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仿真模拟卷01(全解全析)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本大题11小题,共36分。(1〜10题每题3分,11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1-3题。
花盆里栽不出参天树,浅滩上练不出蛟龙身。蜷缩在“安逸窝”里纸上谈兵、耽于幻想,是难以获得
成长的()唯有投身实践,直面现实挑战,运用所学知识,方能不断提升能力、积累智慧()广大
青年应询养家国情怀、用于担当,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大潮中,淬炼心性、口砺才干。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o;B.,;C.;°D.,,
【答案】Co
【解析】第一处连接“蜷缩在‘安逸窝'里纸上谈兵、耽于幻想,是难以获得成长的”“唯有投身实践,
直面现实挑战,运用所学知识,方能不断提升能力、积累智慧”两个并列层次的分句,分句中包含了逗号,
所以用分号;第二处句意表达完整,下一句主语是“广大青年”,所以用句号。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hanyongB.hanyongC.hanyongD.hanyong
【答案】Ao
【解析】“涵养”的“涵”读hdn,意思是“滋润养育,培养”;“勇于”的“勇”读y&ig,意思是“有
胆量,敢做”。
3.下列填入文中“口”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砥B.垠C.诋D.抵
【答案】A
【解析】“砥砺”指磨炼锻炼,也可以用来表示互相勉励,共同进步。“砥”有“细的磨刀石”的意思,
引申为磨炼、锻炼。根据语境,应选“砥”。选项B“垠”读“chi”或“di”,前者指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后者指山坡上的平地;选项C“诋”读“di”,意为毁谤、污蔑;选项D“抵”读“di”,意为推、挤、到
达、接触、相当、抵偿等,均不符合语境。因此,正确答案是A。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被应用到医疗、教育、服务等各个领域,有效
了人力成本。
②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救援,努力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安全。
③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A.降低保护刻画B.减少保障描绘
C.降低保障刻画D.减少保护描绘
【答案】C
【解析】
第①句:“降低”指下降、使下降,多指程度、数量、价格、水平等。“减少”指减去一部分,指数量上。
此处修饰“人力成本”,强调的是成本在程度上的降低,而非数量上的直接减少,因此“降低”更为合适。
第②句:“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多指具体的人或事物。“保障”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
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包括基本生存、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就业、基本住房等的保
障。此处与“生命财产安全”搭配,强调的是政府提供的全面支撑和支持,因此“保障”更为恰当。
第③句:“刻画”指用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性格、形象等),也指雕刻。“描绘”指描画、
绘画,也指用语言文字等形象地描述。此处与“人物的内心世界”搭配,强调的是通过文字深入表现人物
的性格和情感,因此“刻画”更为贴切。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又是一年中秋时,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轮球风率型的月亮悬挂在夜空中,给人以祥和安宁的感
觉。
B.近年来,情节夸张化、娱乐化的抗战神剧如南后春笋大量出现,用娱乐化的方式来表现残酷的战争,
是对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的亵渎。
C.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此可能会成
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D.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年不暇曝,以谋求天下由“无道”
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答案】D
【解析】A项,珠圆玉润: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B项,
雨后春笋:新事物大量涌现;C项,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
出:出来。意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D项,
席不暇暖: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
间都没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病句辨析的确是个难点,不仅同学们普遍这样认为,就是老师们也有同感。
B.最后二十来天,老师反复强调:“同学们一定要做好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将知识系统化。”
C.卫生部门要完善对“大处方”的监管机制,阻止医生和药品、器械之间的利益链。
D.五月二十日,我校毕业典礼将在操场举行,对于复读班的学生,这将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成分赘余,动词“做好”多余,去掉“做好”;
C.“阻止”与“利益链”搭配不当,把“阻止”改为“切断”;
D.语义重复,“弥”,是“更加”的意思,“更加”与“弥”重复,去掉“更加
故选Ao
7.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的心胸像海洋一样宽广。(比喻)
B.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谁的书吗?(反问)
C.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拟人)
D.我们要学习白杨树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排比)
【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此句将“心胸”比作“海洋”,形象地表达了心胸宽广的特点,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项正确,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你知道这是谁的书,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C项正确,此句用“脚步近了”和“刚睡醒的样子”来描绘春天的到来,赋予春天以人的特征,是拟人的
修辞手法。
D项错误,此句虽然列举了“不畏艰难”和“勇往直前”两个特点,但并未形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
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句子,因此不构成排比句。此句只是简单地表达了要学习白杨树的精神,并未使用
排比修辞手法。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老板,你店里的商品性价比特别高,我以后一定还会经常考顾的。
B.老师,十分抱歉,我最近很忙,不能以匹参加家长会,请谅解。
C.学生会多次邀请我到社团表演诗词吟唱,盛情难却,那我就破下了。
D.老同学,毕业后多年未见,如今听闻你事业有成,真是久伸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光顾”敬辞,称顾客或客人来到,语境中是“我”,不得体。
B.“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语境中主语是“我”,不得体。
C.“献丑”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称自己水平不高,得体。
D.“久仰”形容仰慕已久的意思,表示敬慕,大多初次见面时说。语境中是说“老同学”,不得体。
故选Co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填在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我们称之为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有歧义性和一定的模糊性,其意义的确定
