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板10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内容,感知主旨)答题模板
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内容、主旨的题型有选择题和解答题等。其中选择题选项
主要针对诗句理解、诗歌内容、意象形象、情感态度、观点主旨等进行考查,以
理解诗句意思、感知主旨情感为核心,需要依据选项关键词联系诗歌,进行判断
分析和选择;解答题要求针对意象、意境、诗句、形象等进行鉴赏。
真题分析诗歌鉴赏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
解诗歌内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并能够对诗歌进行鉴赏和评价;同时,也注
重对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通过比较阅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此外,
人文性更加鲜明,题干表述通俗易懂,避免含蓄晦涩的表达,客观题和主观题的
表述都更加规范,指向性明确,便于把握题目意图。
(2024•新高考I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2024•新高考II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关
(2024•全国甲卷)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理解、赏
常见设问健
项是()析、解读
(2024•北京卷)H.下列对四首诗的依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词
()
(2024•天津卷)1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范围更加丰富,题材多样;其中唐宋诗歌,尤其是宋代
诗歌,因其富有哲理意蕴和理趣,成为重要的取材领域;选材也注重经典性,多
选取名家名作进行考查;命题努力去模式化,避免刻板印象,重视对学生综合能
命题预测力的考查,注重引导学生对诗歌本身的研读和理解,不仅仅是套用固定的答题模
式;更加注重与高中教育教学的衔接,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命题
内容,引导中学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需要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发展
素养。
,◎横建豹迷
答题步骤
I第一步I分析选项,圈画重点
根据选项的关键词,解读选项的具体内容,如意象、形象、意境、画面、手法技巧、情感
态度等;据此关注具体诗句,找到对应关键词、关键诗句。
I第二步||知人论世,理解诗句
依据关键字词句,联系标题、作者境况、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注意正确利用注释等,
辨析表述正误。
—►全面解读,确定答案
进行细节对比,关注形象的评价、意境的概括、手法的运用等;正确感知诗歌的情感主旨,
据此回答问题。
I肢巧点拨I
一、睡解诗歌内容I
理解诗歌内容需要细读标题,初步明确写作情景、诗歌主题;需要注意注释,正确利用注
释信息;展开想象联想,诗歌内容丰富,语言凝练,所以需要展开想象,才能理解诗歌意蕴;
借助选项,选项的表述可以帮助我们解读诗歌,其中存在明显矛盾之处,即是错误所在之处。
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尾联写苏武没能在汉武帝时被封侯,诗人面对秋水痛哭悲悼苏武不幸的命运。
[诗歌]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同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解析]“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的意思是可惜九泉之下的武帝没能看见苏武归
来受封侯之赏,使他空自面向秋水痛哭时光的一去不返!茂陵空寂,封侯印不见,只余秋波中
逝去的时光,令人悲从中来。派苏武使匈奴的武帝已经死了,苏武守节立功归来,人也老了,
也没能得到武帝亲自封侯、褒奖。这样,既怀武帝,又怜自身。可见并没有明确表达诗人对苏
武没有被封侯的命运的悲悼,而是通过描绘茂陵的情景和无奈的逝川表现出对苏武未能获得功
名的空寂感慨。具体而言,尾联更多表达的是对历史运动和人生际遇的感叹,而非单纯悲悼苏
武未能封侯的不幸命运。
二、鉴贲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往往需要进一步补充,要基于诗句片段展开联想、想象:①知人论世,联系
作者的经历、遭遇、生平、背景等分析;②正面描写,结合诗句中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
的描写分析人物特征;③侧面描写,结合景物的衬托、物象的象征等进一步理解人物。
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玉川子年老,生计只能靠邻僧时常接济,诗人借此典故暗示了自己处境凄凉。
[诗歌]探春
吕本中
谩遣儿童扫雪开,却穿篱落看春回。
溪山冷落泥三尺,故旧飘零酒一杯。
止买芒鞋供踏雪,更携藜杖与寻梅。
玉川纵老生涯在,时有邻僧送米来。
[解析]“暗示自己处境凄凉”有误,根据上文作者所写内容是踏雪寻梅赏梅的高雅,故此处
是借玉川之典表现自己清苦而自得。
|分析诗歌语言
分析语言重点关注:描物(描写景物,突出特点的作用)、造境(营造氛围,创设意境的
作用)、写人(塑造形象,表现特质的作用)、抒情(抒发情感、表情达意的作用)、效果(运
用技巧,感染读者的作用)。
