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上海虹口区高三语文二模测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025.04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3)《过秦论》中的“,”两句,具体描写了六国军队被秦国追击时惨烈的战场景象。2.按要求选择。(5分)明清时期,一系列国家政治制度的变革,使得文书行政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然而文书繁琐的现象却()。至崇祯元年,皇帝下令官员用百字左右将上呈的疏奏进行摘要,贴附于文末,以便阅读。(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朱元璋也屡次下诏反繁文、减案牍②皇帝需处理大量文书③洪武朝专门颁布条例规范文书行政④《明实录》中载“虚词失实,浮文乱真,朕甚厌之”就反映了这种情况⑤因此在文书制度上也为适应这一需求进行了调整A.②③①④⑤B.②⑤③①④C.⑤②③①④D.⑤③②①④(2)下列成语填入语段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屡教不改B.卷土重来C.屡禁不止D.死灰复燃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6题。(17分)《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前言斯蒂芬·平克①本书所谈论的可谓人类历史最重大之事。无论你是否相信,纵观历史长河,暴力呈现下降趋势。而今天,我们也许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代。暴力下降的过程不是平滑的,暴力未全然消失,这一趋势也不能确保会持续下去。但无论我们观察人类数千年的历史还是短期事态,暴力的下降趋势无可置疑。②人类这个物种从暴力中后撤经历了种种发展,我将其归为六大趋势。③第一个趋势是以千年为尺度的过程。我们这个物种的大部分进化史在狩猎、采集和栽种社会中完成。大约5000年前,人类从这种无政府状态开始向第一个具有城市和政府的农耕文明过渡。伴随这一转变,无政府自然状态下的常规劫掠和打杀减少了,暴力死亡下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我将这个和平阶段称作“平靖进程”。④第二个过渡期历时500多年。从中世纪晚期到20世纪这段时间,欧洲国家的凶杀率下降了90%—98%。社会学家诺伯特·埃利亚斯在他的《文明的进程》中将这一令人讶异的暴力下降归因为分散割据的封建小邦整合为中央集权的大国,并形成一个支持商贸发展的架构。与他所见一致,我将这一趋势称为“文明的进程”⑤第三个变迁跨越几个世纪,起点大致是17和18世纪的理性时代和欧洲启蒙运动。这一阶段,第一次出现了有组织的社会运动,推动废除那些已被社会接受的暴力形式,比如奴隶制、决斗、残酷处罚等,形成了和平主义的第一个高潮。历史学家称其为“人道主义革命”。⑥第四个变迁始于二战结束。战后几十年间,人类见证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一般而言,超级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停止了战争。历史学家将这一佳景称为“长期和平”。⑦第五个趋势是武装冲突越来越有节制。虽然从新闻报道中人们还很难相信这一结论。但自冷战结束,各种武力冲突包括内战、种族清洗等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在下降。我称之为“新和平”。⑧最后,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标志着战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较小规模的侵犯行为,包括对少数族裔和虐待动物也越来越反感。随着接连不断的社会运动,民权、女权、同性恋者权利和动物权利,这些概念的延伸逐一登场,我将此阶段称为“权利革命”。⑨推动暴力下降的因素我归为如下几条。⑩四位善良天使。人之初并非性本善,亦非性本恶,人生来就具备某些动机,引导他们离弃暴力,趋向合作和利他。共情,让我们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与他人利益产生认同。自制,让我们能预测冲动行事的后果并加以抑制。道德感,将一套规则和戒律约束同一文化的群内关系。当然,部落的、威权的、道学的规则却经常会增加暴力。理性,让我们超脱有限的视角,思索我们的生活方式,寻求改善的途径,并引导我们天性中的其他美德。⑪五种历史力量。在最后一章中,我要同时引入心理学和历史学,辨识那些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动机和驱使暴力成倍下降的外生力量。利维坦,即国家和司法垄断了武力的使用,化解了掠夺性的攻击,抑制复仇冲动,避免各方的自利式偏见。