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温州市苍南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温州市苍南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温州市苍南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温州市苍南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2温州市苍南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礼赞家乡景】(28分)1.(11分)“礼赞家乡•诗意苍南”卷首语。ㅤㅤ秋日,漫步横阳江畔:青青凰浦山,浓浓绿荫岸,悠悠横阳支江水。听,bǐng()息敛声,一缕桂花正在悄()然绽放;看,极目远tiào(),远天远山远水,组成一幅又一幅动人心xián()的长长画卷。ㅤㅤ背靠玉苍山,面向大东海,苍南依山傍水独具特色,是一个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树树皆秋色,①_____”的色彩和谐之美;“大漠孤烟直,②_____”的点面结合之美;也有“③_____,云生结海楼”的绮丽变化之美;“④_____,隐天蔽日”的高峻雄浑之美;还有“⑤_____,⑥_____”鸟鸣啼啭之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更有“⑦_____,终岁常端正”的坚韧长青之美!礼赞家乡,诗意苍南,天地大美!(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①bǐng屏息敛声②悄qiǎo然绽放③极目远tiào眺④动人心xián弦(2)根据提示填写诗句。【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句积累作答。“bǐng”写作“屏”;“悄”读作“qiǎo”;“tiào”写作“眺”;“xián”写作“弦”。(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默写。根据提示及语境写出相应诗句,注意书写正确,没有错别字。【解答】答案:(1)①屏②qiǎo③眺④弦(2)①山山唯落晖(注意“晖”写法)②长河落日圆③月下飞天镜④重岩叠嶂(注意“叠”写法)⑤几处早莺争暖树⑥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啄”书写)⑦冰霜正惨凄【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游雁荡山次韵杨旦①鬼斧何年凿地灵,四围山色染衣青。乍登绝巘心犹怯,刚脱尘踪眼倍醒。花卉一屏初灼灼,风尘双鬓未星星。兹游足慰平生愿,醉倚禅床月满庭。【注释】①杨旦:字晋叔,号偶庵,此诗写于被贬温州府时期。【乙】始入雁山观石梁记ㅤㅤ①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①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ㅤㅤ②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屦。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④者,客冁然⑤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入宿石渠。ㅤㅤ③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根,檐端有子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著霜正红,始见谓是踯躅花⑥,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至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⑦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锉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选自《温州乡土语文读本》)【注释】①率:都②妍燠:暖和。③髡[kūn]:古代男子剃去头发的刑罚。④自襆[fú]被:自带行李被卧。⑤冁[chǎn]然:笑的样子。⑥踯躅花:杜鹃花。⑦瓴:瓦沟。(1)小文在赏读诗歌《游雁荡山次韵》时发现:作者记录的不仅是雁荡山的美景,还有自己情感的变化,请根据诗歌内容将空缺处填写完整。①心生怯意②赏景思己③欣慰惬意(2)参考表格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字。方法积累参考释义课内迁移A有子树长尺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①表约数,大约B绝可爱绝巘多生怪柏(《三峡》)②极,最成语联想C灯下相顾不屑一顾③看词类活用D鸟相呼如归猛浪若奔(《三峡》)④回家的人(3)小语根据《始入雁山观石梁记》制作了雁荡山手账,请你补全。①客冁然而笑②我仿佛看到立石的奇异有趣,以及游客看到这山石被逗笑的样子,我感受到作者对雁荡山石奇景的赞叹和愉悦之情(或趣味盎然之感)。(4)山水无言,而美在字里行间。请选择你喜欢的两个欣赏角度,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共赏雁荡山之美。欣赏角度①视角多样:早与晚、昼与夜、春与冬,皆成风景。②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短文的字里行间,动植物都是生机勃勃的。③细节生辉:美感就在某个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处。④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⑤色彩丰富:山色葱茏,花卉灼灼,其实云雾、夕阳、落叶有各自的颜色。⑥……【分析】参考译文:【甲】大自然什么时候用超人的力量开凿出灵秀山川,四周青山的绿色把诗人的衣服都染成了青色。初次登临雁荡山极高的山峰时,心生怯意,当自己抛开世俗觉得内心苏醒。初开的无数花朵就像屏风一样鲜艳明亮,我虽然微染霜尘,但未像星星一样多。这次游历雁荡山足以宽慰我平生的愿望,我微醉斜倚在禅床上,欣赏这满院的月光。【乙】我家距离雁山五里,每年都要去山中三四次,每次去就像遇见远在万里外的老朋友。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弓着腰,就像游僧自己背着被子,客人微微一笑。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入石渠休息。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房檐下是一中空的石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孔窍玲珑剔透,就像腐木根一样。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刚看见时,以为是踯躅花,极其可爱。石梁下有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或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①根据“乍登绝巘心犹怯”可得出答案:心生怯意。