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
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诗歌]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错误,“白发催年
老,青阳逼岁除”的意思是说:自发催得用年过去,一春天逼得用年过去二,这两句是在感叹岁
月易逝,老之将至,人世短促,故应是“不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四、幄有情
感知情感主旨的三个“关注”:①关注诗歌意象,意象是能够表达固定情感倾向的事物
等,这些内涵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可以依据积累进行分析,如“梅兰竹菊”代表高洁志向、
品格等;②关注情感词,诗歌中一些能够明示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悲”“愁”等,
据此可以明确感知情感基调和倾向;③关注情感变化,依据诗意、景物等把握情感的变化,
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意图进一步分析情感和观点。
例: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豁达之情。
[诗歌]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解析]“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意思是不如这样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
松江眺望明月,全诗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孤夜无眠的情景,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
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联表面上写要泛舟江湖、与清
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但联系全诗,这只不过是诗人的激愤之语罢了,意在抒发暮年壮志难
酬的感慨与激愤。
、醺横极运用
慎题示例I
典例1(2024•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禳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答案】D
「'模板运用
||第一步||分析选项,圈画重点。
逐项寻找关键词:A“开头交代”“对庵前泉水的喜爱”,B“听觉”“描写”“题目
C“雅趣”“兰亭雅集”,D“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第二附知人论世,理解诗句。
这是一首描绘在山间庵堂静听泉声的诗,诗人在宿于千岁庵时,被庵前的泉水声所吸弓I,
甚至将铺盖带来此处借宿。诗人通过描绘泉水声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I第三步I全面解读,确定答案。
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
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乐。诗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
应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摒弃了乐器”。
典例2[2024•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崔郎中赴幕
[唐]温庭筠
一别黔巫似断弦,故交东去更凄然。
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飞二十年。
发迹岂劳天上桂,属词还得幕中莲。
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
[注]这首诗是诗人送崔郎中赴幕府任职时所作。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回顾曾经在黔巫之地与崔郎中离别,如今崔郎中东去,两人将再次分别,更
觉感伤。
B.“心游目送”句用虚写表达对友人的牵挂;“雨散云飞”句谓此番别离,又将二十年不得相
见。
C.诗人认为,显达可不必经科举折桂,崔郎中因擅长写文章被聘入幕府,已显示了他的才
华。
D.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表达出对友人的
深切情意。
【答案】B
模板运用
第一步|分析选项,圈画重点。
逐项寻找关键词:A“首联”“感伤”,B“虚写”“别离”,C“显达可不必经科举折桂”
“才华”,D“比喻、夸张”“深切情意”。
第二组I知人论世,理解诗句。
温庭筠的《送崔郎中赴幕》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的往昔离别,表达了再次
分别的感伤。诗中"心游目送”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牵挂,而"雨散云飞”则暗示了漫长的离别岁月。诗人对友
人才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祝福,体现了对友人事业的期许。尾联以“江月随人处处圆”寄托了对友人无论身在
何处都能感受到友情的美好愿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I第三步I全面解读,确定答案。
“又将二十年不得相见”错误。“雨散云飞二十年”是诗人用“雨散云飞”比喻自己和崔
