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材分析哎,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的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这节课,我们要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感受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们是如何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这可是个充满激情和智慧的时代,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探寻历史的奥秘吧!🏰🗡️🏹二、核心素养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通过学习“三国鼎立”,培养历史思维、文化理解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我们将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我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这样,我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有历史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形成原因,让学生理解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建立过程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

②三国时期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通过学习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让学生认识到战役对历史走向的关键作用。

2.教学难点,

①三国鼎立的历史分期与特点,帮助学生把握三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如政治格局的分化、民族融合的趋势等。

②三国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治国理念,以及他们的决策对历史的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系统介绍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战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脉络。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三国时期的文化特征、人物评价等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战争场景,提高教学趣味性。

2.互动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问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增强课堂参与度。

3.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信息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五、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英雄豪杰的时代——三国时期。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那些英勇的将领、智勇双全的策略,是不是已经跃然眼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三国鼎立的神秘面纱,探索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首先,让我们通过一幅描绘三国时期的地图,来定位一下三国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曹魏、蜀汉、东吴各自占据了怎样的战略位置?(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①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通过讲述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等事件,引出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三国形成的必然性。

②三国的主要战役:介绍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关键战役,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让学生明白战役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③三国时期的文化特征:探讨三国时期的文化交融、科技发展、艺术成就等,引导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繁荣。

(用时15分钟)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①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模拟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进行辩论、对话等,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

②绘制历史时间轴: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时间轴,梳理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③创作三国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段三国时期的故事,可以是历史事件的改编,也可以是虚构的情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①三国鼎立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回答举例:同学们,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政治腐败、民族矛盾等,都为三国鼎立埋下了伏笔。还有,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各自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军事战略等,也是三国鼎立的重要原因。

②赤壁之战对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回答举例: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关键战役,它不仅改变了曹魏、孙吴、蜀汉三国的力量对比,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同时,这场战役也展现了孙权和周瑜的军事才能,以及火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③三国时期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回答举例:三国时期的文化特征非常丰富,比如,三国时期的书法、绘画、文学等都有很高的成就。曹操的《观沧海》、孙权的《赤壁赋》、刘备的《隆中对》等,都是那个时代文化的代表。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三国鼎立,了解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文化特征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们,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担当,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最后,我想提醒大家,历史是现实的镜子,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深入思考,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六、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三国演义》节选: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章节,通过小说的形式,更生动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

-《三国志》简介:《三国志》是历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建议学生阅读《三国志》的简本,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真实面貌。

-《三国文化研究》:《三国文化研究》是一本关于三国时期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学术期刊,适合对三国文化有兴趣的学生深入阅读。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国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状况等,分析地理因素对三国政治、军事的影响。

-三国人物评价:让学生选择一位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人物评价,探讨其历史地位、贡献和影响。

-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鼓励学生探究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三国鼎立格局的影响。

3.实践活动与项目式学习

-三国历史剧创作:组织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部三国历史剧,可以是舞台剧、微电影等形式,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对三国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三国知识竞赛:举办三国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三国历史的兴趣。

-三国博物馆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或网络上的三国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对三国历史文化的直观感受。七、典型例题讲解在讲解三国鼎立这一历史章节时,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1.例题一:

-问题:赤壁之战中,周瑜的主要战术是什么?这一战术对三国鼎立有何影响?

-答案:赤壁之战中,周瑜的主要战术是火攻。他利用东风火攻,大败曹操的大军。这一战术不仅削弱了曹魏的军事力量,还巩固了孙吴的地位,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2.例题二:

-问题: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能够取得胜利?

-答案: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曹操在政治上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得到了民心;其次,他在军事上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如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等;再者,曹操在后勤保障上做得非常出色,确保了军队的补给和士气。

3.例题三:

-问题:刘备为何能够在蜀汉建立政权?

-答案:刘备能够在蜀汉建立政权,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得到了贤才的辅佐。此外,刘备还善于运用民权,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4.例题四:

-问题:孙权在东吴的统治特点是什么?

-答案:孙权在东吴的统治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法治,维护社会秩序;二是善于用人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如周瑜、陆逊等;三是积极发展经济,提高国力;四是注重外交,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5.例题五:

-问题: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的疆域范围有何不同?

-答案: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的疆域范围有所不同。曹魏疆域最大,涵盖了中原地区;蜀汉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向北扩张至汉中地区;东吴则以长江流域为基地,向东南沿海发展。八、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xxx: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xxx: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的效果,包括讨论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小组讨论时,成员们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三国历史剧的创作,并在全班展示时,剧本内容丰富,表演生动,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3.随堂测试:

-xxx:通过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在课后进行一次简短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人物评价等。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有较好的理解,但对具体战役的细节和人物性格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4.学生自评与互评:

-xxx: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堂表现: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

-针对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对小组讨论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讨论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度、小组成员的配合程度等。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班级荣誉和奖励;对于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