②根据“花卉一屏初灼灼,风尘双鬓未星星”可得出答案:赏景思己。③根据“兹游足慰平生愿,醉倚禅床月满庭”可得出答案:欣慰惬意。(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此题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推断词语含义。①句意: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并结合“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许”的用法可得出答案:表约数,大约。②句意:极其可爱。绝:极,最。③句意:点灯对望。顾:看。④句意: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并结合“词类活用”的提示可得出答案:回家的人。(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语句赏析。结合“山北立石”可定位第②段,结合“人”可找到“客冁然而笑”一句,写客人冁然大笑。结合“我的发现”可找到“山北立石,髡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者”“客冁然而笑”。前者意思是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样子宛如佛陀(和尚),弓着腰,就像人间的游僧自己背着被子,写立石的奇异有趣。后者意思是客人冁然大笑,写游客看到这山石被逗笑的样子。写自己的感受可结合此两句分析,立石的奇异有趣表现了作者对雁荡山石奇景的赞叹,游客“冁然而笑”之中流露出作者的愉悦之情。(4)本题考查文章鉴赏。此题可按题干要求,任选两个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欣赏。如“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锉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综合运用视觉和听觉角度,写雁山夜晚景色之美。答案:(1)①心生怯意②赏景思己③欣慰惬意(2)①表约数,大约②极,最③看④回家的人(3)①客冁然而笑②我仿佛看到立石的奇异有趣,以及游客看到这山石被逗笑的样子,我感受到作者对雁荡山石奇景的赞叹和愉悦之情(或趣味盎然之感)。(4)示例:雁荡山既有“染衣青”“初灼灼”的色彩之美,又有“铿锉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的空灵之音,令人“足慰平生”“苍然无语”。尤其秋冬之时,黄叶布地,或经霜染红,飞鸟鸣叫;夜晚月色如水,白云飘游。此情此景,可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点评】“许”的含义:①应允,认可:~可。允~。特~。②承认其优点:赞~。嘉~。③预先答应给与:~诺。④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⑤或者,可能:也~。或~。⑥处,地方:何~人。⑦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⑧这样:如~。⑨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⑩姓。【礼赞家乡人】(18分)3.(18分)小语想参加“礼赞家乡人”征文活动,却对传记写作产生困惑,请阅读以下材料,总结经验,为小语支招。【平台支招】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节选自统编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学写传记》)一般读者对于传记的普遍期盼,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结合。我在传记中增强文学性,主要是靠锤炼语言,提炼情节,在叙事技巧上下功夫,对传主及其同时代人的描写都要求言必有据,尽可能做到不溢美,不隐恶。——作家陈漱渝【名篇示范】苏步青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奇的数学王国。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1)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提示完成以下表格。事件谢绝挽留,毅然回国,开始教书育人生涯②鼓励学生超过老师,设立数学讨论班,严厉批评熊全治求学时,曾经在4年里演算上万道题文理全才,虽为数学家,但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品格①热爱祖国,信心坚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③勤奋刻苦,态度认真文理兼治兴趣广泛经验小结:我们发现立传要借助典型事件,再现人物精神品格。(2)AB两句呼应互补,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对传记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A.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B.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3)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写人的文章。请结合选文以及下列材料,从写法或内容角度分析两文异同点。【材料一】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材料二】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材料三】“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材料四】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4)通过以上学习,你获得哪些有益经验帮助小语进行传记写作?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分析】本文记叙了苏步青博士毕业后谢绝挽留,毅然回国,开始教书育人生涯;鼓励学生超过老师,设立数学讨论班,严厉批评熊全治;求学时,曾经在4年里演算上万道题;文理全才,虽为数学家,但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等内容。表现了苏步青热爱祖国、信心坚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勤奋刻苦、文理兼治的形象特点。【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概括事件。①“谢绝挽留,毅然回国,开始教书育人生涯”对应第②段前半部分,根据“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等语句,仿照示例,概括其品质为:热爱祖国,信心坚定。