商业,是一个可以共赢的正和游戏,技术进步使产品交换和思想交流可跨越的距离越来越远,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大,他人的生命也因此更有价值,不易成为被妖魔化和非人化的目标。女性化进程,文化对女性的利益和价值越来越予以尊重。提高妇女赋权的文化总是更少鼓吹暴力。世界主义的力量,包含识字率、流动性和大众媒体,都有助于人们换位到与自己不同的人的角度思考,扩大同情的范围。最后,知识和理性在处理人类事务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理性的滚梯使人们认识到暴力循环的无益,克制将一己之私置于他人利益之上的特权,并重新审视暴力,将其看作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一场争夺胜负的竞赛。⑫一旦人们意识到暴力在下降,他们眼中的世界将与以前有所不同。人们开始意识到,公园里嬉戏的异族通婚的家庭,拿元首当笑料尽情调侃的喜剧演员,那些在危机时悄悄偃旗息鼓而不是战争升级的国家,我们身边这些习以为常的细节,对我们祖先而言都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今天我们得以享有和平,是因为过去几代人痛感暴力的蹂躏,为减少暴力而付出了努力,今天我们也应继续努力。确实,对暴力在减少的认识,最有效地证明了人类的努力是值得的。人性中的残暴,长久以来就是道德教化的对象。认识到某种力量能减弱人的残暴性,我们就能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与其追问“为什么会有战争”,也可以多问问“为什么会有和平”。不仅穷究我们做错了什么,也可以探讨我们还做对了什么。(有删改)3.能够依据文章内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A.有组织的社会运动必将推动废除现有暴力形式。B.发展商业可以提升我们对他人生命价值的认识。C.所有的规则意识都将有助于减少生活中的暴力。D.意识到暴力下降的人们一定会成为和平的力量。4.以下对第⑪段画线句中“理性的滚梯”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和理性在处理人类事务中发挥作用非一次性完成,而是一步步推进的。B.随着知识和理性在处理人类事务中发挥作用,人们对问题的理解逐渐深化。C.人类在处理复杂事务过程中,理性代代相传,人类认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D.人类处理复杂事务的过程充满艰难困苦,必须像爬梯子一样奋勇向上攀登。5.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6.小虹在读完本文和以下语段后,觉得两者有相似之处,请帮她分析两者思想内容的异同。(6分)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虽然苏格拉底和具有他那种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理性而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生存要依靠组成人类的人的推理的话,则人类也许早就灭亡了。(节选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6分)黄土地有一双巧手吕敏讷①世界上最巧的手,是黄土的手。②黄土地一定有一个针线笸箩,里面装着剪刀、尺子、顶针、丝线、纺锤……它为土地剪裁图案,织出不同质地的布匹,缝成各式衣衫,还绣出彩色的锦缎。初春,它的指尖刺破大地布满黑色老茧的表皮,从土层里一针一针挑出绿芽,紧锣密鼓地,用钩针牵着长长的丝线,日夜不停地拼命织呀钩呀,赶制一件绿衣衫。它忙碌地编织着,一刻也不曾放下手中的工具,一天一天,一件新衣织得规模宏大起来,越来越厚实,浅绿变成深绿,直到土地脱去破旧的外套,穿上新的衣裙。③夏天,黄土的衣衫厚实而又壮观,看上去体态雍容,蓬蓬勃勃。此时,黄土的手更加忙碌,它要打理土地,修剪整理,分出层次。麦子是万千健将,在夏季的主场参赛,全副武装,列队整齐,训练有素。在阳光下,肤色越来越接近黄土,在海浪一样翻滚的绿意里,麦子镶嵌其中,成熟干练,麦穗是留给黄土最珍贵的礼物。④秋天,大地的外套需要涂上各种颜色,绣上各色果实和籽粒,删减掉多余枝叶。黄土的手,让田野这个巨大的调色板有了用武之地。鹅黄、浅绿、深蓝、橙红、金橘……地上的脚步忙乱起来,人们眼花缭乱,想把所有的颜色收藏起来。⑤冬天,黄土地又喜欢上了素描,用粗细不同的黑笔,勾勾画画,描出大地上那些静物的轮廓。黄土累了,需要休息,好好睡一觉。于是它画出黑色的床,描出白色的厚棉被,然后,这双皲裂的手,涂点润肤油,哈着气,可缓一缓了,黄土小心地呵护这双手,怕它冻伤。⑥黄土地大智若愚,一副老实憨厚的样子,低眉顺眼,把自己的智慧藏在一双巧手里,不喧哗,不炫耀,只把手头的活儿做好,把一年四季的农时把握好,在内心生长出无穷无尽的根叶,结出籽粒。