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有一些语言完全是为了科学上特殊的需要而造出来的,我们称之为人工语言,这
种语言严格地贯彻一个符号一个意义的原则。人工语言不管怎样精确,也必须建立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
①自然语言如果运用得好,就具有相对的精确性,这种相对的精确性对一般的交际来说是足够了的。
②因此,完全抹杀自然语言的交际职能是不可能的。
③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自然语言所具有的某些弱点,逻辑正是要为语言精确化提供一定的规则。
④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仍必须依靠自然语言。
⑤从逻辑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承认这两种语言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A.①④⑤②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⑤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通读文段可知,它主要谈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的关系。
题干中的句子是谈人工语言必须建立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④句中的“而且”是对“人工语言必须建立在自然
语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补充,所以④应紧跟题干,排在第一个,故排除AB。
①和③都是讲“语言精确性”应该放一起,可排除C0
故选D。
10.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一《红楼梦》一甄士隐
B.蒲松龄——《促织》——成名
C.铁凝——《哦,香雪》——凤娇
D.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朱丽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
故选D。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o(白居易《琵琶行》)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o谈笑间,o(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3),;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4),,弃掷遮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1)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口折难为听。(2)羽扇纶巾橘橹灰飞烟灭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解析】
易错字:咖、纶、橘橹、鼎、铛
二、本大题6小题,共30分
(一)(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
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
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目:“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
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宪请还驻岳
州,目:“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日:“岳,非我属也。”道
宪日:“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
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日
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
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
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目:“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诡出战,遽
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
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贼日:“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
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日:“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日:
“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日:“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
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
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忠烈三》)
1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收: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虞: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唆以官啖:利诱
【答案】A
【解析】收:逮捕。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
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
题的选项A“收者”注意和前后文“把其罪而任之”“捕卒已坐其门”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
选项经常出现“以今释古”的例子,如此题“收”就用现在的意思“收购”解释,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
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宪日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技巧点拨】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
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
题的关键是“岳远”是“去”的宾语,后句“可缮城以守”前面省略了主语,后面“岳”是“弃”的对象,“独全”的对
象是“长沙”。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
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
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
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D.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
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答案】C
【解析】C误解文意。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
卒解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C对应
的句子是“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根据文意“解衣裹道宪骸”应该是“四卒”,
选项为“盗贼”,选项人物错误。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5分)
⑵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5分)
【答案】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
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
⑵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聚奎又不
听从。(“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
