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课件9诸子的总评价123学习资料学习资料_第1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课件9诸子的总评价123学习资料学习资料_第2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课件9诸子的总评价123学习资料学习资料_第3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课件9诸子的总评价123学习资料学习资料_第4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课件9诸子的总评价123学习资料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子的总评价一、诸子产生的背景及其使命二、诸子学派主张的评价先秦诸子各派“找出它们的来龙去脉”,并借此“正确地把握一家一派一人的思想的真面目”。:“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①。”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②,直所从言之异路③,有省不省耳④,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⑤,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⑥,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⑦;儒家夫儒者以《六艺》为法①。《六艺》经传以千万数②,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③,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司马迁

①《六艺》:即《六经》。包括《礼》、《乐》、《诗》、《书》、《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②经:指六经本文。传:注释或讲解经义的文字。③当年:有生之年。

儒家“以社会国家之伦理,皆由家族而推,由亲及疏,由近及远,重私恩而轻公谊,盖乃宗法制度之遗则也”。刘师培“儒家以德礼为本,以政刑为末,视法律为至轻,其立说之初,非不欲破阶级之制度,惟囿于名分尊卑之说,不欲尽去其等差,特欲使为君者与臣民一体耳。……是犹授刃与盗而欲其不杀人也。有是理哉?故儒家所言政法,不圆满之政法学也”。刘师培“孔子以道为本,以艺为末,故儒家虽有格物之空言,无格物之实效,而孟荀二家亦重心理而轻物理”刘师培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①,茅茨不翦②,采椽不刮。食土簋③,啜土刑④,粝粱之食,藜藿之羹⑤。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⑥。使天下法若此⑦,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⑧。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①等:台阶的层级。按:这段引文不见于今本《墨子》。《索引》谓见于《韩非子》,但有所不同。②茅茨:《正义》:“屋盖曰茨,以茅覆屋。”翦,同“剪”。③簋:古时盛食物的圆形器具。④刑:通“铏”,盛羹的器皿。⑤粝:粗米。粱:〔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粱当作粢,粢与粝皆食之粗者。”藜:一种野草,初生时可食。藿:豆叶。⑥率:标准,规格。⑦使:假使。⑧给:足,丰足。

墨家则“倡兼爱之说,以集矢于儒书。揆其意旨,欲人人兼爱交利,爱人犹己,争竞不生。儒家斥之以为失亲疏之别,未为当也”刘师培而“墨家不重阶级,以众生平等为归,以为生民有欲无主则乱,由里长、乡长、国君以上同于天子。而为天子者,又当公好恶,以达下情,复虑天子之不能践其言也,由是倡敬天明鬼之说以儆惕其心。是墨子者以君权为有限者也,较之儒家其说进矣”刘师培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①,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②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③,虽百家弗能改也。

①殊:不同。②亲亲尊尊:亲爱自己的亲属,尊敬长辈。③分职:即名分和职分。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①,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②。无成势③,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④,故能为万物主⑤。有法无法,因时为业⑥;有度无度,因物与合⑦。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⑧。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盖道德家言,由经验而反玄虚,以心体为主观,以万物为逆旅,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而与时为迁移,乃社会学之归纳派也”;“盖阴阳家言执一理以推万事,推显而阐幽,由近而及远,即小以该大,乃社会学之分析派也”。同时他还看到道德、阳阳二家的不足,“道德家言多舍物而言理,阴阳家复舍理而信数,此其所以逊西儒也”。刘师培“管子以法家而兼儒家。以德为本,而不以法为末;以法为重,而不以德为轻。合管子之意观之,则正德利用者,政治之本源也;以法治国者,政治之作用也。举君臣上下,同受制于法律之中。虽以主权归君,然亦不偏于专制。特法制森严,以法律为一国所共守耳。商鞅著书亦知以法治国之意。重国家而轻民庶,以君位为主,以群为客,然立法不泥古,此其所长。韩非亦然,复以峻法严刑,助其令行禁止”。及暴秦削平六国,易王为帝,采法家之说而饰以儒书,愚锢人民,束缚言论,相沿至今,莫之或革。此则中土之隐忧也”三、学派关系及其评价学派关系与学派结构创始人的思想与继承者之间关系学派之间关系儒道互补阳儒阴法各派治理思想按一定传承顺序,(德)-仁-义-道-法-杂,汇聚为一套几近完美的古代治理哲学的思想体系。孟子又言「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依孟子之说以言人性,人性中固亦原有关切家国天下之心。人初固未尝不欲其行之有利于天下。仁义之心,固原人所共有。顺此心以求利天下,凡人在青年时,固皆为多少有之也。则人固皆生而能为墨者也。在言人恒初为墨,后乃为杨。墨者急欲救世,而初不见世之污浊也。然人欲救世,而涉世而救世,再见其污浊者,则必求自清,而必欲逃世、避世。故亦必逃于墨之外,以归于杨也。

墨——真君子;杨朱——真小人;儒——伪君子

“齐国背山临海,与大秦同。故管子、田骈之学,以法家之实际,而参以道家之虚无;邹衍之谈瀛海,则又活泼进取之证也。西秦三晋之地,山岳环列,……故法家者流,起源于此,如申、韩、商君是也。……鲁秉周公之典则,习于褥礼繁文,故儒家亲亲尊尊之说,得而中之。宋承殷人事鬼之俗,民习于愚,故墨子尊天明鬼之说,得而中之。……楚国之壤,北有江汉,南有潇湘,地为泽国,故老子之学,起于其间。”厥后交通日便,南北学术交流不断频繁:“孔学起源于东鲁。自子夏设教西河,而儒学渐被于河朔。……三晋之士,盖彬彬矣。……子羽居楚,子游适吴,儒教渐被于南。法学起于三晋。及商君、韩非入秦,其学遂行于雍土。……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