⑦黄土的心里是锦绣文章。满地的繁华葱茏,是赋,铺排夸张,有着一泻千里的恢宏。万顷平畴是意蕴悠远的歌,唱出大江大河的气韵。高山上,一绺鹅黄,一绺浅绿,是现代诗,短小、简约。方正平整的麦田里,麦子熟了,是一首首格律诗,平平仄仄地押着韵,风吹过,大地就摇头晃脑地轻声诵读起来。⑧黄土织出的布匹,质地各不同。粗麻布、纯棉布、条绒布。土色、褐色、黑色。不同的布料,都物尽其用,边角料也有大用。⑨黄土地剪裁时太有想象力,它把一些黄土从山尖上随意丢下,像丢下几张巨大的褐色棉毯,毯子向山下随意滚落时,产生了一些褶皱。褶皱并不规则,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方正,有的扁圆,铺出不同形状的田块,像农夫额头的皱纹,有的深,有的浅。不同的褶皱形成不同的土台土条土包,这样的田块,样貌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组合,都是一幅首尾完整的图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地。土地没有天生丽质,它们的美,在于能长出植物和庄稼,它们是田块最好的衣衫和美妆。⑩黄土地是农夫一生的工作场,这个岗位是泥土做的金饭碗。千百年来,没有一个人从田地上下岗。从别处下岗的人,田地也不嫌弃,将他们全部收留。小篆的“田”字,是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农田形象。纵横排列,那些非横即竖的黑道道,是地上的小路,在泥土里四通八达,不会让人无路可走。田恰如农夫的脸,褶皱各不相同但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在这一点上田和农夫极为相似,尤其是山区的田和山区的农夫,农夫各个面容各异,但每一张面容都无一例外的写满农夫二字的特点。⑪田地没有脾气,只有极强的感恩之心,主家种什么,它就努力长什么。种什么都一样,种什么都狠命地发芽,长苗,抽穗,结果,以回报养育之恩。在这一点上,田和农夫也极为相似。于是我找到了答案:他们俩,千百年来相处得那么好,说相敬如宾也不准确,应该是生死之交,永不分离。⑫农夫的手,粗粝,青筋暴起,却能让黄土生动,绚丽多姿;黄土的手,轻盈,灵敏,藏大美于无形,黄土用自己巧手回报大地,一年一年,大地都是新的,穿着各式衣衫。(有删改)7.第②段画线句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8.根据文意,概括标题中“巧”的内涵。(3分)9.扣住第⑪段中的“生死之交”,赏析本文的构思之妙。(4分)10.学校将开展主题为“人与自然”的读书节活动,小虹为此编写了两组相关阅读材料(见下表),但对于把本文编入哪一组犹豫不决。请为她做出选择并阐释理由。(5分)人与自然甲组乙组《赤壁赋》(苏轼)《乡土中国》(费孝通)《故都的秋》(郁达夫)《故乡》(鲁迅)《我与地坛》(史铁生)《边城》(沈从文)(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1-12题。(7分)【甲】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乙】题所居(宋)黄子棱青衫木笏尚初官,未老金鱼是等闲。世上几多名将相,门前谁有此溪山。市楼晚日红高下,客艇春波绿往还。人过小桥频指点,全家都在画图间。11.以下对两首诗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第一联中表达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透露出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B.甲诗第二联写诗人心境,蕴含深深的失落与迷茫,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C.乙诗第一联中的“金鱼”指代富贵,表达了诗人积极入世、不做等闲之辈的抱负。D.乙诗第四联运用比喻手法,生动描绘出如诗如画的美感,暗示生活的和乐与美好。1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分析两首诗第三联的异同。(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8题。(20分)①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从父右资善大夫沼无子,以昉为后,荫补斋郎,选授太子校书。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②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从攻太原,车驾次常山。常山即昉之故里,因赐羊酒,俾召公侯相与宴饮尽欢,里中父老及尝与游从者咸预焉。七日而罢,人以为荣。师还,以劳拜工部尚书兼承旨。③王师讨幽蓟不利,遣使分诣河南、东,籍民为兵,凡八丁取一。昉等相率奏曰:“近者分遣使籍河南、东四十余郡之民以为边备,非得已也。