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的民本理念萌芽可以上溯至周朝“敬天保民”的思想,《尚书》中周武王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体现了视人民与最高神圣存在“天”的统一。后来的孔子虽然未曾明确提出“民本”一词,但其核心理念“仁”已然蕴含对人民基础性地位的尊重。他说过:“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他倡导以道德教化和仁政治理国家,强调统治者的责任在于关爱并提升民众的生活福祉,这构成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初步框架。孟子则对儒家民本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建构与深化阐述。他明确提出“民贵君轻”的口号,将人民置于国家和君主之上,首次确立了人民在政治哲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详细诠释了仁政的具体内容,主张通过保障民生、减轻赋税、实施教化等措施实现王道,使儒家民本思想得以丰富和完善。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观念,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警世名言,凸显了民众力量对政权稳定的重要性。他主张礼法并重,将道德教化与法律制度相结合,从而使儒家民本思想在实践层面更具操作性和约束力。秦汉以后,董仲舒借助“天人感应”理论进一步强化了民本思想的神圣性,而宋明理学则通过心性论与工夫论,将民本理念收归于理与心,抽象内化为个人修身与社会治理的共同原则,使得儒家民本思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伦理和治国理念。(摘编自吴朝旭《民本与大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儒家仁政底蕴》)材料二:在传统民本思想中,民不是唯一的国家之本,君也是国家之本。民本始终与君本相联系,民本就是君本,民本意在尊君。在今天看来,民本和君本是不可共存的概念,但在大多数主张重民的古代思想家那里,民本和君本绝非矛盾的概念。比如战国时期的孟子,虽然提出“民贵君轻”说,但又主张“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民的贵重在于凸显君“王天下”的至尊地位,其重民思想依然是在宗法血亲等级结构中。再如,清代龚自珍认为君主“有父之严,有天之威”,臣民要“以天为宗,以命为极,以事父事君为践履”。他的很多思想最终指向在于实现开明君主专制,维护君主神圣权威与形象。国不可一日无君,君存则民存,君存则民本方存。这也就使得诸如“民为邦本”“立君为民”的传统民本思想虽然为重民、保民、恤民提供了理论原则和操作依据,却难以扭转民从属于君的根本政治关系。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框架中,“人民”没有了与“君”“官”相对应的阶级概念,而是同“国家”“社会”相统一的群体概念,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君民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相反,国家是由人民中的先进代表构成的政党创建的。人民不隶属于君而存在,而是在人民自己的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从君民到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话语的改写和身份的变化,也是“天赋君权”到“天赋人权”的确证,民、官不再具有阶级属性,只是分工角色不同,民、官也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随职业、生活等条件不断变化,共同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统一体,彰显着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自主活动和自由发展。(摘编自吴海江《“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弱越》)材料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其中,人民主体地位的核心理念是批判地吸收了传统民本思想,并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民惟邦本的重民思想为人民主体地位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文化资源。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视域中,“民”是国家之本、社稷之基。传统民本思想强调政之兴废在民心,顺民心而政兴,逆民心则政废。