郎中黔巫一别已经分隔二十年,意味着诗人和好友都已经飘零在人生的旅途上。
举一反三
(2025•广东广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①(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②化枯枝。
湘东一目③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同僚,当时为叶县令。②蜩甲:蝉蜕化后的空壳。
这里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③湘东
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栗两“目”才可活,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主无公事,客休息,有心情下棋,这样既照应题目,又为下文写对弈作铺垫。
B.颈联用典,用"诚""尚"表现扭转危局之意,描绘出弈者斗志顽强、意志坚韧形象。
C.以反问作结,自嘲一向珍惜光阴的自己,居然也因一心麋战连时间都忘了,后悔不已。
D.本诗描写对弈的情景生动,围棋魅力与弈者心理状态同时写出,思深笔健,蕴含哲理。
(2024•上海徐汇•一模)阅读下的诗歌,完成小题。
润州①
【唐】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②,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本诗为诗人重游润州时所写。润州:今江苏镇江。②桓伊:东晋诗人,曾与谢
玄、谢琰大破秦苻军队于沈水,《晋书•桓伊传》说他“有武干,标悟简率",“善音乐,尽一
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2.以下对本诗解说有不当之处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由登亭所见引发回忆。
B.颔联以写景折射风物人情的变迁。
C.颈联抒发了对先朝士人的悲悯之情。
D."愁"字收尾有思绪绵延不绝之感。
(2025•天津和平•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甘州•寄李筠房
南宋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
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
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注】李筠房,词人张炎之友,两人一度曾时常相聚,后李筠房因避乱世隐遁山中,二
人天各一■方。
3.以下对词作相关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避秋声"抒写了词人难以排遣的悲秋之感,"愁满天涯"则直接抒发了词人怀友之愁。
B."一自〃三句劝勉友人分别后不要在赋诗饮酒中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表达担忧和告诫之
局、O
C."再相逢”句写出了词人悲叹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慨,表达对与友人再度
相聚的期盼之情。
D.尾句以梅花相赠,以梅花互勉,表达出不慕荣华、不畏冰霜的高洁品格。
(2024•河北邯郸•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官池秋夕
罗隐
池边月影闲婆娑,池上醉来成短歌。
芙渠抵死怨珠露,蟋蟀苦口嫌金波。
往事向人言不得,旧游临老恨空多。
松醪作酒兰为棹,十载烟尘奈尔何。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开头以简笔勾勒了官池边优美的景色,以及诗人醉酒后歌唱的情景。
B.诗歌借芙蕖对珠露的怨恨和蟋蟀对月光的嫌恶,隐晦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C.颈联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内心无法向人言说的苦闷,语言通俗浅近。
D.诗人以松醪作酒,以兰木为棹,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多年艰辛的无所谓。
@横极演炼
(2024•福建厦门•阶段练习)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送吴待制①帅襄阳
尤袤
方持紫橐②侍西清,忽领雄藩向暑行。
谁谓风流贵公子,甘为辛苦一书生。
词源笔下三千犊,武库胸中十万兵。
从此君王宽北顾,山南东道得长城。
[注]①待制:晚唐至宋朝时是高级官员的头衔。吴待制,指吴环,此时将赴襄阳任职。
②紫橐:古代官员服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紫橐"与"雄藩"借指友人职务的变化,也流露出对友人才能的赞许。
B.“侍西清"指在皇帝身边担任重要职务,和后面的“向暑行”都与诗题相呼应。
C.“风流贵公子”点出友人身份高贵,"甘为"表达诗人不愿做辛苦书生的愿望。
D."三千牍""十万兵”用夸张手法,表明诗人对友人超凡文韬武略的高度肯定。
(2024•北京•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
北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日对酒
南宋•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读,不亚玻的一项是()
A.黄诗在前两联中描写出了清明时节桃李盛开,田野上的草木被雨水浇灌后茂密柔美的
景色。
B.黄诗颈联用典,写了乞讨祭祀酒食后向妻妾炫耀的齐国人和宁死不出山做公侯的介子推。
C.高诗首联写景,写出了清明时节,田野山头墓地众多,人们在此地纷纷祭扫亲朋的场景。
