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一第14课课件演讲人:日期:目录0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01课程背景与引入03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变迁04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成就概览05古代中国对外交流与影响06课堂总结与拓展延伸01课程背景与引入历史必修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历史必修一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123课题名称本节课将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几个重要事件和时期,包括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课题内容学习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与影响”。第14课主题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这些事件和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历史分析和历史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特点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禹传位启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并存宗族关系成为国家政治的重要基础,血缘关系与政治权力相结合。贵族阶层掌握国家权力,同时设立官职管理国家事务。宗法制度初步形成周朝实行分封制,通过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王权。分封制与礼乐制度01020403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并存秦汉至明清政治制度发展皇帝制度不断完善0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汉朝沿袭并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02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渐加强中央集权;明清时期废除行省制度,设立布政使司,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官员选拔与考核制度03秦汉时期实行察举制、征辟制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官员选拔与考核制度逐渐完善。监察制度逐步加强04秦汉时期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唐宋时期设立谏院,监察职能逐渐独立;明清时期设立都察院,监察制度进一步发展。123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官员权力受限与依附皇权君主专制与皇权至上统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后历代王朝沿袭并发展。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皇权至上,不受任何制约。官员权力受到皇帝严格控制,依附于皇权,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统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与影响03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变迁原始农业逐渐发展出精耕细作、土地轮作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传统农业农业经济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生产部门和经济基础,农民是国家税收和军队的主要来源。最早的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简单工具和手工劳动,主要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经济地位及发展历程手工业和商业兴起与繁荣手工业手工业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生产部门之一,包括纺织、制陶、金属冶炼等,手工艺品技艺精湛,享誉世界。商业货币经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商人和商业城市,如范蠡、吕不韦等,商业活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出现了多种货币形式,如铜钱、银两等。123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等形式的“机户生产”。原因分析农业、手工业的高度繁荣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物质基础;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农民破产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的萌芽提供了劳动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原因04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成就概览儒家思想产生、发展与影响儒家思想产生背景周朝礼乐崩坏,社会动荡,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030201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孟子强调“仁政”和“性善论”,荀子主张“礼治”和“性恶论”,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对中国政治、文化、教育、伦理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个人自由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和权威的力量,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来约束。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倡导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人人平等和反对等级制度。以孙武为代表,主要研究战争和战略问题,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著名军事思想。道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简介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墨家学派兵家学派文学艺术领域代表性成就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反映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追求理想的精神。诗歌先秦诸子散文百家争鸣,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具有独特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战国时期的帛画和壁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之一,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散文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成为官方书写字体,汉代隶书逐渐流行,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逐渐形成并发展。书法01020403绘画05古代中国对外交流与影响丝绸之路开通与意义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贸易的繁荣。文化交流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进行了宗教、艺术、科技等领域的文化交流。政治联盟丝绸之路加强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联系,形成了稳定的政治联盟。战略要道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中国古代对外防御和扩张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界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海上贸易的繁荣。航海技术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力支持。瓷器与丝绸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品为中国的瓷器和丝绸,这些商品成为了中国在海外的重要代表。宗教与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也促进了宗教和文化的传播,如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汉字传播宗教影响科技交流艺术与文学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汉字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并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文字和文化。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传播,并影响了中国的哲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科技成就通过交流传播到了西方,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外文化交流也促进了艺术和文学的发展,如唐代的诗歌和绘画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外文化交流表现及影响06课堂总结与拓展延伸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以及货币、税收等相关知识。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古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包括宗法制度、分封制、中央集权制等。重点内容回顾与梳理如何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如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有哪些重要的特点和影响?思考题引导与解答相关历史事件或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与猫有关的课件边框素材
- 新疆喀什市深喀第一高级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1月第一次联合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不同职业课件
- 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一模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路桥检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中西文化比较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营销国际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控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静安区风华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试卷化学试题含解析
- 胃肠功能紊乱
- 完整住院病历书写(十二篇)
- GA 1809-2022城市供水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
- 棚户区改造住宅大面积拆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NB/T 10742-202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设计规范
- GB/T 6320-2008杠杆齿轮比较仪
- GB/T 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 GB/T 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
- 某智慧城市政务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 德勤业务管理流程优化咨询报告课件
- 深静脉导管维护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