰
鸣声属于(填“乐音”或“噪音”)。现场观众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
在减弱噪声。
48.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产生的,经扬声器传出后再通过传
到考生耳中,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减弱噪声。
49.学校准备开晚会,有学生在校园内排练舞蹈,产生了噪声。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团委要求练舞时调
小音量,这是属于(填控制噪音的方法);调小音量后声音在空中传播的速度
(选填“变慢”或“不变”)。在教室的同学把门窗关上,属于(填控制噪音的方法)。
50.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
为我市创建宜居城市,提出两条减弱噪声的合理措施。
一十三.声与信息(共4小题)
51.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
第9页共31页
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系统上的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对系统发布“大点儿声”的指令,目的是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52.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
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53.下列事例能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
A.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
B.用手拍打西瓜,通过听声音来判别西瓜的好坏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
D.在食品工厂里人们常用超声波给牛奶灭菌
54.在地球上,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物体间的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递0在月
球上,表面为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而要靠电磁波互相联系,其中的道理
是o
一十四.声与能量(共3小题)
55.有一种随身携带的“声波盒”,它利用47000Hz超声波使液体高频振动产生无数微小的气泡,再立即
使其破裂,这个短暂的过程,会产生强烈冲击力,将物体表面的污渍、油脂撞击、剥离下来,达到高效
清洁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第10页共31页
D.超声波和人耳可听到的声波在同种情况下传播的速度不同
56.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检测金属工件内部有没有裂缝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声呐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
57.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
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一十五.声音的综合利用(共1小题)
58.噪声是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目前有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
声的()
A.频率B.能量C.速度D.音色
第11页共31页
参考答案
题号1341724293032333435
答案ABCABABBBAA
题号3639414243444551525355
答案BCCADADCABC
题号5658
答案CB
一.声音的产生(共13小题)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
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Ao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A、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故A
错误;
第12页共31页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
D、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Bo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解答】解:A、一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
是气体;故B正确;
C、“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
声音。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故D正确。
故选:Co
6.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
生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声源。
7.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
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响度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
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低(填“高”或"低”)。
【解答】解:掌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响度大;
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低于20Hzo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低。
8.电影《夺冠》反映了中国女排奋斗的历程,展示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
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如图所示,获奖时女排
姑娘的欢呼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遍体育馆。欢呼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
响度大(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第13页共31页
【解答】解:如图所示,获奖时女排姑娘的欢呼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传遍体育馆。
欢呼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响度大。
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
振动。“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的。
【解答】解: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10.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
了声音的音调,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解答】解: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振动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哨声的音调;
活塞不动,用不同的力吹哨子,空气柱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改变了哨声的响度。
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调;响度。
11.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第14页共31页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31^,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传声。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则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于介质的减少,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
会减小;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即液体
能够传声。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真空;(3)传声。
12.物理课上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音叉的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
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解答】解:(1)音叉发声是音叉在振动。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用力不同,音叉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13.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几乎所有的大地震发生前数天至数分钟内,都有或大或小的次声异常。显然,强化次声波监测,有利于
减少损失。在声音的频谱中,人类的耳朵只能听到有限的信号,如果振动频率低于20Hz,那么对于人
耳来说,己经无法察觉了。
这个人类听觉的限制是我们迈入神秘的次声世界的一道门坎。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动物临震前的行为
异常,与它们能感受次声波有重要的关系。1975年2月,中国海城的动物观察员报告市政官员说,大
量的蛇和蚯蚓纷纷在寒冷的冬季逃离温暖的冬眠洞穴,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下令大规模撤离居民。几个
第15页共31页
小时之后,一场大地震夷平了这座城市,但数千人得以幸存。
(1)次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动物能够预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1)次声波指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某些动物可以听到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次声波,所以利用动物可以进行地震预
警。
故答案为:(1)振动;(2)信息。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共3小题)
15.期中考试时,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
入学生的耳朵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气温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看到闪电后。6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2040
mo
【解答】解: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老师和学生
之间的介质是气体;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已
知声速和运动时间,可得闪电处与人之间的距离为:
s=vt=340m/sX6s=2040m。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不同;340;20400
16.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完全失聪,据说他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
硬棒来听钢琴的声音,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选
填“快”或“慢”)。
【解答】解:贝多芬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声音,这说明
固体可以传声。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固体;快。
三.声速(共2小题)
17.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与鼓、锣等乐器均属于打击乐器
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8mz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第16页共31页
D.我们能分辨出编钟声和钢琴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解答】解:A、编钟与鼓、锣乐器均属于打击乐器,故A正确;
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其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发出不同响度的
声音,故C错误;
D、编钟的结构和材料与钢琴不同,所以编钟发出的声音与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o
18.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
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
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
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
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0.34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_—^―_。(用s、t甲、t乙表示)
t甲一t乙
甲手机'"♦乙手机
A处B处
【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距离为s=vt=340m/sX0.001s=0.34m;
(2)由记录过程知,t甲比t乙多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故t,>t乙;
t—t
(3)从A到B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1=今且,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苫一。
2tt甲T乙
故答案为:(1)0.34;(2)>;(3)2s,
t甲T乙
四.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共5小题)
19.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小华向
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510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解答】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水(或液体)能
传播声音。
第17页共31页
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X3s=1.5s,
由v=*得,
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s=vt=340m/sX1.5s=510m。
故答案为:水(或液体);510o
20.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
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示意图仅供参考),探测船停在海面某处,发出的声波信号经0.9s被探测仪接
收到。
(1)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2)如果改为发射激光信号,求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已知激光在海水中的速度约为2.25X
108m/so(不考虑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海底
【解答】解:(1)信号传播到障碍物的时间:
1
t=x0.9s=0.45s
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s=vt=1500m/sX0.45s=675m,
(2)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
t激光=-^―=―义驾一=3X10-6s。
"激光2.25xl08m/s
答:(1)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为675m;
(2)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为3X106so
21.火车沿一平直铁路以72km/h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火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鸣笛,
4s后听到回声,求鸣笛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
【解答】解:汽车的速度vi=72km/h=20m/s,
由丫=,可得,在t=4s的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距离:
si=vit=20m/sX4s=80m,
第18页共31页
声音传播的路程:
S2=v声t=340m/sX4s=1360m,
设按喇叭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有:2S=S1+S2,
p-r-,uS1+S280m+1360m
所以,s=--2—=-----------------=720mo
答:鸣笛时距山崖有720m。
22.如图所示,位置O处有一超声波测量仪,可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现有一汽车向O处行驶,
已知图中SA=370OI、SB=310m分别是某时刻测量仪发出超声波信号和测量仪检
测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时汽车距离测量仪的距离,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求:
(1)汽车遇到超声波时,汽车车头距离A处多远?