“政得其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民本思想,对牢固树立人民主体地位理念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民本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治民思想,人民主体地位理念既汲取了其合理内核,又赋予其唯物史观的涵义,扬弃和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从而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民贵君轻的爱民思想为坚定人民立场提供了有益经验启示。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设,传统民本思想强调民众的拥戴是君主统治的社会基础。治国理政,要明确谁是执政之本、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这需要正确的立场遵循。人民立场的三个层次是对“民本君末、立君为民、仁政爱民”思想的辩证否定和理论升华。“重民本、施仁政、为政以德”等思想是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的思想资源。利民富民的惠民思想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文化基础。在中国古代皇权专制社会,“务本裕民以固治”是历代统治者的主张和治世追求。只有务农业之本,制民之产以富民,才能固国家之治,实现国富民安。“治国必先富民”的民本思想,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利益观提供了有益借鉴,即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为人民谋福利。(摘编自肖贵清《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周武王和董仲舒均借“天”这一概念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增加了神圣性。B.材料一中,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以仁政治理国家,实施教化,而孟子对仁政的具体内容作出更为详细的诠释。C.材料二中,孟子认为“民贵君轻”,但又主张“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体现出其思想的进步性与辩证性。D.材料三指出,传统民本思想强调“顺民心”的重要性,这对当下牢固树立人民主体地位理念具有启示意义。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通过梳理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过程,论证了儒家思想在当下的重要价值。B.材料二以龚自珍为例,旨在阐明传统民本思想最终指向的是实现开明君主专制。C.材料三先总说马克思主义对人民主体地位核心理念形成的重要意义,再展开阐述。D.材料三主要采用引证法,深入论述了传统民本思想对当今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3.根据材料内容,以下治国思想最不适合在今天继承的一项是(3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C.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D.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第六十四章》)4.根据材料二,完成下列表格。(4分)比较项传统民本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①民、君民民与君(国家)的关系②③天赋权力的变化④5.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主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的。(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夜宿淮安李一鸣到淮安时,已是黄昏。时令接近晚秋,树叶大多泛黄,河水凝重起来,淮安坐落在一片秋日的金黄里。和三五友人坐在运河边酒馆小餐。从窗子望出去,壮阔的运河两岸灯光闪烁,流光溢彩,勾勒出古式的建筑、尖顶的亭子、多彩的桥。河中偶有画舫驶过,河水泛着红的绿的橙的蓝的多色的波痕,深沉地呼吸,缓缓地远去。于是怀想这河水、这城市,旧时的时光。这河水,从遥远繁华的京都,穿过津门、燕赵大地、齐鲁山水,漫然而来又默然南去,奔向吴越古道、江南水乡。两千多公里,这运河,当年是多少万人,经年累月,一镐一镐地刨,一锨一锨地挖,一篓一篓地背,一车一车地推,硬从平地上开掘出来的那些褴褛的衣服、蓬乱的头发、额上深深的皱纹、茫然的眼睛,胳膊上、腿上的青筋……早已作了古!隋、唐、五代、辽……一直到今,两千五百年沧桑岁月里,它曾负载多少历史故事,映照人间多少灯火想这淮安的当年,是何样的气象。大河之上,商船云集,千舟往复,纤夫拉纤,船夫摇橹,飞虹卧波,不分昼夜。周边则店铺林立,酒肆里人声鼎沸,街巷里骑马的、乘轿的、背篓的、顶筐的、挑担的,熙熙攘攘;占卜的、修脚的、钉鞋的、剪发的、卖糖葫芦的、贩布匹的、售厨刀的、经营各类杂货的,一块块篷布,鳞次栉比;波斯的地毯、大食的异药、新罗的檀弓、越南的象牙、吕宋的烟草、天竺的郁金香和菩提树,琳琅满目;盐市、鱼市、米市、草市、莲藕市、牛羊市、猪市,更是非凡热闹。