【解析】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
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
⑵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聚奎又不
听从。(“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
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
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日滋”、“此曹”“去”、“险”、“栅”、“毋”、“逾”
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一些词语要根据文章进行意译,如“四海”、“鼎沸”。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
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担任长沙推官。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到某个有势力
的人家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作非为。有盗贼抢劫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
兵已经到来。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不知事情的原委。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
量盗窃之事,等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们的门口,他们惊慌逃离。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
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启王通报。启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
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启王醒悟,表示道
歉,客气地送走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受震惊。承天巡抚王扬基率领所部一千多人,从岳州奔
逃到长沙。道宪请王扬基回去驻守岳州,说:“岳州与长沙唇齿相依,如果合力守住岳州,那么长沙就可
以保得住,而衡阳、永州也可以没有忧虑。”扬基说:“岳州不是我的属地。”道宪说:“如果丢弃北面
而守南面,这里还不失为楚地;如果南北全都丢弃,我们的属地又在哪呢?"扬基哑口无言,这才赶赴岳
州。可是等到贼兵进入蒲圻时,他就逃跑了。湖广巡抚王聚奎远远地驻守在袁州,害怕贼人,不敢前进。
道宪也请求他转移到岳州,聚奎不得已来到岳州,但几天后就转移到长沙。道宪说:“贼距离岳州还远,
可抓紧时间修缮城池,以便防守。他们进犯岳州,还会忌惮长沙的增援;如果放弃岳州,长沙怎能独自保
全?”聚奎没有听从。贼兵果然在八月攻陷了岳州,又直进犯长沙。在此之前,巡按御史刘熙祚命令道宪
招募士兵,得到五千壮丁,对他们加以训练,这些壮丁全都成了可用的力量。到了这个时候,道宪亲自率
领他们,与总兵官尹先民等人一道扼守罗塘河。聚奎听说贼兵逼近,大为恐惧,撤兵回到城里。道宪说:
“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聚奎又不听从。
当时,知府堵胤锡入朝拜见皇上还未返回,通判周二南代理攸县事务,长沙城中的文武官员没有几
个人。贼兵迫近城池,士人和百姓全都逃窜。聚奎假装出战,很快就领着所部逃跑。道宪独自拒守,有个
贼兵绕着城呼叫:“我们军中久闻蔡推官名的名声,希望你赶快投降,不要自讨苦吃。”道宪命守城士卒
将他射杀。过了三天,尹先民出城与贼兵作战,失败而还。贼兵趁势夺门而入,先民投降。道宪被抓住,
贼人用官位利诱他,他咬牙切齿大骂。贼人为他松绑,请他坐上座,他还是骂。贼人说:“你不投降,我
们将会杀光百姓。”道宪大哭说:“希望你们赶快杀了我,不要伤害我的百姓。”贼人知道他的气节始终
不会改变,就凌迟了他,他心脏的血直溅到贼人的脸上。健卒林国俊等九个人跟随道宪,不离开,贼人也
命令林国俊等劝说道宪投降。国俊说:“我们的主人要是怕死,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贼人说:“你
们的主人不投降,你们这些人也活不了。”国俊说:“我们这些人要是怕死,也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
贼人将并国俊与道宪一起杀害。四个健卒激奋地说:“希望让我们先掩埋主人的尸体,然后才死。”贼人
答应了他们。四人解下衣服,裹着道宪的尸骸,将他掩埋在瘗南郊的醴陵坡后,就自刎而死。道宪死时,
年仅二十九岁,朝廷赠与他太仆少卿之位,给予他忠烈的谥号。
(二)(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6.本诗的首联和颔联,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并表达内心情感的?(6分)
【答案】首联“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通过描绘渡口紧临深谷、村落建于高山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偏
远、险峻而又孤寂的氛围。这里的“临巨壑”和“架危岑”不仅展示了地理环境的险要,也暗示了诗人所
处的环境偏远,与世隔绝,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孤独与远离尘嚣的情感基调。
颔联“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加深了这种氛围。堰坝阻断了滩水的声
音,使得周围显得更加寂静,而风穿过树林,树影交错,显得更加幽深。这里,“隐”和“深”两个字眼
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静谧与深邃,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绪的深远。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
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浓厚,情感更加深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意境和诗人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首联和颔联是诗歌的开头部分,往往起到
奠定全诗氛围和情感基调的作用。在这两联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巧妙地营造了一种偏远、
险峻、孤寂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思绪的深远。
在首联中,“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通过渡口与深谷、村落与高山的对比,展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偏
远与险峻,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孤独与远离尘嚣的情感基调。这种环境描写不仅具有画面感,更能够引发读
者的共鸣,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
在颔联中,“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则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诗人用“隐”
和“深”两个字眼,将自然景象的静谧与深邃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映射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思绪的深
远。这种自然与内心的交融,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浓厚,情感更加深沉。
17.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描写这样的图景:天色已晚,江上的儿童还在辛勤地划船,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洗衣裳。表达了诗
人对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的深厚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歌第三联写的是诗人夜宿深湾所见之景。图景描绘很简单,抓住时间、人物、事件即可,注意不可直接
简单翻译句子。诗句中的人物是“江童”“山女”,他们实是劳动人民的代表;在“理楫”和“调砧”之前加上“暮”
和“夜”字,既照应了标题“夜宿”,又表明天晚了,劳动人民却还在劳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表达了
