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全梳理(原文+译文+内容赏析+文言知识积累+问题探究)_第1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全梳理(原文+译文+内容赏析+文言知识积累+问题探究)_第2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全梳理(原文+译文+内容赏析+文言知识积累+问题探究)_第3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全梳理(原文+译文+内容赏析+文言知识积累+问题探究)_第4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全梳理(原文+译文+内容赏析+文言知识积累+问题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文学常识

选自:«(朝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作者: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

双璧”“叙事诗双璧”0

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

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

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代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

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

种新诗体。

二、文题解读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全诗以五言为主,

讲述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展现其忠孝节义与英雄气概。

三、背景探寻

五六世纪,北方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长期征战,与诗中木兰出

征路线吻合。

作品反映了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百姓徭役繁重的社会现实,以及女性在特殊

历史背景下的担当。

四、课文诵读节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

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

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

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

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

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

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

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女郎。

五、课文解读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作用: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

唧唧:叹息声。

复:再,又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闻:听到,听见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叹息:叹息声

唯:只

译文:叹息声一声又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

息声。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何所思:想的什么。

忆:思念。

复沓: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

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译文: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

思念什么。

3.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帖(ti爸):军中的文告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点兵:,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译文:昨天晚上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

都有父亲的名字。

4.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交代了木兰从军的缘由,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

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译文: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出

征。

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精,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作用:这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木兰去各个集市匆忙购

置马和马具的情景,不但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

M(jidn):马鞍下的垫子。

辔(pe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译文:(木兰)在集市各处买了骏马,买了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买了驾驭战马用的嚼子

和僵绳,还买了长鞭。

6.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作用:这两组句子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迫切,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

围。以“不闻”开头的两个句子,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

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不闻”和“但闻”形成对比,将征程之紧和思乡之切淋漓尽

致地表现了出来。]

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胡骑:胡人的战马啾啾:马叫的声音。

至:到达/达到极点/美好的

译文:第二天早晨告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

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叫声。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作用:关山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征途之远,行军速度之快,表现了木兰

飞越关山的矫健英姿。

朔气句运用对偶,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战地夜景,渲染了凄凉悲壮、寒冷孤寂的气氛,

同时也写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辛。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表现了木兰

的英勇善战。]

赴:投身、参与。机:重要事务。戎机:军机,此指战事。

关山:关塞山岭度:越过。若:像。

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铠(kdi)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译文: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

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转战多年

后胜利归来。

8.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作用: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烘托出木兰英勇善战,立下了赫

赫战功。]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译文:(木兰)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上(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

赏赐很多的财物。

9.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

不用:不愿做。愿:希望。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译文: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让千里

马)送自己回到故乡。

10.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作用:这几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长幼

有序地描写了家人迎接木兰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

郭:外城扶将:扶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闻:听说姊:姐姐

霍霍:磨刀的声音

向:面朝、面对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到外城(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

门梳妆打扮起来;

1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作用: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6个动词的连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木兰归家后的情景,

表现了木兰回家后舒畅、喜悦的心情。同时写出了她柔情的一面,对女儿妆的喜爱,对美的

追求。]

著:穿

帖:同“贴”。粘贴、贴上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译文:(木兰)打开各个间房的门,坐坐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

的衣服。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美丽的头发,在脸贴上装饰物。

1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作用:不仅写出了伙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衬托出木兰从军时的谨慎和机警。]

皆:都

火伴: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为“火伴”

全,都:皆/成/悉/俱/举/毕/兼/并

译文:走出去看军中的同伴,同伴们都很惊讶:在同一个军队中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

个姑娘

1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用:用比喻和议论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

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表达了作者对木兰谨慎机警的赞美之

情。]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傍:靠近、临近(就)

走:跑

安:怎么。

译文:(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六、文章结构与主题

(一)叙事脉络

第一部分(1-3段):代父从军

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出征;备马整装备,奔赴战场。

第二部分(4段):征战沙场

概括十年征战生活,突出战斗的激烈与环境的艰苦。

第三部分(5-6段):辞官还乡

拒绝封赏,归乡与亲人团聚,恢复女儿装束。

第四部分(7段):比喻赞美

以双兔为喻,暗指木兰女扮男装的智慧与平凡中的伟大。

(二)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记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故事,塑造

了木兰这一勤劳善良、爱家爱国、深明大义、坚毅勇敢、不慕名利、纯朴机智的

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以及人们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

往。

七、文言基本知识

(一)解释下面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二)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

(三)古今异义

1.赏赐百千里(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等)

2.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3.卷卷有争名(古义: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5.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6.木兰当广织(古义:门。今义:人家、门第。)

7.雌兔眼迷君(古义:眯着眼。今义:指因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8.军书十三卷;同行十三年(古义: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四)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

2.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买)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

(五)词类活用

1.问女何所思。(“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2.策勋十二转。(“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名词用作动词,买)

(六)文中成语

1.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

复杂,难于辨别。

2.磨刀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

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七)特殊文言句式

1.倒装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即"所思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

语,宾语前置。“何所忆”同此。)

2.互文: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鞠,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复沓:

⑴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

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唉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⑶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5.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

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鞠,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6.比喻

⑴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夸张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9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⑸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

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0.反问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问题探究

L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一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一一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

十年归。”一一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一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

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一机智、谨

慎。

2.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

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家中(愿代父征)一详

途中(辞家而去)一详

战场(十年征战)-略

朝堂(建功受封)一略

家中(亲人团聚)一>详

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

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

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详写女

儿情态,略写英雄气概。

3.如此详略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内容: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

人。这种详略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及对战争的厌恶

结构: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4.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

河去,暮至黑山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