D.高诗尾联抒发了因思念亲人而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无奈,并期盼自己祭洒的酒能被地下
的亲人喝到。
(2024•山东日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舜庙怀古
陆游
云断苍梧四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
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
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
千年回首消磨尽,输与渔舟送落晖。
[注]苍梧:相传舜帝驾崩于此。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断苍梧"点明了舜帝的离世之地,营造了一种哀伤凝重的氛围。
B.诗人来到江边舜庙凭吊,眼前朱扉紧锁的清冷景象,让他感慨不已。
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将诗人的主观感受移到自然景物上,融情于景。
D.舜帝曾经的辉煌已消失殆尽,诗人乘坐一叶渔舟在落日余晖中远去。
(2024•天津北辰•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硬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作者孟浩然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
大。
B.开头两句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
十分传神。
C.三四句描写"散发纳凉”"开轩闲敞",突出了隐者闲适、潇洒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
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模板10古代诗歌阅读(理解内容,感知主旨)答题模板
二二二二二本节导航二
伊•题型解读真题分析+常见设问+关键词+命题预测
明•模板构建答题步骤+技巧点拨
遹・模板运用真题示例+模板运用+举一反三
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内容、主旨的题型有选择题和解答题等。其中选择题选项
主要针对诗句理解、诗歌内容、意象形象、情感态度、观点主旨等进行考查,以
理解诗句意思、感知主旨情感为核心,需要依据选项关键词联系诗歌,进行判断
分析和选择;解答题要求针对意象、意境、诗句、形象等进行鉴赏。
真题分析诗歌鉴赏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
解诗歌内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并能够对诗歌进行鉴赏和评价;同时,也注
重对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考查,通过比较阅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此外,
人文性更加鲜明,题干表述通俗易懂,避免含蓄晦涩的表达,客观题和主观题的
表述都更加规范,指向性明确,便于把握题目意图。
(2024•新高考I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2024•新高考II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关
的一项是()理解、赏
常见设问健
(2024•全国甲卷)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析、解读
项是()词
(2024•北京卷)n.下列对四首诗的依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4•天津卷)1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范围更加丰富,题材多样;其中唐宋诗歌,尤其是宋代
诗歌,因其富有哲理意蕴和理趣,成为重要的取材领域;选材也注重经典性,多
选取名家名作进行考查;命题努力去模式化,避免刻板印象,重视对学生综合能
命题预测力的考查,注重引导学生对诗歌本身的研读和理解,不仅仅是套用固定的答题模
式;更加注重与高中教育教学的衔接,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命题
内容,引导中学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需要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发展
素养。
G根野建
答题步骤
第一步分析选项,圈画重点
根据选项的关键词,解读选项的具体内容,如意象、形象、意境、画面、手法技巧、情感
态度等;据此关注具体诗句,找到对应关键词、关键诗句。
第骂—►知人论世,理解诗句
依据关键字词句,联系标题、作者境况、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注意正确利用注释等,
辨析表述正误。
I第三步|]全面解读,确定答案
进行细节对比,关注形象的评价、意境的概括、手法的运用等;正确感知诗歌的情感主旨,
据此回答问题。
I技巧点拨I
一、障解诗歌内容I
理解诗歌内容需要细读标题,初步明确写作情景、诗歌主题;需要注意注释,正确利用注
释信息;展开想象联想,诗歌内容丰富,语言凝练,所以需要展开想象,才能理解诗歌意蕴;
借助选项,选项的表述可以帮助我们解读诗歌,其中存在明显矛盾之处,即是错误所在之处。
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尾联写苏武没能在汉武帝时被封侯,诗人面对秋水痛哭悲悼苏武不幸的命运。