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全球变暖引起的生态系统
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并预测全球变暖所产生的生态影
响以及生态系统对它的响应,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
作为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植物,其组成和生长发育对全球变化表现得十分敏感。许多观测和研究已经
证实,一方面,在全球变暖的作用下,植物个体形态首先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在极地等一些对全球变化
响应敏感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如随着温度升高,苔原植物的枝条显著变长,且叶片增大。全球变暖对
物种的生长发育过程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物候的变化:随着气温的升
高,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导致植物的生长李延长。这一过程可能有利于植物生长量的
积累,但物候的提前也会使得植物提前开花放叶,这对某些植物(如早春的林下植物)完成生命周期可能
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变暖显著影响物种的分布,不少地区物种分布的"暖化”现象就是明显的
证据。譬如,对欧洲山地的研究发现,不同物种的数量有所变化,适应温暖环境的物种增加,而适应低温
环境的物种显著减少。此外,随着全球变暖,很多动植物向高海拔和高纬度迁移。例如,20世纪以来,欧
洲西部山脉发生了植物物种集中向山顶迁移的现象,每年的平均速度达3m;在英国、美国及芬兰等地发现
鸟类大量向北方迁移,其北扩幅度在20年内可高达70km。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组成的影响---例如通过改变物种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分布,会导致生态系统的
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最终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引起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温度
升高和干旱的加剧,更有利于喜温、耐旱植物的扩散和入侵;而一些极端气候事件(旱灾、霜冻、雪灾、
洪涝、飓风等)的发生则会造成本地物种的快速死亡,从而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最终,那些在生态
系统中处于“劣势”的物种被迫退出,新的物种侵入,从而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类型。
现有研究表明,极地增温会导致木本植物在极地苔原带扩张,并导致其优势度及群落生物量的增加;
相对的,苔葬和地衣的高度、覆盖度出现下降,苔原群落的多样性降低,进而改变极地植物群落的结构。
模型研究显示,随着全球变暖,温带将向极地方向扩展,而温带森林也将侵入当前的北方森林地带。对于
北方森林来说,高纬度地区显著的增温将使其分布面积缩小;同时温带内陆地区由于受夏季干旱的影响,
现有的森林一草原景观将向草原一荒漠景观转变。生态系统类型的变化引起区域乃至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
环的显著变化,并可能打破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态。
总之,气候变暖使得全球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可能发生改变。生态系
统的这种改变又会对全球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减缓或者加剧气候变化的发生。这将深刻影响与人类社会可
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能源、粮食和环境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及
其可能后果仍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选自《科学通报》2018年第2期)
18.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不属于全球变暖引起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
A.极地的苔原植物较以往长得茂盛茁壮。
B.在欧洲山地,适应温暖环境的植物种类有所增加。
C.在美国及芬兰地区,鸟儿迁徙到北方更远的地方。
D.在温带内陆地区,森林的面积不断向四周扩大。
19.关于“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变暖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植物生命周期的完成。
B.全球变暖影响了植物物种的分布,这些植物生长的地区或数量发生了变化。
C.受全球变暖影响,植物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原来的生态系统类型。
D.生态系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后,通过反馈作用,也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2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其他地区相比,高纬度的地区如极地更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B.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中,喜温、耐旱的植物可能会不断扩张生长空间一
C.目前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现象的研究,能使人类在未来避免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
D.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将影响到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答案】18.D19.A20.C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不断向四周扩大”错误,根据原文“而温带森林也将侵入当前的北方森林地带”可知是向北扩大,而不是
向东西南北这四周。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大意的能力。
A.“有利于植物生命周期的完成”说法有误。对于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原文中说“这对某些植物(如
早春的林下植物)完成生命周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可知并非有利。
故选Ao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能使人类在未来避免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说法有误。全文反复说明“全球变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
大科学问题之一,并没有说明“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现象的研究,能使人类在未来避免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
故选C。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包子的香味儿
伍中正
那年高考结束后,我没有在家里等录取通知书,而是去了壮叔的包子铺。
王镇是大山脚下一个热闹的小镇。壮叔的包子铺就在王镇上,离我家有二十多里地。每逢集日,镇
上更热闹,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
壮叔包子铺生意很好。一个原因是壮叔的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挑的料好,蒸出来的味道不
一般,很香很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壮叔在镇上经营了30年,人脉资源广。镇里镇外的人认识得多,回头
客也多。在王镇,几乎没有不知晓他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在壮叔包子铺干了一个月活,也等了一个月,最终没等来我的录取通知书。我
就下定决心在壮叔的包子铺里干。壮叔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干吧!都是些粗活,哪天不干了也行!