到了夜晚,定阳、浙绍、润州、福建、江宁、江西、镇江、四民、新安,散落各处的会馆灯火通明,歌吹沸天;开元寺、龙兴寺、紫霄宫、东岳庙、宴花楼,外语和方言不绝于耳,诗酒唱酬,千灯市喧……那可称得上楼台座座酒正酣,笙歌曲曲唱月圆。而城外,近处则帆樯如林,静立河上,灯影半临水,筝声犹在船;远望,那运河之上,烟笼夜色,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不愧是东南第一州的壮美景象啊。历史已远去,河犹在,人不同矣!遐想间,餐馆起菜了。最先上的居然是汤包。记得朱自清先生曾在《说扬州》中提道:“北平淮扬馆子出卖的汤包,诚哉是好,在扬州却少见;那实在是淮阴的名产,扬州不该掠美。”可见汤包算得上淮安当之无愧的特产哩。那汤包,一个一个各自放在一个笼屉里,白白胖胖,饱满细腻的皮儿里,隐隐透出黄澄澄的汁液。我急忙忙拿起筷子,就要夹之于碟。旁边的朋友立时拉住,小心帮我撮入碟内。先端起碟来,轻轻转动,只见那包子皮竟如薄纸,汤液如水,随之鼓动流转起来。这可是平生第一回见到流动的汤包,真切的包“汤”。不仅如此,这汤包竟不可直接吃,而是先须用吸管吸,把吸管轻轻插入汤包,细细品食包中的汤馅。一口吸入,顿觉一种无上的美味浸透味蕾,盈满口腔,极鲜美、极醇厚,明香合着暗香,带着糯糯的质感,一种仿佛醉了的感觉涌上脑际。而后,趁馅汁尚未完全吸尽,将包子三两口吃掉,再回味咂摸那吃的过程和余韵。所谓“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是其程序;独吮其汁、风卷其皮、奇美自知、人莫能察,乃是食之哲学啊。禁不住问这汤包的制作过程。友人慢言细语,娓娓道来,满座从惊叹中安静下来。却说这汤包皮的制作,似乎最简单,却又非常人能及,以水调面,皮面要擀到绡薄,仿佛成了一张张面“纸”,一点火就能着,但却又能包住汤馅,蒸而不破;馅心则以肉皮、鸡肉粒、蟹黄等十数种配料混合而成,先经大火烧开、小火煨制、筛去汤渣、旺火收浓等十几道烦琐工序,而后加入酱油、白糖、味精、盐、胡椒粉等搅匀,取出入盘,凝成汤冻,即成馅心。而包制时,则要用手轻撮,小小心心防止捏破,掌握的速度、力度、饱满度,都大有学问呢。继而,友人点的软兜长鱼、水晶虾饼、蟹粉狮子头等淮扬菜陆续上桌,尝之无不精美绝伦,而且每道菜都连接着一个或几个故事,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一道菜终于上来了,是鱼圈。遂百度了“鱼圆”词条,看到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的记载:“鱼圆:用白鱼、青鱼活者剖半,钉板上,用刀剖下肉,留刺在板上。……临吃,入鸡汤紫菜滚。”乃想到这袁枚享用鱼圆美味时,是否暗想起“精心独运”“自出心裁”“独抒性灵”“天籁最妙”的诗话要义呢品完河边小馆这几道淮扬菜,才切身体认这被誉为“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味。固然口口相传,使它盛名远播,名著《红楼梦》中的描述,更使其上可至官宴,下能到街馆,远则通达西洋诸国。凡有华人处,皆有淮扬菜,道尽这一美肴之胜。于是又想到这运河的开凿,影响了多少地域发展,滋养了多少文化生长。如果没有运河,这淮安或会与所有湖环河绕的鱼米之乡一样,宁静如南国清丽少妇,淡然而寂寞地送日迎月、度着时光,哪会成为南北襟喉、漕运要津哪会有高帆巨舻、群行旅集、南船北马、舍舟登陆哪会见两岸漕船八十里,樯灯累累一时起更不会有日本遗唐使十多次由此折返扶桑之国,冷面沉默的新罗人聚居新罗坊,卷发凹眼、身着长袍的阿拉伯商人定居北辰坊……这才有了一座座酒楼饭庄,一间间面馆饼铺,一个个熏烧摊,一条条叫卖担;也才有了清淮八十里,临流半酒家,青旗沽酒舫,红板卖鱼船;也才有了“淮浦高楼高入天,楼前贾客常纷然。歌钟饮博十户九,吴歙不羡江南船”。北国与江南手法融合,外国与本土制式互补,融合百家,演绎千味,这也才有了淮扬美食吧。酒足饭饱,在这小小饭馆,朋友们就谈起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早在西汉时,淮安人枚乘就写过著名的辞赋《七发》大书淮安当地佳肴,南宋时,江西人杨万里多次路过淮安,发思古幽情,叹宋金之战。最见品性的却是李白的《淮阴书怀寄王宋城》,诗人傍晚到淮阴住宿,幸得老妇人热情相待,当即宰杀黄鸡并以酒炖好,招待素不相识的游子。李白感动于淮阴纯朴真诚的民风,联想起当年淮阴人韩信“乞食漂母”“一饭千金”的佳话,遂发出“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的誓言。殊不知这不仅成就了“酒焖黄鸡”这道淮扬菜,而且使美好的故事流传了下来。那缅书羁意的诗人已走进历史深处,而那棹歌之声却时时响在后来人的耳边……李白去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梁红玉、吴承恩、关天培去了,那几十几百万河工去了,十二岁离开故里,就再也没有回乡的周恩来,也永远地去了……明代永乐帝的好友姚广孝的诗,响在心头: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城头鼓动惊乌鹊,坝口帆开起白鸥。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窗外,运河的水沉沉着着缓缓地流着。天上,一眉秋月,静静朗照。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安曾是“东南第一州”,说明淮安在历史上的文化、经济、政治地位曾高于东南其他城市。