②“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对应第②段后半部分和第③段,根据“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等语句,仿照示例,可概括事件为:鼓励学生超过老师,设立数学讨论班,严厉批评熊全治。③“求学时,曾经在4年里演算上万道题”对应第⑥段,根据“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等语句,仿照示例,概括其品质为:勤奋刻苦,态度认真。(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A.“苏步青就板起面孔”是神态描写,“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是语言描写。结合“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可知,这一句是从正面刻画了苏步青对学生严格要求的特点。B.“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是语言描写,以熊全治的话刻画苏步青的形象特点,是侧面描写,也是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严格要求的特点。(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写法上,本文第②③段记叙苏步青的求学和任教经历,第④⑤⑥段运用插叙写苏步青走上数学之路的原因,第⑦⑧⑨段写苏步青文理全才的特点及其逝世。《藤野先生》一文以时间先后顺序,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分别的过程。这是两文在布局谋篇上的不同。本文选取典型事件和能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语言描写表现苏步青的优秀品质,如苏步青批评熊全治的事件,突出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严格要求的特点。结合“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向我和蔼的说道”等语句可知,《藤野先生》也是运用神态、语言等描写和典型事件(了解裹脚、纠正解剖图)刻画人物。结合本文“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藤野先生》“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等语句可知,两文都通过学生的感受,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这些是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内容上,本文主要表现了苏步青热爱祖国、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勤奋学习、文理兼治的形象特点,《藤野先生》主要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形象特点。这是两文的不同之处。苏步青与藤野先生都是教师,都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两者相同之处。(4)本题考查拓展能力。此题可筛选题干中关于传记写作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文章内容,整合作答。如“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对传主及其同时代人的描写都要求言必有据,尽可能做到不溢美,不隐恶”。答案:(1)①热爱祖国,信心坚定②鼓励学生超过老师,设立数学讨论班,严厉批评熊全治③勤奋刻苦,态度认真(2)A.这一句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苏步青对熊全治的严肃批评,正面刻画了苏步青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形象特点。B.这一句运用语言描写,写出熊全治对苏步青的感激之情,侧面刻画了苏步青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形象特点。(3)示例一:写法:异:本文运用插叙,先写苏步青的求学和任教经历,再插入叙述他走上数学之路的原因。《藤野先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从相识、相知到分别的过程。同:两文都通过典型事件和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两文都通过学生的感受,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示例二:内容:异:人物形象特点有不同,本文主要表现了苏步青热爱祖国、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勤奋学习、文理兼治的形象特点,《藤野先生》主要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形象特点。同:两文刻画的人物都是教师,都具有治学严谨、严格要求学生的特点,并且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示例:小语,写作传记时首先要真实,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须是真实、准确的,比如本文“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等语句都真实准确。其次要以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刻画人物形象,如本文以苏步青批评熊全治的典型事件刻画了传主严格要求学生的形象特点。再次,要做到“不溢美,不隐恶”,全面、客观地记述人物生平。【点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2)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3)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礼赞家乡情】(21分)4.(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材料一】苍南是浙江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在革命战争时期,作为鼎平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敌斗争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一直坚持到苍南全境解放,全县共有770名烈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材料二】位于矾山镇内山冰水窟的朱程故居,是建于晚清的一幢回字形单层石木结构的二进式平房,有三间正屋,两侧置厢房,陈列着朱程烈士生平的照片、生前书信和朱德、彭德怀写给朱程将军的信,还陈列着原冀鲁豫军区政委崔田民等同志的题词及烈士遗物。