起初来的时候,几乎都是打杂,挑水、劈柴、扫地、关启店门。渐渐地,壮叔就让我揉面、做馅、
包卷、蒸包子了。
那年寒假的第一天,我在包子铺前看见一个小男孩。那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头发稍微偏长。穿
在身上的一件特旧的棉袄上少了两粒扣子,扣得不是很紧。好在那天不是很冷,男孩却很安静地站在包子
铺前,不跟任何人说话,只是看着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看样子,男孩像买包子,又不像买包子。每出
一笼热乎乎的包子,男孩的脸色就很快改变一下,变得好看一些。
男孩是早晨9点钟来的,临中午的时候才走。这中间,我没有问男孩要不要买包子,也没有私底下
给他包子。
我看着男孩转身离开。男孩走得不是很快,很久了,他转过身,还朝着壮叔包子铺回望,实际上,
他是朝着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望。
我把男孩站在包子铺前的事跟壮叔说了。壮叔不以为意,还大声地提醒我,像这样的小男孩,要提
防着点,他冷不防会从蒸笼里快速拿了包子就跑,你拿他没办法的。
快到年边,包子铺的生意仍像往常一样好。预定包子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腊月二十八,
壮叔跟我说,蒸完最后的八笼包子,就不蒸了。我知道,那八笼包子蒸完,就意味着过年了。
那天中午,男孩来了,跟上次不一样,头发剪短了,棉袄上的扣子钉上了,仍然很文静地站在那里。
从中午来,到下午离开,他足足站了4个钟头。我没有看出那个男孩有拿走包子的迹象。看来,壮叔的眼
力出了点问题。
等我跟壮叔卖完包子,那个男孩也回家了。临走,男孩眼里憋着的两串泪终于掉了下来。男孩不是
走,几乎是一路跑开的。
我跟壮叔辞别,就回家过年了。过年后,我随打工的人流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后,我又回到了家,在家里,我看到一档寻亲类电视节目。帅小伙跟他娘几乎用了十年时间,
在他爹打工的工地,在他爹去过的城市寻找已经疯掉的爹,电视里,帅小伙终于找到了爹。节目中,我看
到当年的那个男孩长成了师气的小伙子。他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讲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包子
的香味儿”。
帅小伙说,在我九岁那年,我爹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打了一年工,老板跑了,爹一年的工钱一
分没有拿到。爹不敢回家,也没有回家。我跟娘过年,没有买一片肉,更没有买其他的年货。快过年的时
候,我就跑到王镇的包子铺去闻包子的香味。闻好了闻够了,就回家。好在包子铺的老板很善良,他没有
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包子的味道。回到家里,我把这种味道告诉娘,娘很满足。我跟娘
说,要是爹在城里能闻着包子的香味过年就好了。娘一听,双手抱紧了我,娘的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我的
脸上。
帅小伙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泪流满面。
过完年,我再去找壮叔。壮叔在铺子里忙活开了。我私藏了一个想法,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
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儿。
(有删改)
2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叔的包子做法讲究,挑的料好,味道不一般,且他的人脉资源广,回头客也多,因而包子铺生意
很好,但是他对穷孩子有些冷漠。
B.小说描写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看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及其神情的变化,为下文写其在电视里讲述
“包子的香味儿”作铺垫。
C.“我”回家过年后,便去了南方打工,一去就是十年,这是因为“我”不喜欢壮叔对待穷孩子的态度,
不想再去他的包子铺干活。
D.“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儿”,说明“我”想帮助像帅小伙一样的穷孩子,这体现
了“我”内心的善良。
2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写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23.小说以“包子的香味儿”为核心谋篇布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21.C
22.①增强真实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写故事,讲述“我”的见闻,增强了故事、人物的真实感。
②有助于表达小说主旨。小说中“我”被帅小伙的故事感动,决定对弱者不仅要施予同情,还要付诸行动,
借助“我”的行为使善良、爱的主题得到自然表达。③映衬人物。“我”对男孩的关注与男孩的感恩,“我”的
自立与男孩的坚强,相互映衬。
23.①从情节的角度看,“包子的香味儿”将十年前的男孩闻“包子的香味儿”与十年后帅小伙讲述“包子的香
味儿”自然地连接在一起,结构巧妙。②从人物的角度看,“包子的香味儿”不仅反映了男孩一家人生活的艰
辛,而且表现出他们的坚强与对家人的爱。③从思想意蕴的角度看,“包子的香味儿”蕴含着对善良、温情
的期待与呼唤。
【解析】2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C项,文中“我”比较关注男孩,而壮叔却对男孩有些冷漠,二者态度是有差别,但是从文章内容来看,
这与“我”选择离开包子铺,去南方打工十年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C。