[诗歌]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解析]“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的意思是可惜九泉之下的武帝没能看见苏武归
来受封侯之赏,使他空自面向秋水痛哭时光的一去不返!茂陵空寂,封侯印不见,只余秋波中
逝去的时光,令人悲从中来。派苏武使匈奴的武帝已经死了,苏武守节立功归来,人也老了,
也没能得到武帝亲自封侯、褒奖。这样,既怀武帝,又怜自身。可见并没有明确表达诗人对苏
武没有被封侯的命运的悲悼,而是通过描绘茂陵的情景和无奈的逝川表现出对苏武未能获得功
名的空寂感慨。具体而言,尾联更多表达的是对历史运动和人生际遇的感叹,而非单纯悲悼苏
武未能封侯的不幸命运。
二|鉴赏诗
诗歌中的形象往往需要进一步补充,要基于诗句片段展开联想、想象:①知人论世,联系
作者的经历、遭遇、生平、背景等分析;②正面描写,结合诗句中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
的描写分析人物特征;③侧面描写,结合景物的衬托、物象的象征等进一步理解人物。
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玉川子年老,生计只能靠邻僧时常接济,诗人借此典故暗示了自己处境凄凉。
[诗歌]探春
吕本中
谩遣儿童扫雪开,却穿篱落看春回。
溪山冷落泥三尺,故旧飘零酒一杯。
止买芒鞋供踏雪,更携藜杖与寻梅。
玉川纵老生涯在,时有邻僧送米来。
[解析]“暗示自己处境凄凉”有误,根据上文作者所写内容是踏雪寻梅赏梅的高雅,故此处
是借玉川之典表现自己清苦而自得。
三、卜分析诗歌语言I
分析语言重点关注:描物(描写景物,突出特点的作用)、造境(营造氛围,创设意境的
作用)、写人(塑造形象,表现特质的作用)、抒情(抒发情感、表情达意的作用)、效果(运
用技巧,感染读者的作用)。
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
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诗歌]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解析]“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错误,“白发催年
老,青阳逼岁除”的意思是说:自发催得出年过去,,春天逼得同年过去二,这两句是在感叹岁
月易逝,老之将至,人世短促,故应是“不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四、||感知情感主旨I
感知情感主旨的三个“关注”:①关注诗歌意象,意象是能够表达固定情感倾向的事物
等,这些内涵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可以依据积累进行分析,如“梅兰竹菊”代表高洁志向、
品格等;②关注情感词,诗歌中一些能够明示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悲”“愁”等,
据此可以明确感知情感基调和倾向;③关注情感变化,依据诗意、景物等把握情感的变化,
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意图进一步分析情感和观点。
例: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豁达之情。
[诗歌]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解析]“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意思是不如这样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
松江眺望明月,全诗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孤夜无眠的情景,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
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联表面上写要泛舟江湖、与清
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但联系全诗,这只不过是诗人的激愤之语罢了,意在抒发暮年壮志难
酬的感慨与激愤。
梗极运用
真题示例
典例1(2024•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禳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答案】D
(:模板运用
第一步|分析选项,圈画重点。
逐项寻找关键词:A“开头交代”“对庵前泉水的喜爱”,B“听觉”“描写”“题目
C“雅趣”“兰亭雅集”,D“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第二组I知人论世,理解诗句。
这是一首描绘在山间庵堂静听泉声的诗,诗人在宿于千岁庵时,被庵前的泉水声所吸引,
甚至将铺盖带来此处借宿。诗人通过描绘泉水声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I第三步I全面解读,确定答案。
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
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乐。诗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
应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摒弃了乐器”。
典例2[2024•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崔郎中赴幕
