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效果鉴赏题的思路和方向(教师版)_第1页
语言表达效果鉴赏题的思路和方向(教师版)_第2页
语言表达效果鉴赏题的思路和方向(教师版)_第3页
语言表达效果鉴赏题的思路和方向(教师版)_第4页
语言表达效果鉴赏题的思路和方向(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语言表达效果鉴赏题的思路和方向一、例题引导(请把后面的答案书写到对应的位置)(一)(2020年全国卷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粘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儿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参考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

和谐。(二)(2022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参考答案:①以时间为序,将“我”与祖父的年龄对举,形成鲜明对比。②反复使用“我……,祖父……”的句式,不断强化祖父由衰老至死亡与“我”由出生至成长的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排比。①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内容的丰富性)。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增强语势和强化情感)。(三)(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无计可施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如痴如醉。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①原句每个动作都带“着”,强调动作正在进行,现场感更强;②原句单双音节变换使用,不呆板,更灵活;③原句中单音节的“舞”“踱”和双音节的“跳舞”“踱步”相比,更能体现出仙鹤动作的轻盈。【分析】“着”强调动作的进行,更能突出一连串动作同时发生而不是依次先后发生,使不同动作的转换显得更加自如,突出优雅、灵动的动作美。另外,从语音的角度来看,“着”读轻声,原句轻重音的变换,加上单双音节的变换,使得原句节奏更加鲜明,更富有韵律美,这种节奏和韵律与仙鹤轻盈的动作也是暗中相合的。(四)(2025年江苏南京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是带着向往和钦敬的心情走进大同,走进左云的。此时在晋北的山地和旷野中绵延伸展的一座座或高或矮的烽火台如同一群风烛残年的老人。多次了,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里目击到被岁月风雨剥蚀得残缺不全的砖垒石砌或土筑土夯的长城,还有突兀于长城上的或其周边的一墩墩烽火台,我不由得伫立凝视,不,是一种仰望,深情凝望着眼前的高台,打量着这座被晋北几百年朔风暴雨和频仍战事销蚀得千疮百孔(或满目疮痍)的高大烽火台,仿佛又目击了被草色染绿的狼烟和一阵阵告急的烽火,倾听到远远近近杂乱的马蹄声和军队的叫嚣,还有轰轰作响的车轮,也强行碾压在左云边地上,它们激溅起的,是一团儿又一团儿告急的烟尘……这些用沙土或石块构筑而成的烽火台,按顺序作线性排列,点缀在长城内外的高地、山头或驿道边。在那个通信极为落后的时代,这是从边境向内地传达战事警报不可或缺(或必不可少)的通讯设施。6.文中画横线语句,有人认为应该省略,你认为呢?请说出理由。(4分)【示例一】应该省略。①前文是“伫立凝视”,后文是“深情凝望”,中间的“仰望”切断了“凝”字,导致前后文脱节;②“仰望”指“望”的角度,“凝望”指“望”的程度,两者类型不同,不应放在一起;③“伫立凝视”和“深情凝望”相连,句式更加整齐,表达更加流畅。(共4分)【示例二】不应该省略。①这里的“不”,强调了后文“仰望”的态度,在“凝视”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敬仰的意思;②从“凝视”到“仰望”再到“深情凝望”,使语意更加丰富;③在中间加上“不”,使句式富于变化。(共4分)(五)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7.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答案】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说的,不是连续说的。(六)(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8.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参考答案】第①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②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第②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畅;②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强烈。二、归纳总结通过以上高考语言运用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希望考生回归语言本身,探求语言自身的特点与具体语境的结合带来的效果,注重对语言语式、语体、语境、语义“四位一体”的考查,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体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所选部分的文段都偏向于文学类,意味着这种语言分析鉴赏的题目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甚至诗歌鉴赏)中也会出现。思考这类题目(语言考点)的方向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一)用词特点:动词、形容词的表达效果是“准确生动,增强表现力,画面感”;虚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析,如“着”表示进行时态,“又”表示强调,“早已”表示时间久,情感深等;叠音词具有强调、抒情、节奏方面的表达效果;名词的选用往往在于营造某种氛围,如生活气息,古典意境等;拟声词和一些细节描写的词句真实还原现场,让人身临其境等。词语的具体含义要根据语境去作出解释,即必须理解“语境义”。(二)句式特点:整句节奏感强,具有古典美;散句自然灵活;长句内蕴丰富;短句简洁明快,自由活泼;往往是长短结合,整散相间,错落有致。此外特别要注意的打破常规句式,倒装定语、状语或谓语,强调某种特点。也可能临时选用某种句式,强调某种特点,如“一……就……”句式可以强调两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或时间之短。(三)语言风格:有口语化的明快通俗,富有生活气息,也有书面语的严肃庄重;还有作品本身的风格,如平实质朴,简洁明快,自然晓畅,绮丽繁复,清新优美等等。(四)修辞手法:语言为了增强表现力或形式美所采用的各类修辞手法,按照修辞的作用和效果分析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修辞术语要真切理解,如“通感”“借喻”“博喻”“借代”等修辞,除了分析其表达效果,还可能让使用该修辞仿写句子或续写句子。(五)标点符号: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可能与语言鉴赏相结合。必须明确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有助于还是不利于增强表现力。如“逗号”的语法功能在于停顿,那么可以不用停顿的地方用了停顿,就造成了语言的阻塞感,有利于表现哽咽的情态、难过的心情,也可能放缓语速,形成顿挫,引起注意或表达愤慨,还可能把长句隔成了短句,让语言更简洁明快;相反,该用停顿的地方却没用停顿,也可能是为了加快语言节奏,表达叙述者的急切心理等。(六)语言的节奏、韵律:语言的节奏、韵律往往跟词语的音节、句式相关。如果多用双声(声母相同,如“神圣”“蹊跷”等)、叠韵(韵母相同,如“灿烂”“叮咛”等)、叠音词、押韵、对偶等,考虑平仄,或单音节与双音节、轻重音相间等,就会造成语音上的节奏感,增强语言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七)上下文的关联度:语言根据它出现的位置要考虑其与上下文句之间的关联度,考虑其文脉的畅通,逻辑的合理性。即要考虑其与上下句之间的表述对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