22.本题考查了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作用。解答本题时要抓住小说的叙事线索,叙事方法对塑造人物的
作用,对小说主题的作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是,所写的故事都是“我”亲见亲闻的,更加真实可信。第
一人称的口吻,有利于拉近读者和故事人物的距离,好像故事就发生在身边一样,给人一种切身感受,更
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由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第一人称”和“好处”,可知题目要求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以
“我”的角度叙写故事的作用。从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一般特点的角度思考可知,采用“我”这个视角叙述故事,
能增强故事和人物的真实感;从表达小说主旨的角度思考,以“我”的视角讲故事更容易展现思想变化,有
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态度;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思考,“我”的亲身行为能衬托出男孩的特点,有利于
表现人物形象。
2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并概括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行
文思路,把握作品结构上的特征;然后从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表达及艺术效果等角度进
行分析;最后分点整理作答。
本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包子的香味儿”“谋篇布局”,那么就要从情节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思想意
蕴表达等角度分析“包子的香味儿”的作用。从情节结构安排的角度看,小说是围绕“包子的香味儿”来讲述
故事的,它是行文的线索,将十年前后的故事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结构巧妙;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
男孩在“包子的香味儿”中出场,由“包子的香味儿”引出了他的身世遭遇,“包子的香味儿”象征着“帅小伙”
艰辛、贫穷的童年,也象征着一家人的艰难相守、互相牵挂,有利于表现男孩的形象;从思想意蕴表达的
角度看,小说结尾“我”想让站在包子铺前的孩子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儿”,是对男孩身世遭遇的一种回
应,是一种对善良、温情的期待和呼唤。
【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
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
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
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
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札
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得脱离材料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成功靠积累
古人云:“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矿山采石场承包合同模板下载
- 2025版GRC建筑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施工合同规范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alc隔墙板绿色建材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办公耗材国际采购代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边坡工程施工进度款支付合同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7星级公寓物业管理与服务协议
- 2025版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与预防控制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食品行业HACCP体系认证与培训服务合同
- 2025版班组承包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
- 2025版厂区生态绿化养护与生态教育合同
- 电子产品报价单通用模板
- 牛腿计算表(自动版)
- 礼来公司销售讲座
- 甲苯甲醇烷基化法年产30万吨对二甲苯车间设计分析
- 碳纤维项目招商方案【模板参考】
- SHR-500A高速混合机
- 挤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程监理细则
- 会计分岗实训教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社会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瓶颈管理(TOC)
- 经典: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与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