然河南之民素习农桑,罔知战斗,一旦括集,必致动摇,若因而啸聚,更须剪除。如此,则河北闾阎既困于戎马,河南生聚复扰于萑蒲。矧当春和,有妨农作。陛下若以明诏既颁,难于反汗,则当续遣使臣,严加戒饬。所至点募,人情若有不安,即须少缓,密奏取裁,庶免后患。”上嘉纳之。④淳化二年,复以本官兼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三年夏,旱蝗,既雨。时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居宰辅,以燮理非材,上表待罪,上不之罪。⑤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⑥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⑦论曰:《诗》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言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车驾次常山()(2)俾召公侯相与宴饮尽欢()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籍民为兵()A.命令B.征税C.践踏D.登记(2)河南生聚复扰于萑蒲()A.草丛B.盗贼C.害虫D.陷阱15.第⑤段画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16.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17.概括第③段中李昉劝谏皇帝的主要理由。(3分)18.文末作者认为“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论?请结合文中事例阐述理由。(5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0分)阅耕轩记(明)胡俨①余昔忝华亭学官,尝从郡邑长吏祀神海上。竣事旋舻,汎沧波道瑶溪而返。时维仲春,风日暄淑,景物妍丽。乃舍舟,携二三冠者散步于垂杨芳草之间。有颀一翁,貌古而颠白,衣冠甚都。命童孥载稼器,指画程督①,心舒目行,阅耕于东皋南亩之上。余异之,揖而问曰:“翁沮溺之俦欤?遭逢圣治,不可以忘世也。其鹿门之庞欤?”②翁曰:“咈哉!古者无不授田之家,衣食足则教化行。后世末作兴,故民无恒业。苟无恒业,则国异政家殊俗,其于先王之教贸贸焉莫知所从矣。故苏秦之言曰:‘使我有负郭田二顷,岂能佩六国相印?’夫秦以口舌揣摩捭阖诸侯,取不义之富贵,犹蛣蜣之抟臭腐,醯鸡之集瓮盂。曾不知耻,反意得志满。使当时之人波流风靡,辨诈以相高,侥倖而不顾,先王仁义之道不绝如线。其为害岂细故哉!迹其所由,无恒业故耳。使秦有恒业,必知自守,纵不得为智士仁人之所为,亦岂甘心于妾妇穿窬之行耶?吾老矣,幸遇不干戈、不饥馑、不疾疫,得以优游,享夫雍熙之乐。故不沮溺、不庞公,惟以求吾自适而已。”余闻翁之言,顾谓冠者曰:“真长者!子其识之。”③他日,陈景祺氏适余,手一卷而请曰:“家严阅耕轩,愿子记之。”余惕然而悟阅耕家瑶溪,因以畴昔所遇衣冠状貌询之曰:“得非尊公乎?”景祺笑曰:“。”于是述余昔之所遇,并翁之所言,录为一通,以寄景祺。洪武丙子夏四月记。[注]①程督:监督工程劳役等。19.对第①段画线句内容分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A.作者曾担任华亭县负责教育的官员,并曾听从府县长官的建议在海边祭祀神明。B.作者曾担任华亭县负责教育的官员,有一次曾跟着府县的长官去海边祭祀神明。C.作者曾建造了华亭县学校,有一次曾跟着府县的长官去海边祭祀神明。D.作者曾建造了华亭县学校,并曾听从府县长官的建议在海边祭祀神明。20.推测第①段中作者问“翁沮溺之俦欤”的原因。(3分)2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入一句话,使前后文意贯通。(2分)22.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三
写作70分23.作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一旦强大的机器成为思想的引擎,必将给芦苇带来深刻的变化。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10分1.(5分)(1)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2)欲苟顺私情(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5分)(1)(3分)B(2)(2分)C二70分(一)(17分)3.(3分)B4.(3分)D5.