现故居有朱程铜像、物品陈列室、小型广场、碑坊和两个纪念亭等。1997年故居被列为苍南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授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程烈士曾留学日本,1937年回国投笔从戎,历任华北抗日民军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英勇抗击日寇,屡立战功。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王厂与日寇浴血奋战8小时,壮烈殉国,时年33岁,被誉为“铁军将才”。【材料三】《苍南红色旅游地图》带你打卡25处红色旅游地推荐线路:红色旅游线路一:苍南革命烈士陵园——八亩后村——浙南五岱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线路二:大埔山红色教育主题展厅——朱程烈士故居——蒲壮所城——王国桢烈士故居红色旅游线路三:林夫纪念馆——陈式纯烈士陵园——金乡卫城——大渔湾战斗纪念馆【材料四】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人员和牲口。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1)下列关于苍南红色文化的解读哪一项是正确的BA.苍南作为鼎平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部分,全县共有770名烈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B.朱程烈士是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英勇抗击日寇,1943年壮烈殉国。C.苍南红色旅游只有“苍南革命烈士陵园——八亩后村——浙南五岱山革命根据地”;“大埔山红色教育主题展厅——朱程烈士故居——蒲壮所城——王国桢烈士故居”;“林夫纪念馆——陈式纯烈士陵园——金乡卫城——大渔湾战斗纪念馆”三条线路。D.红军长征路上开进和顺利地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2)2022年10月27日,苍南县某中学组织“宣传苍南红色文化”微视频征集活动,请你参与。微视频设计方案作品名称①红色苍南等您来作品类型微视频制作人员全体组员作品目的宣传苍南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旅游作品内容略作品评价①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苍南红色文化。☆☆☆☆☆②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激起观看者的共鸣。☆☆☆☆☆①请根据作品目的为微视频设计作品名称。②参考“作品评价”:小语认为为了增强感染力和号召力,应当引入材料四内容,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③小组拟了一个采访表,采访相关人员丰富视频内容,请你完成。采访时间周末参加人员小组成员采访目的①了解群众对苍南红色文化的掌握程度采访对象A.村中老人B.学校同学C.自选采访问题(任选一个对象,设计问题)②您能补充几处附近的红色旅游资源吗?③您对宣传苍南红色文化有什么好的建议呢?(3)在“苍南红色文化”微视频拍摄活动中,革命烈士、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深深的震撼着大家,在二十大召开之际,为了更好地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请你结合以下备选人物,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情节内容谈谈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备选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要求:概括准确,举例贴切,表达得体,120字左右。【分析】本题是对苍南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第二题考查设计活动和采访问题,第三题考查名著阅读积累。【解答】(1)A.有误,根据原文“在革命战争时期,作为鼎平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此项“主要部分”理解不准确;原文“对敌斗争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一直坚持到苍南全境解放”限定了770名烈士牺牲的时间段,选项表述不准确。B.正确。C.有误,根据原文“推荐线路”可知,此项“只有”三条线路的理解错误。D.有误,根据原文“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可知,此项“这些地方”理解错误。故选:B。(2)①作品名称应简洁,围绕“苍南红色文化”拟写,达到“宣传苍南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旅游”的目的即可。①此题需比较材料四内容与微视频目的的一致性,微视频的目的是“宣传苍南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旅游”,材料四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经历的困难,重点介绍了过草地时的状况,而大草地并没有在苍南县。因此,材料四内容虽能激起观众的共鸣,却与“作品评价”中“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苍南红色文化”的要求不相符。③此题“采访目的”可为“了解苍南红色文化”“了解群众对苍南红色文化的掌握程度”等。可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其身份特点,围绕“苍南红色文化”的主题设计采访问题即可。(3)此题可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具体情节阐明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进而谈谈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答案:(1)B(2)①示例:红色苍南等您来。②我不同意引入材料四内容。微视频征集的目的是“宣传苍南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旅游”,对作品的要求是“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苍南红色文化”。材料四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期间经历的艰难困苦,详细叙述了过大草地时的状况。材料四虽然能激发观众共鸣,但不符合“宣传苍南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旅游”的目的,大草地也并未在苍南境内,不符合“作品评价”中“能真实准确地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