B.淮扬菜精致考究,吃汤包时“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过程,给食客独特的美食体验。C.作者将袁枚的《随园食单》与诗话“精心独运”等相关联,意在表现其对袁枚文学理念的认同。D.本文与《故都的秋》相似,均以秋景为镜,照见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风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用“南国清丽少妇”与“南北襟喉”的鲜明对比,凸显运河对其他鱼米之乡与淮安的不同影响。B.文本融叙事、写景和抒情于一体,在历史与现实间自然流转,使自然与人文紧密交融,极富艺术张力。C.作者提及李白“酒焖黄鸡”的典故,借淮安美食赞颂了淮安人民纯朴真诚、有德必报的美好品格。D.文章以景作结,借窗外运河水和秋月营造了静谧深沉的意境,引发读者对淮安历史与文化的思考。8.有人认为本文有堆砌之嫌,显得繁琐冗长,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9.本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少保于节庵公①少秉大志,读书过目成诵,为文云行水涌。人莫不以是称公,而公若不屑也,卓以古功业自期待。二十登科,三十显,陟卿侍,命巡抚河南、山西两藩。于时,国家承平百年,四方无虞。公因镇以简静,振掣纲维,以行赏罚,官吏守职,民缉以和,如是者一十八年,既庶且富,至于今相恬于乐,公之功也。公归朝不二年,偶步之艰,銮舆北狩②,虏人乘我衅衄③,寇犯京师。方是时,内无制筵之虞,外无蚍蚁之援,人心震惶,将士畏慑,建议者纷猾,多奇邪干政,公皆不听。宗社生灵发乎其危,系公一身,公亦以身当不让,忠谋于心而人不疑,义形于言而人感奋。数日攻守具完,乃用身先戎行,一鼓震敌前驱,寇褫④夜遁,城得无事,公之功盛矣。当敌之遁而去也,或言邀击之便,公曰:“胜之不足以雪耻,稍失之则所损为多,况所全者又有大于此者乎”公以天下未治为忧,言之辄见于色,秉正持公,屏赃污、抑奔竞,贤是举而劳不遗,仁虽薄而罚必行。公平居恶衣菲食不问家之有无先业在故乡者尽让与弟。自买宫一区,不异民座。夫人没,公才五十之年,不再娶。领家僮一人自随,栖之直庐。人不堪之,公裕如也。盖内有所重而于外也自轻。故今没已久,而人思之久不忘。《中庸》曰:“诚之不可掩如此夫!”斯之谓也。余窃尝思之,知公文章不为无用空言,事君不为党援。惟以忠诚自信,政之有益国家,为之无顾虑。故公之所以不负所学,乃不负朝廷,即以不负天也。公诗文多至千篇,皆巡抚余闲暨车马道途寄兴之作。及归秉政,则不复经心,所见仅一二耳,痛惟家难,散落不存。其所存者,公嗣子冕得之四方传录,属余正字之讹。(节选自夏时正《于节庵先生存稿序》)【注】①于节庵公:即于谦,明代中期政治家。②北狩: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婉词。③衅衄:指内乱挫败。④褫:脱去衣服,形容逃跑时的狼狈。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公平居A恶衣菲食B不问C家之有无D先业E在故乡者E尽让G与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陟,提拔、升迁,与《出师表》中“陟罚臧否”的“陟”意思相同。B.虞,忧患,与“性命堪虞”和“尔虞我诈”中的“虞”意思相同。C.抑,禁止,与《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抑”意思不同。D.斯之谓也,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夫子之谓也”的句式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谦在巡抚河南、山西两省时,采用简单平和的方式施行政事,使官吏各司其职,百姓和睦相处。B.于谦在外敌入侵时身先士卒,退敌后没有乘胜追击,他认为稍有失误损失更大,要保全更重要的。C.于谦不顾惜自身,始终心悬国事,只要有益于国家就义无反顾,即便离职已久,人们仍然怀念他。D.于谦读书能够过目成诵,写文章行云流水,留存的诗文大多是在公事之余、路途之中的寄兴之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莫不以是称公,而公若不屑也,卓以古功业自期待。(2)其所存者,公嗣子冕得之四方传录,属余正字之讹。14.于谦的“秉正持公”在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3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长庆寺遇常州阮秀才许浑高阁晴轩对一峰,毗陵书客此相逢,晚收红叶题诗遍,秋待黄花酿酒浓。山馆日斜喧鸟雀,石潭波动戏鱼龙。上方有路应知处,疏磬寒蝉树几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诗题,点明阮秀才的身份,以“高阁晴轩”写出当时晴朗明媚的天气特征。B.颈联“喧”“戏”两词,描绘出日暮鸟雀喧鸣、石潭鱼龙戏波的动感画面,生趣盎然。C.登山途中,诗人告诉朋友,上方仍有登上高处的道路,暗含对友人仕途顺畅的鼓励。D.末句以声衬静,稀疏的磬声和寒蝉的叫声交织,在山寺间回荡,更显山林幽深静谧。16.许浑的诗以“属对精切”见长,颔联以多组对仗体现多维审美,请简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许多同学在新学期开始立下“每日背一首古诗词”的目标,但几周后便因疲惫而懈怠。