(5分)答案示例:作者首先提出人类暴力呈下降趋势,我们或许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和平的阶段(1分),接着指出从“平靖进程”到“文明进程”“人道主义革命”“长期和平”“新和平”“权利革命”展现人类暴力减少的六大趋势(1分);进而列举了共情、自制、道德感、理性等四位人性的善良天使,和利维坦、商业、女性化进程、世界主义力量、理性的滚梯等五种历史力量,从内在动机和外生力量两方面探究了暴力下降的原因(2分);最后指出意识到暴力下降有助于人们认清历史和当下,并呼吁人们继续反思人类行为以减少尚存暴力(1分)。6.(6分)答案示例:同:①两者都认为同情怜悯是人的自然情感:卢梭认为,怜悯心是一种自然情感;本文作者认为,共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②两者都肯定了同情怜悯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卢梭认为,怜悯心能缓和自爱心,并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文本作者认为,共情让我们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与他人利益产生认同。异:①从思想内涵看,卢梭此段只是论述怜悯心的重大意义,而本文的视角更为开阔,它是把共情和自制、道德感、理性放在一起论述它们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②卢梭更相信自然人性的力量,他认为怜悯心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它无需外在的教化或施加;而本文作者则在强调人性力量的同时,也关注了各种外在力量的共同推动作用。③卢梭在此段中有意弱化了理性的力量,他认为高深的理论和外部的介入不仅无益于美德的获取,而且会妨碍人类的发展;而本文作者则更强调理性的发展以及其他外在力量对于人类社会的推进作用。评分说明:同异共五点,一点2分,给满6分为止。阐述不充分,酌情扣分。(二)(16分)7.(4分)答案示例:①画线句巧妙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②“指尖刺破大地”“日夜不停拼命地织”,赋予黄土地以人的情态,描绘了大地的勤奋与生机;③又把陈年的黑土比作“老茧”,把植物比作“衣衫”,形象而精准地描绘黄土地上尖尖的草芽顶破板结的黑土钻出地面、植物生长迅速、大地一片绿意盎然的初春景致;④“刺破”“挑出”“织”“钩”等一系列动词精准而形象地传递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为静态画面增加了动态的美感。评分说明:指明修辞手法1分,赏析一处2分,给满4分为止。分析不充分,酌情扣分。8.(3分)答案示例:标题中“巧”的内涵:①灵巧,用种种方法和工具装点自己,描绘出四季不同的美;②精巧(工巧、精致、美丽),藏大美于无形,创造出绚丽多姿的世界;③慧巧(智巧、智慧),大智若愚,充满想象力,善于把握农时,把繁华葱茏铺满大地。评分说明:一点2分,两点3分。9.(4分)答案示例:本文围绕黄土地与农夫之间“生死之交”的关系,①交融了黄土地有一双巧手装扮出四季之美和农夫的手让黄土地生动绚丽两根抒情线索;②以“黄土地是农夫一生的工作场”为交织点,阐发了对黄土地和农夫共有的装扮大地之美及大智若愚、老实憨厚,回报养育之恩的人格精神之美的赞美;③领悟两者是“生死之交”,又进一步揭示了自然与人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文意层层推进,构思巧妙。评分说明:一点2分,点明效果1分,给满4分为止。10.(5分)答案示例:编入甲组的理由:①文体:这组阅读材料体裁均为散文,且涉及古今散文,可以使读者在类似的话题下,对古今散文的不同表达有清晰的认识。②主题:这组作品的主题都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读书节的主题相契合。《故都的秋》在对秋味的吟唱中表达对故都的热爱,《赤壁赋》是在自然中体会宇宙的变与不变,《我与地坛》则是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存在与丰富而反视自身,本文则是阐发了对黄土地和农夫共有的装扮大地之美及大智若愚、老实憨厚、回报养育之恩的人格精神之美的赞美,揭示了自然与人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③语言:这组作品的语言既有散文语言共有的抒情性,又各有鲜明特点。如《赤壁赋》的辞藻华美,意境深远;《故都的秋》清新细腻,情感深沉;《我与地坛》质朴真挚,哲思深刻;本文的语言清新诗意,形象生动。将这些作品组成一组阅读材料有助于读者了解散文语言的多样风格。编入乙组的理由:①文体:《乡土中国》是从传统农村入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的经典学术著作,《故乡》《边城》则是描写旧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小说,而本文是描绘农村与土地的抒情散文,在一定程度上,与前两部作品形成了体裁上的互补,可以使读者通过不同体裁的作品多方位地了解农村生活。