(2)汽车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解答】解:(1)己知图中SA=370m、sB=310m,贝!ISAB=SA-sB=370m-310nl=60m,
声波信号发出后向前传播的同时,汽车匀速行驶,声波遇到汽车被反射,此后声波原路返回,声波向外
传播和返回经过相同路程,用相同时间;因为汽车匀速行驶,所以在声波向外传播和向回反射的两段时
间内,汽车行驶相同距离,因此汽车遇到超声波时车头应该在AB的中点位置,
则汽车车头距离A处为等=30m;
370m310m
(2)由可知,超声波经过的单趟路程为si-310m+-^340m,总路程为s=2si=2X340m
=680m,
由V=:可得时间,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用时t=;=芸襄=2s。
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用时2s,此过程汽车行驶SAB=60m,汽车的速度v汽车=邛=婴=30m/s。
第19页共31页
答:(1)汽车遇到超声波时,汽车车头距离A处30m;
(2)汽车运动的速度是30m/s。
23.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
“我来了!”(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秒?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解答】解:
(1)人发出的声音传到仙姑瀑布再反射回来传播的路程:
s=680mX2=1360m,
由v=*得听到回声的时间:
s1360m/
t=v=340^A=4s;
(2)因为从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0.1s
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答:(1)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4s;
(2)他们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五.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共1小题)
24.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
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
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第20页共31页
【解答】解: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人什么也没听见,
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
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o
六.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共4小题)
25.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时是因为琴弦在振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
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解答】解:
演员在演奏小提琴时,琴弦振动发声;
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26.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响度相同,甲和丁的音调相同(选填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和丁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频
率相同,音调相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27.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升高(选填“升高”或“降
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响度(选填“音
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解答】解: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瓶子,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
第21页共31页
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液面低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则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时,其发出
声音的音调将升高;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故答案为:升高;响度。
28.在校园科技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珥同学表演小提琴独奏。她在弹琴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
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填“音调”或“响度”)。在演出现场,离舞台越远的同学听到声
音的响度越小(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解答】解:小班同学表演小提琴时,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
动快慢就会改变,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改变;
响度大小与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所以在演出现场,离舞台越远的同学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故答案为:音调;越小。
七.超声波与次声波(共3小题)
29.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
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
出()
A.响度很小的超声波B.响度很大的超声波
C.响度很小的次声波D.响度很大的次声波
【解答】解: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原来的响度小;
超低速度播放表示原来的音调高,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故A正确,BCD错
误。
故选:Ao
3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快
B.次声波频率低,自然灾害往往会产生次声波
C.广场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配乐音调太高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解答】解:A、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
B、次声波频率低,自然灾害、核爆炸会产生次声波,故B正确;
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噪音的响度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故C错误;
D、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我们听不到,故D错误。
第22页共31页
故选:Bo
八.音色(共2小题)
32.疫情期间,同学们在家看本校的网络授课,如果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哪位老师讲话,判
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解答】解:仅凭声音就知道是哪位老师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o
33.同学们上网课时,很容易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解答】解:同学们上网课时,很容易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溶肥质量管理办法
- 学校文艺室管理办法
- 学校损耗品管理办法
- 垃圾中转站管理办法
- 易制毒现场管理办法
- 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
- 扶贫网格化管理办法
- 吐鲁番草原管理办法
- 时间与效能管理办法
- 村红白理事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丁香酚(CAS97530)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民警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 政务接待培训课件
- 空调维修保养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
- 2025年云南高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
- 领导调研国有企业调研报告
- 护士换错药不良事件讲课件
- 护理病人安全 保障病人的安全与隐私
- 公司能量隔离挂牌上锁管理制度附能量隔离与介质、工况对应关系参考表
- (高清版)DB62∕T 446-2019 河湖及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
- DB33-T 2099-2025 高速公路边坡养护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