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坚持贵在善终。(2)郊游时,小兰见几只麻雀在石阶上啄食草籽,即便她靠近也仍不飞离,正应了《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3)古代诗人常借鬓发斑白或稀疏寄寓人生的愁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如此。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乐平里,屈原诞生在这里,在这里成长,并从这里走向楚国的中心。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眼前所见,俨然一片桃花源,四山环绕,花木争妍,鸡犬相闻,山坡地头响彻着草虫的恋歌。农户散居于山根水畔,家族血脉枝枝蔓蔓。这个小村庄让我感到亲切。看到春兰,瞬间意识到,它是依附诗歌而生长的,与楚辞早就合为一体了。秋菊、端阳花、高高低低的草木,被吟咏后更有韵致。季节变换,紫藤和葛藟也会纷纭缭绕,重新调整为诗行。见到一只蝉、一只蝴蝶、一只鸟,都能产生情绪。就是对一块石头、一堆泥土,也会说上几句话。()是卑微的小事物,()能寻觅出它的崇高性。乐平里这片小地方,()是山水树木,()花鸟鱼虫,都是诗歌的意象。18.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了四山环绕、花木争妍的村落,听到了鸡鸣犬吠、山坡地头响彻的虫鸣”,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为所以不论还是B.即使也不论还是C.即使也不论而且D.不仅而且因为所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自2025年初上市以来,DeepSeek迅速登顶免费榜,超越了ChatGPT等热门应用。DeepSeek之所以如此火爆,A。从技术层面来看,它采用了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它能够精准理解用户的问题,给出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的回答;B,DeepSeek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准确率,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各种图像中的物体和场景。此外,①DeepSeek还执行了免费策略,②用户无需付费即可体验高质量的大模型服务,③吸引了大量普通用户和开发者,④使市场份额迅速扩大。DeepSeek的易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也促成了其火爆。无论是教育领域的互动式学习,还是工作场景中的高效任务处理,DeepSeek都能提供精准且高效的解决方案。日常生活中,DeepSeek如同你贴心的生活管家,时刻在线,随时为你的衣食住行提供周到服务。然而,DeepSeek并非十全十美。它在处理一些专业性极强、需要深度专业知识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些关于隐私和伦理的担忧。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科技探索》节目将介绍最近火爆全球的DeepSeek,请你为节目主持人写一段介绍文字,要求准确、简洁、流畅,不超过100个字。(5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生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只有继续前行。——爱因斯坦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昆明市2025届三诊一模高三教学复习质量检测1.C2.D3.C4.①国家之本;②民从属于君,来源:民本与君本相联系,民本意在尊君;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自身价值,民与国家、社会相统一;④天赋君权到天赋人权。5.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民本思想,坚持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一方面,汲取传统民本思想中的重民、爱民、惠民等合理内核,如“政得其民”“治国必先富民”等思想,为人民主体地位理念、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文化资源、经验启示和文化基础。另一方面,摒弃传统民本思想中君本思想以及将民作为统治对象的糟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实现了从“天赋君权”到“天赋人权”的转变,使民、官成为共同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统一体。6.B7.A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