[唐]温庭筠
一别黔巫似断弦,故交东去更凄然。
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飞二十年。
发迹岂劳天上桂,属词还得幕中莲。
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
[注]这首诗是诗人送崔郎中赴幕府任职时所作。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回顾曾经在黔巫之地与崔郎中离别,如今崔郎中东去,两人将再次分别,更
觉感伤。
B.“心游目送”句用虚写表达对友人的牵挂;“雨散云飞”句谓此番别离,又将二十年不得相
见。
C.诗人认为,显达可不必经科举折桂,崔郎中因擅长写文章被聘入幕府,已显示了他的才
华。
D.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表达出对友人的
深切情意。
【答案】B
:模板运用
第二羽分析选项,圈画重点。
逐项寻找关键词:A“首联”“感伤”,B“虚写”“别离”,C“显达可不必经科举折桂”
“才华”,D“比喻、夸张”“深切情意”。
|第二步|知人论世,理解诗句。
温庭筠的《送崔郎中赴幕》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的往昔离别,表达了再次
分别的感伤。诗中“心游目送”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牵挂,而"雨散云飞”则暗示了漫长的离别岁月。诗人对友
人才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祝福,体现了对友人事业的期许。尾联以“江月随人处处圆”寄托了对友人无论身在
何处都能感受到友情的美好愿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阿三步|全面解读,确定答案。
“又将二十年不得相见”错误。“雨散云飞二十年”是诗人用“雨散云飞”比喻自己和崔
郎中黔巫一别已经分隔二十年,意味着诗人和好友都已经飘零在人生的旅途上。
|举一反三|
(2025•广东广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①(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②化枯枝。
湘东一目③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同僚,当时为叶县令。②蜩甲:蝉蜕化后的空壳。
这里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③湘东
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栗两“目”才可活,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主无公事,客休息,有心情下棋,这样既照应题目,又为下文写对弈作铺垫。
B.颈联用典,用"诚""尚"表现扭转危局之意,描绘出弈者斗志顽强、意志坚韧形象。
C.以反问作结,自嘲一向珍惜光阴的自己,居然也因一心麋战连时间都忘了,后悔不已。
D.本诗描写对弈的情景生动,围棋魅力与弈者心理状态同时写出,思深笔健,蕴含哲理。
【答案】C
【解析】黄庭坚此诗通过描写弈棋情景,表现围棋的独特魅力和弈者专注忘我的心境。以"碧
落""枯枝"喻心神专注,以“湘东一目"喻身陷困局的顽强斗志,蕴含人生哲理,笔力沉稳,情景
交融。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后悔不已”错。写出下棋心心思专一和意志坚韧,入忘我境界,忘记时间。但并无后悔之意。
故选C。
(2024•上海徐汇•一模)阅读下的诗歌,完成小题。
润州①
【唐】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②,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本诗为诗人重游润州时所写。润州:今江苏镇江。②桓伊:东晋诗人,曾与谢
玄、谢琰大破秦苻军队于溯水,《晋书•桓伊传》说他“有武干,标悟简率",“善音乐,尽一
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2.以下对本诗解说有不当之处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由登亭所见引发回忆。
B.颔联以写景折射风物人情的变迁。
C.颈联抒发了对先朝士人的悲悯之情。
D."愁"字收尾有思绪绵延不绝之感。
【答案】2.C
【解析】杜牧《润州》描绘了润州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貌,由登亭引发游历回忆,通过对青苔
寺和绿水桥的描写,表现时代变迁和士人的风流旷达,并借桓伊抒发出塞愁思,感怀过去。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抒发了对先朝士人的悲悯之情〃错误,颈联是诗人感慨、赞美南朝士人的旷达风度以及东晋
时人们的风流潇洒的气质,并非抒发了对先朝士人的悲悯之情。
故选C。
(2025•天津和平•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甘州・寄李筠房
南宋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
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
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注】李筠房,词人张炎之友,两人一度曾时常相聚,后李筠房因避乱世隐遁山中,二
人天各一■方。
3.以下对词作相关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避秋声"抒写了词人难以排遣的悲秋之感,"愁满天涯"则直接抒发了词人怀友之愁。