②主题:《乡土中国》中《乡土本色》一章围绕“乡土性”阐释了人与土地的依附关系。《故乡》《边城》也将主人公的命运与其生活的乡村环境紧紧联系在一起;本文则通过阐发对黄土地和农夫共有的装扮大地之美及大智若愚、老实憨厚,回报养育之恩的人格精神之美的赞美,揭示自然与人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四部作品不仅内容上互为参照,也与读书节的主题相契合。③语言:这组作品的语言各有鲜明特点。如《乡土中国》的语言简洁朴实、深入浅出,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故乡》的语言简洁凝练而富有感情,生动形象而具有讽刺意味;《边城》的语言清新自然、质朴醇厚,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本文的语言则清新诗意、形象生动。将这些作品组成一组阅读材料,有助于读者感受相同主题下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评分说明:一个角度2分,能结合不同作品具体阐述则给3分,给满5分为止。(三)(7分)11.(2分)C12.(5分)答案示例:同:两首诗的第三联都通过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结合(或都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等),营造出一种平和静谧(宁静恬淡)的意境。异:①意象的选择:王诗选择了松风、山月、解带、弹琴等意象,偏向于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结合,更具超然物外的意味;黄诗选择了市楼、晚日、客艇、春波等意象,偏向于人间烟火与自然景物的结合,更具生活气息。②动静的处理:王诗以静为主,松风轻拂,山月清照,弹琴的动作也是轻柔的,整体更显静谧与超然;黄诗则写市楼静立中客艇往来穿梭,凸现出一种宁静中的活力。③意境情感基调:王诗带有隐逸的色彩,情感更为超脱,表现出对世俗的疏离与对自然的亲近;黄诗带有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欣赏与满足,情感较为平和。评分说明:同2分(意近即可),异3分(自选角度,能自圆其说2分,阐述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防水套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氟塑料衬里双辨旋启式止回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牙科植入物和义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液化气行业市场深度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消防检测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浴室壁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沼泽挖掘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智能炒菜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护理点传染病诊断和和测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抗原试剂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策略研究报告
-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5《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
-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单招《职测》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提醒纳米颗粒对环境的影响
- 血液科护士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 HGE系列电梯安装调试手册(ELS05系统SW00004269,A.4 )
- 护理教学查房组织与实施
- 小学五年级家长会课件
- 机动车检测站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
- 立式数控铣床工作台(X轴)设计
- 万千心理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治疗师指南
- 藏毛窦护理业务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