B."一自〃三句劝勉友人分别后不要在赋诗饮酒中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表达担忧和告诫之
局、O
C."再相逢”句写出了词人悲叹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慨,表达对与友人再度
相聚的期盼之情。
D.尾句以梅花相赠,以梅花互勉,表达出不慕荣华、不畏冰霜的高洁品格。
【答案】B
【解析】此词借秋景抒发了词人的悲凉与怀友之情。上片描绘了秋日景象,表达了孤寂与思念;
下片回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感叹岁月流逝及思念难捱。结尾以梅花比喻高洁,寄托对友人
的祝福与自勉。语言精妙,情感深沉。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
B."劝勉友人分别后不要在赋诗饮酒中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错误。"一自〃三句的意思是自从和
你分别后,我一直在赋诗饮酒中苦度年华,这并不是劝勉友人,而是词人自叹自伤,感叹自己
自从与李筠房分别后,就白白地虚度了年华。
故选Bo
(2024•河北邯郸•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官池秋夕
罗隐
池边月影闲婆娑,池上醉来成短歌。
芙渠抵死怨珠露,蟋蟀苦口嫌金波。
往事向人言不得,旧游临老恨空多。
松醪作酒兰为棹,十载烟尘奈尔何。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开头以简笔勾勒了官池边优美的景色,以及诗人醉酒后歌唱的情景。
B.诗歌借芙蕖对珠露的怨恨和蟋蟀对月光的嫌恶,隐晦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C.颈联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内心无法向人言说的苦闷,语言通俗浅近。
D.诗人以松醪作酒,以兰木为棹,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多年艰辛的无所谓。
【答案】A
【解析】罗隐的《官池秋夕》通过描写秋夜池边的景色,结合自己的醉态,表露出内心的愁苦
和对往事的惋惜。诗歌用物象传达情感,如芙蕖和蟋蟀的不满,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压抑和不平。
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自由向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执念。整首诗情感含蓄
而深沉,富有哲思。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诗人醉酒后歌唱的情景”说法错误。短歌,指形式短小的汉语古典歌行诗。首联的意思是官
池畔,月光旖旎,酒醉的我在官池边盘桓流连,吟成短小的歌行。
故选Ao
颔横板演炼
(2024•福建厦门•阶段练习)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送吴待制①帅襄阳
尤袤
方持紫橐②侍西清,忽领雄藩向暑行。
谁谓风流贵公子,甘为辛苦一书生。
词源笔下三千犊,武库胸中十万兵。
从此君王宽北顾,山南东道得长城。
[注]①待制:晚唐至宋朝时是高级官员的头衔。吴待制,指吴环,此时将赴襄阳任职。
②紫橐:古代官员服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紫橐"与"雄藩"借指友人职务的变化,也流露出对友人才能的赞许。
B.“侍西清"指在皇帝身边担任重要职务,和后面的“向暑行”都与诗题相呼应。
C.“风流贵公子”点出友人身份高贵,"甘为"表达诗人不愿做辛苦书生的愿望。
D."三千牍""十万兵”用夸张手法,表明诗人对友人超凡文韬武略的高度肯定。
【答案】C
【解析】这首诗送别友人吴待制出任襄阳,首联以“紫橐"暗指官位变化,表达对其才能的认可。
颔联描绘吴待制具备文韬武略,才能出众,从而获得诗人推崇。尾联以“长城〃意象,赞其能为
国家分忧,保卫边疆,表达对其能力的夸赞与期许。诗中蕴含着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表达诗人不愿做辛苦书生的愿望〃说法错误,"甘为辛苦一书生〃是说友人虽然身份高贵但愿
意做一个辛苦的书生去治理地方,表达了对吴待制甘于奉献的敬佩,并非诗人自己的愿望。
故选C。
(2024•北京•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化解决方案2025年研究报告
- 食品转包类型的合同协议
- 离婚协议赠予协议书范本
- 杀菌釜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物流代办合同协议书模板
- 法律合作协议书模板模板
- 矿山承包开采破碎协议书
- 独栋物业转让协议书范本
- 游泳馆培训协议合同范本
- 销售超滤纯水器合同范本
- GB/T 45920-2025铁铝酸盐水泥
- 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 北京海淀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阶段复习综合练习题
- 光伏电站台风预警与应急措施
- 2025年广州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潜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学霸提优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重难点梳理 课件
- 医德培训课件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